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明朝滅亡,猖獗了200多年的明代宦官集團也土崩瓦解。關於這個群體的下落,除死於戰亂者之外,留在北京城內的宦官並未實現他們“富貴固在”的美夢:他們有的因“背主獻城”反而遭到了農民起義軍的斥責驅逐,有的則在義軍將士追贓過程中被“拷死”。清軍入關、農民軍兵敗撤離北京前夕,大批宦官被逐出京城,殘留京城的亡明宦官又一次遭到了滅頂之災。
皇家特務機關:錦衣衛與東西廠(1)
明朝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恐怖政治,而恐怖政治的代言人就是錦衣衛與東西廠,合稱“廠衛”。在皇帝的直接指揮下,廠衛特務無所不至,上起公侯貴戚,下至民間百姓,都是他們刺探的對象。廠衛特務依仗權勢,無惡不作,所用的刑具有特製的大枷、夾棍,刑罰有斷脊、墮指、刺心、紅繡鞋(以燒紅的鐵烙腳)等,慘無人道。
錦衣衛木印錦衣衛,全稱錦衣衛都指揮使司,設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來為護衛皇宮的親軍,掌管皇帝出入儀仗。朱元璋為了加強統治,特令錦衣衛偵查“不軌妖言”,兼管刑獄,握有巡察、緝捕的特權,可不經外廷司法機關和任何法律手續,逮捕拷訊官民,以至於錦衣衛逐漸演變成為由皇帝控製的特務機關,錦衣衛的最高長官為指揮使,由近臣或外戚擔任。
錦衣衛下設南鎮撫司和北鎮撫司,南鎮撫司掌管本衛的法紀、軍紀,北鎮撫司“專理詔獄”,直接奉皇帝之命查辦各種案件,是錦衣衛的核心。南北鎮撫司下設五個衛所,其統領官稱為千戶、百戶、總旗、小旗,普通軍士稱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執行緝盜拿奸任務時,被稱為“緹騎”。緹騎的數量,最少時上千人,最多時達六萬之眾。
錦衣衛使用特務手段任意緝捕、審訊臣民,在嚴刑逼供下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
據史書記載,明初大臣錢宰罷朝之後回到家中,因為當天起早去趕早朝,便即興吟詩:“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遂得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時,明太祖就對他說:“昨天作得好詩,不過我並沒有‘嫌’你遲呀!為什麽不用‘憂’字呢!”錢宰一聽,頓時一身冷汗,磕頭如搗蒜。大學士宋濂有一次在家宴請賓客。朱元璋隨即就知道客人是誰、吃了什麽菜、喝了什麽酒,甚至主客的位置都一清二楚。
錦衣衛的一項著名的職能是“執掌廷杖”。受杖的人被扒去官服,反綁雙手,押至午門。在那裏,司禮監掌印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一左一右早已嚴陣以待。受刑者被裹在一塊大布裏,隨著一聲令下,棍棒就雨點般落在他身上。行刑者為錦衣衛校尉,他們都受過嚴格訓練,技藝純熟,能夠準確地根據司禮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的暗示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這兩人兩腳像八字形張開,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條活命;如果腳尖向內靠攏,則杖下人就要一命嗚呼了。杖完之後,還要提起裹著受刑人的布的四角,抬起後再重重摔下,此時布中人即使不死,也丟了半條命。廷杖之刑對士大夫的肉體和心靈都是極大的傷害。
比錦衣衛更可惡的是東廠和西廠,它們是明朝遷都北京以後設置的特務機關。東廠、西廠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擔任提督,直接向皇帝報告,地位更高。
明撇腿翅頭炕案東廠設置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雖然已經有錦衣衛,但因由外官掌管,皇帝仍然放心不下。為了更便於控製監視百官,需要另設一個特務機關,由於其地址位於東安門北側,因此被命名為東廠。東廠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揮,後來統轄權轉移到宦官手中,成為由宦官控製的特務機構。東廠的首領稱掌印太監,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除此以外,東廠中設千戶一名,百戶一名,掌班、領班、司房若幹。東廠的職責為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事,採用特務手段,在全國組成了恐怖的特務統治網。東廠的下屬吏員由錦衣衛內撥給,其權勢在錦衣衛之上。錦衣衛有權偵查一切官民,而東廠除此以外還可偵查錦衣衛。在東廠的堂上,掛著“朝廷心腹”的大匾,充分表明了東廠的重要地位和深受皇帝寵信的程度。
東廠的設置集中反映了朱棣對宦官的依賴心理。因為朱棣是篡得天下的,建文帝朝的大臣與朱棣之間各自都懷有戒心,但朱棣又不能盡殺建文時的大臣,便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廠,來偵察百官動向。東廠的性質很明確,第一,和其他宦官機構一樣,是皇帝的“家臣”;第二,和其他宦官機構不同,從一開始職掌就在宮闈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的世係已被接受為正統,已經取得了“政治合法性”之後,作為特務機關的東廠不但沒有被取消,其權限反而不斷擴大。
東廠的權勢不斷擴展,不但在一般百姓中,即使在文武官僚中,也形成了一股威懾力量。據說,遠州僻壤的官民,看到衣著豪華,騎優良馬匹,操京師口音者,爭相躲避。明朝的宦官專權,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東廠的威懾力量。
西廠設立於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西廠的權力和人數都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城至全國各地。太監汪直任西廠提督。西廠成立,本來隻是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為了升官發財,拚命地羅織大案、要案,其辦案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牽扯人員之多遠遠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汪直趁機陷害朝中的正直之士,培植同黨,並用錦衣衛百戶韋瑛為心腹,屢興大獄。汪直每次外出,皆前呼後擁,隨從眾多,公卿大夫都要繞道迴避。三品以上的京官大臣,汪直都敢擅自抄家審問。對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隻要稍有不慎,就會被西廠以妖言罪從重處置。在這種情況下,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學士商輅為首的輔臣集體上書,向憲宗痛陳西廠之危害,並將汪直辦下的不法之事一一舉報。憲宗收到奏章後為之一震,於是撤銷西廠。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憲宗又下詔恢復西廠,汪直從此更為囂張,手下緹騎人數超過東廠一倍,勢力遠在東廠之上。而此時,從前彈劾汪直的兵部尚書項忠被革官為民,大學士商輅害怕西廠打擊報復,請求告老還鄉,憲宗給予批準。從此,西廠的勢力更大,緹騎校尉遍布大江南北,連民間鬥雞罵狗之瑣屑小事,也常被牽連重罰,弄得民心惶惶,連皇親國戚都不敢得罪西廠。成化十八年(1782年)三月,憲宗以東、西二廠不宜並立為由,關閉了西廠,遣散了西廠的人員。
皇家特務機關:錦衣衛與東西廠(1)
明朝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恐怖政治,而恐怖政治的代言人就是錦衣衛與東西廠,合稱“廠衛”。在皇帝的直接指揮下,廠衛特務無所不至,上起公侯貴戚,下至民間百姓,都是他們刺探的對象。廠衛特務依仗權勢,無惡不作,所用的刑具有特製的大枷、夾棍,刑罰有斷脊、墮指、刺心、紅繡鞋(以燒紅的鐵烙腳)等,慘無人道。
錦衣衛木印錦衣衛,全稱錦衣衛都指揮使司,設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來為護衛皇宮的親軍,掌管皇帝出入儀仗。朱元璋為了加強統治,特令錦衣衛偵查“不軌妖言”,兼管刑獄,握有巡察、緝捕的特權,可不經外廷司法機關和任何法律手續,逮捕拷訊官民,以至於錦衣衛逐漸演變成為由皇帝控製的特務機關,錦衣衛的最高長官為指揮使,由近臣或外戚擔任。
錦衣衛下設南鎮撫司和北鎮撫司,南鎮撫司掌管本衛的法紀、軍紀,北鎮撫司“專理詔獄”,直接奉皇帝之命查辦各種案件,是錦衣衛的核心。南北鎮撫司下設五個衛所,其統領官稱為千戶、百戶、總旗、小旗,普通軍士稱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執行緝盜拿奸任務時,被稱為“緹騎”。緹騎的數量,最少時上千人,最多時達六萬之眾。
錦衣衛使用特務手段任意緝捕、審訊臣民,在嚴刑逼供下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
據史書記載,明初大臣錢宰罷朝之後回到家中,因為當天起早去趕早朝,便即興吟詩:“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遂得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時,明太祖就對他說:“昨天作得好詩,不過我並沒有‘嫌’你遲呀!為什麽不用‘憂’字呢!”錢宰一聽,頓時一身冷汗,磕頭如搗蒜。大學士宋濂有一次在家宴請賓客。朱元璋隨即就知道客人是誰、吃了什麽菜、喝了什麽酒,甚至主客的位置都一清二楚。
錦衣衛的一項著名的職能是“執掌廷杖”。受杖的人被扒去官服,反綁雙手,押至午門。在那裏,司禮監掌印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一左一右早已嚴陣以待。受刑者被裹在一塊大布裏,隨著一聲令下,棍棒就雨點般落在他身上。行刑者為錦衣衛校尉,他們都受過嚴格訓練,技藝純熟,能夠準確地根據司禮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的暗示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這兩人兩腳像八字形張開,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條活命;如果腳尖向內靠攏,則杖下人就要一命嗚呼了。杖完之後,還要提起裹著受刑人的布的四角,抬起後再重重摔下,此時布中人即使不死,也丟了半條命。廷杖之刑對士大夫的肉體和心靈都是極大的傷害。
比錦衣衛更可惡的是東廠和西廠,它們是明朝遷都北京以後設置的特務機關。東廠、西廠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擔任提督,直接向皇帝報告,地位更高。
明撇腿翅頭炕案東廠設置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雖然已經有錦衣衛,但因由外官掌管,皇帝仍然放心不下。為了更便於控製監視百官,需要另設一個特務機關,由於其地址位於東安門北側,因此被命名為東廠。東廠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揮,後來統轄權轉移到宦官手中,成為由宦官控製的特務機構。東廠的首領稱掌印太監,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除此以外,東廠中設千戶一名,百戶一名,掌班、領班、司房若幹。東廠的職責為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事,採用特務手段,在全國組成了恐怖的特務統治網。東廠的下屬吏員由錦衣衛內撥給,其權勢在錦衣衛之上。錦衣衛有權偵查一切官民,而東廠除此以外還可偵查錦衣衛。在東廠的堂上,掛著“朝廷心腹”的大匾,充分表明了東廠的重要地位和深受皇帝寵信的程度。
東廠的設置集中反映了朱棣對宦官的依賴心理。因為朱棣是篡得天下的,建文帝朝的大臣與朱棣之間各自都懷有戒心,但朱棣又不能盡殺建文時的大臣,便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廠,來偵察百官動向。東廠的性質很明確,第一,和其他宦官機構一樣,是皇帝的“家臣”;第二,和其他宦官機構不同,從一開始職掌就在宮闈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的世係已被接受為正統,已經取得了“政治合法性”之後,作為特務機關的東廠不但沒有被取消,其權限反而不斷擴大。
東廠的權勢不斷擴展,不但在一般百姓中,即使在文武官僚中,也形成了一股威懾力量。據說,遠州僻壤的官民,看到衣著豪華,騎優良馬匹,操京師口音者,爭相躲避。明朝的宦官專權,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東廠的威懾力量。
西廠設立於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西廠的權力和人數都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城至全國各地。太監汪直任西廠提督。西廠成立,本來隻是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為了升官發財,拚命地羅織大案、要案,其辦案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牽扯人員之多遠遠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汪直趁機陷害朝中的正直之士,培植同黨,並用錦衣衛百戶韋瑛為心腹,屢興大獄。汪直每次外出,皆前呼後擁,隨從眾多,公卿大夫都要繞道迴避。三品以上的京官大臣,汪直都敢擅自抄家審問。對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隻要稍有不慎,就會被西廠以妖言罪從重處置。在這種情況下,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學士商輅為首的輔臣集體上書,向憲宗痛陳西廠之危害,並將汪直辦下的不法之事一一舉報。憲宗收到奏章後為之一震,於是撤銷西廠。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憲宗又下詔恢復西廠,汪直從此更為囂張,手下緹騎人數超過東廠一倍,勢力遠在東廠之上。而此時,從前彈劾汪直的兵部尚書項忠被革官為民,大學士商輅害怕西廠打擊報復,請求告老還鄉,憲宗給予批準。從此,西廠的勢力更大,緹騎校尉遍布大江南北,連民間鬥雞罵狗之瑣屑小事,也常被牽連重罰,弄得民心惶惶,連皇親國戚都不敢得罪西廠。成化十八年(1782年)三月,憲宗以東、西二廠不宜並立為由,關閉了西廠,遣散了西廠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