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肯在10月1至4日視察了部隊,親自催促麥克萊倫採取行動。總統返回華盛頓後,讓哈勒克給麥克萊倫發出指令;若是別的將領,就會考慮這一強製性命令了:“渡過波托馬克河並攻擊敵軍。趁道路良好之際,你部必須馬上採取行動。”麥克萊倫仍然按兵不動。10月10日至12日,斯圖爾特的騎兵再次繞著整個聯邦部隊兜了一圈。他們揮師侵入賓夕法尼亞,北上直到錢伯斯堡,避開了被派去追蹤他們的聯邦騎兵,並且帶回1,200匹馬和數十名俘虜,而僅僅傷亡了兩個騎兵。過了幾天,麥克萊倫辯解說,他的進軍必須繼續拖延,直到把不堪再用的馬匹都換掉為止,林肯憤然發出譏諷的復電:“請原諒,試問自從安蒂特姆戰役把一切都弄得疲憊不堪以來,你軍的軍馬究竟幹了些什麽?”
麥克萊倫對這份刺激性的電報的忿怒反應,在致其妻的信中有所披露:“國家的利益需要我屈從來自那些人的一切,而我知悉他們的社會地位、學識和道德上都遠遜於我!從未有過比‘大猩猩’更適用於某人的確切稱號了。”當麥克萊倫寫這封信的時候,他的軍隊終於開始採取行動了。但是,橫渡波托馬克河竟費時6天(而李軍在安蒂特姆戰役後,僅一夜之間便渡過該河),接著又費時7天向南移動了50英裏,才抵達維吉尼亞的沃倫頓附近。李將他那支人數較少的部隊分為兩部分,把朗斯特裏特軍擺在敵軍和裏奇蒙之間,而傑克遜則留在麥克萊倫側翼的河穀中。
行軍神速的南軍再一次從沉悶的北部軍隊手裏奪走了主動權。林肯忍耐不住了。11月7日,他解除麥克萊倫擔任的波托馬克軍的統帥職務,任命勉強從命的伯恩賽德接替他。士兵們感情激動地送別麥克萊倫,而有些軍官再次竊議向華盛頓進軍,但終成泡影。林肯向私人秘書解釋這一決定時說:“我嚴厲命令他前進,……他[依然]以缺東少西的微小藉口而拖延行動。我開始擔心他在搞騙術——他無意損傷敵軍。我要查看他在通往裏奇蒙的路上怎樣攔擊敵軍。我決定把這一命令作為考驗。如果他讓敵軍逃脫,我就將他撤職。他果然這樣做了,於是我就解除了他的職務。”
另外一名縱敵逃遁的將領也在10月底被撤職。跟麥克萊倫一樣,唐·卡洛斯·比爾是民主黨人,此人毫不隱諱其反對釋奴的觀點。但與麥克萊倫不同,他不為他的士兵們所擁戴,他們知道他們在佩裏維爾戰役中未受到很好的調遣。當那些筋疲力盡、數量處於劣勢的邦聯軍從肯塔基撤退到查塔努加的時候,林肯極力敦促比爾追擊潰逃的敵軍,並為了聯邦而保證田納西東部的安全。然而,盡管比爾的俄亥俄軍有半數以上並未在佩裏維爾作戰,但這位將軍卻認為,在重新發動進攻之前,需要重新裝備和整編。這種論調聽起來和麥克萊倫一模一樣。被激怒的總統“不理解為什麽我們不能像敵軍那樣進軍,像他們那樣生活,像他們那樣戰鬥,除非我們的軍隊和將領承認甘拜下風。”因為比爾不願像林肯所期望的那樣進軍和戰鬥,總統遂任命威廉·s·羅斯克蘭斯接替他的職務。隨著指揮權的變動,軍隊也更名為坎伯蘭軍;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它的邦聯軍敵手也把密西西比軍改稱為田納西軍。
1862年的歐洲與美國內戰
1862年夏秋兩季,不時出現外交活動的激浪,其節奏是受軍事形勢的變化所支配的。李在維吉尼亞取得的勝利,似乎增強了歐洲的信念,認為邦聯軍永遠不會被征服。當“七天戰役”的消息傳到法國時,拿破崙三世指示外交大臣:“詢問英國政府現在是否是承認南部的時候。”7月18日,英國議會就承認邦聯的動議展開辯論。盡管該動議因時機未成熟而被撤銷,而那場辯論卻使外交大臣羅素勳爵相信“絕大多數人是支持南部的。”財政大臣威廉·格拉德斯通於7月26日寫道:“我們確實希望這場流血的、毫無意義的衝突應該停止。”後來,格拉德斯通在紐卡斯爾的一次演說中說道:“傑斐遜·戴維斯和南部其他領袖已建立了陸軍;看來他們正建立海軍;而且他們已建立的還不止這兩者,他們已建立了國家。”這番話由於出自這樣一個有影響的人士之口,這就被看作是英國即將承認邦聯的信號。美國駐倫敦公使館沉浸在憂鬱氣氛中。“這種趨勢此間時時刻刻[在]上升,變得比‘特蘭特’號事件以來的任何時候都對我們更加不利,”美國駐英公使查爾斯·弗朗西斯·亞當斯的兒子兼秘書亨利·亞當斯寫道。
第二次布爾河戰役和李侵犯馬裏蘭的消息,使承認南部的趨勢更快地發展起來。羅素對首相帕爾默斯頓提議,英法兩國聯合從中斡旋。他在9月17日寫道,如果北部拒絕,“我們自己應該承認南部諸州是一個獨立國家。”帕爾默斯頓則比較審慎。他想等待這時正在馬裏蘭進行的戰鬥的結局。“如果聯邦軍遭到慘敗,[北部]可能出現更加理智的精神狀態,[並且]會立即接受斡旋,我們就應該趁熱打鐵。另一方麵,如果他們得勝,我們可以等候片刻,注視事態的發展。”
安蒂特姆會戰的結局,使帕爾默斯頓更加審慎。雖然數周以來一直存在斡旋的想法,但這時帕爾默斯頓卻反對迅即採取行動。“整個事態困難重重,”他在10月間寫道,“隻有敵對的兩軍之間再發生一些決定性事件,……形勢才會明朗化。……我們隻能繼續旁觀,直到戰爭發生決定性的轉折。”當拿破崙三世於10月底提議法、英、俄聯合提出一項停戰6個月和暫停封鎖的建議時,傾向聯邦的俄國拒絕了。11月份,英內閣討論一項法英聯合提議,但隻有格拉德斯通和羅素表示贊成,所以未採取行動。
麥克萊倫對這份刺激性的電報的忿怒反應,在致其妻的信中有所披露:“國家的利益需要我屈從來自那些人的一切,而我知悉他們的社會地位、學識和道德上都遠遜於我!從未有過比‘大猩猩’更適用於某人的確切稱號了。”當麥克萊倫寫這封信的時候,他的軍隊終於開始採取行動了。但是,橫渡波托馬克河竟費時6天(而李軍在安蒂特姆戰役後,僅一夜之間便渡過該河),接著又費時7天向南移動了50英裏,才抵達維吉尼亞的沃倫頓附近。李將他那支人數較少的部隊分為兩部分,把朗斯特裏特軍擺在敵軍和裏奇蒙之間,而傑克遜則留在麥克萊倫側翼的河穀中。
行軍神速的南軍再一次從沉悶的北部軍隊手裏奪走了主動權。林肯忍耐不住了。11月7日,他解除麥克萊倫擔任的波托馬克軍的統帥職務,任命勉強從命的伯恩賽德接替他。士兵們感情激動地送別麥克萊倫,而有些軍官再次竊議向華盛頓進軍,但終成泡影。林肯向私人秘書解釋這一決定時說:“我嚴厲命令他前進,……他[依然]以缺東少西的微小藉口而拖延行動。我開始擔心他在搞騙術——他無意損傷敵軍。我要查看他在通往裏奇蒙的路上怎樣攔擊敵軍。我決定把這一命令作為考驗。如果他讓敵軍逃脫,我就將他撤職。他果然這樣做了,於是我就解除了他的職務。”
另外一名縱敵逃遁的將領也在10月底被撤職。跟麥克萊倫一樣,唐·卡洛斯·比爾是民主黨人,此人毫不隱諱其反對釋奴的觀點。但與麥克萊倫不同,他不為他的士兵們所擁戴,他們知道他們在佩裏維爾戰役中未受到很好的調遣。當那些筋疲力盡、數量處於劣勢的邦聯軍從肯塔基撤退到查塔努加的時候,林肯極力敦促比爾追擊潰逃的敵軍,並為了聯邦而保證田納西東部的安全。然而,盡管比爾的俄亥俄軍有半數以上並未在佩裏維爾作戰,但這位將軍卻認為,在重新發動進攻之前,需要重新裝備和整編。這種論調聽起來和麥克萊倫一模一樣。被激怒的總統“不理解為什麽我們不能像敵軍那樣進軍,像他們那樣生活,像他們那樣戰鬥,除非我們的軍隊和將領承認甘拜下風。”因為比爾不願像林肯所期望的那樣進軍和戰鬥,總統遂任命威廉·s·羅斯克蘭斯接替他的職務。隨著指揮權的變動,軍隊也更名為坎伯蘭軍;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它的邦聯軍敵手也把密西西比軍改稱為田納西軍。
1862年的歐洲與美國內戰
1862年夏秋兩季,不時出現外交活動的激浪,其節奏是受軍事形勢的變化所支配的。李在維吉尼亞取得的勝利,似乎增強了歐洲的信念,認為邦聯軍永遠不會被征服。當“七天戰役”的消息傳到法國時,拿破崙三世指示外交大臣:“詢問英國政府現在是否是承認南部的時候。”7月18日,英國議會就承認邦聯的動議展開辯論。盡管該動議因時機未成熟而被撤銷,而那場辯論卻使外交大臣羅素勳爵相信“絕大多數人是支持南部的。”財政大臣威廉·格拉德斯通於7月26日寫道:“我們確實希望這場流血的、毫無意義的衝突應該停止。”後來,格拉德斯通在紐卡斯爾的一次演說中說道:“傑斐遜·戴維斯和南部其他領袖已建立了陸軍;看來他們正建立海軍;而且他們已建立的還不止這兩者,他們已建立了國家。”這番話由於出自這樣一個有影響的人士之口,這就被看作是英國即將承認邦聯的信號。美國駐倫敦公使館沉浸在憂鬱氣氛中。“這種趨勢此間時時刻刻[在]上升,變得比‘特蘭特’號事件以來的任何時候都對我們更加不利,”美國駐英公使查爾斯·弗朗西斯·亞當斯的兒子兼秘書亨利·亞當斯寫道。
第二次布爾河戰役和李侵犯馬裏蘭的消息,使承認南部的趨勢更快地發展起來。羅素對首相帕爾默斯頓提議,英法兩國聯合從中斡旋。他在9月17日寫道,如果北部拒絕,“我們自己應該承認南部諸州是一個獨立國家。”帕爾默斯頓則比較審慎。他想等待這時正在馬裏蘭進行的戰鬥的結局。“如果聯邦軍遭到慘敗,[北部]可能出現更加理智的精神狀態,[並且]會立即接受斡旋,我們就應該趁熱打鐵。另一方麵,如果他們得勝,我們可以等候片刻,注視事態的發展。”
安蒂特姆會戰的結局,使帕爾默斯頓更加審慎。雖然數周以來一直存在斡旋的想法,但這時帕爾默斯頓卻反對迅即採取行動。“整個事態困難重重,”他在10月間寫道,“隻有敵對的兩軍之間再發生一些決定性事件,……形勢才會明朗化。……我們隻能繼續旁觀,直到戰爭發生決定性的轉折。”當拿破崙三世於10月底提議法、英、俄聯合提出一項停戰6個月和暫停封鎖的建議時,傾向聯邦的俄國拒絕了。11月份,英內閣討論一項法英聯合提議,但隻有格拉德斯通和羅素表示贊成,所以未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