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史達林允許透露以前,不把雅爾達會議的情況透露給重慶。3


    4月17日,赫爾利向華盛頓的上司匯報說,他已得到了史達林的保證,史達林將無條件支持美國的對華政策,包括完全承認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但是,美國在莫斯科的代辦凱南並不那麽樂觀。4月23日,他告誡當時正在華盛頓的哈裏曼大使說:……從赫爾利大使關於他同史達林談話的匯報中看,沒有什麽事情史達林不是坦率地表示贊同的,但眾所周知,諾言對俄國人來說和對我們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當然,史達林是準備確認中國的武裝力量統一起來這一原則的。他知道,從實際意義上說,隻有在中國共產黨


    所能接受的條件下,統一才是切實可行的。


    凱南暗示,蘇聯尤其想利用中國共產黨來排除英國和美國在中國北部的一切影響。他提醒他的上司注意,“對於蘇聯的援助,甚至對於蘇聯對我們在中國要達到的長期目標所給予的默許,我們都不能過分信賴。”14月19日,哈裏曼就曾警告過國務院,他說,如果在蘇聯參加對日戰爭的時候,中國的內部統一還沒有實現,那麽,史達林可能會趁機在滿洲,甚至在華北,


    2《美中關係》,第92頁。


    3同上書,第93—94頁。


    1《美中關係》,第83頁。


    2同上書,第94—95頁。


    3菲斯:《中國的紛亂》,第285頁。


    1《美中關係》,第97頁。


    建立一個中國共產黨政權2。4月23日,國務卿告誡赫爾利,蘇聯的政策可能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並指示他,要使蔣介石深信“早日取得軍事上和政治上的統一的必要。這不僅是為了勝利地結束對日戰爭,而且也是為了建立一個基礎,使得中蘇關係最終能成為一種互相尊重和永久友好的關係。”


    1


    然而,赫爾利仍然隻從表麵上來理解史達林的表白。在得到了蘇聯領導人與霍普金斯談話的報告後,他更堅定了這種看法。霍普金斯是作為杜魯門總統的特使,抱著177彌合兩大國之間已經出現的分歧的希望,於5月底到莫斯科去的。5月28日,這兩位政治家在第三次會晤時討論了遠東問題。史達林表示,他想直接同中國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宋子文討論雅爾達協定,並希望不遲於7月1日能在莫斯科會見宋子文。霍普金斯打電報回來說,史達林已明確聲明,他將盡最大努力,幫助中國在蔣介石的領導下統一起來,因為他認為還沒有一位共產黨領導人足以成功地完成這一任務。他對蔣介石的


    看法有保留,不過他還是打算支持他。


    史達林聲明,他對滿洲和新疆沒有領土要求。在同日本作戰的過程中,在他的部隊可能進入的任何中國土地上,他將尊重中國的主權。他說。他的部隊進入滿洲時,他歡迎蔣委員長派代表來,以便在那裏建立一個中國的政府機構。他說他同意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並公開聲明,美國是戰後唯一有能力給予中國經濟援助的強國。他認為,在今後的許多年中,蘇聯要保


    持國內的經濟穩定,需要進行一番艱巨的努力。2


    2同上。


    1《美中關係》,第98頁。


    第六節1945年8月14日中蘇條約談判


    6月6日在舊金山會議上,斯退丁紐斯告訴宋子文,史達林希望他在7月1日以前去莫斯科。三天以後,杜魯門總統在華盛頓把史達林對霍普金斯所作的保證以及雅爾達協定的情況告訴了宋子文。杜魯門是把他給赫爾利電文的抄本(其中談到這些情況)拿給宋子文看的;赫爾利將在6月15日把這份電文轉交給蔣介石。6月14日,宋子文會見了當時已任副國務卿的格魯,還會見了杜魯門,目的是為了想知道究竟美國政府答應給予什麽樣的支持;


    但是格魯和杜魯門都沒法確切說明雅爾達條款究竟具體意味著什麽。1


    很明顯,6月12日,蘇聯大使已在重慶把有關蘇聯參戰的條件告訴蔣介石,但他沒有提到史達林向霍普金斯所作的關於中國問題的保證。赫爾利在6月15日把華178盛頓的信件轉給蔣介石的時候,蔣建議:不管中蘇簽訂的是什麽條約,美國和英國都應參與;旅順口應成為四大國(美國、英國、蘇聯、中國)共用的海軍基地,四大國也應討論把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移交給蘇聯的問題。蔣介石希望得到的是蘇聯保證遵守它與中國簽訂的條約中所規


    定的條款。但他的建議沒有得到華盛頓的支持。2


    宋子文於7月初到達莫斯科,並開始同史達林和莫洛托夫談判。起初,蘇方要求中國正式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在滿洲讓與蘇聯一塊軍事區域,包括大連、旅順及其周圍地區與海域;同意由蘇聯獨占滿洲的鐵路和與之有關的煤礦、工廠及其他企業。而在蘇聯方麵,史達林答應簽訂一項條約,保證支持蔣介石,不援助蔣的國內敵人。蘇聯的條件大大超出了對雅爾達協定的任何合理的解釋,而且也遠遠超出了蔣介石指示宋子文能夠作出的讓步的範圍。雖然俄國人表示願意作出某些妥協,但他們堅決要求大連必須包括在他們所建議的軍事區域內,滿洲的鐵路必須置於他們的控製之下。在這幾點上,


    宋子文不能作出讓步;7月14日,他回到重慶同本國政府磋商。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