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月24日當地時間淩晨4時整,多國部隊向伊軍發起了大規模諸軍兵種聯合進攻,將海灣戰爭推向了最後階段。多國部隊首先在戰線中部發起攻擊,以吸引伊軍統帥部注意力。隨後,東西兩端開始行動,以造成西端“關門”,東端“驅趕”之勢。在這種情況下,擔負主攻的美第七軍發起決定性攻擊。先向北,隨後向東,殲擊伊軍主力部隊。伊軍在多國部隊進攻麵前進行了頑強抵抗,後逐漸向北和西方向撤退,並點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隊控製,多國部隊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務。鑒此,布希總統下達了當日當地時間8時暫時停火的命令。整個地麵進攻歷時100小時。


    暫時停火以後,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條件和願意履行聯合國安理會歷次通過的有關各項決議。在此基礎上,聯合國安理會於4月3自以12票贊成、1票反對、2票棄權通過了海灣正式停火決議,即687號決議。海灣戰爭至此宣告結束。據戰後統計,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方麵參戰的43個師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多國部隊方麵共有126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係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範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係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鬥方式。


    100 前南斯拉夫內戰


    冷戰後歐洲第一場熱戰


    自1991年南斯拉夫各共和國掀起“獨立”狂潮以來,南斯拉夫屢次爆發武裝衝突,其規模之大,蔓延之迅速,傷亡之慘重,是戰後歐洲前所未有的。


    南斯拉夫位於巴爾幹半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列強必爭之地。南斯拉夫國內情況和周邊情況極為複雜,長期以來人們常用1至8來表達這種複雜性,即1個黨(南共聯盟)和1個領袖(狄托);2種文字或使用2種字母(拉丁字母和基裏爾字母);3種官方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或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語、斯洛維尼亞語和馬其頓語);4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和伊斯蘭教);5個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維尼亞族、馬其頓族和黑山族);6個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赫共和國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7個鄰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阿爾巴尼亞、義大利、奧地利和匈牙利);8個“聯邦單位”(6個共和國加上塞爾維亞共和國境內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隨著多黨製的實施,南共聯盟一黨掌權40餘年的局麵被打破,到1990年底,南斯拉夫總共有248個政黨。1990年,南斯拉夫實行多黨製地方選舉後,克羅埃西亞政權被民族主義政黨所控製,而塞爾維亞共和國仍由共產黨(後改為社會黨)人掌權。克羅埃西亞新政權採取了一係列措施,使境內塞族人感到不安。1990年底,克新政權頒布新憲法,更引起塞族人的不滿。1991年初,克當局突然收繳塞族聚居區警察(大多為塞族人)的武器,3月雙方正式發生武裝衝突,而且衝突愈演愈烈。


    1991年6月25日,南斯拉夫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共和國單方麵宣布獨立,引起斯洛維尼亞武裝力量與南人民軍發生武裝衝突。經歐共體調停,衝突雙方於7月7日達成停火協議,南人民軍撤出斯領土,斯境內武裝衝突暫告平息。


    事隔不久,克羅埃西亞當局同克境內的塞族流血衝突再起,造成眾多人員傷亡。塞爾維亞共和國派“誌願軍”去克境內為塞族人“助戰”,致使衝突越來越大。南人民軍隨後又去幹預克境內衝突,使戰火愈燃愈烈。戰鬥主要集中在克境內的塞族聚居區,後來逐漸向克同波赫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的邊境地區蔓延。


    斯、克兩共和國宣布獨立後,在南斯拉夫引起連鎖反應,另有一些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戰後重建的南斯拉夫聯邦製國家已逐漸解體。1991年7月7日,斯、克兩共和國雖然同意推遲3個月執行其“獨立”決定,但實際上並未放慢獨立步伐。10月8日,兩共和國正式宣告獨立,並表示與南斯拉夫聯邦“斷絕一切聯繫”。1991年10月15日,波赫共和國議會通過了《波赫主權國家問題備忘錄》,強調波赫是“主權國家”。11月20日,馬其頓頒布新憲法,宣布馬其頓為“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樣,南斯拉夫6個共和國就有4個宣布獨立了。


    波赫共和國位於南斯拉夫中部,同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相鄰。在436萬人口中,穆斯林族占43.7%,塞爾維亞族占31.4%,克羅埃西亞族占17.3%。波赫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領導人為滿足歐共體承認其獨立提出的條件,於1992年2月29日至3月1日就是否贊成波赫為獨立主權國家進行全民公決。這一公決得到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族的贊成,而遭到波赫境內占人口31.4%的塞族人的堅決抵製。正當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全民公決進入尾聲時,在塞拉耶佛教堂舉行婚禮的塞族人被暴徒槍殺,激起了塞族人的公憤。3月1日,投票結果公布,有過半數的波赫公民贊成波赫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夜間,武裝的塞爾維亞平民在塞拉耶佛以北120公裏的圖茲拉,以及波士尼亞北部布爾奇科至比耶利納的公路、特爾諾沃至福查的公路上設置路障,武裝衝突由此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蜀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蜀生並收藏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