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鄉倒閣的嚐試。1
1942年9月1日,在爭論激烈的內閣會議上討論了這個問題。東條提出了建立新省的計劃草案,並堅持要得到通過。他宣稱,大東亞的其他國家對於日本有著一種特殊的血統關係,因此需要這樣一個新的省來同他們打交道。2東鄉回答說,這些國家多半會對新省的創建感到氣憤,因為他們會在這個草案中明顯地看到自己在政治上是從屬於日本的。東鄉還說,如果新省與中國事務局相似,那麽其後果肯定是不利的。他認為,中國事務局除了激起中國人的敵對情緒之外,什麽事也沒有做成。他爭辯說,分別建立兩個外交機構,在日本外交政策上還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和分裂。東鄉還指出,日本尚未贏得戰爭,如果內閣把精力集中在軍事作戰上,而把日本對於占領區的永久關係留待以後去考慮,這樣將會更明智一些。但東條聽不進這些論點。最後,東鄉感到自己要推翻內閣的希望是達不到的,他也不可能說服東條作出妥協,因此除了辭職以外,別無他法。3暫時由東條自己兼92任了外務相。
4
東鄉既被排擠掉,東條很容易就取得了其他內閣成員同意採納大東亞省的計劃。但當計劃提交禦前會議調查委員會時,它卻受到委員會中一些成員的尖銳批評。1這些批評附和了東鄉的論據:分別建立兩個機構處理外交事務必然要引起混亂,新的措施很可能對有關國家的輿論產生不利的影響。東條答稱,為了統一大東亞的政策,建立新的省是必要的。但是由於他承認大東亞省的權限將不擴展到軍事管製下的國家,使這個計劃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削弱。他試圖緩和這種影響,他說,在這些地區,軍隊統治將盡早地代之以文官治理,軍隊本身是希望這樣做的。有個議員中肯地指出,甚至在福摩薩,政府機構人員也幾乎全是日本人,到哪裏去找所有新占領區的這些工作人員呢?東條在回答他的問題時說,通過一係列逐步的改革,將允許這一類地區的居民參加他們自己的政府。但是調查委員會對東條以及他的更為馴順的新外相穀正之的解釋並不完全滿意。他們想要修改原計劃,但為東條所斷然拒
絕,結果,東條的願望終於取得了勝利。2
1942年11月1日,根據天皇敕令,正式成立了大東亞省,下設四個局:總務局,滿洲事務局,中國事務局和南方事務局。這意味著,外務省的滿洲事務局、關東局、中國事務局、東亞局和南洋局,以及海外省的北方拓植局和南方拓植局,都將歸併於這個省。然而它對朝鮮、福摩薩或日本的薩哈林
島1沒有任何管轄權。2
新省的職能,包括管轄在大東亞共榮圈供職的、以前對日本外務省負責的全部日本官員,除去所謂“純外交”這個受限製的領域以外。新省將監督所有這些地區的其他日本國民的活動,選擇和培訓準備派赴這些地區供職的日本行政人員,並負責指導這些地區的日本拓植公司的活動。它還擔負著促
進和監督共榮圈內日本與軸心國家之間的文化聯繫。3
新省的工作人員,部分來自滿洲事務局和中國事務局的原有人員,部分是從外務省現已撤銷的東亞局、南洋局和美洲局調來的官員,還有一部分是陸海軍軍官。青木一男,過去曾擔任過東京的大藏相,還當過汪精衛政權的最高經濟顧問,被任命為大東亞相;山本熊一,1941年曾任日本外務省美洲
局長,1942年曾短期擔任過外務次官,被任命為大東亞省次官。4
建立大東亞省的真正原因似乎是軍方想要排擠外務省。軍方始終不信任外務省,認為它在暗中反對他們。至於新的省,它對占領地區主要問題的決策方麵最多隻起諮詢作用。各地方自治政府應準予自治到什麽程度,那是內閣和大本營之間爭論的問題,他們從來就是那樣爭論的。根據山本自己的證詞,他的省無權過問直接處於軍事統治下的國家——例如東印度群島。他在國際軍事法庭上的證詞是受到懷疑的,因為他顯然是急於想擺脫對日本統治的殘酷狀況的責任。1但是東條1942年在禦前會議調查委員會上的談話證實
了山本的話;如果東條有辦法的話,他是不會那樣說的。
大東亞省的主要活動是在文化宣傳領域方麵。它派遣大批日語教師和其他教員或短期講學講師到占領地區去。它安排日本和大東亞的兒個“盟國”之間的“友好訪問團”。在日本以外的大東亞區域裏,有一批批經過仔細挑選的學生被送到日本大學去學習一段時間:大東亞省負責這些學生的活動。大東亞省組織定期的大東亞文藝和94科學會議,促進整個地區的各種文化交流。它布置一些學者以日本為“領導國”的觀點來編寫大東亞歷史。人類學家們則埋頭於證明日本人和東南亞民族的共同的種族起源,這一工作做得使
他們自己感到滿意。
1943年4月重光葵被任命為外相之後,大東亞省開始倒運,而外務省再次走運。2宣布“對華新政策”,給予菲律賓獨立,並給它以日本的同盟者的地位,採取這些步驟的目的在於要在敵對的同盟國宣布其遠東戰爭的目標之前搶先一步。同盟國1943年12月在開羅會議上正式發表了這樣一個宣言,3但是日本人先發製人,於1943年11月5日在東京召開了大東亞國家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滿洲國首相張景惠,南京政府首腦汪精衛,“新菲律賓”總統洛雷爾和緬甸元首巴莫。暹羅總理鑾披汶以身體不好為由未參加會議,派了旺?懷他耶功親王為代表。蘇巴斯?錢德拉?鮑斯代表:“自由印度”作為
1942年9月1日,在爭論激烈的內閣會議上討論了這個問題。東條提出了建立新省的計劃草案,並堅持要得到通過。他宣稱,大東亞的其他國家對於日本有著一種特殊的血統關係,因此需要這樣一個新的省來同他們打交道。2東鄉回答說,這些國家多半會對新省的創建感到氣憤,因為他們會在這個草案中明顯地看到自己在政治上是從屬於日本的。東鄉還說,如果新省與中國事務局相似,那麽其後果肯定是不利的。他認為,中國事務局除了激起中國人的敵對情緒之外,什麽事也沒有做成。他爭辯說,分別建立兩個外交機構,在日本外交政策上還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和分裂。東鄉還指出,日本尚未贏得戰爭,如果內閣把精力集中在軍事作戰上,而把日本對於占領區的永久關係留待以後去考慮,這樣將會更明智一些。但東條聽不進這些論點。最後,東鄉感到自己要推翻內閣的希望是達不到的,他也不可能說服東條作出妥協,因此除了辭職以外,別無他法。3暫時由東條自己兼92任了外務相。
4
東鄉既被排擠掉,東條很容易就取得了其他內閣成員同意採納大東亞省的計劃。但當計劃提交禦前會議調查委員會時,它卻受到委員會中一些成員的尖銳批評。1這些批評附和了東鄉的論據:分別建立兩個機構處理外交事務必然要引起混亂,新的措施很可能對有關國家的輿論產生不利的影響。東條答稱,為了統一大東亞的政策,建立新的省是必要的。但是由於他承認大東亞省的權限將不擴展到軍事管製下的國家,使這個計劃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削弱。他試圖緩和這種影響,他說,在這些地區,軍隊統治將盡早地代之以文官治理,軍隊本身是希望這樣做的。有個議員中肯地指出,甚至在福摩薩,政府機構人員也幾乎全是日本人,到哪裏去找所有新占領區的這些工作人員呢?東條在回答他的問題時說,通過一係列逐步的改革,將允許這一類地區的居民參加他們自己的政府。但是調查委員會對東條以及他的更為馴順的新外相穀正之的解釋並不完全滿意。他們想要修改原計劃,但為東條所斷然拒
絕,結果,東條的願望終於取得了勝利。2
1942年11月1日,根據天皇敕令,正式成立了大東亞省,下設四個局:總務局,滿洲事務局,中國事務局和南方事務局。這意味著,外務省的滿洲事務局、關東局、中國事務局、東亞局和南洋局,以及海外省的北方拓植局和南方拓植局,都將歸併於這個省。然而它對朝鮮、福摩薩或日本的薩哈林
島1沒有任何管轄權。2
新省的職能,包括管轄在大東亞共榮圈供職的、以前對日本外務省負責的全部日本官員,除去所謂“純外交”這個受限製的領域以外。新省將監督所有這些地區的其他日本國民的活動,選擇和培訓準備派赴這些地區供職的日本行政人員,並負責指導這些地區的日本拓植公司的活動。它還擔負著促
進和監督共榮圈內日本與軸心國家之間的文化聯繫。3
新省的工作人員,部分來自滿洲事務局和中國事務局的原有人員,部分是從外務省現已撤銷的東亞局、南洋局和美洲局調來的官員,還有一部分是陸海軍軍官。青木一男,過去曾擔任過東京的大藏相,還當過汪精衛政權的最高經濟顧問,被任命為大東亞相;山本熊一,1941年曾任日本外務省美洲
局長,1942年曾短期擔任過外務次官,被任命為大東亞省次官。4
建立大東亞省的真正原因似乎是軍方想要排擠外務省。軍方始終不信任外務省,認為它在暗中反對他們。至於新的省,它對占領地區主要問題的決策方麵最多隻起諮詢作用。各地方自治政府應準予自治到什麽程度,那是內閣和大本營之間爭論的問題,他們從來就是那樣爭論的。根據山本自己的證詞,他的省無權過問直接處於軍事統治下的國家——例如東印度群島。他在國際軍事法庭上的證詞是受到懷疑的,因為他顯然是急於想擺脫對日本統治的殘酷狀況的責任。1但是東條1942年在禦前會議調查委員會上的談話證實
了山本的話;如果東條有辦法的話,他是不會那樣說的。
大東亞省的主要活動是在文化宣傳領域方麵。它派遣大批日語教師和其他教員或短期講學講師到占領地區去。它安排日本和大東亞的兒個“盟國”之間的“友好訪問團”。在日本以外的大東亞區域裏,有一批批經過仔細挑選的學生被送到日本大學去學習一段時間:大東亞省負責這些學生的活動。大東亞省組織定期的大東亞文藝和94科學會議,促進整個地區的各種文化交流。它布置一些學者以日本為“領導國”的觀點來編寫大東亞歷史。人類學家們則埋頭於證明日本人和東南亞民族的共同的種族起源,這一工作做得使
他們自己感到滿意。
1943年4月重光葵被任命為外相之後,大東亞省開始倒運,而外務省再次走運。2宣布“對華新政策”,給予菲律賓獨立,並給它以日本的同盟者的地位,採取這些步驟的目的在於要在敵對的同盟國宣布其遠東戰爭的目標之前搶先一步。同盟國1943年12月在開羅會議上正式發表了這樣一個宣言,3但是日本人先發製人,於1943年11月5日在東京召開了大東亞國家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滿洲國首相張景惠,南京政府首腦汪精衛,“新菲律賓”總統洛雷爾和緬甸元首巴莫。暹羅總理鑾披汶以身體不好為由未參加會議,派了旺?懷他耶功親王為代表。蘇巴斯?錢德拉?鮑斯代表:“自由印度”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