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壯誌明成祖朱棣出生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是元末群雄並起、互相征伐的戰亂時期。出生時,朱元璋與陳友諒正打得不可開交,以至於連給兒子起個名字的工夫都沒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舊曆年底,朱棣七周歲時,朱元璋才為其正式取名為棣。朱棣不僅名字起得晚,而且其生母是誰,居然也是個謎,這在常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但這個謎確實存在,數百年來一直撲朔迷離。朱棣自稱是馬皇後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謂嫡子了。


    但據歷代學者考證,朱棣的生母應該不是馬皇後。到底生母是誰,也說法不一:有的說朱棣與周王朱是高皇後所生,而太子及秦王、晉王等都是庶出。有的說朱棣是達妃所生,太子與秦王、晉王則是高皇後所生。有的則說朱棣的生母是妃。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其實無論朱棣生母是誰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是朱元璋的親兒子。


    明朝建立時,朱棣已是一個八九歲的兒童。那時全國仍然四野凋敝,滿目瘡痍。這一切都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朱棣在宮廷中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除了參加各種朝見和祭儀外,就是跟隨幾個大儒一天到晚誦讀儒家經典,還要隨時接受朱元璋的訓誡。當然,朱元璋也不希望他的兒子們成為文弱書生,就經常讓他們在演武場上練習武備,以健體強誌。


    朱棣青少年時期不僅相貌英俊,而且才能出眾,胸懷大誌。據說皇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棣心中一直不高興,曾在朱元璋麵前說朱允炆如何如何無能。朱元璋為試朱允炆的才學,就讓他作詩。朱允炆勉強作成一首,末兩句是:雖然隱落江湖裏,也有清光照九州。詩意衰颯,朱元璋心中很不高興。又令其答對,出上聯為: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一時對不上來,想了半天,冒出一句:雨打羊毛一片膻。調子比較低沉,毫無抱負和氣度,朱元璋聽後怒氣隱現眉間。此時,朱棣上前一步,說願意一試,續出:日照龍鱗萬點金。朱棣的續聯比起朱允炆的續聯顯得大有氣魄,朱元璋不禁轉怒為喜,連聲稱讚:“對得好!”由此對朱棣大加寵愛,遂有更換皇儲之念。


    篡弒大屠殺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十年後,受命正式就藩北平。就藩北平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扶助下,朱棣迅速成長為一位出色的軍事統帥,逐漸在眾藩王中嶄露頭角,成為眾藩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即位之初開始削藩,朱棣竭力反對。當矛頭直指自己時,朱棣立即採取行動,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四年後,朱棣占領了南京,奪得大明江山。


    朱棣攻取南京後,對那些不肯歸附自己的大臣肆意屠戮。朱允炆削藩的主要謀士黃子澄,先被砍去雙手、雙腿,然後方將其殺死,齊泰亦被“族誅”。對抵抗最為堅決的鐵鉉朱棣非常憤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後才將其殺死。禮部尚書陳迪和兒子等六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將陳迪兒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讓陳迪吃掉,並問味道如何。陳迪沒有懼色,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鮮美無比”,坦然就刑。


    方孝孺像這些事件中,以方孝孺的“誅十族”最為慘烈。方孝孺是當時最有名的儒士,朱棣召他為其寫即位詔,方孝孺堅決不從。朱棣以死相威脅,方孝孺不為所動,朱棣便問,“即使你不怕死,難道連你的九族也不顧了嗎?”方孝孺大義凜然,朗聲回答:“便十族奈我何。”朱棣大怒,將其滅門十族。所謂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將朋友、門生牽連在內。自古以來,最嚴厲的刑罰莫過於誅九族,從來沒有誅十族的先例。方孝孺一案,可謂空前絕後。


    這之後,朱棣又興“瓜蔓抄”。所謂“瓜蔓抄”,含有順藤摸瓜之意,即轉相攀援,廣加株連,濫殺無辜。此事始於朱允炆的禦史大夫景清。景清在朱棣登基後並沒有馬上殉節,而是委身於朝班很長時間。一天,他身穿緋衣,暗藏利刃,準備行刺朱棣。朱棣見其神色異常,命人搜身,得到利刃。景清當庭辱罵朱棣,不屈而死。朱棣命人將他剝皮實草,繫於長安門示眾,並令人用鐵刷子將景清的肉一層層刷下,還把骨頭打碎。景清死後,其街坊鄰居,甚至包括和景清稍有些關係的人都被殺。這種打擊麵比“誅十族”還要寬,因為“十族”還有明確的界限,而這種“瓜蔓抄”幾乎沒什麽界限可言,所以無辜受牽連被殺者不計其數。


    對建文朝遺臣的這場大屠殺,前後延續了十餘年,無辜罹難者成千上萬,難以盡數。其殺戮之慘,手段之惡,株連之廣,甚至超過了異族入侵,確為歷朝歷代所罕見,朱棣因此遭到後人的嚴厲譴責。但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偉略的皇帝,毫無疑問,朱棣還是應該在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綜觀其一生,文治武功不遜色於歷朝君主。


    文治武功名垂史冊 篡弒屠戮任人評說(2)


    永樂年間所造銅銃“馬上天子”朱棣自馬上得天下,在血與火中建立起永樂政權,其一生起於兵,最後又死於行軍途中,因此可謂馬上天子,並由此樹立赫赫威名。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時為燕王的朱棣第一次率軍大規模出征,對元朝殘餘勢力蒙古乃兒不花發起攻擊,兵不血刃地大獲全勝,得到朱元璋的嘉獎,遂命其節製北部邊境兵馬。這次出征,不僅使他的軍事實力大大加強,而且也使他聲名鵲起,成為通往皇權寶座的良好開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