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斯特裏特在左翼開始進攻時,尤厄爾的大炮早就開火了。可是,尤厄爾並未派步兵攻打卡爾普山和公墓嶺,而是同聯邦炮兵打了一場毫無結果的長達三小時之久的炮戰。當他的步兵最後向前推進時,有兩個旅滲入了公墓嶺(由倒黴的第11軍據守)東側的聯邦軍陣地,另一個旅則占領了卡爾普山南坡的若幹聯邦塹壕——被派去增援聯邦軍左翼的部隊已先行從這裏撤離。但是,在尤厄爾的防區,也是由於進攻的各旅之間缺乏配合,遂使邦聯軍坐失良機,無法利用已經成功的突破;傍晚時分,進攻初見成效,但得不到支援;而聯邦軍的援軍把叛軍趕下公墓嶺,並在叛軍到達卡爾普山的製高點之前就遏製住它的進攻。


    阿·p·希爾的那個軍在第一天遭到傷亡,朗斯特裏特的那個軍(喬治·皮克特的師除外,該師直到天黑時才趕到)在次日被打得七零八落。朗斯特裏特再次懇求羅伯特·李迂迴到聯邦軍左翼。羅伯特·李不予理睬。他知道,在兩天的戰鬥中,聯邦方麵的三個軍(第一軍,第三軍和第十一軍)同樣被打得焦頭爛額。這次,羅伯特·李極為失誤,未能洞悉其對手的心理狀態。他認為,這些傷亡已使聯邦軍士氣低落。他還認為,攻擊聯邦軍兩翼會迫使米德削弱其中部。羅伯特·李不顧朗斯特裏特的反對,決定集結三個師的兵力,由皮克特的生力軍開路,攻擊聯邦軍的中部。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北軍士氣旺盛;米德巴不得敵軍進攻他的中部。而且,被選中的攻擊地點是由溫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所轄的第二軍的兩個師防守的,它們都是波托馬克軍團的精銳部隊。


    然而,在皮克特於第三天向葛底斯堡發起攻擊之前,卡爾普山的槍聲就在這天拂曉打響了。這是聯邦軍發動的進攻,以求奪回失守的塹壕。在長達六小時的鏖戰中,他們不但攻占了塹壕,還把大部分叛軍通通趕下山。中午時分,一陣可怕的沉寂籠罩著這片土地。在步兵發動進攻以前,朗斯特裏特調集了143門大炮轟擊聯邦軍的中部。斯圖亞特的騎兵在前一天夜間剛剛抵達,此時就大搖大擺地向戰場的東麵開去,以便皮克特發起正麵攻擊時,從背後攻擊聯邦軍中部。可是,斯圖亞特的騎兵在聯邦騎兵的截擊下受挫,因而從未到達距聯邦軍後方兩英裏半以內的地方。這場為時三個小時的交戰之所以聞名,是因為一位年僅二十三歲的聯邦將軍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指揮一個旅發動了幾次猛烈攻擊。


    1時許,兩發信號彈的聲響打破了葛底斯堡的沉寂。突然,邦聯軍射出的炮彈鋪天蓋地而來。聯邦軍的炮兵開始回擊,接著,就開始了這場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炮戰。起初,邦聯軍的炮擊還準確,並造成傷亡。但是,隨著大炮的後座力使炮架的架尾下沉,炮彈開始高飛起來,落到聯邦步兵的後麵。這些步兵蜷縮在一堵石牆和一些胸牆後麵。濃煙滾滾,南軍炮兵觀察哨無法說出其炮火的效果如何。一個多小時過後,聯邦軍的許多大炮停止了射擊。這是為了對付預期的邦聯軍進攻而保存彈藥,同時為了欺騙敵人,使之認為聯邦軍的炮兵已喪失了戰鬥力。


    邦聯的炮手中計了,他們以為,其炮火已擊毀北方佬的大炮;近3時許,邦聯炮兵停止了炮擊;身穿灰軍裝的邦聯步兵開了上來。當13,000名叛軍以閱兵的分列式隊形接近聯邦軍戰線時,北軍的大炮突然開始猛射,把邦聯軍的隊伍切成數段。隨後,北軍步兵向正在疏散的南軍縱列隊伍打出陣陣排槍。雖有少量叛軍衝過石牆,但不是被立刻射倒,就是被俘。皮克特自己的那個師,三個旅長有兩個陣亡,一個負重傷。他的十三個上校,個個非傷即亡,無一倖免。在其餘的幾個旅中,軍官的傷亡數字,幾乎也有這麽多。在這場戰爭的最著名的一次衝鋒中,進攻部隊隻有一半回到自己的戰線一邊。李將軍騎著戰馬來到他們中間,試圖用以下的話作為安慰:“這都是我的過錯。”“你們務必幫助我。“凡是沒負傷的,都要重整旗鼓。”


    戰鬥的後果


    羅伯特·李和朗斯特裏特熱狂運籌,修補其防線,以迎接意料中的聯邦軍反攻。然而,並未發生任何反攻,負傷的漢考克要求米德發動攻勢,但是,小心謹慎的米德,隻當了六天指揮官,其中就有三天為部隊的生死存亡而戰鬥,現在卻沒有心情去利用機會。他擔心部隊因傷亡慘重和精疲力竭而喪失了戰鬥力,不能發起攻擊。不錯,聯邦軍損失慘重,有3,155人陣亡,14,529人負傷,5,365人失蹤——傷亡總數為23,049人,占部隊86,000名作戰人員的四分之一強。戰場上屍陳狼藉,其慘狀為這場戰爭所僅見:數千匹死亡或奄奄待斃的戰馬與死亡或奄奄待斃的戰士交錯枕藉。但是,米德尚有一支20,000人的預備隊,這些人在為時三天的戰鬥中,沒有參加什麽軍事行動。一位比米德更敢作敢為的將軍很可能讓這支生力軍充當反擊先鋒。邦聯軍比聯邦軍的傷亡更為慘重。他們的炮彈幾乎耗盡,在52名將官中,有17人非死即傷,而其他人員傷亡介於25,000人到28,000人之間——為參戰的75,000名作戰人員的三分之一強。


    米德的謹小慎微在戰鬥結束後,依然如故。羅伯特·李的軍隊7月4日在戰壕裏整整待了一天;接著,在滿懷希望地開始北進的整整一個月後,這支部隊垂頭喪氣地冒著暴風雨撤往維吉尼亞。林肯從一開始就認為,邦聯軍的進攻不但不會構成威脅,在更大程度上倒是個機會——是個在遠離後方基地的地方削弱並有可能消滅叛軍的機會。在總統的敦促下,陸軍總司令哈勒克一再給米德發電,指示他“向前推進,在李渡過波托馬克河以前向其發動進攻。”聯邦軍騎兵對羅伯特·李率師撤退加以騷擾,擊毀了他們在波托馬克河上架的浮橋。由於近日多雨,該河的水位太高,無法涉水而過,遂使羅伯特·李陷入困境。掉隊和開小差已使李部的作戰人員減至42,000人,而米德則得到增援,其兵力恢復到85,000人。然而,米德本人卻精疲力竭,對哈勒克不斷地發來的催促電報顯得心煩意亂。他慢吞吞地尾隨著羅伯特·李,對是否進攻邦聯軍設於威廉斯波特的築壘防線猶豫不決。此時,邦聯軍的工兵則在拚命地飛架一座新橋。在7月13-14日夜間,叛軍從新架起的橋上逃之夭夭,僅損失了幾百名殿後部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並收藏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