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講了好多年了,“落後就要挨打”。中國人說這句話自有切膚之痛,挨打的滋味刻骨銘心。怕就怕,喊了10年20年,尚未真正弄明白自己哪些方麵落後,怎麽個落後,落後到什麽程度。經濟落後、科技落後,這是根本性的落後,好在我們這兩方麵都在迅速發展,令人欣慰。武器裝備落後,上了戰場要給你顏色看,這是常理,容易明白。還有一條,觀念落後,更加要命。但它又常常容易被人忽視或輕視,這就更加、更加要命了。
看懂新一代戰爭(2)
鴉片戰爭,中國為何慘敗?清朝官員愚昧之至,他們根本看不懂當時西洋人用洋槍洋炮發動的新式戰爭。不僅看不懂西洋人的新式戰法,甚至連西洋軍隊的隊列訓練也看不懂。英國炮艦上的士兵上岸操練,走隊列,兩腿繃得筆直。清朝官員遠遠一看,樂了,立刻寫了一道密折報上去:“洋人沒有膝蓋,腿不能彎!”這樣的軍隊還不好對付嗎,拽住他袖子一摔一個跟鬥!好,上。一交手,一敗塗地。於是立刻驚呼,洋人有妖術!居然想出“絕招”,從民間廣收馬桶,置於木排之上,去同英.4. 05 國炮艦過招,名曰“以邪驅邪”。結果就不必說了。發明此“馬桶戰術”的楊芳,據說還是清朝的一位“名將”,其人其事是上了《中國近代史》的。他簡直把中國人的老臉都丟盡了,中國是大軍事家孫子的故鄉,清軍中居然會出這樣的廢物。這樣的軍隊不敗,誰敗?
三 值得重視的是今天。
通過此次“舉國觀戰”,我們有機會發現,國內以各種方式參與評論此次伊拉克戰爭的有些專家學者,他們的許多戰爭理念,已明顯落後於時代。此說絕非危言聳聽,不妨略舉幾例。
一例:對於美軍此次開戰時機的選擇,應作何評價?
有位軍事專家在報紙上發表“專訪”認為,美軍此次“開戰時機不合適”。他的理由是,伊拉克當地夜裏有沙塵暴,天空有雲,這“不利於空中打擊精度”。他這種看法還是“目測轟炸”時代的老觀點,早已過時了。當地氣象條件是否影響轟炸效果,美軍的全球氣象觀測分析係統、戰區氣象觀測分析係統在日夜不停地忙碌著。更重要的是,美軍以精確製導武器實施的“精確轟炸”,基本不受天候條件影響。這次伊拉克戰爭,美軍動用了59顆衛星(包括全球衛星通信係統和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又臨時為伊拉克戰爭發射了3顆軍用衛星),還有“全球鷹”、“捕食者”、“獵人”、“先鋒”、“龍眼”等多種型號的無人偵察機全天候出動,將高清晰度圖像實時傳送到地麵接收站,又有空地一體、從指揮機關到各個作戰單位、各種武器係統乃至單兵的信息連接。這樣,美軍就具備了實時偵察、精確定位、精確製導、實時評估轟炸效果等全套高技術手段。12年前的海灣戰爭,美軍使用的精確製導炸彈不到彈藥總消耗量的10%,這次已上升到68%。例如這次大量使用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採用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和光電、紅外等複合製導技術,並加裝了風向修正裝置,投放後可自動尋找鎖定的.5. 06 目標,可全天候使用,基本不受煙霧、雲層和沙塵暴影響。所以,美軍選定3月20日5時35分開戰,你說它“不合適”,美軍恰恰認為此時此刻它逮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稍縱即逝的“斬首”戰機,企圖一舉炸死薩達姆,那點雲層和風沙不在話下。至於美軍的“斬首”行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另當別論。但一定要看到,美軍“斬首”行動所反映的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思想,它必將成為今後信息化戰爭的一大特點,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我們千萬不可再用老觀念看問題了,以為隻要天上有雲、地上有沙塵暴便可躲過轟炸。要想避免挨炸,得盡早想出對付的辦法來。有矛必有盾,辦法總是有的。
又一例:美軍這次在發動空襲的同時就展開了地麵進攻,對此怎麽看?
有位軍事評論家在報紙上發表看法認為,美軍“不等常規的炮火準備完畢”,就“匆匆忙忙開始了地麵進攻”,“貿然進行集團衝鋒”,“其意圖是對伊拉克實行大麵積蛙跳占領”。
這段評論,問題多多。首先,早在十多年前美軍頒布的《聯合戰役條令》中,就明確規定了陸海空聯合戰役的“四要素”,即:統一指揮、軍種平等、全麵聯合和全縱深同時作戰。
當時海灣戰爭剛剛結束,美軍就將海灣戰爭中獲得的最新作戰經驗概括成上述條令,用於指導新世紀的作戰行動。可是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位軍事評論家的觀念還停留在舊階段,對“全縱深同時作戰”這種新的作戰樣式不甚了了。有人可能會說,海灣戰爭是先進行了38天空襲之後,才打了三四天地麵戰爭,那才是全新樣式的信息化戰爭。這恰恰又暴露了另一個問題:我們的思維總是習慣於停頓在過去的某一個點上,去觀察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什麽叫觀念落後?這就叫觀念落後。美軍反倒沒有把海灣戰爭的經驗模式化,而是從中提煉出了“全縱深同時作戰”這種超前的全新作戰思想。美國的軍事理論家們說,“將軍們經常重複上一次戰爭”,這往往是軍事思想停頓、保守的反映,需要經常警惕。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克服了以往的慣性思維,“不重複上一次戰.6. 07 爭”,這一點是“最突出”的。我們不妨記住這句有點用處的話:不要重複上一次戰爭。其次,先行炮火準備,然後發起衝擊,曾經是傳統戰爭的一種“進攻模式”,但用它來解釋今天信息化時代的新一代戰爭,難免南轅北轍。況且“炮火準備”是戰術用語,也不能用它來解釋美軍的戰役行動,那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再次,把美軍發動地麵進攻的作戰意圖判斷為“大麵積蛙跳占領”,出入更大。“大麵積占領”的概念,已是老之又老的作戰理念,信息化戰爭強調的是“直取要害”,它不再以“大麵積占領”為目的。美軍迅速發動地麵進攻的作戰意圖,核心之點是要快速插至巴格達,用利器去“穿刺”伊拉克心髒,以求迅速“震撼”伊軍、瓦解薩達姆政權,絕不是為了“大麵積占領”兩廂土地。戰爭後期,美英聯軍對伊拉克全境的占領,也隻是“要點式占領”。至於“蛙跳”,它原是指海灣戰爭中美軍一○一空中突擊師利用直升機群“跳躍”到伊軍防禦縱深去建立前進基地,其初衷是為後麵的裝甲部隊向前推進提供保障支持。但實戰中,這些直升機群將“蛙跳”行動變成了一種獨立作戰行動,並取得了出乎預料的作戰效果,後來“蛙跳”就成了一種新的作戰樣式。但這一次,美軍的地麵進攻主要是利用高速公路和沙漠平坦地形快速前插,並非離地“蛙跳”。還有“集團衝鋒”一詞,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冷兵器時代的戰術用語。
看懂新一代戰爭(2)
鴉片戰爭,中國為何慘敗?清朝官員愚昧之至,他們根本看不懂當時西洋人用洋槍洋炮發動的新式戰爭。不僅看不懂西洋人的新式戰法,甚至連西洋軍隊的隊列訓練也看不懂。英國炮艦上的士兵上岸操練,走隊列,兩腿繃得筆直。清朝官員遠遠一看,樂了,立刻寫了一道密折報上去:“洋人沒有膝蓋,腿不能彎!”這樣的軍隊還不好對付嗎,拽住他袖子一摔一個跟鬥!好,上。一交手,一敗塗地。於是立刻驚呼,洋人有妖術!居然想出“絕招”,從民間廣收馬桶,置於木排之上,去同英.4. 05 國炮艦過招,名曰“以邪驅邪”。結果就不必說了。發明此“馬桶戰術”的楊芳,據說還是清朝的一位“名將”,其人其事是上了《中國近代史》的。他簡直把中國人的老臉都丟盡了,中國是大軍事家孫子的故鄉,清軍中居然會出這樣的廢物。這樣的軍隊不敗,誰敗?
三 值得重視的是今天。
通過此次“舉國觀戰”,我們有機會發現,國內以各種方式參與評論此次伊拉克戰爭的有些專家學者,他們的許多戰爭理念,已明顯落後於時代。此說絕非危言聳聽,不妨略舉幾例。
一例:對於美軍此次開戰時機的選擇,應作何評價?
有位軍事專家在報紙上發表“專訪”認為,美軍此次“開戰時機不合適”。他的理由是,伊拉克當地夜裏有沙塵暴,天空有雲,這“不利於空中打擊精度”。他這種看法還是“目測轟炸”時代的老觀點,早已過時了。當地氣象條件是否影響轟炸效果,美軍的全球氣象觀測分析係統、戰區氣象觀測分析係統在日夜不停地忙碌著。更重要的是,美軍以精確製導武器實施的“精確轟炸”,基本不受天候條件影響。這次伊拉克戰爭,美軍動用了59顆衛星(包括全球衛星通信係統和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又臨時為伊拉克戰爭發射了3顆軍用衛星),還有“全球鷹”、“捕食者”、“獵人”、“先鋒”、“龍眼”等多種型號的無人偵察機全天候出動,將高清晰度圖像實時傳送到地麵接收站,又有空地一體、從指揮機關到各個作戰單位、各種武器係統乃至單兵的信息連接。這樣,美軍就具備了實時偵察、精確定位、精確製導、實時評估轟炸效果等全套高技術手段。12年前的海灣戰爭,美軍使用的精確製導炸彈不到彈藥總消耗量的10%,這次已上升到68%。例如這次大量使用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採用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和光電、紅外等複合製導技術,並加裝了風向修正裝置,投放後可自動尋找鎖定的.5. 06 目標,可全天候使用,基本不受煙霧、雲層和沙塵暴影響。所以,美軍選定3月20日5時35分開戰,你說它“不合適”,美軍恰恰認為此時此刻它逮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稍縱即逝的“斬首”戰機,企圖一舉炸死薩達姆,那點雲層和風沙不在話下。至於美軍的“斬首”行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另當別論。但一定要看到,美軍“斬首”行動所反映的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思想,它必將成為今後信息化戰爭的一大特點,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我們千萬不可再用老觀念看問題了,以為隻要天上有雲、地上有沙塵暴便可躲過轟炸。要想避免挨炸,得盡早想出對付的辦法來。有矛必有盾,辦法總是有的。
又一例:美軍這次在發動空襲的同時就展開了地麵進攻,對此怎麽看?
有位軍事評論家在報紙上發表看法認為,美軍“不等常規的炮火準備完畢”,就“匆匆忙忙開始了地麵進攻”,“貿然進行集團衝鋒”,“其意圖是對伊拉克實行大麵積蛙跳占領”。
這段評論,問題多多。首先,早在十多年前美軍頒布的《聯合戰役條令》中,就明確規定了陸海空聯合戰役的“四要素”,即:統一指揮、軍種平等、全麵聯合和全縱深同時作戰。
當時海灣戰爭剛剛結束,美軍就將海灣戰爭中獲得的最新作戰經驗概括成上述條令,用於指導新世紀的作戰行動。可是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位軍事評論家的觀念還停留在舊階段,對“全縱深同時作戰”這種新的作戰樣式不甚了了。有人可能會說,海灣戰爭是先進行了38天空襲之後,才打了三四天地麵戰爭,那才是全新樣式的信息化戰爭。這恰恰又暴露了另一個問題:我們的思維總是習慣於停頓在過去的某一個點上,去觀察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什麽叫觀念落後?這就叫觀念落後。美軍反倒沒有把海灣戰爭的經驗模式化,而是從中提煉出了“全縱深同時作戰”這種超前的全新作戰思想。美國的軍事理論家們說,“將軍們經常重複上一次戰爭”,這往往是軍事思想停頓、保守的反映,需要經常警惕。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克服了以往的慣性思維,“不重複上一次戰.6. 07 爭”,這一點是“最突出”的。我們不妨記住這句有點用處的話:不要重複上一次戰爭。其次,先行炮火準備,然後發起衝擊,曾經是傳統戰爭的一種“進攻模式”,但用它來解釋今天信息化時代的新一代戰爭,難免南轅北轍。況且“炮火準備”是戰術用語,也不能用它來解釋美軍的戰役行動,那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再次,把美軍發動地麵進攻的作戰意圖判斷為“大麵積蛙跳占領”,出入更大。“大麵積占領”的概念,已是老之又老的作戰理念,信息化戰爭強調的是“直取要害”,它不再以“大麵積占領”為目的。美軍迅速發動地麵進攻的作戰意圖,核心之點是要快速插至巴格達,用利器去“穿刺”伊拉克心髒,以求迅速“震撼”伊軍、瓦解薩達姆政權,絕不是為了“大麵積占領”兩廂土地。戰爭後期,美英聯軍對伊拉克全境的占領,也隻是“要點式占領”。至於“蛙跳”,它原是指海灣戰爭中美軍一○一空中突擊師利用直升機群“跳躍”到伊軍防禦縱深去建立前進基地,其初衷是為後麵的裝甲部隊向前推進提供保障支持。但實戰中,這些直升機群將“蛙跳”行動變成了一種獨立作戰行動,並取得了出乎預料的作戰效果,後來“蛙跳”就成了一種新的作戰樣式。但這一次,美軍的地麵進攻主要是利用高速公路和沙漠平坦地形快速前插,並非離地“蛙跳”。還有“集團衝鋒”一詞,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冷兵器時代的戰術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