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的發言切中要害。
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將軍支持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認為這樣可以比在法國北部登陸更能分散德國空軍的兵力;如果義大利垮台 ,盟軍可以獲得空軍基地,轟炸羅馬尼亞油田和德國合成石油工廠。
金海軍上將也認為布魯克論據充分。
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占領西西裏島,可以充分使用盟國在該地區現有的兵力。
因此表示願提供充分的海軍支援。
布魯克的發言也折服了羅斯福總統。
羅斯福同意英國人1943年的戰略方針。
1月23日,英美兩國參謀長們達成了1943年戰略方針的協議:同盟國的物資仍必須首先用於擊敗德國潛艇。
必須盡量向俄國運輸供應品,以便支援蘇聯軍隊。
在歐洲戰場的軍事行動將按照下列目標進行,即在1943年內,使用同盟國可能用於對德作戰的一切兵力,擊敗德國。
採取攻勢的主要作戰方針如下:地中海方向:1憊フ嘉魑骼鐧海目的是:(1)使地中海航線更為安全。
(2)減輕德軍對俄國前線的壓力。
(3)加強對義大利的壓力。
……
聯合王國方向:……
3倍緣鹿進行最猛烈的空中攻勢,以打擊德國的戰爭勢力。
……
在太平洋和遠東方向繼續進行軍事行動,其目的為維持對日本的壓力,並能在德國戰敗時,立即對日本發動全麵攻勢。
英國首相邱吉爾對這個戰略方針非常滿意。
但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有待解決——讓吉羅將軍和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法國兩派抗德力量攜手共同抗擊德寇。
戴高樂將軍從1940年6月到達英國後,違反法國維希政府的禁令,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6·18”演說,舉起抗德救國的大旗,組織起“白 由法國運動”。
因此被維希政府缺席判處死刑。
英國政府一直支持戴高樂,向他提供經費和裝備。
但美國政府則對戴高樂持有偏見,一直同維希政府保持外交聯繫。
如前文所述,艾森豪在北非已開始同達爾朗合作。
但在達爾朗遇刺身亡後,法屬北非出現誰來出任總督、指揮法軍的問題。
羅斯福沒有看上戴高樂,想讓吉羅出任;英國人卻是戴高樂的保護者。
但邱吉爾決不想因為戴高樂而破壞與美國的關係。
邱吉爾在動身去卡薩布蘭卡之前,要外交大臣艾登以斷絕支援為要挾,逼使戴高樂去北非與吉羅會見、握手。
---------------
7.大西洋海戰(3)
---------------
甚至威脅說,如果不去卡薩布蘭卡,英國就主張“由別人接替他那設在倫敦的法國解放委員會的職位”。
但戴高樂在卡薩布蘭卡會議開始後,仍不動身。
羅斯福急電催促艾登:“新郎已到,新娘何在?”
在三請四催之下,戴高樂終於在1943年1月22日飛到卡薩布蘭卡。
戴高樂來到卡薩布蘭卡,住在與吉羅相鄰的別墅裏,卻拒絕與吉羅相晤。
吉羅將軍對戴高樂更是不屑一顧。
邱吉爾、羅斯福二人為此傷透了腦筋,軟硬兼施,想逼二人“成婚”。
功夫不負有心人,英美兩國首腦最終迫使戴、吉兩人同意會見、握手。
1943年1月24日下午,這兩位法國將軍終於在羅斯福別墅的花園裏同時亮相,在羅斯福麵前做了“一次短短的、甚至是勉強的握手”。
當邱吉爾進來時,戴高樂對他說:“我們兩人已經同意……
我們將盡我們的力量來草擬一個圓滿的計劃,一起行動。”
1月26日,兩人發表了聯合公報:“我們會見了,交談了,確定了所要達到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徹底打敗敵人,以獲得法國的解放和全人類自由的勝利。
“如果在戰爭中能把全體與盟國並肩作戰的法國入團結起來,我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能達到。”
邱吉爾寫道:“在舉行這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告成功的強迫婚姻或‘持槍通婚’之後,總統便對記者發表了演說,我支持他們意見。”
羅斯福、邱吉爾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羅斯福在招待會上爆炸了一顆“大炸彈”。
由於會議一直嚴格保密,記者們見二位首腦一起出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羅斯福總統的一席話更使他們目瞪口呆:“……隻有完全摧毀德國和日本的戰爭威力,世界和平才能到來……
摧毀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戰爭威力,就是要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這並不是說要消滅德國、義大利或日本的人民,而隻是說要消滅這些國家的以征服和鎮壓他國人民為基礎的哲學。”
羅斯福和邱吉爾的“無條件投降”,在當時和戰後一直受到許多政治家、軍事將領、評論家和歷史學家們的批評。
這些人,其中包括許多德國反納粹的高級將領抱怨說,“無條件投降”其實幫了希特勒和日本軍閥的忙,為他們煽動狂熱的民族主義,加 強對社會的控製,提供了根據;給那些想推翻納粹政權的人造成極大的困難,致使戰爭一直打到希特勒自殺身亡方告結束。
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將軍支持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認為這樣可以比在法國北部登陸更能分散德國空軍的兵力;如果義大利垮台 ,盟軍可以獲得空軍基地,轟炸羅馬尼亞油田和德國合成石油工廠。
金海軍上將也認為布魯克論據充分。
在地中海地區發動攻勢,占領西西裏島,可以充分使用盟國在該地區現有的兵力。
因此表示願提供充分的海軍支援。
布魯克的發言也折服了羅斯福總統。
羅斯福同意英國人1943年的戰略方針。
1月23日,英美兩國參謀長們達成了1943年戰略方針的協議:同盟國的物資仍必須首先用於擊敗德國潛艇。
必須盡量向俄國運輸供應品,以便支援蘇聯軍隊。
在歐洲戰場的軍事行動將按照下列目標進行,即在1943年內,使用同盟國可能用於對德作戰的一切兵力,擊敗德國。
採取攻勢的主要作戰方針如下:地中海方向:1憊フ嘉魑骼鐧海目的是:(1)使地中海航線更為安全。
(2)減輕德軍對俄國前線的壓力。
(3)加強對義大利的壓力。
……
聯合王國方向:……
3倍緣鹿進行最猛烈的空中攻勢,以打擊德國的戰爭勢力。
……
在太平洋和遠東方向繼續進行軍事行動,其目的為維持對日本的壓力,並能在德國戰敗時,立即對日本發動全麵攻勢。
英國首相邱吉爾對這個戰略方針非常滿意。
但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有待解決——讓吉羅將軍和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法國兩派抗德力量攜手共同抗擊德寇。
戴高樂將軍從1940年6月到達英國後,違反法國維希政府的禁令,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6·18”演說,舉起抗德救國的大旗,組織起“白 由法國運動”。
因此被維希政府缺席判處死刑。
英國政府一直支持戴高樂,向他提供經費和裝備。
但美國政府則對戴高樂持有偏見,一直同維希政府保持外交聯繫。
如前文所述,艾森豪在北非已開始同達爾朗合作。
但在達爾朗遇刺身亡後,法屬北非出現誰來出任總督、指揮法軍的問題。
羅斯福沒有看上戴高樂,想讓吉羅出任;英國人卻是戴高樂的保護者。
但邱吉爾決不想因為戴高樂而破壞與美國的關係。
邱吉爾在動身去卡薩布蘭卡之前,要外交大臣艾登以斷絕支援為要挾,逼使戴高樂去北非與吉羅會見、握手。
---------------
7.大西洋海戰(3)
---------------
甚至威脅說,如果不去卡薩布蘭卡,英國就主張“由別人接替他那設在倫敦的法國解放委員會的職位”。
但戴高樂在卡薩布蘭卡會議開始後,仍不動身。
羅斯福急電催促艾登:“新郎已到,新娘何在?”
在三請四催之下,戴高樂終於在1943年1月22日飛到卡薩布蘭卡。
戴高樂來到卡薩布蘭卡,住在與吉羅相鄰的別墅裏,卻拒絕與吉羅相晤。
吉羅將軍對戴高樂更是不屑一顧。
邱吉爾、羅斯福二人為此傷透了腦筋,軟硬兼施,想逼二人“成婚”。
功夫不負有心人,英美兩國首腦最終迫使戴、吉兩人同意會見、握手。
1943年1月24日下午,這兩位法國將軍終於在羅斯福別墅的花園裏同時亮相,在羅斯福麵前做了“一次短短的、甚至是勉強的握手”。
當邱吉爾進來時,戴高樂對他說:“我們兩人已經同意……
我們將盡我們的力量來草擬一個圓滿的計劃,一起行動。”
1月26日,兩人發表了聯合公報:“我們會見了,交談了,確定了所要達到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徹底打敗敵人,以獲得法國的解放和全人類自由的勝利。
“如果在戰爭中能把全體與盟國並肩作戰的法國入團結起來,我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能達到。”
邱吉爾寫道:“在舉行這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告成功的強迫婚姻或‘持槍通婚’之後,總統便對記者發表了演說,我支持他們意見。”
羅斯福、邱吉爾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羅斯福在招待會上爆炸了一顆“大炸彈”。
由於會議一直嚴格保密,記者們見二位首腦一起出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羅斯福總統的一席話更使他們目瞪口呆:“……隻有完全摧毀德國和日本的戰爭威力,世界和平才能到來……
摧毀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戰爭威力,就是要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這並不是說要消滅德國、義大利或日本的人民,而隻是說要消滅這些國家的以征服和鎮壓他國人民為基礎的哲學。”
羅斯福和邱吉爾的“無條件投降”,在當時和戰後一直受到許多政治家、軍事將領、評論家和歷史學家們的批評。
這些人,其中包括許多德國反納粹的高級將領抱怨說,“無條件投降”其實幫了希特勒和日本軍閥的忙,為他們煽動狂熱的民族主義,加 強對社會的控製,提供了根據;給那些想推翻納粹政權的人造成極大的困難,致使戰爭一直打到希特勒自殺身亡方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