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派還想說點什麽,“二布”哪裏還有耐心多費口舌?隻聽嗖的一聲,精確製導炸彈已向伊拉克飛了過去,一眨眼工夫,已在巴格達城內轟然炸響,開戰啦!“二布”大權在握,反戰派能有什麽辦法?
為什麽“二布”鐵了心要打這一仗?道理非常簡單,他們一個身為美國總統,一個身為英國首相,都想搞出點“政績”,也好“青史留名”。但是,他們心裏也明白,他們咬定的那兩大開戰“理由”,若是最終拿不出任何證據來,總不是個事兒。所以,美軍2003年4月9日攻陷巴格達,小布希4月15日就派出大量情報人員前往伊拉克,前去搜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本以為這是十拿九穩、手到擒來的事兒,可是哪裏知道,幾個月查下來,掘地三尺,四處搜尋,連一根毛也沒有找到。
這一下,反戰派不幹了,他們對“二布”大喝一聲道:且慢,給老子把問題說說清楚! 這叫秋後算帳。反戰派把問題提得一針見血:既然薩達姆並沒有什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你們憑什麽向伊拉克開戰?“二布”支支吾吾,心裏發虛,哪裏說得清楚?說不清楚,就有欺世盜名之嫌,反戰派豈能讓他倆矇混過關?“二布”原先咬定的兩大開戰“理由”,頓時成了他們自己頭上的兩條辮子,被反戰派死死揪住不放。
忽然有人抖出猛料說,“二布”所謂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來是根據一則假“情報”編造出來的。反戰派一聽,這還了得,政治道德哪裏去了?霎時間,美英兩國國內已是唇槍舌劍,口水沖天,喊聲一片:“追查!徹底追查!”
哈哈,熱鬧了。
“情報門”風波表麵上是美英兩國的主戰派與反戰派之爭,骨子裏,卻是美英兩國的朝野兩黨之爭。美國和英國的兩黨政治,一樣的品牌,一樣的奧妙。什麽叫政治?就是你整我、我治你。
當然,美英兩國的民眾之中,確實也有不少人是出於真誠和善良的願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他們的良好願望也隻能在朝野兩黨之爭掀起的濁浪中上下顛簸就是了。
二 美國和英國的“情報門”,乍一看是各鬧各的,其實兩邊鬧的是同一件事情,隻是具體細節有所不同而已。
先說美國“情報門”。
要想看懂美國“情報門”,有兩把鑰匙要掌握:第一,要知道它是美國總統大選的前哨戰。第二,要知道它是老布希故事的翻版。知道了第一點,便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至於被紛亂的表麵現象所迷惑。知道了第二點,它會給你一個極大的懸念:小布希會不會和老布希一樣“贏得戰爭,輸掉選舉”呢?
200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美國“情報門”爆發在2003年,不早不晚,適逢其時。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這場較量,其激烈程度將超過以往。為什麽?因為在共和黨這邊,他們無.3. 057 論如何再不能讓老布希“贏得戰爭,輸掉選舉”的悲劇在小布希身上重演了。為此,伊拉克戰爭一結束,共和黨就不遺餘力地為小布希造勢,一次次公布民意調查結果,每次都顯示小布希的支持率一路攀升,形勢看好。而在民主黨那邊,他們有了上次擊敗老布希的成功經驗,此次對擊敗小布希同樣充滿信心。共和黨一個勁兒鼓吹小布希民意看漲、身價攀升,民主黨豈肯服輸?不服輸,就會有動作。他們死死揪住小布希以假情報矇騙國會和公眾的辮子不放,一疊聲喝問道:“說!你憑什麽向伊拉克開戰?”
按說,小布希的工作也是抓得夠緊了,美軍2003年4月9日攻克巴格達,他4月15日就派出大批人員開赴伊拉克去查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誰知連一根毛也沒有找到。民主黨的工作也同樣抓得很緊很緊啊,他們一看小布希連一根毛都沒有找到,該出手時快出手。2003年5月22日,民主黨就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難,要求中情局對所謂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進行重新評估。
在美國政壇,圍繞總統大選,兩黨的攻守轉換往往是在瞬息之間。小布希在伊拉克得手之時,共和黨是占上風的,民主黨絕對下風。可是,當“情報門”風波一起,民主黨立刻轉為攻勢,共和黨成了守勢。
唇槍舌戰中,對共和黨和小布希極為不利的消息被一條又一條地抖露出來: 有消息說,向伊拉克開戰前,鷹派頭麵人物、副總統切尼多次造訪中情局,對情報的分析施加政治影響,導致對情報的利用“挑挑揀揀”,對情報分析結論作“傾向性處理”,以便影響國會,誤導國會支持向伊拉克開戰。
美英“情報門”(2)
又有消息說,另一位鷹派頭麵人物、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五角大樓內成立了一個“影子情報局”,對外稱“特別計劃辦公室”。他們專門“挑選”和“扭曲”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搜集到的情報,使之有利於小布希政府向薩達姆開戰。拉姆斯菲爾德就是靠這一手,將美國“成功地導向了伊拉克戰爭”。
更有消息說,向伊拉克開戰前夕,小布希在向國會報告的國情谘文中,曾提到一個所謂伊拉克向非洲“購鈾”的情報。戰後人們才發覺,原來這是一個漏洞百出、荒誕不經的假情報!事情經過如下:2001年10月至11月間,一位非洲國家駐義大利的低級外交官主動找到義大利軍事情報局,表示願意出售一份“原始情報資料”。其主要內容是尼日外交部長哈比博簽署的尼日每年向伊拉克出售5千噸“純鈾”的政府議定書,還附有幾份往來電報。2001年底,這份“情報”被英國情報機構以幾千美元的價格買走了。2002年8月24日,英國政府據此“情報”公布了薩達姆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罪行”。2003年1月28日,小布希將這一“情報”列入了國情谘文,拿到美國國會去發表演說。3月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即向聯合國安理會明確指出,美英兩國的“情報”不符合事實。但美英堅持以這份假“情報”為依據,矇騙本國民眾和國際社會,3月20日就向伊拉克開戰了。
為什麽“二布”鐵了心要打這一仗?道理非常簡單,他們一個身為美國總統,一個身為英國首相,都想搞出點“政績”,也好“青史留名”。但是,他們心裏也明白,他們咬定的那兩大開戰“理由”,若是最終拿不出任何證據來,總不是個事兒。所以,美軍2003年4月9日攻陷巴格達,小布希4月15日就派出大量情報人員前往伊拉克,前去搜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本以為這是十拿九穩、手到擒來的事兒,可是哪裏知道,幾個月查下來,掘地三尺,四處搜尋,連一根毛也沒有找到。
這一下,反戰派不幹了,他們對“二布”大喝一聲道:且慢,給老子把問題說說清楚! 這叫秋後算帳。反戰派把問題提得一針見血:既然薩達姆並沒有什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你們憑什麽向伊拉克開戰?“二布”支支吾吾,心裏發虛,哪裏說得清楚?說不清楚,就有欺世盜名之嫌,反戰派豈能讓他倆矇混過關?“二布”原先咬定的兩大開戰“理由”,頓時成了他們自己頭上的兩條辮子,被反戰派死死揪住不放。
忽然有人抖出猛料說,“二布”所謂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來是根據一則假“情報”編造出來的。反戰派一聽,這還了得,政治道德哪裏去了?霎時間,美英兩國國內已是唇槍舌劍,口水沖天,喊聲一片:“追查!徹底追查!”
哈哈,熱鬧了。
“情報門”風波表麵上是美英兩國的主戰派與反戰派之爭,骨子裏,卻是美英兩國的朝野兩黨之爭。美國和英國的兩黨政治,一樣的品牌,一樣的奧妙。什麽叫政治?就是你整我、我治你。
當然,美英兩國的民眾之中,確實也有不少人是出於真誠和善良的願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他們的良好願望也隻能在朝野兩黨之爭掀起的濁浪中上下顛簸就是了。
二 美國和英國的“情報門”,乍一看是各鬧各的,其實兩邊鬧的是同一件事情,隻是具體細節有所不同而已。
先說美國“情報門”。
要想看懂美國“情報門”,有兩把鑰匙要掌握:第一,要知道它是美國總統大選的前哨戰。第二,要知道它是老布希故事的翻版。知道了第一點,便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至於被紛亂的表麵現象所迷惑。知道了第二點,它會給你一個極大的懸念:小布希會不會和老布希一樣“贏得戰爭,輸掉選舉”呢?
200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美國“情報門”爆發在2003年,不早不晚,適逢其時。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這場較量,其激烈程度將超過以往。為什麽?因為在共和黨這邊,他們無.3. 057 論如何再不能讓老布希“贏得戰爭,輸掉選舉”的悲劇在小布希身上重演了。為此,伊拉克戰爭一結束,共和黨就不遺餘力地為小布希造勢,一次次公布民意調查結果,每次都顯示小布希的支持率一路攀升,形勢看好。而在民主黨那邊,他們有了上次擊敗老布希的成功經驗,此次對擊敗小布希同樣充滿信心。共和黨一個勁兒鼓吹小布希民意看漲、身價攀升,民主黨豈肯服輸?不服輸,就會有動作。他們死死揪住小布希以假情報矇騙國會和公眾的辮子不放,一疊聲喝問道:“說!你憑什麽向伊拉克開戰?”
按說,小布希的工作也是抓得夠緊了,美軍2003年4月9日攻克巴格達,他4月15日就派出大批人員開赴伊拉克去查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誰知連一根毛也沒有找到。民主黨的工作也同樣抓得很緊很緊啊,他們一看小布希連一根毛都沒有找到,該出手時快出手。2003年5月22日,民主黨就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難,要求中情局對所謂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進行重新評估。
在美國政壇,圍繞總統大選,兩黨的攻守轉換往往是在瞬息之間。小布希在伊拉克得手之時,共和黨是占上風的,民主黨絕對下風。可是,當“情報門”風波一起,民主黨立刻轉為攻勢,共和黨成了守勢。
唇槍舌戰中,對共和黨和小布希極為不利的消息被一條又一條地抖露出來: 有消息說,向伊拉克開戰前,鷹派頭麵人物、副總統切尼多次造訪中情局,對情報的分析施加政治影響,導致對情報的利用“挑挑揀揀”,對情報分析結論作“傾向性處理”,以便影響國會,誤導國會支持向伊拉克開戰。
美英“情報門”(2)
又有消息說,另一位鷹派頭麵人物、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五角大樓內成立了一個“影子情報局”,對外稱“特別計劃辦公室”。他們專門“挑選”和“扭曲”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搜集到的情報,使之有利於小布希政府向薩達姆開戰。拉姆斯菲爾德就是靠這一手,將美國“成功地導向了伊拉克戰爭”。
更有消息說,向伊拉克開戰前夕,小布希在向國會報告的國情谘文中,曾提到一個所謂伊拉克向非洲“購鈾”的情報。戰後人們才發覺,原來這是一個漏洞百出、荒誕不經的假情報!事情經過如下:2001年10月至11月間,一位非洲國家駐義大利的低級外交官主動找到義大利軍事情報局,表示願意出售一份“原始情報資料”。其主要內容是尼日外交部長哈比博簽署的尼日每年向伊拉克出售5千噸“純鈾”的政府議定書,還附有幾份往來電報。2001年底,這份“情報”被英國情報機構以幾千美元的價格買走了。2002年8月24日,英國政府據此“情報”公布了薩達姆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罪行”。2003年1月28日,小布希將這一“情報”列入了國情谘文,拿到美國國會去發表演說。3月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即向聯合國安理會明確指出,美英兩國的“情報”不符合事實。但美英堅持以這份假“情報”為依據,矇騙本國民眾和國際社會,3月20日就向伊拉克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