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同上書,第551—553頁:美國版,第637—639頁。“對於應否使用原子彈這一問題,根本沒有討論。”(同上書,第553頁:美國版,第639頁)邱吉爾心中所考慮的是:由於原子彈掌握在西方盟國的手裏,使西方盟國徹底打敗日本的日期大大提前,並便美國人、英國人和日本人的生命犧牲大大減少。原子彈也使俄國援助進攻日本成為多餘的了。
3同上書,第579—580頁;美國版,第669—670頁。
4同上書,第555—556頁;美國版,第641—642頁。
1貝爾納斯:《坦率的話》,第206—207頁。
2同上書,第207頁。
3見下文,附錄(五),原著第492頁。關於波茨坦精神及波茨坦公告本身的精神的來源,有許多互相牴觸的說法。例如,史汀生在一篇題為“使用原子彈的決定”(《哈珀雜誌》,1947年2月號)的文章中宣稱,他是第一個主張使日本有機會在使用原子彈以前投降的人,也是負責起草波茨坦公告的人,這一公告於1945年7月2日由內閣通過。實際上,國務院—陸軍部一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已經在事先起草和通過了這樣一個聲明,其依據是原來國務院的一個文件,這個文件是在1944年夏天由喬治?h·布萊克斯利博士和本章作者擬定的。該協調委員會所有的文件都有副本存在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的部長辦公室中。因此,史汀生提交給內閣的是一個來源於國務院的文件,是早已獲得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通過的。雖然內閣曾在波茨坦作過一些修改,但是其根本精神保持不變。關於內閣的行動,見貝爾納斯,前引書,第206頁。關於協調委員會在政策製定中所起的作用,見休?博頓:“日本投降後美國在日本的占領政策”,《政治學季刊》,1947年6月2日,第61期,第250頁以下。
本,同盟國並沒有掌握足夠的受過訓練的人員,能夠在312沒有日本人的協助之下有效地治理日本。天皇和天皇製度的存在,使得情況更加複雜了。同盟國認為,違背日本人民的心願而強行取消天皇製度,將不可能達到占領的根本目的。因此,同盟國想出了一個新辦法,即容許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繼續存在,但是把它完全置於同盟國的控製之下。這樣,波茨坦公告規定,同盟國對日本的占領,將持續到它們的目標實現時為止(第七條和第十二條);
但責成“日本政府”為在日本國內發展民主掃除障礙(第十條)。第二節正式投降與占領 (一)日本向盟軍最高統帥部投降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後的兩周內,同盟國等待著日本政府的答覆。同時,在7月27日到8月1日期間,同盟國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發了一百五十萬張傳單和三百萬份波茨坦公告。傳單對這些城市發出警告,說它們將受到猛烈的空中轟炸,而每次警告之後,緊跟著就是一次常規炸彈的猛烈襲擊。之後,1由於日本政府並沒有表示接受同盟國條件的任何跡象,盟軍就於8月6日在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兩天之後,又在長崎投了一顆。1945年8月10日,日本在“取得如下諒解,即上述公告不包含任何有損於陛下作為至高統治者
之特權的要求”的情況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條件。2
美國得知日本這種有保留的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就繼續採取主動步驟,以促使日本正式投降。8月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遵照杜魯門總統的指示,代表四個同盟國答覆日本,答覆中非常明確地聲明,在日本投降之後,天皇的職權和日本政府所有部門都必須置於盟軍統帥——此後稱盟軍最高統帥——的指揮之下。盟軍最高統帥將有權採取任何他認為適當的步驟去實現投降的條款。同時,發電報給英國首相艾德禮、史達林元帥和蔣介石委員長,建議“任命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盟313軍最高統帥,去接受、協調和實現日本部隊的全麵投降”。要求每一國派一名代表參加投降儀式。
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8月13日得到各國同意此項步驟的答覆之後,正式任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最高統帥。總統進一步指示麥克阿瑟為投降的細節問題作出適當安排,並對所有部署在日本的盟軍部隊實行最高的統帥權,以貫徹投降條款。最後,麥克阿瑟被通知說,從投降的時刻起,天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職權都將隸屬於他;對他的任命在他接到這項命令時立
即生效。8月14日,總統通知麥克阿瑟,日本已經投降。
這時,麥克阿瑟和同盟國麵臨著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有三百四十萬日本軍隊駐紮在國外,其中許多軍隊是在狂熱的軍官領導之下。他們是否願意服從自己政府投降的舉動,還是問題。第二,波茨但公告和投降書草案明確指出,日本政府的行政機構將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並由占領當局用來執行自己的政策。要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得到各個日本海外士兵或水手和每個政府雇員的合作。因此決定,日本的正式投降將分為兩部分:一是簽訂投降書,二是由天皇發表公告。於是,這兩個文件的草稿放進了1945年8
月13日發給麥克阿瑟的指令裏麵。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剛過,投降書在東京灣的
3同上書,第579—580頁;美國版,第669—670頁。
4同上書,第555—556頁;美國版,第641—642頁。
1貝爾納斯:《坦率的話》,第206—207頁。
2同上書,第207頁。
3見下文,附錄(五),原著第492頁。關於波茨坦精神及波茨坦公告本身的精神的來源,有許多互相牴觸的說法。例如,史汀生在一篇題為“使用原子彈的決定”(《哈珀雜誌》,1947年2月號)的文章中宣稱,他是第一個主張使日本有機會在使用原子彈以前投降的人,也是負責起草波茨坦公告的人,這一公告於1945年7月2日由內閣通過。實際上,國務院—陸軍部一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已經在事先起草和通過了這樣一個聲明,其依據是原來國務院的一個文件,這個文件是在1944年夏天由喬治?h·布萊克斯利博士和本章作者擬定的。該協調委員會所有的文件都有副本存在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的部長辦公室中。因此,史汀生提交給內閣的是一個來源於國務院的文件,是早已獲得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通過的。雖然內閣曾在波茨坦作過一些修改,但是其根本精神保持不變。關於內閣的行動,見貝爾納斯,前引書,第206頁。關於協調委員會在政策製定中所起的作用,見休?博頓:“日本投降後美國在日本的占領政策”,《政治學季刊》,1947年6月2日,第61期,第250頁以下。
本,同盟國並沒有掌握足夠的受過訓練的人員,能夠在312沒有日本人的協助之下有效地治理日本。天皇和天皇製度的存在,使得情況更加複雜了。同盟國認為,違背日本人民的心願而強行取消天皇製度,將不可能達到占領的根本目的。因此,同盟國想出了一個新辦法,即容許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繼續存在,但是把它完全置於同盟國的控製之下。這樣,波茨坦公告規定,同盟國對日本的占領,將持續到它們的目標實現時為止(第七條和第十二條);
但責成“日本政府”為在日本國內發展民主掃除障礙(第十條)。第二節正式投降與占領 (一)日本向盟軍最高統帥部投降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後的兩周內,同盟國等待著日本政府的答覆。同時,在7月27日到8月1日期間,同盟國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發了一百五十萬張傳單和三百萬份波茨坦公告。傳單對這些城市發出警告,說它們將受到猛烈的空中轟炸,而每次警告之後,緊跟著就是一次常規炸彈的猛烈襲擊。之後,1由於日本政府並沒有表示接受同盟國條件的任何跡象,盟軍就於8月6日在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兩天之後,又在長崎投了一顆。1945年8月10日,日本在“取得如下諒解,即上述公告不包含任何有損於陛下作為至高統治者
之特權的要求”的情況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條件。2
美國得知日本這種有保留的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就繼續採取主動步驟,以促使日本正式投降。8月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遵照杜魯門總統的指示,代表四個同盟國答覆日本,答覆中非常明確地聲明,在日本投降之後,天皇的職權和日本政府所有部門都必須置於盟軍統帥——此後稱盟軍最高統帥——的指揮之下。盟軍最高統帥將有權採取任何他認為適當的步驟去實現投降的條款。同時,發電報給英國首相艾德禮、史達林元帥和蔣介石委員長,建議“任命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盟313軍最高統帥,去接受、協調和實現日本部隊的全麵投降”。要求每一國派一名代表參加投降儀式。
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8月13日得到各國同意此項步驟的答覆之後,正式任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最高統帥。總統進一步指示麥克阿瑟為投降的細節問題作出適當安排,並對所有部署在日本的盟軍部隊實行最高的統帥權,以貫徹投降條款。最後,麥克阿瑟被通知說,從投降的時刻起,天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職權都將隸屬於他;對他的任命在他接到這項命令時立
即生效。8月14日,總統通知麥克阿瑟,日本已經投降。
這時,麥克阿瑟和同盟國麵臨著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有三百四十萬日本軍隊駐紮在國外,其中許多軍隊是在狂熱的軍官領導之下。他們是否願意服從自己政府投降的舉動,還是問題。第二,波茨但公告和投降書草案明確指出,日本政府的行政機構將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並由占領當局用來執行自己的政策。要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得到各個日本海外士兵或水手和每個政府雇員的合作。因此決定,日本的正式投降將分為兩部分:一是簽訂投降書,二是由天皇發表公告。於是,這兩個文件的草稿放進了1945年8
月13日發給麥克阿瑟的指令裏麵。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剛過,投降書在東京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