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勝敗參半的戰爭(4)


    “斬首”行動一次次撲空,美軍事後有分析、有解釋:對“時間敏感目標”的打擊效果受影響,主要是“從傳感器到射手”的時間間隔仍然太長。


    原因之一,說是戰場信息量實在太大了,像山洪暴發似的洶湧而來,盡管指揮所旁邊的信息中心內有一支龐大的科技人員隊伍,在晝夜不停地通過電腦處理這些信息,以最快速度將“時間敏感目標”這類重要信息分揀、核實、上報、批準,又以最快速度傳向精確製導武器係統,卻至少已相隔了幾分鍾甚至幾小時,這個時間間隔還是太長了。看來,下一步還得搞更多更敏感的傳感器、更高速的計算機、更強大的網絡、更寬的頻帶,以進一步縮短從發現目標到發射飛彈的時間間隔。美國錢多,搞吧。


    原因之二,說是目前美軍的大部分精確製導炸彈還隻能打固定目標,而且大部分精確打擊都是提前周密計劃好的,下一步要研究打活動目標。據英軍伊戰總結透露,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美英“已在伊拉克進行了十年情報工作”,摸清了伊軍的主要弱點和伊拉克境內各類重要目標的坐標位置,“因此在戰爭初期就能實施精確打擊”。美軍這種按計劃進行的精.10. 150 確打擊,都是提前將轟炸目標的坐標點輸入到精確製導炸彈的晶片裏,發射後用gps製導它瞄準目標的坐標點打過去,精度很高。可是,遇到薩達姆這樣的“活”目標,問題就來了。


    指揮所剛接到情報說,薩達姆正在某座房子裏,一枚精確製導炸彈剛發射,薩達姆卻離開了。這枚精確製導炸彈死死盯住那座房子的坐標點打下去,準是準,卻成了馬後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據說下一步要給精確製導炸彈安裝數據鏈,使它能接收信息流。這樣,再遇到像薩達姆這樣的“活”目標就好辦了,飛彈可以根據連續接收的信息流隨時改變方向,跟上去盯著他的屁股打,不信打不著。美國人是天生的技術崇拜者,他們即使一頭撞到了南牆上,也不信世界上會有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有本事就繼續搞吧。


    原因之三,說是目前的指揮控製機製仍然不太適應打擊“時間敏感目標”的要求,要繼續改進。早先規定,像襲擊薩達姆這樣的重要目標,要上報美國高層批準後才能執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已“下放權力”,戰區指揮官獲悉情報後就有權快速作出決策、快速打擊“時間敏感目標”。即使這樣,薩達姆還是沒有打著。於是,他們似乎還想進一步“下放權力”。要是那樣,又由誰來保證戰場不失控?弄得不好,像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隨意轟炸中國駐南使館這類惡性事件,豈不是更容易發生了嗎?


    二看美軍誤炸誤傷事件之頻發。


    打信息化戰爭,各種數據信息是各種先進武器係統的“生命”。一切先進武器的高性能,都是被聰明人事前做“死”的,它們全憑相關的數據信息做出各種動作。設計時就規定它接收到什麽數據信息就做出什麽動作,並為它規定了“鐵的紀律”,嚴防它做出“違規動作”。這樣,先進武器往往在某一方麵越“靈”,在另一方麵就越“笨”。戰場上一旦出現什麽緊急情況、特殊情況,想讓它來個“腦筋急轉彎”,它絕對轉不過來。舉一個例子,美軍的“愛國者”飛彈係統,是美軍的“撒手鐧”裝備,海灣戰爭後經過改進,性能更先進了。


    但“愛國者”在伊拉克戰爭中又暴露出一個致命弱點:敵我識別能力差。它的雷達係統隻要發現空中目標,不問青紅皂白就啟動發射係統立刻發射。有一段時間,連續發生“愛國者”“自己人打自己人”的事故。一次,美軍的“愛國者”飛彈擊落了一架英軍的“旋風”式戰鬥機,弄得英國軍界、政界很不痛快。另一次,美軍的一架f—16戰鬥機正在空中執行戰鬥任務,飛行員突然發現自己的飛機已被地麵雷達鎖定目標,千鈞一髮,f—16的武器係統反應更快,先機開火,一發飛彈打下去,摧毀的竟是美軍自己的“愛國者”飛彈係統的一部雷達,大水沖了龍王廟。又有一次,美國陸軍的“愛國者”飛彈擊落了美國海軍的一架f/a—18戰鬥機,上尉飛行員懷特當場喪命。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事故重演呢?


    據說,下一步要給所有飛機、飛彈安裝性能更先進、更可靠的敵我識別係統。可是,即使全部更新了敵我識別係統,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了嗎?不見得。所謂敵我識別係統,無非是一些識別數據的發送和接收關係。一方發現目標,立即發送一組識別數據過去,對方的識別裝置反饋一組數據過來,對上了就是自己人,對不上就是敵人,開火。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條永遠重複的規律。這些識別數據一旦被敵方破譯了怎麽辦,受到敵方幹擾又怎麽辦?


    三看美軍情報信息之重大失誤。


    情報信息,是信息化戰爭之“源”。離開了情報信息這個“起點”,指揮控製係統的運行過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的放矢。情報信息正確與否,對信息化戰爭的成敗十分關鍵。可是,從“9·11”事件到伊拉克戰爭,美國的情報信息工作一再出現大紕漏、大失誤。2004年7月,美國正式公布了長達500多頁的“9·11”事件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由於美國情報機構的重大失誤,美國政府至少坐失了十次可能挫敗“9·11”恐怖襲擊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戰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增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增泉並收藏觀戰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