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軍事占領;人民心中的不顧後果如何隻求立即獨立的強烈願望。


    1美國國務院,公共事務科:《外交事務背景摘要:朝鮮》(u.s.a.,departmentofstate,officeofpublicaffairs:foreignaffairsbaekgroundsummary,korea),1947年8月,第37頁;《文件,1947—1948年》(皇家國際事務學會),第684頁。


    第五節日本殖民主義在朝鮮留下的經濟遺產


    南北兩部分的朝鮮人,除了一直都懷有不顧後果隻求立即獨立這一願望外,還有著另一種共同的情緒,即憎惡日本以及一切日本的東西。從朝鮮人的觀點來看,他們過去的統治者,不論是軍方的還是文職的,當官的還是不當官的,都越早遣送回國越好。再者,所有的朝鮮人都認為,日本人所擁有的財產,不論是私產、動產或不動產,都應該自然轉歸新政府所有。就農地而論,似乎十分明顯,所有權應當轉移給實際耕種土地的人。因此,在最初兩年中,美國人和蘇聯人所麵臨的具體經濟問題,有許多是圍繞著這些問題的。其他的一些具體問題是圍繞著管製物價、管製短缺的物資與短缺的公用


    設施的分配工作,以及鼓勵發展經濟。


    (一)從朝鮮遣返日本人


    盡管美國軍隊暫時使用了原日本官員,但是後來很快就採取措施,盡速地遣返日本武裝部隊和平民。日本武裝部隊對治安是一個威脅。因此,盡快地把他們解除武裝,並優先遣送回國。在美國軍隊進入朝鮮後的一個半月內,日本在南韓的全部軍事人員中的將近三分之二,即大約十萬人,已被遣返回國。餘下的八萬人在此後數周中也被遣返了。至於日本平民,投降時在南韓的約有七十五萬人。雖然他們隻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但他們占據著政府、工業和商業中的全部重要職位,還452占有大量的土地。因此,盡速地把他們撤換了下來,而用朝鮮人來代替日本的技術人員。在開頭三個月內,將近半數的日本平民被遣送回國。到1946年6月,據報告,隻有七百零三名


    日本人還留在南韓——從北韓來到南韓的日本人除外。


    在遣返問題上,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方麵,即朝鮮人的三個方向的移動。在日本的一百多萬朝鮮人——這些人在日本組成一支半奴隸性質的勞動大軍——從日本回到家鄉。與此同時,有將近十萬朝鮮人從中國或海外的其他地方回到朝鮮。最後,朝鮮人從北部流入南部,這種流動在占領後的第一個春天達到了頂點。官方的數字表明,在最初兩年中,離開蘇占區的人數約為八


    十萬人,但實際的人數可能要多得多。1


    這種大規模的移民給南韓造成了額外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它的結果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由於遣返回國,人口淨增了至少一百一十萬——這個數目大於正常情況下的人口增長數。又因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一貧如


    洗,所以他們都得由美國占領當局或朝鮮政府或人民給予照顧。 (二)配給和物價控製


    甫朝鮮人口的這種迅速增長,增加了對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由於四年的戰爭,糧食和其他必需品非常缺乏。而且,統治朝鮮的日本當局並沒有對工業和運輸進行正常的維修。對於一個農業國來說十分重要的化肥工廠,已被轉變為兵工廠;土地的生產能力急劇下降。例如,在1941年,大米的產量估計為每公頃二點四四公噸。但在1946年,已下降到一點六七公噸。因而,如果要想避免急劇的通貨膨脹和飢謹,如果要保證生活必需品得


    到公平的分配,就必須實行有效的控製。


    根據麥克阿瑟的命令,在日本繼續實行配給和物價控製。然而,由於光復對朝鮮人產生的心理上的影響,由於在美國占領軍中缺少受過訓練的人員,這樣的製度在朝鮮卻行不通。所以,在10月初就實行了自由市場經濟。軍政府作出諾言,要以固定價格收購,但是由於普遍的財政混亂和廣泛的囤積居奇,收購的價格不斷上漲。在兩個月內,收購的價格上漲五倍。而且,當寒冬將近時,可以明顯地看出,要想避免饑饉,就必須對三分之一的南韓人實行配給。因此,實施了一項強製徵購糧食的計劃,還規定了大米的最高售價。可是,軍政府當局很快就發覺,他們的計劃不得人心。他們計劃要分配衣著和農具等“刺激性商品”給農民,但這個計劃失敗了,因為人們渴望囤積糧食,同時“刺激性商品”又缺乏。對城市人口實行了大米配給,從2月份到10月份這段期間每人配給二點三蒲式耳。每天的定量是零點三二誇脫。1946年1月31日開始實行向農民強製徵收大米。不久以後,就對棉布、衣服、火柴、肥皂、紙張、農具等短缺商品實行控製。這樣,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美軍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重新實行那種不得人心的統製辦法了。到1946年7月,當漢城生活費用每月的支出為每月收入的一倍時,全國物價委員會接到要降低消費品價格的命令。這項降價命令收效甚微,一年以後,無


    法控製的通貨膨脹迫使當局取消了對私人生產的商品所定的限價。


    為了進一步壓低糧價,霍奇從美國進口了糧食和化肥,同時實行一項夏季徵購糧食的計劃。征糧計劃是迫454切需要的,因為1946年的莊稼由於夏季的洪水而受到大麵積的損失。不幸的是,軍政府隻徵得了夏季征糧定額的百分之五十二,即穀物總產量的百分之十六,於是,漢城的糧食配給降到了更低水平。軍政府把徵購夏糧和秋糧的工作都移交給朝鮮當局去進行,但是結果並不太好。1946年的糧食產量隻有二百一十萬五千七百四十八公噸,即戰時平均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二。而且,盡管朝鮮的領導人物參加了各種會議,但仍存在著相當嚴重的抵製徵購糧食的情況。社會混亂,官員和生產者都懶懶散散,共產黨煽動人們去抵製軍政府所提出的任何計劃,投機牟利,囤積居奇——凡此種種,都起著破壞計劃的作用。到1946年12月31日為止,規定要徵購的糧食中隻有百分之六十二交了貨。1947年3月15日征糧計劃結束時,完成的徵購量比原來的定額少百分之十七;原來的定額約為糧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結果,在1947年春季和夏初,漢城以及南韓其他城市中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