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875年的民權法
聯邦政府也參加進來,試圖製訂廢除種族隔離的法令。1870年,查爾斯·薩姆納參議員提出了一項議案,禁止在全美國的學校、陪審團、各種交通工具以及公共設施中實行種族歧視,公眾被動員起來支持這一行動。“擦去這個長期存在的奴隸製的最後一個汙點”。在這場廢奴運動的支持下,薩姆納在以後的歷次國會會議上都提出他的議案,直到1874年他去世為止。但是許多律師懷疑這個議案的合法性,因為第十四條修正案似乎隻是要取締由各州政府搞的種族歧視,而並不禁止個人或公司的歧視行為。公立學校顯然屬於州立機構的範圍,但是人們對修正案中的同等保護條款是否適用於非公立學校抱有疑問。通過第十四條修正案的同一個國會還在哥倫比亞特區建立了實行種族隔離的公立學校體係。另外,許多激進人士在理論上對薩姆納的目的表示了同情,但是,他們對這條法律可能會在實際上毀掉南部的學校表示了擔心。一位激進派的編輯寫道,實行種族隔離的學校即便是建立在“毫無道理的偏見”之上,但“從長期的生活經驗中我們知道,這種現存的偏見是不會因為立法機關通過一項民權法案而被糾正的。讓兩個種族都受教育——即使是在‘分開’的學校裏——要比根本不讓他們受教育要強得多”。
盡管人們顧慮重重,參議院還是在1874年5月通過了薩姆納的議案——有幾個參議員投贊成票隻是為了對兩個月前去世的薩姆納表示悼念而已。眾議院在把議案中有關學校的條款刪去後,於1875年2月也通過了該議案。盡管涉及學校的條款被刪去,這個法令的內容也已遠遠地走在了它那個時代的前麵。許多投贊成票的國會議員不相信該議案會戰勝合法的挑戰,或者會被執行。司法部在實施這項法律上幾乎沒有行動。法令通過後,在南部以及北部,雖然有些鐵路線、市區有軌電車線、甚至飯館和劇院取消了種族隔離,向黑人提供了服務,但是南部大多數地區並沒有這樣做。在低級法院上訴的幾起種族歧視案件被轉到了美國最高法院。1883年,最高法院判決1875年的法令不合憲法(關於陪審團的條款除外),理由是第十四條修正案規定,國會有權製定法令反對各州實行種族歧視,但是無權製定反對個人歧視行為的法令。
南部農業的新體製
重建時期的黑人教育在取得了飛躍發展之後,停滯在種族隔離和不平等的格局上。 [ 註:19世紀70年代,白人學校中每個學生的費用似乎比黑人學校中每個學生的費用高30%到40%,這個差別在以後的幾十年中繼續存在。20世紀初,這個差別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 ] 與此相同,自由人的經濟狀況開始時得到迅速改善,後來卻陷入了受剝削與貧窮的境況中。
對奴隸解放後的經濟狀況的研究表明,在戰後最初幾年裏,獲得自由的奴隸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大幅度的提高。其原因很簡單。南北戰爭結束後,棉花以高價格出售持續了幾年。同時,戰後的混亂狀況造成了勞動力的缺乏。在這種情況下,自由人有條件討價還價,以抬高勞動力的價格。如果種植園主不願意付出使人滿意的價錢,那麽他的工人就可以去其它地方謀生。勞動力的流動是獲得自由的奴隸在經濟上獲益的主要因素。南部白人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使用了反誘惑法、流浪漢法、暴力和其他手段,但都沒能完全改變這一經濟現實。1865年,種植園主向自由工人提供生活用品和住房,以及5至6美元的月薪或收成的十分之一。到1867年,自由民的平均月薪已經提高到一個整勞力(成年男子)10美元,或者是收成的三分之一。德克薩斯州的一份報告很有代表性:“保守的種植園主們在幾個星期以前趕走了他們的黑奴,現在又出大價錢相誘,盡力留住黑奴們為他們幹活。種植園主寧願拿出一部分收成給黑人——最先是四分之一,後來是三分之一,現在是二分之一——也不願意讓他們的種植園無人耕種。”
一些經濟史學家已經在試圖計算黑人在獲得自由之後的最初十年中的收入。在分析中,最困難的部分是對利潤分配的估算。利潤來自投入棉花種植中的三部分資金:資本(土地、種子、工具等),勞動力和管理。在奴隸製度下,奴隸們隻得到利潤的22%——以食物、衣服和房屋的形式支付。贏得自由後,黑人們的分配一躍而成為56%。然而,這一增長並不表明黑人的所得有明顯的增加。原因有二:第一,南部人均產量與戰前相比普遍下降。黑人得到了一份較大的份額,但是這個份額實際上是個小份額。第二,自由民不願意再像奴隸一樣被驅使從事繁重的勞動。一些黑人孩子們不再去做工了,而是去上學,一些母親不再去棉花地裏幹活,而是留在家裏看養孩子;男人們的工作時間也縮短了。自由讓他們作出了這些選擇,這是奴隸解放的功勞之一。這樣還造成勞動力的短缺,從而提高了勞動力的價格。但是,總的勞動產品的下降也同時降低了每戶潛在的收入。
經濟學家羅傑·蘭塞姆和理察·薩奇在計算中考慮了所有這些變量。他們估計,從1857年至1879年,棉花種植州的黑人人均農業收入增長了46%,其中主要是在獲得自由後的頭幾年裏取得的。與此同時,棉花種植州的白人人均農業收入下降了35%。換句話說,黑人的人均收入從奴隸製時期占白人收入的23%增長到70年代占白人收入的52%。雖然自由黑人享受著隻有南部白人一半的生活水平,但是他們的收入自奴隸製以來有了相對增長,這是美國歷史上按最大比例的收入再分配。表31.1說明了人均收入的變化情況。
聯邦政府也參加進來,試圖製訂廢除種族隔離的法令。1870年,查爾斯·薩姆納參議員提出了一項議案,禁止在全美國的學校、陪審團、各種交通工具以及公共設施中實行種族歧視,公眾被動員起來支持這一行動。“擦去這個長期存在的奴隸製的最後一個汙點”。在這場廢奴運動的支持下,薩姆納在以後的歷次國會會議上都提出他的議案,直到1874年他去世為止。但是許多律師懷疑這個議案的合法性,因為第十四條修正案似乎隻是要取締由各州政府搞的種族歧視,而並不禁止個人或公司的歧視行為。公立學校顯然屬於州立機構的範圍,但是人們對修正案中的同等保護條款是否適用於非公立學校抱有疑問。通過第十四條修正案的同一個國會還在哥倫比亞特區建立了實行種族隔離的公立學校體係。另外,許多激進人士在理論上對薩姆納的目的表示了同情,但是,他們對這條法律可能會在實際上毀掉南部的學校表示了擔心。一位激進派的編輯寫道,實行種族隔離的學校即便是建立在“毫無道理的偏見”之上,但“從長期的生活經驗中我們知道,這種現存的偏見是不會因為立法機關通過一項民權法案而被糾正的。讓兩個種族都受教育——即使是在‘分開’的學校裏——要比根本不讓他們受教育要強得多”。
盡管人們顧慮重重,參議院還是在1874年5月通過了薩姆納的議案——有幾個參議員投贊成票隻是為了對兩個月前去世的薩姆納表示悼念而已。眾議院在把議案中有關學校的條款刪去後,於1875年2月也通過了該議案。盡管涉及學校的條款被刪去,這個法令的內容也已遠遠地走在了它那個時代的前麵。許多投贊成票的國會議員不相信該議案會戰勝合法的挑戰,或者會被執行。司法部在實施這項法律上幾乎沒有行動。法令通過後,在南部以及北部,雖然有些鐵路線、市區有軌電車線、甚至飯館和劇院取消了種族隔離,向黑人提供了服務,但是南部大多數地區並沒有這樣做。在低級法院上訴的幾起種族歧視案件被轉到了美國最高法院。1883年,最高法院判決1875年的法令不合憲法(關於陪審團的條款除外),理由是第十四條修正案規定,國會有權製定法令反對各州實行種族歧視,但是無權製定反對個人歧視行為的法令。
南部農業的新體製
重建時期的黑人教育在取得了飛躍發展之後,停滯在種族隔離和不平等的格局上。 [ 註:19世紀70年代,白人學校中每個學生的費用似乎比黑人學校中每個學生的費用高30%到40%,這個差別在以後的幾十年中繼續存在。20世紀初,這個差別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 ] 與此相同,自由人的經濟狀況開始時得到迅速改善,後來卻陷入了受剝削與貧窮的境況中。
對奴隸解放後的經濟狀況的研究表明,在戰後最初幾年裏,獲得自由的奴隸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大幅度的提高。其原因很簡單。南北戰爭結束後,棉花以高價格出售持續了幾年。同時,戰後的混亂狀況造成了勞動力的缺乏。在這種情況下,自由人有條件討價還價,以抬高勞動力的價格。如果種植園主不願意付出使人滿意的價錢,那麽他的工人就可以去其它地方謀生。勞動力的流動是獲得自由的奴隸在經濟上獲益的主要因素。南部白人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使用了反誘惑法、流浪漢法、暴力和其他手段,但都沒能完全改變這一經濟現實。1865年,種植園主向自由工人提供生活用品和住房,以及5至6美元的月薪或收成的十分之一。到1867年,自由民的平均月薪已經提高到一個整勞力(成年男子)10美元,或者是收成的三分之一。德克薩斯州的一份報告很有代表性:“保守的種植園主們在幾個星期以前趕走了他們的黑奴,現在又出大價錢相誘,盡力留住黑奴們為他們幹活。種植園主寧願拿出一部分收成給黑人——最先是四分之一,後來是三分之一,現在是二分之一——也不願意讓他們的種植園無人耕種。”
一些經濟史學家已經在試圖計算黑人在獲得自由之後的最初十年中的收入。在分析中,最困難的部分是對利潤分配的估算。利潤來自投入棉花種植中的三部分資金:資本(土地、種子、工具等),勞動力和管理。在奴隸製度下,奴隸們隻得到利潤的22%——以食物、衣服和房屋的形式支付。贏得自由後,黑人們的分配一躍而成為56%。然而,這一增長並不表明黑人的所得有明顯的增加。原因有二:第一,南部人均產量與戰前相比普遍下降。黑人得到了一份較大的份額,但是這個份額實際上是個小份額。第二,自由民不願意再像奴隸一樣被驅使從事繁重的勞動。一些黑人孩子們不再去做工了,而是去上學,一些母親不再去棉花地裏幹活,而是留在家裏看養孩子;男人們的工作時間也縮短了。自由讓他們作出了這些選擇,這是奴隸解放的功勞之一。這樣還造成勞動力的短缺,從而提高了勞動力的價格。但是,總的勞動產品的下降也同時降低了每戶潛在的收入。
經濟學家羅傑·蘭塞姆和理察·薩奇在計算中考慮了所有這些變量。他們估計,從1857年至1879年,棉花種植州的黑人人均農業收入增長了46%,其中主要是在獲得自由後的頭幾年裏取得的。與此同時,棉花種植州的白人人均農業收入下降了35%。換句話說,黑人的人均收入從奴隸製時期占白人收入的23%增長到70年代占白人收入的52%。雖然自由黑人享受著隻有南部白人一半的生活水平,但是他們的收入自奴隸製以來有了相對增長,這是美國歷史上按最大比例的收入再分配。表31.1說明了人均收入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