皇家特務機關:錦衣衛與東西廠(2)


    明武宗時,宦官劉瑾專權,恢復了西廠,又設內行廠,由他直接指揮,以監視其他的官員為業。連錦衣衛、東廠、西廠也在內行廠監視之列。劉瑾被誅之後,內行廠撤銷。


    宦官擅權的始作俑者王振


    王振(?~1449),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一說北直隸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永樂時入宮為宦官。宣宗時曾在內書堂讀書,並在英宗為太子時侍奉東宮。王振與明英宗的關係非比尋常,他是伺候英宗的貼身太監,由於當時英宗年齡太小,難免貪玩,王振便常常投其所好陪他一起玩耍,因而他又是英宗最親近的朋友。由於王振曾經讀過一些書(這在當時的太監中是不多見的),因此在玩樂之餘還教英宗念書,可以稱得上是英宗的啟蒙老師,英宗很尊敬他,總稱他為王先生。


    宣宗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病死,年僅9歲的英宗即位,英宗自然不能親自處理國家大事,英宗祖母、太皇太後張氏垂簾聽政。張太後雖然秉政,並不處理國家政務,而是把國家一切政務交給內閣大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處理。英宗即位後,很自然地要重用自己喜愛的王振,讓王振出任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太監。


    王振是明代宦官專權的始作俑者。與其他太監不同的是,王振在內書堂念過書,是個“文人型”宦官,這是他獨具的優勢,所以在專權過程中,在如何控製皇帝、如何解除太後對他的防範、如何超越內閣對他的鉗製等方麵,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手腕和伎倆。


    太皇太後張氏賢明有德,她看到王振逐漸有抓權攬政的跡象,害怕前朝宦官專政的歷史重演而斷送大明江山,一再提醒英宗嚴防宦官專政,並差點殺了王振,隻因英宗苦苦求情,才饒了王振性命。


    正統五年(1440年),輔政閣臣楊榮病故。兩年後,太皇太後也病故。閣臣楊士奇因兒子楊程殺人,心憂染病,不再上朝,碩果僅存的楊溥也因年事已高,不再過問政事。新選入閣的大臣馬愉、陳循等人,因為資歷輕淺,難以左右朝中局勢。王振擅權的障礙都已不復存在。此時,16歲的英宗辦事缺少主見,隻有事事依從王振。


    智化寺山門(寺內曾供奉王振塑像)一些官僚見到王振權勢日重,紛紛前來巴結,以求高升。一次,工部郎中王佑到王振府中探望。王振看到王佑沒有留當時非常流行的鬍鬚,就問他:“你怎麽沒有鬍鬚啊?”王佑不加思索地朗聲回答:“老爺沒有鬍鬚,兒子我怎麽敢留呢?”這一句話使王振哈哈大笑,爽快地答應收下這個幹兒子,並立即提拔他為工部侍郎,此後,王佑官運亨通,平步青雲。當然,也有剛正不阿的。巡撫山西、河南的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我帶有兩袖清風!”這就是“兩袖清風”的來歷。


    王振此時幾乎完全控製了英宗,肆無忌憚。宮門口那塊高三尺,上麵鑄有“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的鐵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立,這一祖訓一直被王振視為心頭之患。太皇太後死後不久,王振便命人摘去鐵牌,去掉了這把高懸於其頭頂的利劍。


    王振把持朝政,心狠手毒又詭計多端,擅權之後,大肆安插親信,殘害忠良,在朝內逐漸組成了一個以王振為核心的集團,其勢力不斷擴張。王振及其親信大肆收受賄賂,購置良田美宅。而昏庸的英宗竟然更加重用王振,一時間,朝廷內外烏雲密布,百官庶民提心弔膽地過日子。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刺部進犯邊境,好大喜功的王振極力慫恿英宗親征。但王振不會打仗,屢戰屢敗,明朝大軍在大同受阻,不得不緊急撤回。當大軍逃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境內)時,與追上來的瓦刺軍遭遇,一場激戰,明朝50萬軍隊差不多全部被殲,損失騾馬20多萬匹,從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將幾乎全部戰死沙場,英宗被俘。在混亂中,王振被英宗護衛將軍樊忠一錘擊斃。


    土木堡之變是大明王朝從興盛走向衰敗的轉折點。土木堡之變的消息傳到北京,皇太後命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都禦使陳鑒等人歷數王振之罪,請求誅殺王振家族及其死黨,他們滿懷悲憤地說:“王振罪不容誅,死有餘辜。”王振的死黨馬順、毛貴和王長被憤怒的群臣當場打死,其屍體被懸於東安門外示眾,王振的另一爪牙王山也被淩遲處死。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處斬,並籍沒王振家產。在被沒收的王振的財產中,有金銀60餘庫,珊瑚六七尺者20餘株。


    “南宮復辟”的總策劃曹吉祥


    曹吉祥(?~1461年),灤州(今河北灤縣)人。在英宗登基之前,即入宮為宦,已有家室,“淨身”原因不詳。曹吉祥入宮當宦官後一直在王振手下,依附於這個權傾當朝的大宦官。“土木堡之變”中王振被殺,之後,王振的同黨馬順、毛貴和王長也被群臣除掉。由於曹吉祥奸滑、刁鑽,蒙蔽了朝野上下,在清理王振及其餘孽的運動中逃過一劫,並很快成為王振之後又一個橫行一時的弄權宦官。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鈺繼位,是為景帝。當時,瓦刺首領也先挾持英宗作為攻城掠地的政治工具。兵部尚書於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使也先的陰謀不能得逞。也先逼近京師,於謙率軍民頑強抵抗,大敗瓦剌軍,擊斃萬餘人,俘獲瓦刺將領數十人,奪回了原先被劫掠的大批百姓和牲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