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十二章 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
美國內戰往往被人說成是第一次“現代”戰爭。這種說法的含意也總是不明確,因為每一次戰爭都比前一次更現代化一些。不管怎樣,許多被稱為第一的東西都與美國內戰有聯繫。第一次廣泛地將鐵路和電報用於戰爭;第一次使用裝甲艦對裝甲艦作戰;第一次更多地使用裝有來福線的野炮和輕型武器;第一次使用連發步槍;第一次試驗性地製造原始機關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第一次在戰鬥中使用潛艇,並普遍實行陣地戰;第一次大量地使用氣球進行空中觀察;第一次在美國歷史上普遍徵兵入伍;第一次把大規模生產的“美國體製”應用於製造軍用物品。
但是,在許多方麵,美國國內戰爭與其說是現代的戰爭還不如說是傳統的戰爭——也就是說,它與半世紀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更酷似50年前的拿破崙戰爭。盡管它使用鐵路和汽船,軍隊還是靠畜力運輸軍需品。在冬季和大雨時節,戰役進展緩慢或停滯不前,這是由於存在著拿破崙所稱的戰爭中的“第五因素”——泥淖。盡管連發式武器和射擊方法是先進的,但大多數步兵還是背著前膛槍;而且在戰爭的第一年,大部分都是滑膛槍。騎兵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兵種。以火力代替人力的現代思想觀念還處於開始階段。武器和機器在這次戰爭中至關重要——但人和馬匹則更為重要。
人力和資源
在1861年,聯邦適合當兵年齡的白人差不多為邦聯的三倍半。當然,在南部,奴隸是一種軍事力量,因為他們可以做北部自由人所做的戰爭後勤工作,從而使同等數量的白人解脫出來而到軍隊服役。另一方麵,北部也吸收以前的奴隸參加軍事勞役,最後為軍隊徵募了15萬多人。總的說來,估計有210萬人為聯邦作戰,有80萬人為邦聯作戰(準確的數字不詳,因為聯邦的記錄列舉了徵募的數目,而對此數目必須核對,以避免重複計算再次應徵入伍的人。此外,南部邦聯的許多記錄已遭毀壞)。在北部,隻有一半以上適齡男人在陸軍或海軍服役;而在南部,有將近五分之四的白人在陸軍或海軍服役,如此眾多的兵源隻有在奴隸製存在的情況下才成為可能。
邦聯的徵兵法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南部為保護個人和各州權益去反對中央政府而進行備戰,不得不比北部提早一年製訂徵兵法令。最初幾個月掀起的誌願從軍的熱潮,到了1861年秋就開始逐漸減弱。有一名叫約翰尼·列布的人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說道:“我對士兵的生活已有足夠的了解,確信它並不像所吹捧的那樣。”一位邦聯的將軍在10月20日從維吉尼亞前線來信寫道:“第一次迸發出來的愛國熱情使許多人參加軍隊,但他們現在後悔了。這裏冬天的前景正使人不安,他們在開始想方設法回家去。”入伍的邦聯士兵有一半以上是一年服役期的誌願兵,他們是在1861年春入伍的(其餘是3年服役期的誌願兵)。在1862年,正當北軍發動春季攻勢而大部分軍隊的軍心動搖的情況下,邦聯議會在12月通過了一項法令,給那些重新入伍的一年誌願兵以50美元的獎金和一個月的休假。如果重新入伍兵不喜歡舊團隊,可以參加新選出的軍官領導的新團隊。1862年3月,擔任傑斐遜·戴維斯軍事顧問的羅伯特·e·李,極力主張通過一項國家徵兵法,作為避免災難的唯一辦法。
邦聯議會在4月份立法規定,從18歲至35歲的健壯白人男性(包括那些正在服役期滿的),應入伍服役3年。對於那些從事某些軍用品生產的人以及民兵軍官、文職人員、牧師和教師,法令豁免了他們的兵役。最後列出的一項豁免充滿了災難,因為許多新的學校突然興辦起來,明顯地超過了對教師的需求。1862年通過了一項補充徵兵法令,規定凡擁有20名或20名以上奴隸的任何種植園,有一名白人可免服兵役。邦聯還允許應徵入伍的人雇用他人代替服役。歐美過去已有這樣的慣例(在獨立戰爭期間,國家徵兵曾允許請人頂替)。這種頂替服役辦法是為了改善強製性的徵兵。但這隻是對那些有錢僱人頂替的人有利。到1863年,頂替服役的市價上升到600元邦聯貨幣(約金本位600美元)。隨著“二十黑奴法”的實施,這種頂替辦法產生了一種辛酸的說法:這是“一場富人的戰爭,但卻是一場窮人打的仗”。
由於邦聯的兵員短缺日益嚴重,乃加強徵兵法。在1862年9月把服役年齡最高界限提高到45歲,到1864年2月又提高到50歲(最低年齡界限從18歲降到17歲)。1863年12月廢除了頂替服役的條款。曾經代人服役的人符合應徵條件。豁免服役的範圍也加以修正(盡管有爭議的“二十黑奴法”條款仍然以修正形式保存下來)。1864年2月通過的新徵兵法要求正在服役的全部男子都留在部隊,從而確保1861年徵募的三年服役期士兵在期滿也不能回家。
徵兵法不得人心,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就不能實行,特別是在非鄉村地區和一些山區。在非蓄奴的地區,“富人的戰爭”的論調特別強烈。一位阿拉巴馬山區農民這樣說:“他們所需要的就是把你調動起來,去為他們那些可惡的奴隸打仗;在你打完仗之後,你一無所獲,他們也對你漠不關心。”在某些非鄉村地區,逃避兵役和開小差的人組織武裝團夥,殺了一些徵兵官員,抗拒整個邦聯當局。
美國內戰往往被人說成是第一次“現代”戰爭。這種說法的含意也總是不明確,因為每一次戰爭都比前一次更現代化一些。不管怎樣,許多被稱為第一的東西都與美國內戰有聯繫。第一次廣泛地將鐵路和電報用於戰爭;第一次使用裝甲艦對裝甲艦作戰;第一次更多地使用裝有來福線的野炮和輕型武器;第一次使用連發步槍;第一次試驗性地製造原始機關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第一次在戰鬥中使用潛艇,並普遍實行陣地戰;第一次大量地使用氣球進行空中觀察;第一次在美國歷史上普遍徵兵入伍;第一次把大規模生產的“美國體製”應用於製造軍用物品。
但是,在許多方麵,美國國內戰爭與其說是現代的戰爭還不如說是傳統的戰爭——也就是說,它與半世紀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更酷似50年前的拿破崙戰爭。盡管它使用鐵路和汽船,軍隊還是靠畜力運輸軍需品。在冬季和大雨時節,戰役進展緩慢或停滯不前,這是由於存在著拿破崙所稱的戰爭中的“第五因素”——泥淖。盡管連發式武器和射擊方法是先進的,但大多數步兵還是背著前膛槍;而且在戰爭的第一年,大部分都是滑膛槍。騎兵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兵種。以火力代替人力的現代思想觀念還處於開始階段。武器和機器在這次戰爭中至關重要——但人和馬匹則更為重要。
人力和資源
在1861年,聯邦適合當兵年齡的白人差不多為邦聯的三倍半。當然,在南部,奴隸是一種軍事力量,因為他們可以做北部自由人所做的戰爭後勤工作,從而使同等數量的白人解脫出來而到軍隊服役。另一方麵,北部也吸收以前的奴隸參加軍事勞役,最後為軍隊徵募了15萬多人。總的說來,估計有210萬人為聯邦作戰,有80萬人為邦聯作戰(準確的數字不詳,因為聯邦的記錄列舉了徵募的數目,而對此數目必須核對,以避免重複計算再次應徵入伍的人。此外,南部邦聯的許多記錄已遭毀壞)。在北部,隻有一半以上適齡男人在陸軍或海軍服役;而在南部,有將近五分之四的白人在陸軍或海軍服役,如此眾多的兵源隻有在奴隸製存在的情況下才成為可能。
邦聯的徵兵法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南部為保護個人和各州權益去反對中央政府而進行備戰,不得不比北部提早一年製訂徵兵法令。最初幾個月掀起的誌願從軍的熱潮,到了1861年秋就開始逐漸減弱。有一名叫約翰尼·列布的人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說道:“我對士兵的生活已有足夠的了解,確信它並不像所吹捧的那樣。”一位邦聯的將軍在10月20日從維吉尼亞前線來信寫道:“第一次迸發出來的愛國熱情使許多人參加軍隊,但他們現在後悔了。這裏冬天的前景正使人不安,他們在開始想方設法回家去。”入伍的邦聯士兵有一半以上是一年服役期的誌願兵,他們是在1861年春入伍的(其餘是3年服役期的誌願兵)。在1862年,正當北軍發動春季攻勢而大部分軍隊的軍心動搖的情況下,邦聯議會在12月通過了一項法令,給那些重新入伍的一年誌願兵以50美元的獎金和一個月的休假。如果重新入伍兵不喜歡舊團隊,可以參加新選出的軍官領導的新團隊。1862年3月,擔任傑斐遜·戴維斯軍事顧問的羅伯特·e·李,極力主張通過一項國家徵兵法,作為避免災難的唯一辦法。
邦聯議會在4月份立法規定,從18歲至35歲的健壯白人男性(包括那些正在服役期滿的),應入伍服役3年。對於那些從事某些軍用品生產的人以及民兵軍官、文職人員、牧師和教師,法令豁免了他們的兵役。最後列出的一項豁免充滿了災難,因為許多新的學校突然興辦起來,明顯地超過了對教師的需求。1862年通過了一項補充徵兵法令,規定凡擁有20名或20名以上奴隸的任何種植園,有一名白人可免服兵役。邦聯還允許應徵入伍的人雇用他人代替服役。歐美過去已有這樣的慣例(在獨立戰爭期間,國家徵兵曾允許請人頂替)。這種頂替服役辦法是為了改善強製性的徵兵。但這隻是對那些有錢僱人頂替的人有利。到1863年,頂替服役的市價上升到600元邦聯貨幣(約金本位600美元)。隨著“二十黑奴法”的實施,這種頂替辦法產生了一種辛酸的說法:這是“一場富人的戰爭,但卻是一場窮人打的仗”。
由於邦聯的兵員短缺日益嚴重,乃加強徵兵法。在1862年9月把服役年齡最高界限提高到45歲,到1864年2月又提高到50歲(最低年齡界限從18歲降到17歲)。1863年12月廢除了頂替服役的條款。曾經代人服役的人符合應徵條件。豁免服役的範圍也加以修正(盡管有爭議的“二十黑奴法”條款仍然以修正形式保存下來)。1864年2月通過的新徵兵法要求正在服役的全部男子都留在部隊,從而確保1861年徵募的三年服役期士兵在期滿也不能回家。
徵兵法不得人心,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就不能實行,特別是在非鄉村地區和一些山區。在非蓄奴的地區,“富人的戰爭”的論調特別強烈。一位阿拉巴馬山區農民這樣說:“他們所需要的就是把你調動起來,去為他們那些可惡的奴隸打仗;在你打完仗之後,你一無所獲,他們也對你漠不關心。”在某些非鄉村地區,逃避兵役和開小差的人組織武裝團夥,殺了一些徵兵官員,抗拒整個邦聯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