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不但在使用共產黨軍隊問題上不做任何讓步,就連史迪威要求把封鎖延安的胡宗南的數十萬部隊調往抗日前線也不允許,甚至還要 把在緬甸與盟軍一起作戰的部隊抽調回國。


    9月18日,羅斯福給蔣介石發出“最後通牒”式的電報,並讓史迪威麵交蔣介石。


    電報提出,如不馬上把中國軍隊的指揮全權交給史迪威,就停止美援。


    蔣介石仍執意不允,並於9月19日在與美國總統特使赫爾利共進晚餐時說,已命宋子文請羅斯福更換史迪威。


    赫爾利也告誡總統:支持史迪威,“你將失去蔣介石,並且可能隨之失去中國”。


    此時,羅斯福鑑於日軍在華南的進攻已成強弩之末,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已取得重大勝利,蘇聯已答應對日作戰,戰勝日本指日可待 ,戰後美國仍需要通過蔣介石控製中國,遂於10月18日復電蔣介石,同意撤換史迪威,任命魏德邁為中國戰區參謀長。


    21日,史迪威離華返美。


    史、蔣矛盾就此結束。


    縱觀史、蔣矛盾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史、蔣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史迪威的在華使命與美國的對華政策不完全吻合所造成的;史迪威事 件,是美國對華政策錯誤轉向的必然產物。


    史迪威為了美國的利益,從抗日的角度出發,想利用中共軍隊抗戰,而支持和同情中國共產黨。


    出於同樣的目的,他對國民黨政府保存實力、消極抗戰、熱衷於內戰等表示不滿和憎惡。


    他客觀地觀察和評價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為維護國共合作,推動聯合抗日所做的工作,對中國和世界人民反 法西斯戰爭都很有利。


    史迪威為打通和修復中印公路及取得緬北反攻戰役的勝利,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1945年3月,中印公路舉行通車典禮,蔣介石把這條公路正式命名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和他的同事們,在中美關係史上寫下了珍貴的一頁。


    ---------------


    23.反攻緬甸(1)


    ---------------


    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入緬協助英軍作戰。


    至5月中旬,中英聯軍作戰失利。


    日軍占領緬甸,英軍退入印度。


    中國遠征軍主力退回滇西,後編成第11、第20集團軍,部署在怒江東岸擔負江防守備任務;遠征軍之一部,經緬北越過野人山進入印度的 列多,後到比哈爾邦的蘭姆珈營房補充和整訓,編為中國駐印軍。


    日軍占領緬甸不久,即一方麵加緊控製緬北,封鎖滇緬、中印公路,斷絕援華物資的陸上運輸通道;另一方麵又妄圖乘勝侵占印度東部, 以斷絕美國援華物資的空運基地,阻止盟軍從印度向東南亞反攻,以迫使中國國民黨政府和印度屈服。


    1943年3月,日軍成立緬甸方麵軍(司令為河邊正三中將),轄第15集團軍(司令為牟田口廉也)。


    爾後又相繼增加了第28集團軍(司令為櫻井省三)和第33集團軍(司令為本多政材)。


    1943年6月,日軍準備首先急襲並摧毀盟軍的反攻根據地印度東北部的英帕爾。


    在日軍企圖擴大侵略之前。


    中美英三國就發動緬甸作戰已進行了長時間的磋商,決定以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及美英軍一部,在緬甸北部對日軍進行反攻作戰。


    戰役企圖是,殲滅緬北日軍,打通中印公路,改善盟國對中國戰區軍需物資的運輸。


    這樣,中國戰區就可以進一步發揮更大的作用,箝製和擊敗日本在華陸軍主力,減輕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和英國在南亞等地的壓力,共同打 敗日本法西斯。


    中國駐印軍在緬北的反攻是1943年10月開始的。


    1943年6月29日,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成立,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任副總指揮。


    10月24日,中國駐印軍新編第38師在美、英軍支援下,從印度列多沿中印公路預定路線,向緬北日軍第18師之一部發起攻擊。


    29日,攻占新平洋。


    爾後,我軍兵分三路,向大龍河右岸推進,逕取拉蘇加、大洛、於邦等地。


    11月初,我軍攻克拉蘇加,但攻擊於邦的部隊卻被前來增援的日軍第18師主力包圍。


    經月餘激戰,我增援部隊趕到,內外夾攻,於12月18日,攻占敵重要據點於邦,取得緬北首次大捷。


    12月下旬,我新編第38師加強攻擊。


    日軍向大龍河東岸退去,西岸敵各據點先後被我軍攻克。


    此時,中印公路也已從利多搶修到新平洋。


    爾後,這支築路部隊和油管敷設工程隊,緊緊在駐印軍尾後跟進,日進數英裏,幾乎是部隊打到哪裏,他們就把路修到哪裏。


    修築這條公路,雖然是高度機械化施工,但許多地方要從原始森林中通過。


    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載重量要求通過50噸的坦克,難度相當大。


    所以說,這支由美國工程兵和印度民工組成的築路部隊為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4年1月,我新編第22師一部向大洛推進。


    於31日攻克大洛。


    第22師主力向孟關進攻。


    我新編第38師由左翼由敵後迂迴。


    美軍遠程突擊部隊3000人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在克復沿途和外圍據點之後,對孟關形成圍攻之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全景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永興/朱貴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永興/朱貴生並收藏二戰全景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