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爾》是一部影響巨大、流傳廣泛的英雄史詩。它不僅在中國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族聚居區內以口頭或書麵形式流傳,而且,還以同樣的形式流傳在蒙古國、俄羅斯的布裏亞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此外,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也有口頭流傳。《格斯爾》在其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禮儀和禁忌,同時,還派生出許多美妙動聽的風物傳說故事、桑祭詞、占卜詞、訓喻詩等。格斯爾還被民眾尊為戰神,建有不少格斯爾廟供人祭拜,形成了蒙古文化中的一道獨特景觀——格斯爾文化。
至今發現的《格斯爾》版本約有40餘種。其中,1716年在北京木刻出版的《十方聖主格斯爾可汗傳》是《格薩(斯)爾》最早的版本,也是我國出版史上最早的史詩版本。這一版本於1776年最先被介紹到歐洲,先後被譯成俄、德、法、英、日等十餘種文字,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對中國史詩的關注。它的走向世界帶動了整個《格薩(斯)爾》研究在國際上的蓬勃發展。《格斯爾》說唱本之多堪稱蒙古史詩一絕,各種變體異文共計有400多章(部)。目前已知的《格斯爾》說唱藝人約有100多人。其中,被國家命名為《格斯爾》說唱家的有:桑巴拉敖日布、蘇魯豐嘎、羅布桑、烏澤爾、胡亞克圖、羅日布、照·道爾吉等七人。曾受到過毛澤東主席接見的琶傑被命名為傑出的《格斯爾》說唱家。
《格斯爾》作為一部英雄史詩,不僅是敘述格斯爾一生和其下一代征戰史的宏篇巨作,同時,也是全方位地反映蒙古族古代社會生活的文化集成。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不同時代的歷史與文化均在史詩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從而使它成為人們了解與認識蒙古族歷史、宗教、語言、文學、民俗的重要遺產。
《格斯爾》既是口頭傳承的史詩,又是書麵流傳的史詩。兩種傳播形式並存,相互交融,共同發展,形成了主題思想相同,主要內容相近的文學奇觀。最難能可貴的是,現在中國還有許多蒙古族說唱藝人以傳統的古樸說唱形式活躍在民間,他們是史詩的傳播者,也是創造者。傑出的天才藝人金巴紮木蘇說唱的《格斯爾》史詩長達8.6萬行,是目前為止藝人說唱的韻文體《格斯爾》中最長的一部。流傳至今的《格斯爾》史詩說唱文本、木刻本和手抄本是人類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格斯爾》還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歌舞劇、故事、連環畫等。有些地方還成立了《格斯爾》文化中心,成為史詩《格斯爾》延續和發展的新生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國家對搶救《格斯爾》史詩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展開了大規模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搜集、整理、出版、翻譯和研究工作。此項工作連續20多年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為了開展此項工作,國家民委、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四部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常設辦公室。同時,在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省區成立了專門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機構,全麵開展《格薩(斯)爾》史詩的搜集、整理、出版、翻譯和研究工作。20多年來,由上述四部委召開全國性表彰大會兩次,《格薩(斯)爾》說唱家命名大會一次,舉辦成果展一次,召開國際學術討論會五次,內蒙古自治區還召開全國學術研討會一次。迄今共出版蒙文《格斯爾》23部(包括已經出版的“蒙文《格斯爾》叢書”15部),蒙譯漢6部,《格斯爾》研究專著和論文集6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另外還錄製了藝人說唱磁帶約有1000餘小時。於2002年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課題《格斯爾全書》(卷一)是國內外《格薩(斯)爾》文獻研究史上第一部按照國際學術界通行的標準設計完成的,集原版影印、校勘注釋、研究為一體的科學版本。這一學術成果被學術界譽為“格斯爾研究的標誌性成果”。
《格斯爾》的搶救、搜集、整理、出版與研究工作,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國《格斯爾》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承認與好評。國際蒙古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格斯爾學已初具規模,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藏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明,千百年來藏族人民創造了風格獨具的雪域高原文化。在其豐篇璀璨的民間文學寶庫中,珍藏著足以與世界文化精品相媲美的瑰寶——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自11世紀以來,在藏族古老的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等民間文學作品的基礎上,由人民群眾集體創作而在。它描述了英雄格薩爾為降伏妖魔、抑強扶弱、救護生靈而投身下界,賽馬稱王後,率領嶺國部落進行了一係列戰爭,消滅了人間妖魔、安置了三界,最後從地獄中救出母親和愛妃,一同重返天國的故事。史詩不僅敘述了格薩爾的英雄業績,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同時也描述了古代紛繁的民族關係及其統一的過程,表達了古代藏族人民的美好願望和崇高理想,反映了人們的道德觀念、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影響力大、流傳範圍廣闊的英雄史詩。它在蒙古人民中間流傳得也相當廣泛,蒙文《格斯爾》與藏文《格薩爾》同源異流,因此一般稱這部史詩為《格薩(斯)爾》。此外,這部史詩在中國境內的土、納西、裕固、白等民族中傳播,同時還流傳到蒙古國、俄羅斯的布裏亞特、卡爾梅克地區以及喜瑪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的廣大地域,其中的個別章節被譯成英、德、法、俄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格薩爾王傳》篇幅之長堪稱世界之最,約有近百部,每部以5000行計,則有50萬行之多。而著名的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1.5萬餘行,印度史詩《羅摩衍那》4.8萬行,最長的《摩訶婆羅多》為20餘萬行。
至今發現的《格斯爾》版本約有40餘種。其中,1716年在北京木刻出版的《十方聖主格斯爾可汗傳》是《格薩(斯)爾》最早的版本,也是我國出版史上最早的史詩版本。這一版本於1776年最先被介紹到歐洲,先後被譯成俄、德、法、英、日等十餘種文字,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對中國史詩的關注。它的走向世界帶動了整個《格薩(斯)爾》研究在國際上的蓬勃發展。《格斯爾》說唱本之多堪稱蒙古史詩一絕,各種變體異文共計有400多章(部)。目前已知的《格斯爾》說唱藝人約有100多人。其中,被國家命名為《格斯爾》說唱家的有:桑巴拉敖日布、蘇魯豐嘎、羅布桑、烏澤爾、胡亞克圖、羅日布、照·道爾吉等七人。曾受到過毛澤東主席接見的琶傑被命名為傑出的《格斯爾》說唱家。
《格斯爾》作為一部英雄史詩,不僅是敘述格斯爾一生和其下一代征戰史的宏篇巨作,同時,也是全方位地反映蒙古族古代社會生活的文化集成。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不同時代的歷史與文化均在史詩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從而使它成為人們了解與認識蒙古族歷史、宗教、語言、文學、民俗的重要遺產。
《格斯爾》既是口頭傳承的史詩,又是書麵流傳的史詩。兩種傳播形式並存,相互交融,共同發展,形成了主題思想相同,主要內容相近的文學奇觀。最難能可貴的是,現在中國還有許多蒙古族說唱藝人以傳統的古樸說唱形式活躍在民間,他們是史詩的傳播者,也是創造者。傑出的天才藝人金巴紮木蘇說唱的《格斯爾》史詩長達8.6萬行,是目前為止藝人說唱的韻文體《格斯爾》中最長的一部。流傳至今的《格斯爾》史詩說唱文本、木刻本和手抄本是人類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格斯爾》還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歌舞劇、故事、連環畫等。有些地方還成立了《格斯爾》文化中心,成為史詩《格斯爾》延續和發展的新生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國家對搶救《格斯爾》史詩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展開了大規模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搜集、整理、出版、翻譯和研究工作。此項工作連續20多年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為了開展此項工作,國家民委、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四部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常設辦公室。同時,在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省區成立了專門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機構,全麵開展《格薩(斯)爾》史詩的搜集、整理、出版、翻譯和研究工作。20多年來,由上述四部委召開全國性表彰大會兩次,《格薩(斯)爾》說唱家命名大會一次,舉辦成果展一次,召開國際學術討論會五次,內蒙古自治區還召開全國學術研討會一次。迄今共出版蒙文《格斯爾》23部(包括已經出版的“蒙文《格斯爾》叢書”15部),蒙譯漢6部,《格斯爾》研究專著和論文集6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另外還錄製了藝人說唱磁帶約有1000餘小時。於2002年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課題《格斯爾全書》(卷一)是國內外《格薩(斯)爾》文獻研究史上第一部按照國際學術界通行的標準設計完成的,集原版影印、校勘注釋、研究為一體的科學版本。這一學術成果被學術界譽為“格斯爾研究的標誌性成果”。
《格斯爾》的搶救、搜集、整理、出版與研究工作,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國《格斯爾》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承認與好評。國際蒙古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格斯爾學已初具規模,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藏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明,千百年來藏族人民創造了風格獨具的雪域高原文化。在其豐篇璀璨的民間文學寶庫中,珍藏著足以與世界文化精品相媲美的瑰寶——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自11世紀以來,在藏族古老的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等民間文學作品的基礎上,由人民群眾集體創作而在。它描述了英雄格薩爾為降伏妖魔、抑強扶弱、救護生靈而投身下界,賽馬稱王後,率領嶺國部落進行了一係列戰爭,消滅了人間妖魔、安置了三界,最後從地獄中救出母親和愛妃,一同重返天國的故事。史詩不僅敘述了格薩爾的英雄業績,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同時也描述了古代紛繁的民族關係及其統一的過程,表達了古代藏族人民的美好願望和崇高理想,反映了人們的道德觀念、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影響力大、流傳範圍廣闊的英雄史詩。它在蒙古人民中間流傳得也相當廣泛,蒙文《格斯爾》與藏文《格薩爾》同源異流,因此一般稱這部史詩為《格薩(斯)爾》。此外,這部史詩在中國境內的土、納西、裕固、白等民族中傳播,同時還流傳到蒙古國、俄羅斯的布裏亞特、卡爾梅克地區以及喜瑪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的廣大地域,其中的個別章節被譯成英、德、法、俄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格薩爾王傳》篇幅之長堪稱世界之最,約有近百部,每部以5000行計,則有50萬行之多。而著名的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1.5萬餘行,印度史詩《羅摩衍那》4.8萬行,最長的《摩訶婆羅多》為20餘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