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文粱章钜謂其“善以文言道俗情”,“於點題外,不復贅題一字”,即不再用“糞”字。學使批其文“雄健雅馴”,取為第一。


    同題


    作者:王農山


    中比:


    糞有取於卉物者,月令之殺草是也。庶草性榮而多液,其蔓稼有才,其滋苗亦有質,夫惟春詘其萌,夏夷其秀,蘊積崇隆,土膏有不蒸鬱者乎?即於今,王製淩夷,薙氏之官不講,而夏柞有歌,猶得百畝而區其良瘠也已。


    糞有徵於獸物者,地官之土化是也。物類氣腥而善達,其變土有功,其扶苗亦有力。夫惟績壤用麋,竭澤用底,潤澤彌淪,嘉苗有不壓傑者乎?即於今,周官板蕩,草人之掌不修,而灌漬有書,猶得撫百畝而衡其勤怠也已。


    按王農山同題之文,梁章钜評道:“典瞻風華,似喻作又不足言,才人之筆,豈得以題窘之。”


    同題


    作者:杭世駿


    “動物以茹飲為能,而植物多以翕受為質,土膏之動,自下而上騰。而灌溉之施,必由表以達裏。”


    “眾穢既積,則膏液自流,故城市之所棄,皆田家之所珍。眾朽所聚,則精華自生,故既變之遊魂,實為物之精氣。”


    按這道題見《孟子》、《萬章篇》下,是本篇書的第二章。《孟子》的章節較《論語》長而複雜。內容涉及的麵也較多。這一章書是答覆提問周朝爵祿規定的。因周朝初興到盂軻時代,已經過六七百年,已經歷了平王東遷,諸侯兼併的春秋時代,且文獻較少,歷史情況變化很大,介紹解釋起來,就較困難,孟子在這章書中,作了概括的介紹。先看下麵全文:


    “北宮鑄問曰:‘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軻也,嚐聞其略也:


    天子一位、公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製,地方千裏,公侯皆方百裏,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凡四等。不能五十裏,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大國地方百裏,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


    次國地方七十裏,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


    小國地方五十裏,君十卿祿,卿祿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


    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


    在這樣一大章講周代天子直到庶人的經濟分配製度的文章,試官單選一句《百畝之糞》作題目,實在是有意刁難考生。因為糞是很髒的東西,卻又是重要的肥料,又是人人的排泄物,一切動物的排泄物,以之寫冠冕堂皇的八股文,實在是很難有所發揮的。而且《四書》中提到“糞”字的句子,原不隻一處,如《論語》中“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又見《孟子·滕文公》章:“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其中都有“糞”字,如出作題目,似乎較這《百畝之糞》還好說些。三個有“糞”字的題目,似乎這道題最難,而試官偏偏出這道,用現在的話說,這樣才能考出水平。這裏三個人,第一個人是湖廣某科解元的文章,這次考試官因與試者挾帶多,故意出了這一題。且關照閱卷官,文章中用到五個糞字的,一律不取。而這篇喻世欽的文章,除點題用一“糞”字外再未用。而起比—段,“洪荒之世”,“播種以來”一分為二,把“糞”作為肥料的作用,說得極為全麵、清楚,而且引證史實,高度概括。作到此點: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長期受八股教育,在先天精明的智力基礎上,又經過八股文限製集中思維訓練所養成的敏銳分析能力。二是對經書史實的熟悉和對農業生產的熟悉。三是對八股文字運用的熟練程度。所以這如同對聯兩小股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是針對題目,言之有物。即在今天看來,也還是值得欣賞的了。


    第二篇王農山寫同樣題目,卻又從另一角度去分析:即以糞為肥料,又分為青肥和人畜肥二種。在比中,旁徵博引,大作文章,辭藻既好,氣勢亦雄,且說理充分,熟悉農村生活。對於積青肥,即漚蒿草,即在地上挖一數丈大坑,平時積雨水,秋草茂時,割秋草投入池中,使之腐爛發酵,上復以土。明春翻出,便是上好青肥。同人畜糞一樣有肥效,都是有機肥。舊時幾千年中,農村都以此施肥。這兩股文章結尾前一“區其良瘠”,後一股“衡其勤怠”,又是一分為二,相互對照,衡量對區分,而良瘠又對勤怠,且良與瘠、勤與怠本身又是相反的對照。又均聯繫“百畝”,即《孟子》原來語意、百畝之地,遇勤勞者,施足八百糞肥,就能成為供養九人的上農。“上農食九人”,在此食讀去聲,是他動詞,意即給他食。後來成為“飼”字。變成養動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代八股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雲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雲鄉並收藏清代八股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