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自己認為是合適或可能合適的方式充分自由地解釋並執行指示。
對各項政策的貫徹安排孰先孰後,是對日占領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也是占領之所以能成功的一個極大的因素。因為在占領中採取的每一步驟都是經過詳細討論的,麥克阿瑟在一開始就很英明地決定,在任何一段時間內,隻執行有限的兒項政策,這一點在下文中將看得很清楚。而且,麥克阿瑟給各種改革以優先地位,並及時進行這些改革,從這兩方麵都可以看出他在執行自己的任務方麵是很有辦法的。很自然,在開始階段,他將精力集中在軍事問題上。到1945年10月中旬,日本本島上的軍隊全部復員完畢,聯合艦隊司令部和陸、海軍參謀部都撤銷了。日本的非軍事化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這樣,將重點從軍事方麵移到非軍事方麵的時機成熟了。麥克阿瑟並沒有宣布對日本生活的所有各方麵進行普遍的改革,而是迫切要求進行那些對發展1見下文,附錄(二),原著第506頁。
1例見《重定政治方向》,第1卷,第18頁:考特尼?惠特尼準將(民政局主任,麥克阿瑟最親密的顧問之一)的聲明。
新的政治覺悟最起作用的改革。在整肅了反動分子,修改了憲法,並進行了
新的大選後,麥克阿瑟開始轉向經濟問題。
最後,對日占領有一點使歷史學家感到特別困惑的是,他們找不到充分的材料來斷定盟軍最高統帥部在許多改革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很明顯,盟軍最高統帥部的影響在幾乎所有的改革中都占突出的地位,但不幸的是,盟軍最高統帥部沒有採取統一的步驟來貫徹它的意旨,於是問題就更複雜了。在占領的最初幾個月裏,多數的政策都是通過向日本政府發出正式指令來執行的。如日本方麵拖延或拒絕執行,盟軍最高統帥部的官員就直接與有關方麵負責人商談,並堅持要日本方麵執行。隨著時間的推移,盟軍最高統帥部認為急需製定一個更為全麵的方案,並將進一步發出指令,召開大量的會議來解釋這些指令的意義。整肅計劃的執行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處理問題的一個
最好例子。
歷史學家想要找到任何有關起草新憲法——一項具有較大意義的改革——的正式指令,都是徒勞的。關於這個問題,與日本頭麵人物的個人會談和會見是有資料可查的,但沒有指令。然而,如下麵所指出的,這樣做使盟軍最高統帥部可以為獲得它所希望的那種憲法而盡量施加其必要的影響。隨著占領的進展,政策的貫徹、改革或變化部越來越多地以口頭建議和非正式備忘錄的形式提出,而不用正式指令了。實際上,從1947年6月以後,他們就幾乎沒有向日本政府發過任何指令。由於日本人認為隻要是指示,不管是書麵的或口頭的,他們都必須執行,這種在做法上的改變並沒有影響盟軍最高
統帥部對日本政府的所有部門的細緻而直接的監督。
(六)盟軍最高統帥部的組織
如上麵所指出的,占領的最初兩星期主要用於解決純屬軍事的問題。不久以後,盟軍最高統帥部的組織開始有了較明確的形式。首先,麥克阿瑟決定不成立一個專司軍管事務的總參謀處。因此,成立了一些各司專職322的參謀局來監管日本人生活中的所有非軍事方麵的問題。起初,軍管工作人員都被派到第六軍和第八軍的軍級或師級崗位上,而不是派到專職參謀局。後來,這些工作人員都附屬於第八軍的四十六個都、道、府、縣一級和八個地區一級的司令部。這些人的主要職責是保證日本國民服從山東京發出來的指令。這些人是由五百名軍官、五百名非軍人的專家和二千三百名士兵組成的。
盟軍最高統帥部於1945年9月17日遷往東京。兩個星期後,盟軍最高統帥部和屬下的九個負責非軍事事務的專職參謀局和四個負責軍事事務的總參謀處成立了。由於新的任務和職責的產生,後來又增添了新的局。從圖表(原著第324頁)中可以看出,到1947年8月,通過副總參謀長向司令部匯報的有十四個非軍事局,通過總參謀長匯報的有三個。這些局、處在它們所管轄的範圍內有很大的權力。各局、處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民政局。該局由考特尼?惠特尼準將領導,它的作用是就有關朝鮮軍事管製和日本政府的國際住結構(包括非軍事化和取消中央集權)的政策給盟軍最高統帥部提供建議。它同時還負責“肅清那些可能阻礙人民自己管理政治的封建的和極權主義的做法”,消除那些可能對實現占領目的有妨礙的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每個局、處負責就各自管轄範圍內的事務同日本政府取得直接的聯繫。但在
1947年春季以後,所有涉及立法的問題都得通過民政局去聯繫。
與日本政府的聯繫是通過外務省建立的中央聯絡局來保持的。這個聯絡局的作用是接收來自各個參謀局的指令、命令和要求,然後轉送給日本政府中的有關部門去執行。為了將盟軍最高統帥部的指令變成日本的法律,以便使日本政府能自動負責去執行這些指令,1947年4月以前的指令都是以帝國敕令的名義重新發布的。在這以後,就以內閣命令的形式發布了。中央聯絡局還負責安排盟軍最高統帥部的官員同日本方麵適當的官員之間的會談。
對各項政策的貫徹安排孰先孰後,是對日占領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也是占領之所以能成功的一個極大的因素。因為在占領中採取的每一步驟都是經過詳細討論的,麥克阿瑟在一開始就很英明地決定,在任何一段時間內,隻執行有限的兒項政策,這一點在下文中將看得很清楚。而且,麥克阿瑟給各種改革以優先地位,並及時進行這些改革,從這兩方麵都可以看出他在執行自己的任務方麵是很有辦法的。很自然,在開始階段,他將精力集中在軍事問題上。到1945年10月中旬,日本本島上的軍隊全部復員完畢,聯合艦隊司令部和陸、海軍參謀部都撤銷了。日本的非軍事化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這樣,將重點從軍事方麵移到非軍事方麵的時機成熟了。麥克阿瑟並沒有宣布對日本生活的所有各方麵進行普遍的改革,而是迫切要求進行那些對發展1見下文,附錄(二),原著第506頁。
1例見《重定政治方向》,第1卷,第18頁:考特尼?惠特尼準將(民政局主任,麥克阿瑟最親密的顧問之一)的聲明。
新的政治覺悟最起作用的改革。在整肅了反動分子,修改了憲法,並進行了
新的大選後,麥克阿瑟開始轉向經濟問題。
最後,對日占領有一點使歷史學家感到特別困惑的是,他們找不到充分的材料來斷定盟軍最高統帥部在許多改革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很明顯,盟軍最高統帥部的影響在幾乎所有的改革中都占突出的地位,但不幸的是,盟軍最高統帥部沒有採取統一的步驟來貫徹它的意旨,於是問題就更複雜了。在占領的最初幾個月裏,多數的政策都是通過向日本政府發出正式指令來執行的。如日本方麵拖延或拒絕執行,盟軍最高統帥部的官員就直接與有關方麵負責人商談,並堅持要日本方麵執行。隨著時間的推移,盟軍最高統帥部認為急需製定一個更為全麵的方案,並將進一步發出指令,召開大量的會議來解釋這些指令的意義。整肅計劃的執行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處理問題的一個
最好例子。
歷史學家想要找到任何有關起草新憲法——一項具有較大意義的改革——的正式指令,都是徒勞的。關於這個問題,與日本頭麵人物的個人會談和會見是有資料可查的,但沒有指令。然而,如下麵所指出的,這樣做使盟軍最高統帥部可以為獲得它所希望的那種憲法而盡量施加其必要的影響。隨著占領的進展,政策的貫徹、改革或變化部越來越多地以口頭建議和非正式備忘錄的形式提出,而不用正式指令了。實際上,從1947年6月以後,他們就幾乎沒有向日本政府發過任何指令。由於日本人認為隻要是指示,不管是書麵的或口頭的,他們都必須執行,這種在做法上的改變並沒有影響盟軍最高
統帥部對日本政府的所有部門的細緻而直接的監督。
(六)盟軍最高統帥部的組織
如上麵所指出的,占領的最初兩星期主要用於解決純屬軍事的問題。不久以後,盟軍最高統帥部的組織開始有了較明確的形式。首先,麥克阿瑟決定不成立一個專司軍管事務的總參謀處。因此,成立了一些各司專職322的參謀局來監管日本人生活中的所有非軍事方麵的問題。起初,軍管工作人員都被派到第六軍和第八軍的軍級或師級崗位上,而不是派到專職參謀局。後來,這些工作人員都附屬於第八軍的四十六個都、道、府、縣一級和八個地區一級的司令部。這些人的主要職責是保證日本國民服從山東京發出來的指令。這些人是由五百名軍官、五百名非軍人的專家和二千三百名士兵組成的。
盟軍最高統帥部於1945年9月17日遷往東京。兩個星期後,盟軍最高統帥部和屬下的九個負責非軍事事務的專職參謀局和四個負責軍事事務的總參謀處成立了。由於新的任務和職責的產生,後來又增添了新的局。從圖表(原著第324頁)中可以看出,到1947年8月,通過副總參謀長向司令部匯報的有十四個非軍事局,通過總參謀長匯報的有三個。這些局、處在它們所管轄的範圍內有很大的權力。各局、處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民政局。該局由考特尼?惠特尼準將領導,它的作用是就有關朝鮮軍事管製和日本政府的國際住結構(包括非軍事化和取消中央集權)的政策給盟軍最高統帥部提供建議。它同時還負責“肅清那些可能阻礙人民自己管理政治的封建的和極權主義的做法”,消除那些可能對實現占領目的有妨礙的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每個局、處負責就各自管轄範圍內的事務同日本政府取得直接的聯繫。但在
1947年春季以後,所有涉及立法的問題都得通過民政局去聯繫。
與日本政府的聯繫是通過外務省建立的中央聯絡局來保持的。這個聯絡局的作用是接收來自各個參謀局的指令、命令和要求,然後轉送給日本政府中的有關部門去執行。為了將盟軍最高統帥部的指令變成日本的法律,以便使日本政府能自動負責去執行這些指令,1947年4月以前的指令都是以帝國敕令的名義重新發布的。在這以後,就以內閣命令的形式發布了。中央聯絡局還負責安排盟軍最高統帥部的官員同日本方麵適當的官員之間的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