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幹隆初方苞奉敕編了《欽定四書文》,後來收到《四庫全書》中。明代八股文雖然名家很多,時文選本、專集很多。但沒有欽定的專書收八股文。梁章钜《製義叢話》例言中說:


    “《四庫全書》中,所錄歷代總集別集,至為詳晰,而於製義,惟恭錄幹隆初方苞奉敕所編之四書文四十一卷,此外時文選本,及各家專集,一概不登。”


    按方苞,字靈皋,江南桐城人(清代江南包括安徽和江蘇)。康熙四十五年會試中式,因母病未應殿試歸。學宗程、朱,著文嚴於義法,為古文正宗,是桐城派古文創始人。融古文筆法入八股。幹隆初奉欽命編製藝文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天啟、崇禎四集,清文二集。凡例八則。《四庫全書總目》介紹雲:


    “是編所錄,一一仰稟聖裁,大抵皆詞達理醇,可以傳世行遠,承學之士於前明諸集,可以考風格之得失;於國朝之文,可以定趨向之指歸。聖人之思教無窮,即於是乎在,固非徒示以弋取科名之具也。故時文選本,汗牛充棟,悉斥不錄,惟恭錄是編,以為士林之標準也。”


    “以為士林之標準”,這說的是很重要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樣板”。廣大士子就照著這個標準模式來寫八股文。但是文風也在不斷變化,一時有一時時尚,同樣是八股文,康熙、幹隆各個時期,也有不同的時尚差別。據記載:嘉慶中葉,文體變的怪異,可能受當時漢學考據的影響,參試士子往往尋找僻書字句,以炫耀新奇,顯示自己的學問。當時有一禦史黃任萬,奏請續選“欽定四書文”,以正文體。奉上諭雲:


    “製義一道,代聖賢立言,本當根柢經史,闡發義蘊,不得涉於浮華詭僻,致文體駁而不醇。自幹隆四年,欽定四書文選,凡前明大家名家,悉按其世代裒次。而於本朝文之清真雅正者,一併采列成編,選擇精嚴,理法兼備,操觚家自當奉為正鵠,乃近科以來,士子等揣摩時尚,往往摭拾《竹書》、‘路史’等文字自炫新奇,而於經史有用之書,轉未能潛心研討,揆之經義,漸失真源,今該禦史奏請修正文體,固為矯弊起見。但折內所稱欲另選近年製義,以附《欽定四書文》之後,此則尚可從緩。試思近時能文之士,求其經術湛深,言皆有物者,未必能軼過前人。即廣徵博採,亦恐有名無實。是唯在典司文衡之臣,悉心甄別,一以‘清真雅正’為宗,而於引用艱僻,以文其固陋,專尚機巧,以流入浮淺者,概屏置弗錄,則海內士子,自各知所趨向,力崇實學,風會日見轉移,用副國家振興文教至意。欽此。”


    這篇“上諭”較長,在此全文引用,除說明當時八股文風情況外,有一點卻十分值得讚賞,就是對禦史奏請續編“欽定八股文”全無興趣,而指出“即廣徵博採,亦恐有名無實”的本質,十分坦率可取。使人不免想起近年不少大部頭書,種種“辭書熱”,輾轉剪貼(連抄襲都不肯),似乎自知之明差多了。當然為了發財那是例外。


    七是欽定的統一衡文標準,就是上段所引嘉慶上諭中“清真雅正”四字,不過這不是嘉慶定的標準,而是他祖父所定的。據梁章钜《製義叢話》記載:雍正十年,始奉特旨曉諭考官所拔之文,務令“清真雅正,理法兼備”。幹隆三年,復經禮部議奏,應再飭考試各官,凡歲科兩試,以及鄉、會衡文,務取“清真雅正”,以為多士程式。幹隆十四年,復奉“上諭”雲:


    “國家設科取士,首重在四書文,蓋以六經精微,盡於《四子書》。設非讀書窮理,篤誌潛心,而欲握管發揮先聖之義蘊,不大相逕庭乎?我皇考有清真雅正之訓,朕題貢院詩雲:‘言孔孟言大是難。’乃古今之通論,非一人之臆說也。等因欽此。”


    梁章钜於此則筆記後小結說:“是‘清真雅正’四字,代聖賢立言者,非此不可,宜乎聖訓相承,規重矩襲,永為藝林之矩矱,製義之準繩矣。”可見這四字,是清代八股文評價的法定標準。俞曲園《曲園課孫草》序言中說:“教初學作文,不外清醒二字。”這也是按照這四個字的法定客觀最高評價,進行按程序教學的。梁章钜《製藝叢話》卷二十一記雲:


    “餘五上公車,惟辛酉科以迴避未入場,前三科皆薦而不售。第一科為幹隆乙卯,房師胡果泉克家批曰:‘文筆清矯’。第二科為嘉慶丙辰,李石農師鑾宣批曰:‘格老氣清’。第三科為己未,吳壽庭師樹萱批曰:‘詞義清醇’。每次領回落卷,必先呈資政公。公一日合閱之笑曰:‘功令以清真雅正四字宣示藝林,而汝文隻得頭一字,毋怪其三戰而三北也。’餘不覺爽然若失。迨壬戌科,立意欲以詞藻見工。又聞紀文達師為總裁,最恨短篇假古文字。故於首藝竭力降格為之。中二比雲:


    古未有為君而見疑於人者,而艱貞蒙難,至文王始際其難。夫受命改元之跡,後世可斷其必無,而陰行善政之疑,當日幾無以自解。則子民將嫌於震主,懷保且指為陰謀,盡君之心而不克釋臣之憾,固時事之未可輕言者也。


    古未聞外臣而見忌於內者,而毀謗叢生,至文王始極其變。夫崇侯之讒,猶以小人而中君子;而祖伊之告,竟以忠臣而忌忠臣。將加之罪,固無補於聖明;即不加之罪,亦何減於憂患。竭臣之力,而祗以彰君之非,斯又聖人所不忍當此者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代八股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雲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雲鄉並收藏清代八股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