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勝敗參半的戰爭(3)


    三 美軍在戰場上快速取勝,快得出乎世人意料,讓許多軍事評論家目瞪口呆。一方麵,這說明美軍在這場信息化戰爭中確有不少新招,效果不錯。但另一方麵,也由此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認知陷阱:它極容易使人誇大美軍打信息化戰爭的能力,對它產生盲目迷信,由此陷入“信息戰崇拜”的認識誤區。


    應當清醒地看到,美軍勝得“輕而易舉”,不全是美軍打信息化戰爭的神奇效果,而是至少還有另一半別的原因。


    首先,美軍這些年打的幾場戰爭,無論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還是這次伊拉克戰爭,都是實力懸殊的非對稱戰爭。美軍取勝完全是正常範圍內的事情,它並沒有創造什麽戰爭神話。美國的策略是一貫的,對於同它實力相當或不相上下的對手,它是隻敢冷戰,不敢熱戰。對於同它實力懸殊的對手,它則熱衷於熱戰、不屑於冷戰,動不動就想開打。這就應了兵家熟知的一條軍事原則:先打好打之敵。美國用這種打法可以對世界起到極大的心理威懾作用:“看看吧,誰敢不服?”


    其次,美軍打敗伊軍,所花的時間不止是21天,而是整整12年:先是老布希於1991年發動了一場海灣戰爭,打斷了薩達姆的肋骨,將他打趴在地。接下來,對伊拉克實施長達10餘年的製裁、核查。到2003年,再由小布希發動一場伊拉克戰爭,才最終把薩達姆徹底扳倒。


    在美國這些年打的幾仗中,薩達姆算是最強的一個對手,打敗他真是費了大勁啦。美國運用的是吃柿子法則。一籃柿子,先吃哪一隻?把手伸到籃子裏一捏,先挑軟的吃。生柿子澀嘴,吃不得,怎麽辦?把它放進草木灰裏,焐軟了再吃。經過海灣戰爭,又經過十餘年製裁、核查,反覆折騰,美國還能焐不軟薩達姆這隻澀嘴柿子嗎?一焐焐了12年,一直焐到2003年春天,老布希在一旁對小布希使眼色,告訴他柿子已被焐熟了、軟了,可以吃了,再不吃爛了,這才終於把薩達姆搞掉。


    因此,對於美國之“勝”,至少可以有三種不同評價。其一,單從美軍打信息化戰爭的戰場效果看,可以說美國是快速取勝。其二,布希父子兩代美國總統,先後發動了兩場戰爭,整整花了12年時間,才最終把薩達姆搞掉,從這一點看又可以說美國是艱難取勝。其三,從美國如今深陷伊拉克泥潭拔不出腿來的尷尬處境看,甚至可以說美國是勝猶未勝。就看你是從哪個角度去看、去說了。


    因此,美軍打的這場信息化戰爭,又“神”又不“神”。


    四 現在,讓我們再來剖析一下美軍在這場信息化戰爭中所暴露的諸多問題,它又可以從另一個側麵啟示我們對信息化戰爭保持一份清醒,不至於被它搞得神迷目眩。


    一看美軍“斬首”神話之破滅。


    美軍打信息化戰爭,最具震撼力的全新戰法莫過於“斬首”行動了。從理論上說,美軍擁有世界一流的信息獲取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精確打擊能力,這些都是它採用“斬首”


    戰法的物質技術基礎。美軍如果真的能在“斬首”行動中將鎖定的核心目標一舉殲滅,那麽,它也許真的會創造出一場戰爭剛剛打響就已結束的“神話”。可是,美軍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兩度吹出“斬首”氣泡,都先後破滅了。在阿富汗戰爭中,它未能將本·拉登“斬首”;在伊拉克戰爭中,它也未能將薩達姆“斬首”。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了抓到本·拉登,什麽手段都用上了,又是高額懸賞,又是衛星偵察,又是間諜刺探,又是dna化驗,又是對相關國家外交施壓、軍事威脅。可是,時至今日,本·拉登仍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曾有過一條最富刺激性的消息說,小布希其實已經抓住了拉登,但他為了達到連任目的,要將本·拉登“冷藏”到美國大選投票前夕才會正式公布。天大的鬼話。假如小布希在德克薩斯老家的克勞福德農場裏真有這麽大一隻冰箱,可以將本·拉登像一爿凍豬肉似的“冷藏”這麽長時間,那才真正叫作活見鬼了。政治家可以耍些權術,卻切不可對大眾耍陰謀。對大眾耍陰謀,不但不能得分,反而會丟分,小布希還不至於昏到這種程度。


    但這條消息卻在無意中泄露了天機,一心謀求連任的小布希,已把賭注全部押在了“反恐”上。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對薩達姆多次採取“斬首”行動,卻次次撲空。薩達姆破解美軍“斬首”行動之謎,採用的方法也並不複雜。他懷疑是某位知道他行蹤的人向美軍出賣了情報,為了驗證,他又一次乘坐一輛不起眼的車子來到這個人的住所,稍坐片刻便從後門離去。


    不一會,美軍的精確製導炸彈就向這座房子打了下來。薩達姆隻輕輕說了一句:“宰了他。”


    就這樣,薩達姆在美軍的眼皮底下一次又一次地成功逃過了劫難,東躲西藏8個月之久。


    但極具諷刺意味的一點是,美軍藉以最後抓住薩達姆的可靠情報,並不是來自它打信息化戰爭的高科技偵察手段,而是來自十分原始的手工作業式的情報分析方法。起先,美軍是指望高科技手段在追殺薩達姆行動中“大顯神威”的,除了竊聽電話,還在薩達姆可能藏身的敏感地段布放了大量聲光傳感.9. 149 器,不僅有“電子眼”,還有專門用來採集薩達姆身上特殊氣息的“電子鼻”。這些高科技手段,高則高矣,卻統統一無所獲。於是,隻得動用大量人力,成立了專門負責抓捕薩達姆的“121特種部隊”、“第20特遣隊”、庫德人特種部隊,組織了大批情報分析專家,從分析薩達姆權力基礎入手,將提克裏特“五大家族”中的所有人員畫成圖、製成表,然後逐人分析、抓捕、審訊、過篩子,再逐步縮小圈子,圈定重點。最後,從中發現了一位名叫穆斯利特的薩達姆保鏢,經過多次嚴酷審訊,終於將他的嘴撬開,挖到了薩達姆的藏身地點。就這樣,美軍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一個地洞裏將薩達姆擒獲。美國官員不得不承認,他們是“通過人力情報而不是衛星情報找到薩達姆”的。這件事,倒也促使美軍自己多多少少破除了一些一味依賴高精尖裝備的迷信,重新懂得“人力情報、語言、圖像和技術技能都十分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戰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增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增泉並收藏觀戰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