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是限製思維的訓練,即把作文人的思維限製在題目的範圍內。而題目又出自《四書》的範圍內,這就是更小範圍的限製。而題目又多種多樣,有的有內容、有話可說,有的卻無內容,或過空、或過小、或不可理解,這樣就把作者的思維限製在一個極小的圈子中。天常日久,這樣習慣於這種思維的人,思維習慣,便易於集中。遇事不會漫無邊際去亂想。人的思維能力成熟健全與否?主要靠四方麵:即天賦智慧、知識掌握、社會生活經驗、後天訓練。幼年、青年時期,知識和生活經驗都缺乏,其思維能力,極為幼稚,正是限製思維訓練的好時機。命題作文,看似束縛思維,實際正是引導其思維方法,思維範圍。如任其自由思想,則頭腦空空,漫無邊際,不知想什麽好。智慧出眾者,便展開不切實際的幻想;智慧一般或較差者,則頭腦空空,不知想什麽,把人文思維,視為畏途,遇事不用大腦,隻會服從命令聽指揮,這是自由思維教育方法的最大壞處。因而限製思維是訓練思維能力的第一步,其效果在於訓練其集中性,幾百年的八股文教育在培養其各個歷史時期的人才中,是起到這個作用的。


    八股文教育在命題作文、限製思維的訓練中又分作幾個步驟。規定先作破題、承題,在前麵各篇中,不少都已說到,這樣的要求,在限製思維訓練中起到什麽作用呢?說的簡單明確些,是訓練其思維方法的步驟,及其敏銳性。即在題目所限製的客觀範圍內,首先要抓住其極為主要的兩個方麵,然後以此為中心逐層分析之,但這又不像現代教育中的數學、有數字可據,規律可依,軌跡可循,而這種題目則大多是道德倫理、政治經濟、社會心理、人際關係、歷史事件、學問修養等人文現象,隻有孔孟言論作為標準,這樣一下子抓住所論述的中心,而且還要一下子破開對立麵,這種要求,其難度,老實說超過現代教育初等數學演題。這既要大運動量的嚴格訓練,又要求有一定的天賦智慧。如說以《四書》命題作八股文的訓練是訓練其限製思維的集中性,那麽破題便是限製中的限製,就是有力地訓練了其限製思維在相對集中條件下的準確性、敏銳性。


    八股文在寫法上每股對仗特徵,前麵各篇均已作充分論述,這樣的寫法,當然首先要求習慣於這樣的思維,即想到一麵,同時想到另一麵,想到前、即想到後,想到左,即想到右……相反、相成、並列、對照、次第……等等,總之天下萬事萬物、自然人事,沒有一樣是孤立的,因而這八股文的思維訓練,就是使人從訓練中,自然養成思維的全麵性、辯證性。而克服片麵性、極端性。自然這也是從小訓練有素,並非一蹴而就的。


    綜上所述,可見八股文教育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以《四書》命題作文的嚴格限製思維的強化訓練。訓練其限製思維能力的集中性、準確性、敏銳性、全麵性、辯證性。達到這一目的:即在限製思維的範圍上,是一部《四書》,旁及五經、史、漢古文等等,總之不外孔孟言論,儒家傳統朝代歷史,這樣在思想體係上,保證了它的純潔度。而在處理事物的能力上,思維能力又集中、準確、敏銳、全麵、辯證。作到這點自然是與天賦和努力苦功分不開的。清代人常說:“聰明人學會八股更聰明,笨人學會八股更笨。”這話說的很有趣,卻也很實在,一點不差。學與不學大不一樣,訓練與不訓練也大不一樣。天賦聰明的人,如受了八股教育,不但掌握了傳統文化知識,其思維能力也受到長期的正規嚴格訓練,其思維能力在原有智慧和訓練效果的結合下,正所謂如虎添翼,必然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其辦事能力就更無往而不利了。道理其實很簡單,人的大腦思維能力,也同四肢運動能力是一樣的,自然狀態的先天天賦,如再以後天的嚴格訓練加強之,自然完全不一樣。訓練桌球運動員,大運動量抽一個角,一抽就是幾千次、幾萬次,抽左就是左,抽右就是右,不允許其自由打,經過多少天、多少個月強化訓練,落點極為準確,然後臨戰自由發揮,那就得心應手,極為自由,想到那裏,打到那裏。體育技能,如此訓練,人能理解。為什麽腦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人們不能理解這一科學規律呢?要理解限製思維的嚴格訓練,正是要使之在自由思維時能夠無往而不利。想來八股文教育所起的思維能力訓練作用的奧秘就在於此。自然這也要有一定的天賦智慧作基礎,並不是人人能作到此點。智慧差的人下加倍苦功,在形式上掌握這一思維方法,不能活用,就不免要變為迂夫子,思維更加機械,那就是笨人學會八股更笨的原因了。


    八股文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科舉考試,而科舉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按期為國家遴選行政官吏人材。它的教育手段、遴選方式、最終目的,都是十分明確的。直接目的不是培養文、史、哲學者,更不是現在所說的什麽文學家之類的人物,因此隻用現在的情況去理解歷史上的八股文教育,那必然是不得要領的。


    第三方麵是遴選人材,安定社會方麵的作用。這自然與科舉考試製度是分不開的。唐代科舉取士,遴選人材,參試舉子,雲集長安,留下“槐花黃、舉子忙”、“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等諺語、詩句、政治名言,這一十分合理的掄材大典,在中國延續了近一千三百年。明代以八股取士,更為製度化。清代完全沿續使用明代的辦法。考試情況,前麵已有兩篇文字說明,茲不再贅。這裏隻說明其作用。一是三級考試,即府、鄉、會試,用八股文考出來的正途出身人選,相對說是比較有能力的行政官吏。是清官吏的主流,由京城各部到外州縣都是如此。小到教諭、縣丞、知縣、各部主事之類的基層官吏,大到各部尚書、軍機大臣,基本上都是八股文考試會試、殿試得中的人,在這些參試者中,都是比較傑出、冒尖的人。二是八股考試相對公平合理,縱使農村、邊遠地區,不少寒家子弟,也能按固定比例,及時湧現出來,擔任官吏,得到社會公認和重視,都以科甲出身為榮,比現在的所謂民意選舉,更真實、更實際。因為所謂“民意選舉”,縱使沒有弊端,也總免不了有力者指定、拉關係、自我宣傳等虛偽成份,並不真正能使潔身自愛的賢俊之士湧現出來。三是八股文考試的範圍和困難機械的文章格式,既便於參試者用功準備,又便於考試後比較成績。因其既有機械比較,又有感觀比較。前者比形式、比表麵文字。後者比內容、比思想、比氣質。清代規定八股文考試文章的評價標準是:“清真雅正,理法兼備。”這八個字既有其機械處,又有其靈活處。而且還有一定的深度。不比於現代數學考試,不管題目多難,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即使有不同解法,差異並不太大。而八股文考試,就在這八個字的標準中,也相差很大,又可分出不同的名次,每次一二三名的卷子刻印出來,都能得到社會上廣泛的承認,這才叫真正的透明度。四是才俊之士,不論家境如何,年齡大小,一經考中,便可平步青雲。這樣使廣大年青有誌之士,有努力方向,有發奮目標,不致旁徨,不致失望,不致不安分、鋌而走險,將所有精力,都投身於所謂的“舉業”,這樣就既保證了國家的用人,不斷有新人接替上來,又保證了社會安定。總上四點,就是第三方麵國家遴選人材,安定社會的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代八股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雲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雲鄉並收藏清代八股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