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多元化和自由經濟、信仰自由和多黨製、民主選舉、取消書報檢查製度——這些和其他一些自由權利和可能性,都是改革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即使這些自由權利和可能性尚未充分實現,但改革開始的朝這一方向的運動是無法製止的。


    不是口頭上,而是行動上開始實現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舉行了最高政權機構的差額選舉。我國實際上出現了利用議會製原則的政治製度。


    激進變革觸及經濟領域。批評改革的人中流行一種意見,認為當時的經濟改革不夠激進、堅決和徹底,經濟改革不是要建立新的經濟結構,而是試圖完善過去的缺乏效率的體製。按照這一觀點,正是改革在經濟上的不成功決定了改革的失敗。


    這類評價經不起歷史的推敲。毋庸置疑,蘇聯改革派由衷地力求為現行體製注入新的生氣。但是他們不是教條主義者。他們的計劃和行動比加強行政指令經濟體製的思想走得要遠得多。改革的經濟邏輯正是循著逐步拆除計劃行政經濟體製、建立市場關係基礎的路線發展的。


    市場經濟的基礎結構通過租賃製、成立合作社、發展青年科學技術創造網絡、給國有企業以經濟自主、成立商業銀行、實行批發商業和合同價格、用指導性計劃取代指令性計劃一步步地形成。


    與此同時,蘇聯領導人考慮到我國的文化傳統以及社會中反市場情緒的強大影響,力求在實施新舉措時至少暫時不破壞運行不暢、但習慣了的行政計劃經濟結構。在這個意義上,通過立法承認私有製(1990年)成了十分重要的裏程碑。同時我國領導人拒絕激進的市場經濟改革計劃——“500天”計劃是可以理解的,何況取而代之的政府計劃的市場傾向表達得十分明確。


    在我國開始形成以社會為取向的市場經濟。除了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出現了租賃企業和農場主經濟。成立了成千上萬個合作社。


    為確立經濟民主做了許多事情:勞動集體委員會開始運作、企業選舉經理、發展生產自治和地方自治。在舉行關於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決後,關於新聯盟條約的問題被提上日程,這一條約大大擴大了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性和權利。


    在國際方麵,改革意味著戈巴契夫領導班子經過苦苦思索不再把世界分成“自己人”和“外人”,不再堅持自我孤立的社會主義國家與世隔絕地封閉地存在,不再瘋狂地力求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給周圍的世界。改革推動了關於新的世界體製原則的廣泛對話。


    改革將長時間地,也許是永遠地使人類遠離核戰爭的威脅。蘇聯領導人向西方談判對手伸出了手,提出了關於大力裁減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建議,宣稱願意討論任何一個問題。蘇美兩國領導人在日內瓦會晤之後開始了艱難的消除互不信任的進程。


    六年中沒有、也不可能徹底擺脫冷戰的遺產,但冷戰本身已成為過去。蘇美兩國通過其領導人的口在馬爾他宣布,從此不再把對方看做敵人。他們簽署了歷史上第一批關於切實裁減和銷毀核武器的協議。兩德的統一、中歐和東歐各國的革命都在和平的條件下進行。蘇軍撤出阿富汗。非洲、中美洲、東南亞的地區衝突不再成為全球對抗的目標,這使人們得以找到解決衝突的途徑。包括蘇聯在內的主要大國在薩達姆政府侵略科威特問題上採取一致立場具有原則意義。在解決這一危機時的互動開拓了合作解決中東問題的前景。蘇中關係正常化,結束了幾十年來毒化兩個偉大國家人民關係的衝突。


    列舉的改革成就並不完全,但已充分駁倒了如下傳播甚廣的看法:蘇聯製度不可能改革,因此改革派不能達到其最終目的。依我們看,這類意見很大程度上十分主觀。第一,改革過程中實現了許多目標,這是有目共睹的。第二,不應忘記改革是因解散蘇聯而被人為中斷的,策動解散蘇聯的是三個加盟共和國有分離主義情緒的領導人,他們拒不簽署他們本人同戈巴契夫一起起草的新的聯盟條約。


    《奔向自由》 第三部分 是誰和為什麽搞垮蘇聯?(1)


    是誰和為什麽搞垮蘇聯?


    偽愛國主義者和新史達林主義者拚命要證明,是戈巴契夫和他的改革搞垮了蘇聯。他們以此來轉移視線,而搞垮這個大國真正的罪人是“困在別洛韋日密林裏的”葉爾欽、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維奇。


    戈巴契夫改革蘇聯時實際上隻想做一件事:把蘇聯變成真正的、起作用的、強有力的中央和獨立自主的共和國有機結合的聯邦。蘇聯是建立在史達林錯誤的自治化思想基礎上的,這並非秘密。這種自治化思想要求各民族共和國完全服從於中央。改革要結束這樣的民族政策。


    當然從前的蘇聯不僅有損失,而且有顯著的成就。盡管十分奇怪,黨的代表大會的提法“蘇聯解決了過去留下的民族問題”有部分真理。蘇聯的歷史功績是使許多民族掌握了世界文明的成就,拉齊了他們的發展程度。與此同時,卻無視聯邦製原則,把各共和國完全置於中央的權力之下。在執行民族政策方麵還犯了其他嚴重的失誤和錯誤,史達林對一個個民族的殘暴鎮壓的後果嚴重。從這些真真假假壓製和欺淩的有毒種子中逐漸滋長出仇恨和怒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並收藏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