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新聞記者眼裏,薩哈夫也很有點人情味兒。天天在炮火硝煙中奔波的各國新聞記者們,時刻都可能遇到生命危險。薩哈夫沒有忘記口頭安慰一下這些同行們,他對記者們說:“也許,爆炸聲打擾了你們,你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但是伊拉克必須對付這些外國來的惡棍。”記者們原本也.7. 091 沒有把生命安全押在他身上,但薩哈夫對大家的一片顧念之情,卻讓大家如沐清風、如飲甘泉。對於用粗俗語言辱罵美英這一點,薩哈夫也主動向記者們解釋道:“非常抱歉,我使用這樣的(辱罵)語言,(可是)對那些用炸彈轟炸我們人民的罪犯,這樣的辱罵是遠遠不夠的。”這就更使記者們堅信,薩哈夫並不是因為沒有文化、沒有教養而辱罵,他是由於對屠殺伊拉克人民的仇敵憤恨之極而辱罵,記者們還能說他些什麽呢?在不少人的心理上,薩哈夫是和他們同處在美英炮口下的同行、難友,對他深表同情。因而,在巴格達陷落、薩哈夫不再露麵的那些日子裏,媒體連連登出“薩哈夫哪裏去了”,“深切懷念薩哈夫”等文章來,對他的“生死存亡”進行了種種猜測,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 天下之事、天下之人,都有其複雜的一麵。對於薩哈夫這個人物,目前尚不宜對他作出全盤肯定的結論。歸根結底,他是個悲劇人物。他的祖國遭受這場戰爭災難是個悲劇,他本人在這場戰爭中的經歷和表現,其實也是個悲劇。


    其悲一:薩哈夫是薩達姆棋盤上的一隻“棄卒”,鐵嘴銅牙,難掩內心落寞。


    戰爭期間,薩哈夫是忠於職守的。巴格達於2003年4月9日陷落,薩達姆政權的高官們在4月8日就已“集體消失”了。而4月8日這一天,薩哈夫卻帶著幾名助手來到巴格達市內的希克馬特廣播站,在院子裏的一輛無線廣播車上繼續工作。廣播站的工程師哈森,後來在接受英國記者採訪時回憶道,當時所有伊拉克高官都逃亡了,隻有薩哈夫一人還在堅守陣地,“他是在打一場一個人的戰爭”。4月9日早晨,薩哈夫還想到巴勒斯坦飯店去召開新聞發布會,半路上發現前方有美軍士兵在巡邏,遂折回。回到廣播站的薩哈夫,與薩達姆政權徹底失去了聯繫,廣播站也斷了食物來源,但他餓著肚子在廣播車上用阿拉伯語繼續廣播,要求市民們拿起武器抵抗美軍。4月9日晚上,一名送信者送來一盤《薩達姆最後的演講》錄像帶,可能還附有薩達姆的一張紙條。薩哈夫立刻興高采烈地對大家說,這盤錄像帶就是薩達姆,這盤錄像帶就是政府,一切還在運轉。但他話音未落,附近大街上就傳來了激烈的槍聲。4月10日淩晨,大批美軍坦克開到了廣播站附近,薩哈夫覺得大勢已去。他慢慢摘下頭上的貝雷帽,摘去表明身份的肩章,裹著阿拉伯頭巾和長袍,說了聲“再見”,一個人淒涼地走了。臨走,他吩咐繼續廣播到淩晨3點,然後馬上撤離。再把鏡頭倒回到戰爭初期,薩哈夫出麵召開新聞發布會時,台上坐著副總理、國防部長和其他政府要員。隨著戰局迅速惡化,他身後陪坐的人越來越少,後來幹脆什麽人也不來了,由他一個人把“獨角戲”唱到了最後。薩達姆政權最後讓他一個人拋頭露麵,有人說,他是薩達姆最可拋棄的一個卒子,這個看法不無見地。從根源上說,薩達姆是遜尼派穆斯林,薩哈夫是什葉派穆斯林,宗派不同,其心難同。薩哈夫是薩達姆的“異己”,而非心腹。薩達姆的心腹,非姻親與老鄉莫屬。薩哈夫卻不是提克裏特人,與薩達姆家族似乎也沒有沾親帶故的關係。而且,薩哈夫與薩達姆的長子烏代之間還有矛盾。


    如此這般,薩達姆最後將薩哈夫當犧牲品,把他一個人推到前台作為一塊擋箭牌,施放點菸幕,為薩達姆本人及高官們“集體隱身”打點掩護,也在情理之中。


    其悲二:薩哈夫是逆勢展才華,奇才未建奇功,時運不助他。


    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戰敗後,外交陷入極大被動,薩達姆急欲改善對外關係,啟用薩哈夫為外交部長。可是,一向以“脾氣壞”和“言詞硬”出名的薩哈夫,把伊拉克的外交活動搞得“火花四濺”。他警告伊朗與美國發展關係是在“玩火”,指責阿拉伯聯盟秘書長馬吉德“存心為難伊拉克”,經常直言不諱地指責美國搞“霸權主義”,等等。他這種一貫“硬朗”的外交風格,顯然與伊拉克麵臨的外交形勢不相符合。因此,他擔任外長八年,卻未能在推動伊拉克轉變外交策略上有所建樹,錯失了天賜良機,很可惜。2001年4月,薩.9. 093 哈夫與烏代的矛盾公開,突然被免去外長職務,調任為新聞部長。又兩年,便迎來了這場伊拉克戰爭。偏偏是伊拉克麵臨亡國之災的惡劣形勢,居然使他大展鐵嘴銅牙之才,一鳴驚人。悲夫!他逆勢顯身手,一舉成大名,但國家既亡,名有何用?有道是“時來天地皆助我,運去英雄不自由”。薩哈夫卻是“時來天地不助他,運去卻令展才華”,背得很吶。


    悲情薩哈夫(4)


    其悲三:薩哈夫最後主動去向美軍投降,名節全失,大悲哀。


    在薩哈夫舌戰美英的所有言論中,最最響亮的一句是:“伊拉克決不投降!”其言錚錚、其骨錚錚。他這句話是代表國家講的,是代表政府講的,是代表伊拉克人民講的,也是代表他自己講的,國格人格,在此一言。可是,“鐵頭”薩達姆最後沒有做到,“鐵嘴”薩哈夫最後也沒有做到,讓全世界的人都大跌眼鏡啊!薩達姆在地洞裏被抓時表示願意投降,世人已是“悲其不死”了,薩哈夫居然還是“通過幾位朋友”主動去向美軍要求投降,叫人怎麽講呢?嗚呼!薩哈夫是危急關頭氣未餒,窮途末路失大節,人格全丟、國格全丟,大悲哀,大悲哀!巴格達有位書店老闆說,薩哈夫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甚至是這場戰爭中唯一的英雄,他的表現可得100分。可是沒有想到,昔日嘴最硬的薩哈夫卻會主動去向美軍要求投降,他最後隻得了零分。薩哈夫,聽到了嗎,零分! 其悲四:薩哈夫心中仍有隱情尚未抖盡,雖已滿頭白髮,卻晚景未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戰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增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增泉並收藏觀戰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