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美國南部的奴隸製度
奴隸製構成南部獨特的社會體製的基礎。雖然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南部經濟的基本製度是種植園農業,不是奴隸製本身,可是這兩種說法並沒有多大區別。奴隸製與種植園自17世紀起就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了。在1850年代,從事採礦、交通、建築、伐木和製造業的奴隸隻占奴隸總數的10%;家奴和從事其它非農業勞動的奴隸占15%,其餘占75%左右的絕大多數奴隸是從事農業勞動的:55%種植棉花、幾乎全部水稻、甘蔗和大麻及一大部分糧食作物都是由奴隸勞力生產的。
擁有奴隸的南部白人家庭隻有三分之一,但由於奴隸昂貴,這個比例還是相當高的。對比之下,1950年隻有2%的美國家庭擁有與一個世紀前一個奴隸價值相當的公司股票。1850年代,近一半奴隸主隻有5個以下的奴隸;但是占總數12%、擁有20個或更多奴隸(這個數目通常區別種植園或農場的標準)的奴隸主占有了一半以上的奴隸。
統治民族的民主
蓄奴製對於非蓄奴白人有何利害關係呢?對於這部分人,存在著幾種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者認為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些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無文化知識並沾點種植園經濟的邊勉強度日的“窮苦白人”。與此相反,一些南部的歷史學家認為,這些種植糧食並為市場種植少量菸草、棉花或養豬的“樸實平民”是自豪、聰明、欣欣向榮和政治上起重要作用的農村中產階級。許多現代學者,包括北部和南部的,則把他們看作是反對蓄奴製度的潛在力量,因為種植園製度對他們沒有好處,他們感到蓄奴製把一切勞動都降格為奴役勞動了。
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麵。為避免偏見,實事求是,必須把農村中三種不同的非奴隸主白人區分開來。一組是“山區”居民,即居住在阿巴拉契亞高地、馬裏蘭西部和肯塔基東部至阿拉巴馬北部的峽穀、密蘇利南部和阿肯色北部的奧薩克高原的居民。這些地區的奴隸人數很少,其居民大多數是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畜的小農場主。在政治上,山區居民常常在議員名額分配、州政府對內部改良的資助、土地稅及奴隸等問題上與山下和低地居民持對立態度。他們是種植園經濟的反對派,其態度與南部反蓄奴製第五縱隊最為接近。在內戰期間,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忠於聯邦政府的。
第二部分人生活在“鬆林區”或“雜草地”,那裏是沙地或沼澤地,位於北卡羅來納東部、喬治亞和阿拉巴馬南部,密西西比東部和其它許多峽穀地帶。這些人最合乎“窮苦白人”的傳統形象。他們隻種幾英畝玉米地或在林區放養幾匹骨瘦如柴的牲口。盡管他們有時也向南部較富裕的地區出售少許生豬,總的來說,他們像那些山區人一樣,極少參與商品作物經濟活動。
但第三部分非奴隸主白人,人數最多,在這種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居住在山下或不那麽肥沃的沿海低窪地帶。他們每年收穫一兩包棉花,或一大桶菸草,也種些糧食作物。他們在個人利益上和情緒上與種植園製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為種植園軋棉花,也有可能向附近的種植園出售自產的豬肉。他們中許多人對奴隸主的地位垂涎三尺,而且也確有某些能幹的或幸運的人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南部還存在著傳統的親連親的關係,一個非奴隸主白人很有可能是位於同一條公路沿線的某個莊園主的堂表兄弟或外甥、侄子。大種植園主還按照習俗,每年舉辦一、兩次野餐會招待窮苦的鄰裏——尤其是他正在競選議員的時候。
在奴隸主與非奴隸主白人之間,除了存在著他們潛在的階級矛盾緩和的親戚關係和共同的利益外,還存在著一種最重要的紐帶,即種族聯盟。南部的白人盡管並不都擁有奴隸,但卻都擁有白的膚色。蓄奴製不僅是一種勞動剝削的手段,而且它還是種族統治的一種手段。不管有多少非奴隸主白人多麽討厭蓄奴製度,但沒有什麽人認為尚有其他手段可以維護白人的優越地位。阿拉巴馬的一個農民對弗雷德裏克·勞·奧姆斯特德說,他相信蓄奴製是錯的,但是他也不相信解放奴隸是對的。他說:“假定他們自由了,你會發現他們自認為跟我們一樣優秀了。……一個黑人以為跟白人一樣優秀了,你怎麽想?一個黑人登門向你的千金求婚,你怎麽想?”另一個穿著邋遢的農民對奧姆斯特德說,他希望“這裏根本不存在黑人。他們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孽障。……但是給他們自由,讓他們呆在這裏是行不通的。在我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贊同解放奴隸。讓他們自由並呆在這兒,我們生產出來的東西都要被他們偷去了,那樣誰都沒法在這裏住下去了。”
奧姆斯特德敏銳地指出:“自孩提時起,在白人大眾的社會環境中就隻有一樣東西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一些,那就是黑奴比他們要低賤。”作為南部親蓄奴製的主要政治發言人、南卡羅來納州的約翰·c·卡爾霍恩也意識到這一點。1848年卡爾霍恩說:“對於我們來說,社會的兩大對立陣營不是富人和窮人,而是白人和黑人;所有的白人,包括貧窮的和富有的,都屬於上層階級,受到尊敬,享受平等……從而享有貧困或災難都剝奪不走的地位和榮譽。”
奴隸製構成南部獨特的社會體製的基礎。雖然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南部經濟的基本製度是種植園農業,不是奴隸製本身,可是這兩種說法並沒有多大區別。奴隸製與種植園自17世紀起就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了。在1850年代,從事採礦、交通、建築、伐木和製造業的奴隸隻占奴隸總數的10%;家奴和從事其它非農業勞動的奴隸占15%,其餘占75%左右的絕大多數奴隸是從事農業勞動的:55%種植棉花、幾乎全部水稻、甘蔗和大麻及一大部分糧食作物都是由奴隸勞力生產的。
擁有奴隸的南部白人家庭隻有三分之一,但由於奴隸昂貴,這個比例還是相當高的。對比之下,1950年隻有2%的美國家庭擁有與一個世紀前一個奴隸價值相當的公司股票。1850年代,近一半奴隸主隻有5個以下的奴隸;但是占總數12%、擁有20個或更多奴隸(這個數目通常區別種植園或農場的標準)的奴隸主占有了一半以上的奴隸。
統治民族的民主
蓄奴製對於非蓄奴白人有何利害關係呢?對於這部分人,存在著幾種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者認為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些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無文化知識並沾點種植園經濟的邊勉強度日的“窮苦白人”。與此相反,一些南部的歷史學家認為,這些種植糧食並為市場種植少量菸草、棉花或養豬的“樸實平民”是自豪、聰明、欣欣向榮和政治上起重要作用的農村中產階級。許多現代學者,包括北部和南部的,則把他們看作是反對蓄奴製度的潛在力量,因為種植園製度對他們沒有好處,他們感到蓄奴製把一切勞動都降格為奴役勞動了。
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麵。為避免偏見,實事求是,必須把農村中三種不同的非奴隸主白人區分開來。一組是“山區”居民,即居住在阿巴拉契亞高地、馬裏蘭西部和肯塔基東部至阿拉巴馬北部的峽穀、密蘇利南部和阿肯色北部的奧薩克高原的居民。這些地區的奴隸人數很少,其居民大多數是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畜的小農場主。在政治上,山區居民常常在議員名額分配、州政府對內部改良的資助、土地稅及奴隸等問題上與山下和低地居民持對立態度。他們是種植園經濟的反對派,其態度與南部反蓄奴製第五縱隊最為接近。在內戰期間,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忠於聯邦政府的。
第二部分人生活在“鬆林區”或“雜草地”,那裏是沙地或沼澤地,位於北卡羅來納東部、喬治亞和阿拉巴馬南部,密西西比東部和其它許多峽穀地帶。這些人最合乎“窮苦白人”的傳統形象。他們隻種幾英畝玉米地或在林區放養幾匹骨瘦如柴的牲口。盡管他們有時也向南部較富裕的地區出售少許生豬,總的來說,他們像那些山區人一樣,極少參與商品作物經濟活動。
但第三部分非奴隸主白人,人數最多,在這種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居住在山下或不那麽肥沃的沿海低窪地帶。他們每年收穫一兩包棉花,或一大桶菸草,也種些糧食作物。他們在個人利益上和情緒上與種植園製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為種植園軋棉花,也有可能向附近的種植園出售自產的豬肉。他們中許多人對奴隸主的地位垂涎三尺,而且也確有某些能幹的或幸運的人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南部還存在著傳統的親連親的關係,一個非奴隸主白人很有可能是位於同一條公路沿線的某個莊園主的堂表兄弟或外甥、侄子。大種植園主還按照習俗,每年舉辦一、兩次野餐會招待窮苦的鄰裏——尤其是他正在競選議員的時候。
在奴隸主與非奴隸主白人之間,除了存在著他們潛在的階級矛盾緩和的親戚關係和共同的利益外,還存在著一種最重要的紐帶,即種族聯盟。南部的白人盡管並不都擁有奴隸,但卻都擁有白的膚色。蓄奴製不僅是一種勞動剝削的手段,而且它還是種族統治的一種手段。不管有多少非奴隸主白人多麽討厭蓄奴製度,但沒有什麽人認為尚有其他手段可以維護白人的優越地位。阿拉巴馬的一個農民對弗雷德裏克·勞·奧姆斯特德說,他相信蓄奴製是錯的,但是他也不相信解放奴隸是對的。他說:“假定他們自由了,你會發現他們自認為跟我們一樣優秀了。……一個黑人以為跟白人一樣優秀了,你怎麽想?一個黑人登門向你的千金求婚,你怎麽想?”另一個穿著邋遢的農民對奧姆斯特德說,他希望“這裏根本不存在黑人。他們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孽障。……但是給他們自由,讓他們呆在這裏是行不通的。在我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贊同解放奴隸。讓他們自由並呆在這兒,我們生產出來的東西都要被他們偷去了,那樣誰都沒法在這裏住下去了。”
奧姆斯特德敏銳地指出:“自孩提時起,在白人大眾的社會環境中就隻有一樣東西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一些,那就是黑奴比他們要低賤。”作為南部親蓄奴製的主要政治發言人、南卡羅來納州的約翰·c·卡爾霍恩也意識到這一點。1848年卡爾霍恩說:“對於我們來說,社會的兩大對立陣營不是富人和窮人,而是白人和黑人;所有的白人,包括貧窮的和富有的,都屬於上層階級,受到尊敬,享受平等……從而享有貧困或災難都剝奪不走的地位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