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軍被削弱後,再大舉在法國北部登陸。
但英國的戰略方針遭到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海軍上將的反對。
美國沒有經歷過英國的那種戰爭經歷,主張憑藉盟國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海軍優勢,直接大舉在法國北部登陸,在佛蘭德和法國北部與德 軍決戰,圍殲德軍主力,直搗德國腹地,結束戰爭。
而在南歐開闢戰場,勢必要影響在法國北部的登陸計劃。
以馬歇爾為代表的美國軍方,不願被捲入歐洲國家之間複雜的糾紛之中,而替英國出力恢復其在東南歐的影響。
美國同英國雖在1941年春就達成《abc—1參謀協定》,確定了“先德後日”的戰略方針,並在1942年12月肯定了這一方針,但美國人擔心 ,一旦對德國戰爭結束,英國人會退出戰爭,不承擔對日作戰的義務,把太平洋戰爭的重任推到美國身上。
馬歇爾最擔心的就是:“狡滑的英國人捉弄了天真的美國人。”
基於這種考慮和擔心,馬歇爾將軍主張一俟北非戰事結束,盟軍就立刻揮師北上,在英格蘭集結兵力,在法國登陸。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海軍上將則主張增加分配到太平洋戰場的兵力、兵器的比例,從現在的15%,增至30%,加大對日本的壓力。
卡薩布蘭卡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
在1月14日的第一次會議上,英帝國總參謀長布魯克闡述了英國的戰略方針。
他首先指出:戰勝德國潛艇對於戰勝德國至關重要,“所有的進攻行動都受到船舶不足的掣肘。
如果我們不能製服德國潛艇,就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布魯克接著談及地麵戰略形勢:德國在蘇德戰場和北非都處於守勢,其同盟國失去信心,因此在1943年戰勝德國並非不可能。
最好的辦法是盡力援助蘇聯,加強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實施兩棲登陸。
而登陸地點應選在交通不便,德國難於迅速集結、屯集重兵的地區。
他說:由於中歐、西歐交通發達,德國在12至14天內能把7個師從東線運到西線。
但由於阿爾卑斯山天險,德國在同樣的時間內隻能把1個師運到義大利或巴爾幹。
為了防禦漫長的地中海北岸,德國將被迫屯集兵力,並把兵力分散部署在漫長的海岸線上。
因此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可以保持對德國的壓力,其對蘇聯的援助效果,要大大超過冒險在法國北部登陸,並很可能將義大利逐出戰爭 ,讓土耳其捲入戰爭。
---------------
7.大西洋海戰(2)
---------------
布魯克元帥講了一上午。
下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海軍上將介紹了太平洋的戰略形勢和自己的戰略方針。
他說:盟軍已在索羅門群島發起攻勢,以保衛美國與澳大利亞的交通線。
但以目前的兵力兵器,盟軍隻能推進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圖拉吉島。
如果再向前推進,就可楔入日本的防禦圈,攻入荷屬東印出席卡薩布蘭卡會議的羅斯福、邱吉爾。
度(今印度尼西亞)或特魯克和馬裏亞納群島。
金海軍上將堅持說:盟軍必須保持對日本的壓力,防止日本有充裕的時間鞏固其防禦圈。
金的發言立刻引起英國人的反對。
布魯克和英國空軍參謀長波特爾上將問金:保持對日本的壓力是否要改變“先德後日”的戰略方針?
他們指出:增加太平洋方向的兵力,肯定會減少對德作戰的力量。
對此,性格直率的金直言不諱地說:美國擔心一旦德國被打敗,英國就會讓美國獨自去收拾日本。
布魯克啞口無言。
波特爾打了個圓場,建議蒙巴頓勳爵領導的聯合作戰計劃委員會計算一下所需要的兵力兵器和船舶。
蒙巴頓讓委員會中的美國人起草一份估算報告。
幾天後,美國人送上了估計。
美國1943年在太平洋的目標是:在西南太平洋,繼續向臘包爾和薩拉莫亞——萊城推進;在中太平洋,占領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 掃清通往特魯克的通道;在北太平洋,收復阿留申群島中被日軍占領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在緬甸,發動兩個攻勢,打通滇緬公路。
為此,需要在太平洋追加21萬人、500架飛機和125萬噸船舶。
英國人讀後嚇了一大跳,問美國人哪裏弄那麽多的船。
英美兩國戰略家的討論陷入僵局。
馬歇爾雖然反對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但布魯克出色的發言和令人信服的論據,卻在美國海軍和陸軍航空兵(當時美國空軍尚不是獨立軍 種)中贏得了支持者。
布魯克指出:德國無須從東線抽調兵力,就可在法國集結44個師。
而盟國目前尚沒有足夠的兵力和登陸艦艇去擊敗這些德軍,因此,盟軍應利用已經在北非集結起來的兵力,占領西西裏,將義大利逐出戰 爭,迫使德國調重兵占領義大利和巴爾幹,接管原先由意軍駐守的地區,以分散德軍的兵力。
針對美國人擔心捲入在義大利半島的作戰,布魯克告誡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不要支持任何(義大利)反法西斯騷亂,這樣做隻會沒有目的 地牽製自己大量的兵力”。
但英國的戰略方針遭到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海軍上將的反對。
美國沒有經歷過英國的那種戰爭經歷,主張憑藉盟國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海軍優勢,直接大舉在法國北部登陸,在佛蘭德和法國北部與德 軍決戰,圍殲德軍主力,直搗德國腹地,結束戰爭。
而在南歐開闢戰場,勢必要影響在法國北部的登陸計劃。
以馬歇爾為代表的美國軍方,不願被捲入歐洲國家之間複雜的糾紛之中,而替英國出力恢復其在東南歐的影響。
美國同英國雖在1941年春就達成《abc—1參謀協定》,確定了“先德後日”的戰略方針,並在1942年12月肯定了這一方針,但美國人擔心 ,一旦對德國戰爭結束,英國人會退出戰爭,不承擔對日作戰的義務,把太平洋戰爭的重任推到美國身上。
馬歇爾最擔心的就是:“狡滑的英國人捉弄了天真的美國人。”
基於這種考慮和擔心,馬歇爾將軍主張一俟北非戰事結束,盟軍就立刻揮師北上,在英格蘭集結兵力,在法國登陸。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海軍上將則主張增加分配到太平洋戰場的兵力、兵器的比例,從現在的15%,增至30%,加大對日本的壓力。
卡薩布蘭卡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
在1月14日的第一次會議上,英帝國總參謀長布魯克闡述了英國的戰略方針。
他首先指出:戰勝德國潛艇對於戰勝德國至關重要,“所有的進攻行動都受到船舶不足的掣肘。
如果我們不能製服德國潛艇,就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布魯克接著談及地麵戰略形勢:德國在蘇德戰場和北非都處於守勢,其同盟國失去信心,因此在1943年戰勝德國並非不可能。
最好的辦法是盡力援助蘇聯,加強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實施兩棲登陸。
而登陸地點應選在交通不便,德國難於迅速集結、屯集重兵的地區。
他說:由於中歐、西歐交通發達,德國在12至14天內能把7個師從東線運到西線。
但由於阿爾卑斯山天險,德國在同樣的時間內隻能把1個師運到義大利或巴爾幹。
為了防禦漫長的地中海北岸,德國將被迫屯集兵力,並把兵力分散部署在漫長的海岸線上。
因此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可以保持對德國的壓力,其對蘇聯的援助效果,要大大超過冒險在法國北部登陸,並很可能將義大利逐出戰爭 ,讓土耳其捲入戰爭。
---------------
7.大西洋海戰(2)
---------------
布魯克元帥講了一上午。
下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海軍上將介紹了太平洋的戰略形勢和自己的戰略方針。
他說:盟軍已在索羅門群島發起攻勢,以保衛美國與澳大利亞的交通線。
但以目前的兵力兵器,盟軍隻能推進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圖拉吉島。
如果再向前推進,就可楔入日本的防禦圈,攻入荷屬東印出席卡薩布蘭卡會議的羅斯福、邱吉爾。
度(今印度尼西亞)或特魯克和馬裏亞納群島。
金海軍上將堅持說:盟軍必須保持對日本的壓力,防止日本有充裕的時間鞏固其防禦圈。
金的發言立刻引起英國人的反對。
布魯克和英國空軍參謀長波特爾上將問金:保持對日本的壓力是否要改變“先德後日”的戰略方針?
他們指出:增加太平洋方向的兵力,肯定會減少對德作戰的力量。
對此,性格直率的金直言不諱地說:美國擔心一旦德國被打敗,英國就會讓美國獨自去收拾日本。
布魯克啞口無言。
波特爾打了個圓場,建議蒙巴頓勳爵領導的聯合作戰計劃委員會計算一下所需要的兵力兵器和船舶。
蒙巴頓讓委員會中的美國人起草一份估算報告。
幾天後,美國人送上了估計。
美國1943年在太平洋的目標是:在西南太平洋,繼續向臘包爾和薩拉莫亞——萊城推進;在中太平洋,占領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 掃清通往特魯克的通道;在北太平洋,收復阿留申群島中被日軍占領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在緬甸,發動兩個攻勢,打通滇緬公路。
為此,需要在太平洋追加21萬人、500架飛機和125萬噸船舶。
英國人讀後嚇了一大跳,問美國人哪裏弄那麽多的船。
英美兩國戰略家的討論陷入僵局。
馬歇爾雖然反對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但布魯克出色的發言和令人信服的論據,卻在美國海軍和陸軍航空兵(當時美國空軍尚不是獨立軍 種)中贏得了支持者。
布魯克指出:德國無須從東線抽調兵力,就可在法國集結44個師。
而盟國目前尚沒有足夠的兵力和登陸艦艇去擊敗這些德軍,因此,盟軍應利用已經在北非集結起來的兵力,占領西西裏,將義大利逐出戰 爭,迫使德國調重兵占領義大利和巴爾幹,接管原先由意軍駐守的地區,以分散德軍的兵力。
針對美國人擔心捲入在義大利半島的作戰,布魯克告誡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不要支持任何(義大利)反法西斯騷亂,這樣做隻會沒有目的 地牽製自己大量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