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者說,其實這份假“情報”中的漏洞是顯而易見的。其一,每年提供五千噸“純鈾”,不要說尼日,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其二,哈比博1989年就辭去了尼日外長職務,他不可能又在2000年以外長身份代表本國政府簽訂這樣重要的合同議定書。又有人揭露,小布希在國情谘文中引用這個“情報”前,中情局曾委派美國駐加彭大使前往尼日去核實過,得出的結論是“純屬虛構”。但小布希為了向伊拉克開戰,將錯就錯,不作糾正。
如此這般,問題嚴重了。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白宮誇大了薩達姆的“威脅”,小布希政府“不適當地”處理了情報資料,導致“不適當地”作出了戰爭選擇。
小布希的支持率開始大跌。
民主黨立刻向小布希發起猛攻。在上次大選中被“裁定”輸給小布希的前副總統戈爾說,小布希在“9·11”事件之前就已預謀了這場戰爭,他把美國引向了一種“瘋狂的政策”,他“背叛了我們”。民主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說:“如果調查發現布希蓄意誤導美國人民以發動戰爭”,那麽他的問題就“比.5. 059 柯林頓在萊溫斯基一案中作偽證的性質更嚴重”,“他應當受到彈劾”! 聯合國負責武器核查的前“監核會”主席布利克斯,早就對美國的霸道作風氣不打一處來,他這時也站出來說,美國為了向伊拉克開戰,“製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他們不想聽我的意見,我的警告被忽略了”,美英發動此次伊拉克戰爭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霎時間,小布希被搞得滿頭大汗,難以招架。但小布希豈肯“知錯認錯”?他和他的智囊、謀士、搭檔一齊出動,使出十八般武藝抵擋民主黨的攻擊,力圖化解這場風險。這又使我們大大開了一番眼界,欣賞到了小布希和他的班底使出的種種政治招術。
巧言詭辯抵賴術。賴斯說,當初斷定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是來自情報機構的“判斷”,並不是總統或其他政府官員“有意誇大事實”。拉姆斯菲爾德說,美國的情報來自各種渠道、各個方麵,自然會有各種不同的判斷和結論。言下之意,小布希採用的隻是其中的某種結論而已,並不是憑空捏造,也不能算錯。又說,“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意外的時代”,隨時可能發生“出乎意外的意外”。意思是說,戰前認為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現在沒有找到,這種“意外”並不“意外”。人們不得不佩服,拉姆斯菲爾德的“辯功”好生了得。
左推右擋洗刷術。先是把責任推給中情局。賴斯說,總統的講話稿是經過中情局長特內特看過的,如果特內特覺得哪些內容不恰當,他應當作出修改,但特內特沒有吭聲啊。特內特又把責任推給英國。他說,他曾對伊拉克“購鈾”情報提出過疑問,但英國卻對此堅信不疑。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戈斯,更把責任推給了柯林頓。他說,小布希政府的“情報失誤”,是由於前總統柯林頓削減了情報開支,才導致情報部門的工作成績下降。
麵對這一指責,恐怕柯林頓會哭笑不得。鬧了好一陣,看看怎麽推也推不掉了,那就想辦法擋一擋吧。於是,他們就把中情局長特內特作為擋箭牌推了出來,.6. 060 讓他先把責任攬下來再說。特內特捨命保主,公開發表聲明說,總統發表國情谘文前,有關情報經過了中情局審查,總統完全有理由相信中情局為他提供的情報。中情局不慎將不實的“購鈾”情報寫進了國情谘文,審查時未能刪掉,此事的責任全在他特內特。作為呼應,小布希立即發表講話,對特內特的聲明表示“歡迎”,表揚特內特這是“有勇氣的行為”。
接著,小布希又利用手中的總統大權力保特內特,稱讚特內特“具有領導中情局的強大能力”,明確表態特內特的職位“不會出現危機”。
美英“情報門”(3)
且戰且退脫身術。眼看實在頂不過去了,小布希扭扭捏捏地承認“戰前的一些情報出現了錯誤”。拉姆斯菲爾德也承認說,戰前情報中出現了某些“疏失”。小布希在節節後退之中,心中牢牢守住一條底線:絕不承認為了向伊拉克開戰“故意誇大情報”。就這樣,他採取且戰且退、且退且戰的策略,將原先斬釘截鐵咬定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來了一個偷梁換柱,改說薩達姆“有此計劃”,“我是說經過一段時間他可能造出核彈”。
用“政治白條”掛帳拖欠術。民主黨決心跟共和黨幹到底,打算單獨成立調查委員會,對“情報門”進行獨立調查。小布希政府經過密謀,將計就計,迅速“轉變態度”,把這一主張接了過去,同意調查。但是,他們將手心一翻,變成了由總統親自任命一個由兩黨議員和部分黨外專家組成的九人調查委員會來進行“獨立調查”,並提前給這些人套上一個緊箍咒說,“委員會的工作不要受兩黨政治影響,這一點很重要”。輿論分析普遍認為,實際上,這是小布希的“拖延戰術”。因為,這個獨立調查委員會最快也要到2004年3月份之後才能成立起來,調查展開後,有些問題的調查可能一拖半年、一年,甚至數年。這樣,這場危機的結局將被拖延到大選之後再見分曉了。到那時,小布希也許已經成功連任,即使調查結果對他不利,其“殺傷力”也將大大減弱了。這就是說,它是小布希打下的一張“政治白條”,是一種美國式的政治拖欠,先掛帳再說。不得不承認,這是小布希智囊們為他使出的一著.7. 061 “高招”。
如此這般,問題嚴重了。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白宮誇大了薩達姆的“威脅”,小布希政府“不適當地”處理了情報資料,導致“不適當地”作出了戰爭選擇。
小布希的支持率開始大跌。
民主黨立刻向小布希發起猛攻。在上次大選中被“裁定”輸給小布希的前副總統戈爾說,小布希在“9·11”事件之前就已預謀了這場戰爭,他把美國引向了一種“瘋狂的政策”,他“背叛了我們”。民主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說:“如果調查發現布希蓄意誤導美國人民以發動戰爭”,那麽他的問題就“比.5. 059 柯林頓在萊溫斯基一案中作偽證的性質更嚴重”,“他應當受到彈劾”! 聯合國負責武器核查的前“監核會”主席布利克斯,早就對美國的霸道作風氣不打一處來,他這時也站出來說,美國為了向伊拉克開戰,“製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他們不想聽我的意見,我的警告被忽略了”,美英發動此次伊拉克戰爭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霎時間,小布希被搞得滿頭大汗,難以招架。但小布希豈肯“知錯認錯”?他和他的智囊、謀士、搭檔一齊出動,使出十八般武藝抵擋民主黨的攻擊,力圖化解這場風險。這又使我們大大開了一番眼界,欣賞到了小布希和他的班底使出的種種政治招術。
巧言詭辯抵賴術。賴斯說,當初斷定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是來自情報機構的“判斷”,並不是總統或其他政府官員“有意誇大事實”。拉姆斯菲爾德說,美國的情報來自各種渠道、各個方麵,自然會有各種不同的判斷和結論。言下之意,小布希採用的隻是其中的某種結論而已,並不是憑空捏造,也不能算錯。又說,“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意外的時代”,隨時可能發生“出乎意外的意外”。意思是說,戰前認為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現在沒有找到,這種“意外”並不“意外”。人們不得不佩服,拉姆斯菲爾德的“辯功”好生了得。
左推右擋洗刷術。先是把責任推給中情局。賴斯說,總統的講話稿是經過中情局長特內特看過的,如果特內特覺得哪些內容不恰當,他應當作出修改,但特內特沒有吭聲啊。特內特又把責任推給英國。他說,他曾對伊拉克“購鈾”情報提出過疑問,但英國卻對此堅信不疑。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戈斯,更把責任推給了柯林頓。他說,小布希政府的“情報失誤”,是由於前總統柯林頓削減了情報開支,才導致情報部門的工作成績下降。
麵對這一指責,恐怕柯林頓會哭笑不得。鬧了好一陣,看看怎麽推也推不掉了,那就想辦法擋一擋吧。於是,他們就把中情局長特內特作為擋箭牌推了出來,.6. 060 讓他先把責任攬下來再說。特內特捨命保主,公開發表聲明說,總統發表國情谘文前,有關情報經過了中情局審查,總統完全有理由相信中情局為他提供的情報。中情局不慎將不實的“購鈾”情報寫進了國情谘文,審查時未能刪掉,此事的責任全在他特內特。作為呼應,小布希立即發表講話,對特內特的聲明表示“歡迎”,表揚特內特這是“有勇氣的行為”。
接著,小布希又利用手中的總統大權力保特內特,稱讚特內特“具有領導中情局的強大能力”,明確表態特內特的職位“不會出現危機”。
美英“情報門”(3)
且戰且退脫身術。眼看實在頂不過去了,小布希扭扭捏捏地承認“戰前的一些情報出現了錯誤”。拉姆斯菲爾德也承認說,戰前情報中出現了某些“疏失”。小布希在節節後退之中,心中牢牢守住一條底線:絕不承認為了向伊拉克開戰“故意誇大情報”。就這樣,他採取且戰且退、且退且戰的策略,將原先斬釘截鐵咬定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來了一個偷梁換柱,改說薩達姆“有此計劃”,“我是說經過一段時間他可能造出核彈”。
用“政治白條”掛帳拖欠術。民主黨決心跟共和黨幹到底,打算單獨成立調查委員會,對“情報門”進行獨立調查。小布希政府經過密謀,將計就計,迅速“轉變態度”,把這一主張接了過去,同意調查。但是,他們將手心一翻,變成了由總統親自任命一個由兩黨議員和部分黨外專家組成的九人調查委員會來進行“獨立調查”,並提前給這些人套上一個緊箍咒說,“委員會的工作不要受兩黨政治影響,這一點很重要”。輿論分析普遍認為,實際上,這是小布希的“拖延戰術”。因為,這個獨立調查委員會最快也要到2004年3月份之後才能成立起來,調查展開後,有些問題的調查可能一拖半年、一年,甚至數年。這樣,這場危機的結局將被拖延到大選之後再見分曉了。到那時,小布希也許已經成功連任,即使調查結果對他不利,其“殺傷力”也將大大減弱了。這就是說,它是小布希打下的一張“政治白條”,是一種美國式的政治拖欠,先掛帳再說。不得不承認,這是小布希智囊們為他使出的一著.7. 061 “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