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察叉幹——又名“嘎乃貢巴”,尊稱“老雪山”。嶺國總管王。係格薩爾的叔父。屬嶺國王室中的穹居係,,為嶺國王室的元老。
紮拉澤嘉——已故嶺國大英雄賈察霞尕爾之於,漢人姻孫。係格薩爾的親侄子。格薩爾王位繼承人,屬穹居係。
晁同——因係格薩爾的叔叔,故人們常稱他為“阿庫晁同”(“阿庫”即“叔叔”)。此人在史詩中是個兩麵三刀的人物,原屬穹居係,後因統領屬且居係(長係)的達讓部落,故又稱“達讓長官”,後歸屬且居係。
旦瑪——又名“旦瑪赤吉桑珠”或“察香旦瑪香查”。旦地薩霍爾王的後裔。任嶺軍綢纓部隊指揮官,以“神箭手”著稱,為嶺國王室的世襲忠臣。
梅乳澤——全名“逗覺·辛已梅乳澤”。原係霍爾國的統領官。霍嶺戰爭失敗後投降嶺國,加入嶺國英雄之列,
戎寨瑪列——全稱達隆·戎察瑪列。格薩爾的同父異母(戎妃)兄弟,在薑嶺大戰中被薑軍右翼將領屈拉本波砍傷,因傷勢嚴重而身亡。
敦巴堅贊——全名“嘉洛·敦巴堅贊”。嘉洛(紮陵)部落的首領。格薩爾的大王妃嘉洛·森薑珠牡之父,與嶺王室構成甥舅外戚關係,屬仲居。統領2800名玉甲兵。
伍雅周吉——全名“嘉洛·伍雅周吉”。嘉洛·敦巴堅贊之子,珠牡之弟。在薑嶺大戰中陣亡。
尼奔達爾雅——全名“賽巴·尼奔達爾雅”。或稱“尼奔達魯”。為且居係部落首領,任九百金纓部隊指揮官。
阿奴巴森——全名“文布·阿奴巴森”,筒稱“巴森”。為仲居係部落首領,任九百銀纓部隊指揮官。
仁慶達爾魯——全稱“木江·仁慶達爾魯”,簡稱“達爾魯”,為穹居係部落首領,任九百螺纓部隊指揮宮。
珠·尕德——全稱“珠·示德卻江外乃亥”。嶺國屬地珠部落及尕德部落的聯合首領。善於拋擲炮石,人稱“神炮石手”。三百鬆於甲兵的統領官。
巴拉·米薑——全稱“巴拉·米薑尕爾保”。門薑交界處巴拉部落首領。三百螺甲兵的統領官。
貢巴·查尕爾——薑國查蒼達莫主多地區貢巴部落的首領,該部落部隊的指揮官。
索瑪初拉——原為加地流浪兒,善於步行,流浪到嶺國後,被嶺軍作為信使,負責傳遞軍今。
向宛——全名“徐噶達爾向宛堅”。原名“阿奴森纏”。原為戎地人,八歲時被魯贊魔王擄去。後被格薩爾從魔地帶往嶺國當大臣。
葛薩拉姆——簡稱“葛姆”。格薩爾的生身母親。原為葛部落的龍女,在葛嶺戰爭中被嶺軍俘獲,後與森隆成婚,生子格薩爾。格薩爾稱王後,葛姆為嶺國國母。
珠牡——全稱“嘉洛·森薑珠牡”。格薩爾王妃。在霍嶺戰爭時曾被霍爾王搶去,後被格薩爾救回。
梅薩——全稱“梅薩繃姬”,又名“梅薩貢各曲珍”。為格薩爾的次妃。
柔薩格措——全稱“柔薩格瑪曲措”,又名“柔尕敦白”,賈察霞尕爾的遺孀,紮拉澤嘉之母。
阿達拉茂——原為守衛北地魔國北大門的女將。魔國歸降嶺國後,與格薩爾前往嶺國,被列入嶺軍英雄行列,參戰中屢立戰功,是人們稱道的女英雄。
早在吐蕃王朝時代,《格薩爾王傳)這部古老的史詩就傳播到喜馬拉雅山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人約在十三世紀之後,隨著佛教傳入蒙族地區,大量藏文經典和文學作品被翻譯成蒙文,《格薩爾王傳》也逐漸流傳到蒙族地區,成為自成體係的蒙古《格薩爾王傳》,稱《格斯爾王傳》。十四世紀下半葉,即元末明初,在更大範圍內得到傳播。同時也流傳到土族、納西族、裕固族等與藏區接壤的兄弟民族之中。國外介紹和研究《格薩爾為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格薩爾》的部分章節,早已譯成英、俄、德、法等多種文字。外國讀者了解並開始研究《格薩爾》,是從蒙文本人手的,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在北京刻印了蒙文本《格薩爾》之後,外國學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史詩。1776年,俄國旅行家帕拉斯首先在《蒙古歷史文獻的收集》(聖彼德堡版)一書中介紹了《格薩爾》,論述史詩的演唱形式和與史詩有關的經文,並對主人公格薩爾作了評述。1836年,俄國學者雅科夫·施密德曾用活字版刊印了這個蒙文本,後又譯成德文,於1939年在聖波德堡出版。這是最早的關於《格薩爾》的外文出版物。此後,國外學者開始關注《格薩爾王傳》,並陸續有介紹研究的文字問世,如:俄國席夫納院土在聖彼德堡出版的《韃靼的英雄史詩》論著中,將韃靼的英雄史詩與《格薩爾》進行比較,自19世紀末葉,國外開始注意藏文本《格薩爾》,1879年到1885年,印度人達斯先後兩次到我國西藏地方,搜集了《格薩爾》等大批藏文資料,其後開始發表關於《格薩爾》的論文。藏文資料的發掘,無疑為國外的研究者拓寬了視野,並由此產生了東西方學派。東方學派(指前蘇聯、蒙古及東歐各國)中對《格薩爾》研究的佼佼者要首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策·達木丁蘇倫,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代表整個東方學派的水平。他的主要代表作是《論(格薩爾)的歷史源流》,西方對《格薩爾》的研究要晚於東方,從30年代起步,60年代進入其全盛時期。西方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兩位法國學者,即亞力山大·達維·尼爾女士和石泰安教授。達維·尼爾曾兩次來中國,在四川藏區住過很長時期,其間,在雲登喇嘛的幫助下,直接聽民間藝人說唱《格薩爾》,並記錄整理,同時搜集手抄本和木刻本。回國後,將其搜集的資料整理成格薩爾故事名為《嶺·格薩爾超人的一生》,於1931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該書於1933年被譯為英文在倫敦出版。該書的出版使更多的西方人士開始了解、認識《格薩爾王傳》。石泰安教授是當代著名的藏學家,一生著述頗豐,對《格薩爾王傳》的主要貢獻是:1958年出版的《格薩爾生平的藏族畫卷》。1959年出版的《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與說唱藝人的研究》,該書全麵係統地論述了《格薩爾》史詩及其說唱藝人。可視作西方各國關於《格薩爾》研究的一個總結。
紮拉澤嘉——已故嶺國大英雄賈察霞尕爾之於,漢人姻孫。係格薩爾的親侄子。格薩爾王位繼承人,屬穹居係。
晁同——因係格薩爾的叔叔,故人們常稱他為“阿庫晁同”(“阿庫”即“叔叔”)。此人在史詩中是個兩麵三刀的人物,原屬穹居係,後因統領屬且居係(長係)的達讓部落,故又稱“達讓長官”,後歸屬且居係。
旦瑪——又名“旦瑪赤吉桑珠”或“察香旦瑪香查”。旦地薩霍爾王的後裔。任嶺軍綢纓部隊指揮官,以“神箭手”著稱,為嶺國王室的世襲忠臣。
梅乳澤——全名“逗覺·辛已梅乳澤”。原係霍爾國的統領官。霍嶺戰爭失敗後投降嶺國,加入嶺國英雄之列,
戎寨瑪列——全稱達隆·戎察瑪列。格薩爾的同父異母(戎妃)兄弟,在薑嶺大戰中被薑軍右翼將領屈拉本波砍傷,因傷勢嚴重而身亡。
敦巴堅贊——全名“嘉洛·敦巴堅贊”。嘉洛(紮陵)部落的首領。格薩爾的大王妃嘉洛·森薑珠牡之父,與嶺王室構成甥舅外戚關係,屬仲居。統領2800名玉甲兵。
伍雅周吉——全名“嘉洛·伍雅周吉”。嘉洛·敦巴堅贊之子,珠牡之弟。在薑嶺大戰中陣亡。
尼奔達爾雅——全名“賽巴·尼奔達爾雅”。或稱“尼奔達魯”。為且居係部落首領,任九百金纓部隊指揮官。
阿奴巴森——全名“文布·阿奴巴森”,筒稱“巴森”。為仲居係部落首領,任九百銀纓部隊指揮官。
仁慶達爾魯——全稱“木江·仁慶達爾魯”,簡稱“達爾魯”,為穹居係部落首領,任九百螺纓部隊指揮宮。
珠·尕德——全稱“珠·示德卻江外乃亥”。嶺國屬地珠部落及尕德部落的聯合首領。善於拋擲炮石,人稱“神炮石手”。三百鬆於甲兵的統領官。
巴拉·米薑——全稱“巴拉·米薑尕爾保”。門薑交界處巴拉部落首領。三百螺甲兵的統領官。
貢巴·查尕爾——薑國查蒼達莫主多地區貢巴部落的首領,該部落部隊的指揮官。
索瑪初拉——原為加地流浪兒,善於步行,流浪到嶺國後,被嶺軍作為信使,負責傳遞軍今。
向宛——全名“徐噶達爾向宛堅”。原名“阿奴森纏”。原為戎地人,八歲時被魯贊魔王擄去。後被格薩爾從魔地帶往嶺國當大臣。
葛薩拉姆——簡稱“葛姆”。格薩爾的生身母親。原為葛部落的龍女,在葛嶺戰爭中被嶺軍俘獲,後與森隆成婚,生子格薩爾。格薩爾稱王後,葛姆為嶺國國母。
珠牡——全稱“嘉洛·森薑珠牡”。格薩爾王妃。在霍嶺戰爭時曾被霍爾王搶去,後被格薩爾救回。
梅薩——全稱“梅薩繃姬”,又名“梅薩貢各曲珍”。為格薩爾的次妃。
柔薩格措——全稱“柔薩格瑪曲措”,又名“柔尕敦白”,賈察霞尕爾的遺孀,紮拉澤嘉之母。
阿達拉茂——原為守衛北地魔國北大門的女將。魔國歸降嶺國後,與格薩爾前往嶺國,被列入嶺軍英雄行列,參戰中屢立戰功,是人們稱道的女英雄。
早在吐蕃王朝時代,《格薩爾王傳)這部古老的史詩就傳播到喜馬拉雅山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人約在十三世紀之後,隨著佛教傳入蒙族地區,大量藏文經典和文學作品被翻譯成蒙文,《格薩爾王傳》也逐漸流傳到蒙族地區,成為自成體係的蒙古《格薩爾王傳》,稱《格斯爾王傳》。十四世紀下半葉,即元末明初,在更大範圍內得到傳播。同時也流傳到土族、納西族、裕固族等與藏區接壤的兄弟民族之中。國外介紹和研究《格薩爾為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格薩爾》的部分章節,早已譯成英、俄、德、法等多種文字。外國讀者了解並開始研究《格薩爾》,是從蒙文本人手的,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在北京刻印了蒙文本《格薩爾》之後,外國學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史詩。1776年,俄國旅行家帕拉斯首先在《蒙古歷史文獻的收集》(聖彼德堡版)一書中介紹了《格薩爾》,論述史詩的演唱形式和與史詩有關的經文,並對主人公格薩爾作了評述。1836年,俄國學者雅科夫·施密德曾用活字版刊印了這個蒙文本,後又譯成德文,於1939年在聖波德堡出版。這是最早的關於《格薩爾》的外文出版物。此後,國外學者開始關注《格薩爾王傳》,並陸續有介紹研究的文字問世,如:俄國席夫納院土在聖彼德堡出版的《韃靼的英雄史詩》論著中,將韃靼的英雄史詩與《格薩爾》進行比較,自19世紀末葉,國外開始注意藏文本《格薩爾》,1879年到1885年,印度人達斯先後兩次到我國西藏地方,搜集了《格薩爾》等大批藏文資料,其後開始發表關於《格薩爾》的論文。藏文資料的發掘,無疑為國外的研究者拓寬了視野,並由此產生了東西方學派。東方學派(指前蘇聯、蒙古及東歐各國)中對《格薩爾》研究的佼佼者要首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策·達木丁蘇倫,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代表整個東方學派的水平。他的主要代表作是《論(格薩爾)的歷史源流》,西方對《格薩爾》的研究要晚於東方,從30年代起步,60年代進入其全盛時期。西方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兩位法國學者,即亞力山大·達維·尼爾女士和石泰安教授。達維·尼爾曾兩次來中國,在四川藏區住過很長時期,其間,在雲登喇嘛的幫助下,直接聽民間藝人說唱《格薩爾》,並記錄整理,同時搜集手抄本和木刻本。回國後,將其搜集的資料整理成格薩爾故事名為《嶺·格薩爾超人的一生》,於1931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該書於1933年被譯為英文在倫敦出版。該書的出版使更多的西方人士開始了解、認識《格薩爾王傳》。石泰安教授是當代著名的藏學家,一生著述頗豐,對《格薩爾王傳》的主要貢獻是:1958年出版的《格薩爾生平的藏族畫卷》。1959年出版的《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與說唱藝人的研究》,該書全麵係統地論述了《格薩爾》史詩及其說唱藝人。可視作西方各國關於《格薩爾》研究的一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