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勃列日涅夫時期經濟、社會環境和道德的狀況給人們的情緒、社會的精神狀態以惡劣的影響。一方麵悲觀主義和赤裸裸的厚顏無恥到處泛濫,另一方麵人們“為國家”感到“委屈”,對總的政治方針的不滿在增加。盡管社會政治形勢是穩定的,但我國社會中潛在的緊張程度在增加。這種緊張狀態遲早要浮出水麵。俄國人出了名的長期忍耐有可能變成同樣有名的俄國式暴動,或者導致我國的逐步退化和衰弱。


    負麵的社會經濟因素削弱了外交地位並損害了蘇聯的國際威望。集團對抗、軍備競賽越來越把人類推進危險的死胡同。


    釀成世界慘劇的核威脅促使人們去尋找擺脫這一形勢的獨特途徑。隻有改變業已形成的對抗的世界秩序,才可以解開這難解的結。


    因此各種因素——物質的和精神的、經濟的和社會政治的、國內的和國外的——的總和客觀上要求必須進行改革。


    以前的改革嚐試(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和赫魯雪夫的“解凍”、柯西金的改革、某些其他的局部措施)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蘇聯製度慣性的安全係數不小。蘇聯甚至在用“安德羅波夫”方式激活蘇聯經濟的嚐試失敗後仍能長期原封不動地存在。與此同時我國社會渴望變革。人們感到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下去了。他們不願不自由地生活。連鎮壓機關也不能防止官方意識形態受侵蝕、阻撓異己思想的出現。


    對政治、社會和經濟民主化的追求後來逐漸具有大規模的性質。


    在這個意義上,黨政最高領導層中成為改革發動機的改革派的活動,反映了社會對變革的深層次的要求,這構成了改革的社會心理基礎。


    多數蘇聯人認為,對蘇聯現存的社會主義形式進行改革是變革的主要方向。即使在1980年代末輿論調查也表明,擁護轉向資本主義的人明顯占少數。最流行的想法仍然是通過清除變形現象(貪汙受賄、物質利益分配不公、反社會表現,等等)來“淨化社會主義”。改革在這個意義上是十月革命時代公正、平等和友好團結理想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是對革命後威權主義實踐和史達林主義意識形態的否定。


    深刻革新政治要求我國最高領導層也“轉換路標”。克裏姆林宮的長老掌權製引起公民的日益氣憤。他們把米·戈巴契夫這位黨和國家領袖看做史達林之後蘇聯新一代領導人的代表,認為他沒有意識形態偏見和對獨立主動精神的猜疑態度。


    戈巴契夫把合理的實用主義同將蘇聯政治喪失的道德標準納入蘇聯政治的決心結合了起來。戈巴契夫深刻的道德立場表現為,他在改革史詩的急劇轉折關頭,力求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最尖銳的問題、根本避免流血。由於他,我國政治中產生了俄國知識分子真正代表固有的直接、公開、真誠地與人交往的民主作風。


    新任總書記在他決心根本改變我國現狀時並不孤獨。他得到絕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因為他們歡迎改革。


    同時新領導人還可以指望得到我國兩類官僚相對穩定的支持。一類官僚是觀點受到赫魯雪夫“解凍”強烈影響的黨內知識分子。他們在意識形態上傾向於“具有人的麵貌的社會主義”即部分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趨同思想引發的構想。對於他們來說,改革是繼續尼·赫魯雪夫統治年代開始並為勃列日涅夫停滯時期史達林主義捲土重來所中斷了的積極變化的唯一可能性。


    屬於另一類官僚的是“專家治國論者”即蘇聯經濟的管理者,他們清醒地看到蘇聯經濟的實際狀況,明白蘇聯實際上“錯過了”1970年代的工藝革命,認為市場型的改革才能提高蘇聯製度的效率。改革在國家機關中有不少潛在的擁護者,因為他們清楚世界的力量平衡朝著不利於蘇聯的方向變化。


    極其重要的是應當指出,一批蘇聯高層官僚沒有參與製訂和實施改革轉折(或他們的參與程度不大),因為對他們來說走向市場才能夠用權力交換財產。後來,當經濟自由化措施開始逐步實施,當建立合作社,通過關於國有企業和租賃製的法律,開展青年科技創造活動,開通走向私人經營的道路時,這一派才在政治上加快形成。


    至於我國社會的主要群體和階層,則確實都要求變革。


    《奔向自由》 第三部分 改革發展的邏輯


    改革發展的邏輯


    籠統地說,改革的邏輯可以定義為:這是一場演變為自下而上的群眾運動的、自上而下的旨在根本革新製度的改革。從觀念上說,改革的主導路線,是從集權官僚社會主義轉向人道社會主義模式的思想,而世界社會主義思想已勾畫出人道社會主義模式的輪廓。


    因此,改革在俄國歷史上既是獨一無二的現象,又是改革深刻規律的體現。獨一無二是因為俄羅斯(蘇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麵對和平轉變為具有民主政治製度和市場經濟的國家的現實前景。盡管這一轉變的起始動力來自上層,一個全新的現象是,我國領導人自覺的政策的目標是把千百萬人納入歷史性創造之中、解放人民的主動精神、尊重普通人的意見。改革作為全國方案如果沒有自下而上廣泛的不斷的群眾性支持,就沒有成功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並收藏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