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 作者:[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圖1“是否需要開始改革?”(%)
值得注意的不僅是這樣一個事實:在戈巴契夫時代長大並走上社會的一代人對改革的評價比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積極得多。
還有一點也值得關註:根據如今的俄羅斯人對於應否開始改革這一問題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改革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社會基礎。改革的支持者主要是這樣一些社會職業群體:人文和創作知識分子,大學生,中小企業主以及少數工程技術人員和軍人。改革的反對者主要是不大活躍的居民階層的代表,即缺乏專業技能、文化水平不高、大多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以及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改革對這些人來說意味著破壞他們所習慣的世界(退休人員、農村居民、工人)。
造成人們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引發對改變的普遍要求的突出因素是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低下,商品和服務短缺。(見表1)
應強調指出,在各個年齡組的受訪者中至少有一半人認為,大多數居民生活水平低下是要求改變的主要原因。同時,就其他原因來看,年輕人更多強調的是國家經濟落後於西方,中老年人強調的則是管理精英的危機,官員享有一係列待遇和特權,而大多數居民卻享受不到。
表1:“如果您認為國家需要改變,那麽原因是什麽?”
改變的原因%
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低下,商品和服務短缺52
管理精英的危機,權力集中在一些年紀過大、沒有能力解決國家緊迫問題的人手中37
深刻的經濟危機31
官員享有一係列待遇和特權,而大多數居民卻享受不到30
經濟落後於西方29
一黨壟斷,政治製度危機28
必須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選舉自由)18
社會主義思想威信掃地13
《奔向自由》 第三部分 歐洲人和美國人評價的異同(8)
經濟軍事化7
民族間關係惡化,民族政策危機6
其他1
不好回答8
數字總和超過100%,因為最多可以選擇5個答案。
人們普遍關注決定改革必要性的那些極其重要的狀況,這本身就有助於使整個社會以積極的態度看待改革。大眾滿足不斷增長的、十分自然的需求的願望無疑是社會支持改革的動力。
社會上的反官僚思潮是促使大眾支持米·戈巴契夫的另一個重要動因。在大多數居民生活水平緩慢而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蘇維埃和黨內官員享有的福利和特權開始引起強烈的憤恨。主要是由於這個原因,先是安德羅波夫改革的嚐試受到歡迎,隨後戈巴契夫在黨和國家幹部(包括政權上層)的年輕化和輪換方麵採取的行動也得到好評,社會通過這些行動看到或者期盼看到反官僚趨向。
因此產生了相當高漲的社會情緒,有了“自下而上”形成的改革共識。如果認為所有蘇聯居民都欣然接受改革思想和理解蘇共領導人實行改革的最初步驟的話,那就錯了。調查表明,從蘇聯公民今天對改革和改革初期(1985—1988年)的態度來看,基本肯定的占一半以上(54%),否定的占近三分之一(30%)。在30歲以上的年齡組中,支持改革初期的人超過50%(不含60歲以上的人)。現在18—30歲這一代人由於自然年齡原因沒有回答這一問題。
1988年之後,俄羅斯人如今評價時提到的改革共識開始破滅。支持改革思想和實踐的人數幾乎減少一半——減少到25%,而反對改革的人數卻增長到67%。今天,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盡管對改革持肯定態度的俄羅斯人略有增加,達到28%,但大多數居民認為自己對改革持否定態度(63%)。當時和現在的反對改革的人幾乎一樣多,這主要表明,當代現實明顯地影響到俄羅斯人對“往事”的看法。(見表2)
表2:“1980年代後5年,蘇聯社會開始進行改革。請回憶一下自己在改革初期、後期和現在對改革的態度?”
對改革的態度
在改革初期
1985—1988年
在改革後期
1989—1991年
現在
完全支持
23
5
7
不完全肯定,但偏於肯定
31
20
21
不完全否定,但偏於否定
15
34
26
堅決否定
15
33
37
不記得/不好回答
16
8
9
當然,應該看到,現在受訪者在回憶和評價80年代中和80年代末的事件時出現一種自然的意識偏差。這種偏差一部分是由於當時的事件和進程被神話化(有些人隻記得當時的滿腔熱情和空前高漲的社會情緒,而有些人隻記得空蕩蕩的櫃檯和尖銳的族際衝突),一部分是由於許多人把對改革的態度視為鮑·葉爾欽及其一班人後來在1990年代實行的破壞性改革的“起點”。從這個意義上看,今天給對改革的態度打上否定的社會烙印的一個主要傾向無疑是,認為俄羅斯社會存在深刻的危機現象和解決緊迫的社會經濟問題進展緩慢、前後不一。
事後評價改革,可以將當時政權和社會麵臨的主要選擇列舉如下:
值得注意的不僅是這樣一個事實:在戈巴契夫時代長大並走上社會的一代人對改革的評價比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積極得多。
還有一點也值得關註:根據如今的俄羅斯人對於應否開始改革這一問題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改革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社會基礎。改革的支持者主要是這樣一些社會職業群體:人文和創作知識分子,大學生,中小企業主以及少數工程技術人員和軍人。改革的反對者主要是不大活躍的居民階層的代表,即缺乏專業技能、文化水平不高、大多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以及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改革對這些人來說意味著破壞他們所習慣的世界(退休人員、農村居民、工人)。
造成人們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引發對改變的普遍要求的突出因素是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低下,商品和服務短缺。(見表1)
應強調指出,在各個年齡組的受訪者中至少有一半人認為,大多數居民生活水平低下是要求改變的主要原因。同時,就其他原因來看,年輕人更多強調的是國家經濟落後於西方,中老年人強調的則是管理精英的危機,官員享有一係列待遇和特權,而大多數居民卻享受不到。
表1:“如果您認為國家需要改變,那麽原因是什麽?”
改變的原因%
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低下,商品和服務短缺52
管理精英的危機,權力集中在一些年紀過大、沒有能力解決國家緊迫問題的人手中37
深刻的經濟危機31
官員享有一係列待遇和特權,而大多數居民卻享受不到30
經濟落後於西方29
一黨壟斷,政治製度危機28
必須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選舉自由)18
社會主義思想威信掃地13
《奔向自由》 第三部分 歐洲人和美國人評價的異同(8)
經濟軍事化7
民族間關係惡化,民族政策危機6
其他1
不好回答8
數字總和超過100%,因為最多可以選擇5個答案。
人們普遍關注決定改革必要性的那些極其重要的狀況,這本身就有助於使整個社會以積極的態度看待改革。大眾滿足不斷增長的、十分自然的需求的願望無疑是社會支持改革的動力。
社會上的反官僚思潮是促使大眾支持米·戈巴契夫的另一個重要動因。在大多數居民生活水平緩慢而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蘇維埃和黨內官員享有的福利和特權開始引起強烈的憤恨。主要是由於這個原因,先是安德羅波夫改革的嚐試受到歡迎,隨後戈巴契夫在黨和國家幹部(包括政權上層)的年輕化和輪換方麵採取的行動也得到好評,社會通過這些行動看到或者期盼看到反官僚趨向。
因此產生了相當高漲的社會情緒,有了“自下而上”形成的改革共識。如果認為所有蘇聯居民都欣然接受改革思想和理解蘇共領導人實行改革的最初步驟的話,那就錯了。調查表明,從蘇聯公民今天對改革和改革初期(1985—1988年)的態度來看,基本肯定的占一半以上(54%),否定的占近三分之一(30%)。在30歲以上的年齡組中,支持改革初期的人超過50%(不含60歲以上的人)。現在18—30歲這一代人由於自然年齡原因沒有回答這一問題。
1988年之後,俄羅斯人如今評價時提到的改革共識開始破滅。支持改革思想和實踐的人數幾乎減少一半——減少到25%,而反對改革的人數卻增長到67%。今天,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盡管對改革持肯定態度的俄羅斯人略有增加,達到28%,但大多數居民認為自己對改革持否定態度(63%)。當時和現在的反對改革的人幾乎一樣多,這主要表明,當代現實明顯地影響到俄羅斯人對“往事”的看法。(見表2)
表2:“1980年代後5年,蘇聯社會開始進行改革。請回憶一下自己在改革初期、後期和現在對改革的態度?”
對改革的態度
在改革初期
1985—1988年
在改革後期
1989—1991年
現在
完全支持
23
5
7
不完全肯定,但偏於肯定
31
20
21
不完全否定,但偏於否定
15
34
26
堅決否定
15
33
37
不記得/不好回答
16
8
9
當然,應該看到,現在受訪者在回憶和評價80年代中和80年代末的事件時出現一種自然的意識偏差。這種偏差一部分是由於當時的事件和進程被神話化(有些人隻記得當時的滿腔熱情和空前高漲的社會情緒,而有些人隻記得空蕩蕩的櫃檯和尖銳的族際衝突),一部分是由於許多人把對改革的態度視為鮑·葉爾欽及其一班人後來在1990年代實行的破壞性改革的“起點”。從這個意義上看,今天給對改革的態度打上否定的社會烙印的一個主要傾向無疑是,認為俄羅斯社會存在深刻的危機現象和解決緊迫的社會經濟問題進展緩慢、前後不一。
事後評價改革,可以將當時政權和社會麵臨的主要選擇列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