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 作者:鄧蜀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午4時,伊軍占領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製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8月2日和3日,美國總統布希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採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要時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準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8月7日淩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希總統正式批準了該計劃。
“沙漠盾牌”行動計劃擬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一階段用3至4個月時間(17周)部署24萬人的部隊及其建製裝備,以使該地區美軍和其他出兵國家部隊兵力達到同伊軍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階段將視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以使兵力達到足以將伊軍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階段部署,又將根據伊軍有可能在短期內向沙特發動進攻的形勢,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蘭一線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中打擊力量,建立機動防禦,採取“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擋住伊軍可能的進攻,保證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和部署。
計劃確定後,美軍製定了具體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動了運輸司令部所轄戰略運輸工具,動員了後備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進行了後備役徵召和編組。其他出兵國家也展開了各自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行動,分別於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署。是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100餘艘。
其他國家出動的總兵力達50萬人。部分未出兵國家提供了武器裝備、艦船、飛機和醫療隊。
隨著各國部隊的部署,建立統一、協調的指揮機構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經協商在多國部隊最高層成立了協調性作戰指揮機構。原則是,戰區內所有部隊均接受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哈立德中將和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的統一指揮,但各國部隊又分別接受本國最高當局的命令和指示。
麵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製裁,伊拉克採取了相應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衝突長期化、複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製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上防禦作戰的準備。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聖戰”的旗號,並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伯被占領土撤軍聯繫在一起,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矛頭指向;在經濟上採取了內部緊縮,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在軍事上則加緊了擴軍備戰,恢復和新建24個師,使軍隊總兵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同時加強了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3個師,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美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劃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準了這一計劃。該計劃的要點是,實施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伊拉克國家指揮當局;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4.盡量摧毀伊拉克的彈道飛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據這一決心擬定了以下作戰方案:實施協調一致的多國、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麵攻擊,首先以空中戰局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爾後逐步轉移空中作戰的重點,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麵作戰,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用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市。整個作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2.奪取製空權;3.空襲地麵部隊;4.地麵進攻作戰。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30分,布希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
1月17日淩晨,美軍的空襲行動開始實施。整個空襲包括“沙漠風暴”計劃四個作戰階段的前三個,美軍稱之為空中戰局。按計劃三個階段同時開始,齊頭推進,逐一達到既定目標。通常的空襲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先開闢通路,擔負攻擊任務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f—14、f—15c、f—16和faa18等飛機則擔負掩護任務。日出動量達2000至3000架次。據美軍統計,至地麵進攻開始時,科威特戰區伊軍部隊54萬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45%。
為了實施地麵進攻作戰,美中央總部陸軍也製定了具體戰役計劃,這就是“沙漠軍刀”計劃。該計劃事實上是“沙漠風暴”計劃的組成部分。計劃決定,由5個軍隊集團執行地麵作戰任務。美第十八空降軍在整個戰線西部實施進攻,負責切斷科戰區伊軍同後方的聯繫;美第七軍在戰線中段擔負主攻任務,重點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第七軍右翼,依次是北線聯合部隊、美軍中央總部海軍陸戰隊和東線聯合部隊,他們將包圍科威特後方及科威特市內的伊軍部隊,牽製伊軍戰術和戰役部隊,其中北線和東線聯合部隊的阿拉伯部隊將負責解放科威特市。計劃製定以後,多國部隊從1月17日空襲之日開始至2月24日進行了大規模部署調整。美軍兩個軍數十萬人分別從原駐地向新的進攻出發地隱蔽機動了200多和300多公裏。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製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8月2日和3日,美國總統布希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採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要時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準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8月7日淩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希總統正式批準了該計劃。
“沙漠盾牌”行動計劃擬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一階段用3至4個月時間(17周)部署24萬人的部隊及其建製裝備,以使該地區美軍和其他出兵國家部隊兵力達到同伊軍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階段將視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以使兵力達到足以將伊軍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階段部署,又將根據伊軍有可能在短期內向沙特發動進攻的形勢,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蘭一線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中打擊力量,建立機動防禦,採取“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擋住伊軍可能的進攻,保證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和部署。
計劃確定後,美軍製定了具體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動了運輸司令部所轄戰略運輸工具,動員了後備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進行了後備役徵召和編組。其他出兵國家也展開了各自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行動,分別於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署。是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100餘艘。
其他國家出動的總兵力達50萬人。部分未出兵國家提供了武器裝備、艦船、飛機和醫療隊。
隨著各國部隊的部署,建立統一、協調的指揮機構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經協商在多國部隊最高層成立了協調性作戰指揮機構。原則是,戰區內所有部隊均接受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哈立德中將和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的統一指揮,但各國部隊又分別接受本國最高當局的命令和指示。
麵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製裁,伊拉克採取了相應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衝突長期化、複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製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上防禦作戰的準備。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聖戰”的旗號,並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伯被占領土撤軍聯繫在一起,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矛頭指向;在經濟上採取了內部緊縮,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在軍事上則加緊了擴軍備戰,恢復和新建24個師,使軍隊總兵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同時加強了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3個師,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美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劃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準了這一計劃。該計劃的要點是,實施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伊拉克國家指揮當局;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4.盡量摧毀伊拉克的彈道飛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據這一決心擬定了以下作戰方案:實施協調一致的多國、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麵攻擊,首先以空中戰局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爾後逐步轉移空中作戰的重點,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麵作戰,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用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市。整個作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2.奪取製空權;3.空襲地麵部隊;4.地麵進攻作戰。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30分,布希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
1月17日淩晨,美軍的空襲行動開始實施。整個空襲包括“沙漠風暴”計劃四個作戰階段的前三個,美軍稱之為空中戰局。按計劃三個階段同時開始,齊頭推進,逐一達到既定目標。通常的空襲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先開闢通路,擔負攻擊任務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f—14、f—15c、f—16和faa18等飛機則擔負掩護任務。日出動量達2000至3000架次。據美軍統計,至地麵進攻開始時,科威特戰區伊軍部隊54萬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45%。
為了實施地麵進攻作戰,美中央總部陸軍也製定了具體戰役計劃,這就是“沙漠軍刀”計劃。該計劃事實上是“沙漠風暴”計劃的組成部分。計劃決定,由5個軍隊集團執行地麵作戰任務。美第十八空降軍在整個戰線西部實施進攻,負責切斷科戰區伊軍同後方的聯繫;美第七軍在戰線中段擔負主攻任務,重點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第七軍右翼,依次是北線聯合部隊、美軍中央總部海軍陸戰隊和東線聯合部隊,他們將包圍科威特後方及科威特市內的伊軍部隊,牽製伊軍戰術和戰役部隊,其中北線和東線聯合部隊的阿拉伯部隊將負責解放科威特市。計劃製定以後,多國部隊從1月17日空襲之日開始至2月24日進行了大規模部署調整。美軍兩個軍數十萬人分別從原駐地向新的進攻出發地隱蔽機動了200多和300多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