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 作者:[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通過史達林一代與後史達林一代在1988年6月的第十九次黨代表會議上的“決戰”前夕的對抗,西方社會輿論感受到了蘇聯改革派與保守派的衝突。“改革的方針岌岌可危。權力之爭正在變成關於獨裁者史達林的歷史評價之爭。如果史達林的陰影被驅趕到角落中——戈巴契夫就勝利了。如果早已死去的獨裁者從過去的黑暗中重新站起——對可能的改革的一切希望都將破滅。”[23]
西歐報刊上的文章的根本特點在於,這些文章總是強調戈巴契夫的堅定信念、明確目的和個人勇氣在改革政策的轉折關頭的作用。
1987年:“戈巴契夫依靠知識分子和他想要使其民主化的那個黨的所有自覺黨員的支持,不斷積累小的勝利,當然這是艱難的。”[24]
1988年:“戈巴契夫日復一日地平靜地告訴他的交談者說,‘革命’開始了,這一革命是不可避免和必不可少的,將會遇到種種困難,但革命終將勝利,因為這是歷史的需要……他擁有對對手的巨大優勢:他知道向何處去,而對手隻想一點——哪兒也不去,這在經過20年的停滯之後決不可能成為綱領。”[25]
對於戈巴契夫去傳統意識形態化的對外政策的意圖歐洲人不是一下子就相信的,但在聽了他1988年在聯合國的講話後受到了震動:“除了裁軍建議以及第一次引起國外注意的關於人權問題的主張,他的講話還涉及到迄今為止隻有知識分子經過探索略有了解的領域:戈巴契夫比所有蘇聯先進思想家都更直言不諱地對對外政策和世界政策的階級性學說提出了疑問,並且強調十月革命理想的相對性。”[26]
1990年:“米哈伊爾·戈巴契夫拋棄了蘇聯共產黨對權力的壟斷,並得到了在大克裏姆林宮召開的中央全會對此的認可……強製的、令人壓抑的準則終於由於戈巴契夫的勇敢而‘在事實上’被廢除……這是真正的、意想不到的和史無前例的民主革命。”[27]
從改革一開始並且隨著對變革反抗的增長,歐洲大眾傳媒公開談論戈巴契夫與“製度”的對立。
“從1985年3月11日起,新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為自己設想了太多的敵人,以防止他們給予自己背信棄義的打擊——不管是克格勃的人、安德羅波夫式的專家治國論者還是老勃列日涅夫近衛軍恐龍。”[28]“這一次認真進行的並為蘇聯居民所真正接受的關於史達林主義的討論有可能沖毀大壩。莫斯科一家發行量達百萬份的大報稱戈巴契夫改革(其思想核心是開發過去)是‘階級背叛’和‘放棄社會主義’。”[29]
對於歐洲人來說,誰——“英雄”還是“製度”——會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證明是蘇聯公民對賴·馬·戈爾巴喬娃的態度。
1987年:“莫斯科的風暴:官僚對戈巴契夫的頭幾次攻擊瞄準的首先是他的夫人的魅力。她的微笑和文雅成了蘇聯領導人新的風格的化身。機智、活潑的賴莎·戈爾巴喬娃出色地體現了她的丈夫試圖在蘇聯實現的革新……在她之前沒有一位蘇聯第一夫人試圖吸引別人的主意。她的西方式風格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好奇。這就是選中賴莎作為攻擊的靶子、以便削弱她丈夫的地位的原因。”[30]
1988—1989年西方大眾傳媒一直在追蹤改革的戲劇性突變,描述戈巴契夫與“有組織的種種形式的反對派”的鬥爭,反對派或是打著保衛歷史成果的旗號,或是鼓吹“建立在私有製基礎上的市場模式危險”的思想,或是以公開和隱蔽的個人對抗形式反對戈巴契夫方針[31](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晚些時候歐洲社會輿論才不太情願地開始關注反對戈巴契夫及其方針的另一條戰線——“以新西方的名義”活動並“追求新哲學最高表達者稱號”的蘇聯自由派)。
在改革的最後幾年,歐洲報刊的注意力集中在蘇聯的經濟困難上,在它們看來這些困難是“製度”成功反抗的一部分並使歐洲社會輿論對戈巴契夫的地位和他所倡導的變化產生了疑慮[32]。然而這對歐洲社會輿論對戈巴契夫的態度並未產生多大的影響。如果說1990年4月他的支持率達到了最高點(聯邦德國85%,義大利80%,英國77%,法國68%),那麽在夏初,這一支持率在所有這些國家都有所降低,但仍然處於高點(聯邦德國75%,義大利70%,英國75%,法國62%)。這再一次證實了自改革開始後在社會輿論調查中出現的趨勢:戈巴契夫被歐洲人首先看做是一個震驚了他們想像力的人。
2001年8月,即在叛亂10周年前夕,英國《衛報》寫道:“戈巴契夫在6年半中一直是新聞的主角,一開始是令人好奇的神秘人物,後來當他的公開性和改革實行後,他被看成一位成功的改革者。‘國外戈巴契夫熱’征服了大眾傳媒。”[33]自改革開始後的20年中,西方社會輿論始終把戈巴契夫看做一位不能僅僅用政治尺度衡量其影響範圍的人物。
蘇聯人看改革和米·謝·戈巴契夫
有一種觀點認為,歐洲和美國以及蘇聯的社會輿論調查表明,對戈巴契夫的改革特別是對戈巴契夫本人的看法截然不同。這是非常浮淺的結論。事實上認為西方和蘇聯關於改革事件的調查反映了並行的現實是錯誤的。西方研究人員也強調指出了這一點,他們認為1980年代中到1990年代初歐洲和美國社會輿論主要賦予戈巴契夫三種形象[34]。
西歐報刊上的文章的根本特點在於,這些文章總是強調戈巴契夫的堅定信念、明確目的和個人勇氣在改革政策的轉折關頭的作用。
1987年:“戈巴契夫依靠知識分子和他想要使其民主化的那個黨的所有自覺黨員的支持,不斷積累小的勝利,當然這是艱難的。”[24]
1988年:“戈巴契夫日復一日地平靜地告訴他的交談者說,‘革命’開始了,這一革命是不可避免和必不可少的,將會遇到種種困難,但革命終將勝利,因為這是歷史的需要……他擁有對對手的巨大優勢:他知道向何處去,而對手隻想一點——哪兒也不去,這在經過20年的停滯之後決不可能成為綱領。”[25]
對於戈巴契夫去傳統意識形態化的對外政策的意圖歐洲人不是一下子就相信的,但在聽了他1988年在聯合國的講話後受到了震動:“除了裁軍建議以及第一次引起國外注意的關於人權問題的主張,他的講話還涉及到迄今為止隻有知識分子經過探索略有了解的領域:戈巴契夫比所有蘇聯先進思想家都更直言不諱地對對外政策和世界政策的階級性學說提出了疑問,並且強調十月革命理想的相對性。”[26]
1990年:“米哈伊爾·戈巴契夫拋棄了蘇聯共產黨對權力的壟斷,並得到了在大克裏姆林宮召開的中央全會對此的認可……強製的、令人壓抑的準則終於由於戈巴契夫的勇敢而‘在事實上’被廢除……這是真正的、意想不到的和史無前例的民主革命。”[27]
從改革一開始並且隨著對變革反抗的增長,歐洲大眾傳媒公開談論戈巴契夫與“製度”的對立。
“從1985年3月11日起,新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為自己設想了太多的敵人,以防止他們給予自己背信棄義的打擊——不管是克格勃的人、安德羅波夫式的專家治國論者還是老勃列日涅夫近衛軍恐龍。”[28]“這一次認真進行的並為蘇聯居民所真正接受的關於史達林主義的討論有可能沖毀大壩。莫斯科一家發行量達百萬份的大報稱戈巴契夫改革(其思想核心是開發過去)是‘階級背叛’和‘放棄社會主義’。”[29]
對於歐洲人來說,誰——“英雄”還是“製度”——會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證明是蘇聯公民對賴·馬·戈爾巴喬娃的態度。
1987年:“莫斯科的風暴:官僚對戈巴契夫的頭幾次攻擊瞄準的首先是他的夫人的魅力。她的微笑和文雅成了蘇聯領導人新的風格的化身。機智、活潑的賴莎·戈爾巴喬娃出色地體現了她的丈夫試圖在蘇聯實現的革新……在她之前沒有一位蘇聯第一夫人試圖吸引別人的主意。她的西方式風格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好奇。這就是選中賴莎作為攻擊的靶子、以便削弱她丈夫的地位的原因。”[30]
1988—1989年西方大眾傳媒一直在追蹤改革的戲劇性突變,描述戈巴契夫與“有組織的種種形式的反對派”的鬥爭,反對派或是打著保衛歷史成果的旗號,或是鼓吹“建立在私有製基礎上的市場模式危險”的思想,或是以公開和隱蔽的個人對抗形式反對戈巴契夫方針[31](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晚些時候歐洲社會輿論才不太情願地開始關注反對戈巴契夫及其方針的另一條戰線——“以新西方的名義”活動並“追求新哲學最高表達者稱號”的蘇聯自由派)。
在改革的最後幾年,歐洲報刊的注意力集中在蘇聯的經濟困難上,在它們看來這些困難是“製度”成功反抗的一部分並使歐洲社會輿論對戈巴契夫的地位和他所倡導的變化產生了疑慮[32]。然而這對歐洲社會輿論對戈巴契夫的態度並未產生多大的影響。如果說1990年4月他的支持率達到了最高點(聯邦德國85%,義大利80%,英國77%,法國68%),那麽在夏初,這一支持率在所有這些國家都有所降低,但仍然處於高點(聯邦德國75%,義大利70%,英國75%,法國62%)。這再一次證實了自改革開始後在社會輿論調查中出現的趨勢:戈巴契夫被歐洲人首先看做是一個震驚了他們想像力的人。
2001年8月,即在叛亂10周年前夕,英國《衛報》寫道:“戈巴契夫在6年半中一直是新聞的主角,一開始是令人好奇的神秘人物,後來當他的公開性和改革實行後,他被看成一位成功的改革者。‘國外戈巴契夫熱’征服了大眾傳媒。”[33]自改革開始後的20年中,西方社會輿論始終把戈巴契夫看做一位不能僅僅用政治尺度衡量其影響範圍的人物。
蘇聯人看改革和米·謝·戈巴契夫
有一種觀點認為,歐洲和美國以及蘇聯的社會輿論調查表明,對戈巴契夫的改革特別是對戈巴契夫本人的看法截然不同。這是非常浮淺的結論。事實上認為西方和蘇聯關於改革事件的調查反映了並行的現實是錯誤的。西方研究人員也強調指出了這一點,他們認為1980年代中到1990年代初歐洲和美國社會輿論主要賦予戈巴契夫三種形象[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