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主要同盟國之間的了解和聯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為召開首腦會議事先做好安排,美英蘇三國政府商定先舉行外長會議。


    1943年10月19至30日,美英蘇外長會議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內的斯皮裏多諾夫卡宮舉行。


    這是舊沙皇時代的宮殿,大理石鋪地,室內裝飾金碧輝煌。


    出席會議的美國代表是國務卿科德爾·赫爾,新任駐蘇大使艾·哈裏曼和駐莫斯科軍事使團團長約·迪恩少將;英國代表是外相安·艾登 ,副外相助理威·斯特朗和國防部參謀長黑·伊斯梅將軍,蘇聯代表是外交人民委員維·莫洛托夫,蘇聯元帥克·伏羅希洛夫,副外交人民委 員安·維辛斯基、馬·李維諾夫。


    據艾登回憶:“三國政府同意了議程,每一個主角都有一個他認為特別重要的題目。


    俄國人所關心的是1944年春天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最合乎赫爾心意的題目是關於戰爭目標的四國宣言和維護和平的國際組織。


    我的目的是達成一項協議,以建立一個機構,盟國可以在這個機構中磋商與戰爭有關的歐洲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正紛紛找上門來。


    所有這些主要目的都一一得到實現。”


    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縮短戰爭時間的措施,即主要是開闢第二戰場問題。


    蘇聯對這個問題已提出兩年多了,並且一再希望英美盡早實施。


    在這次會議上,蘇聯代表建議明確規定開闢第二戰場的日期。


    莫洛托夫正式提出:1943年6月羅斯福總統和邱吉爾首相曾向史達林聲明,美英軍隊將於1944年春天在法國北部登陸,這個聲明是否仍然有 效?


    對此,赫爾和艾登回答說,在8月底結束的魁北克會議上,美英首腦又重新確認了這個決定,準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之中。


    但盟軍進攻法國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西北歐的德國空軍力量大量縮減;二是在發動進攻時德國不可能從其他戰場調遣大量兵力到法國。


    其實,對美國來說,1944年春天進軍西歐已勢在必行了。


    因為在庫爾斯克戰役後,德國的失敗已很明顯,蘇軍正西進,勢將席捲整個歐洲。


    所以在魁北克會議期間,美國戰略情報局長杜諾萬曾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交一份備忘錄,建議美英軍隊在西歐大舉進攻。


    這樣既能打敗德國,又能同俄國達成協議,對西方和俄國都有利。


    羅斯福正是根據美國戰略情報局的獻策,在魁北克會議上勸說邱吉爾等再次確認1944年春天進攻法國的決定,準備實施“霸王戰役”,開 辟第二戰場。


    但是莫斯科外長會議期間,邱吉爾曾致電艾登和伊斯梅將軍,通知他們進攻歐洲將要延期。


    ---------------


    10.會議桌上波詭雲譎(2)


    ---------------


    所以,後來在外長會議公報中隻是寫道,“對於為縮短對德國及其歐洲衛星國戰爭所應採取的措施方麵,曾有率直的和詳盡的討論。


    討論了具體的軍事作戰計劃,關於此項作戰計劃,已經做出決定,並已著手準備……”


    第二項議程是蘇美英中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


    本來是蘇美英三國外長會議,結果卻發表了四國宣言,這是什麽原因呢?


    簡言之,這是中國人民六年抗戰的收穫,同時也是美國對外政策的結晶,尤其是赫爾的傑作。


    到1943年時,中國人民已進行了6年的抗日戰爭。


    舊中國雖然貧窮落後,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45億人民堅持抗戰,付出了巨大犧牲。


    幾百萬軍隊牽製、消耗和消滅了大量的日本侵略軍,顯示出一個偉大民族的風範和一個泱泱大國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 斯人民的尊敬。


    對美國來說,在戰時,中國是打擊日本的最好的基地;中國的眾多勞力也是可用的兵源。


    在戰爭結束後,一個親美的中國在亞洲可以監督日本,在北方可以抗衡蘇聯,在國際安全組織中也可以製約英國。


    而一個巨大的中國市場則是銷售美國工業品和資本輸出的好地方。


    所以,此時美國對外政策的目標之一,就是竭力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確定中國的大國地位。


    這就是為什麽赫爾這隻勇敢的老鷹要不畏疲勞、遠涉重洋飛到莫斯科去的原因之一。


    赫爾是美國老資格的政治家,出生於田納西州。


    從1917到1933年曾任美國眾議員和參議員達14年之久。


    1933年3月起出任國務卿,在政府和國會兩院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赫爾痛恨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暴行,希望用國際法和國際安全組織來維護世界和平和秩序;主張自由貿易,反對關稅壁壘。


    這樣憑藉美國的經濟實力,便可在世界範圍內維護美國的利益,使美國稱雄於全球。


    所以,他和羅斯福總統都力求建立一個國際安全組織,以保障和維護世界和平。


    這就是赫爾風塵僕僕遠飛莫斯科的第二個原因。


    10月7日中午,風和日麗。


    73歲高齡的美國國務卿在若幹隨員的陪同下,在華盛頓機場上踏上了一架四引擎運輸機,前往莫斯科,進行他外交生涯中最為光彩的一次 旅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全景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永興/朱貴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永興/朱貴生並收藏二戰全景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