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清執法嚴明,能守戒如一,今傳與你。”法清合什拜受,無德為他整冠,授衣。法清披戴好侍立一旁。


    “法海——”法海應聲出列合什跪下。


    “‘菩提本是樹,明鏡不是台。心上隻一人,何處容塵埃?’菩提、明鏡本是先聖們打的比方,是指向明月的那根手指,而不是明月本身。時時拂拭也好,心上無一物也好,都是叫人心無一念。若真無一念,便會有萬念俱生,還不如心存一念,以叫諸念皆息,這便是精誠。禪門無方便之門,百人有百樣法門,千人有千種路徑。隻要心中有佛,無路不通,無法不能。”又道,“法海心性聰敏,有此一偈,他日座下必有五百僧眾,受五千人供養。我這有錫杖、鐵缽留與你雲遊江湖——南方禪寺叢林有六祖傳承的無上妙禪,當謙虛受教,不可自持自縱——他日必有你的結果。”


    法海再拜合什。無德拂摸著錫杖,“杖分四股,為斷四生、念四諦、修四等、入四禪之故;股中十二環,為念十二因緣,通達無礙,修行十二門禪之意。不得以不淨手持杖,不得擔於肩上、見佛像不得使錫作聲、不得以杖指人、不得用杖於地麵寫字。化緣至人家門首搖錫三下。若無人應,再搖五下。又無人應,更搖七下。終無人應,則應往別家。”說完方將錫杖授與法海。


    “一缽千家飯,孤僧萬裏遊。此去風餐露宿,跋山涉水,要虛心參學。須知野老黃童有真意,禪心得來本自然。一花一草皆是禪心佛意,不可小覷。”又將鐵缽托與法海。


    “我業法清可守,我道法海可傳。”說著深情地看了二人一眼,“座下弟子可有異議?”眾人隻是再拜稱善。


    “我去矣。”無德說著閉上了眼。


    立時大殿上法音齊響,梵聲四起。法海想起以往無德對自己的教誨:那初開禪心時的“何不拜販書印字者為師”之喻;那消他傲氣的“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之語;那祗園精舍與柴房夥舍之比。一心想侍奉師父百年,卻不料無常早到。而今既離人世,又將杖缽相傳,雖是法清守寺為主持,其實真正衣缽是傳與了自己。而偏自己不爭氣,想起那日法明所言,以及無德遣走許仙,知道無德是明了他與許仙的事的,卻隻不說破。“色”字乃是僧家第一戒,自己偏放不下,是有失師父所望。想至此,不由得淚如雨下,失聲大慟。


    法明戒棍劈頭便向法海頭上打來,“這是什麽修行?”法明厲聲斥道,“這就是你受杖缽弟子的修行?”禪門境界斷卻七情六慾,看破生死,不因生而喜,不為死而悲。


    才說完,卻見無德睜開眼來,嚇了法明一跳。


    無德彎下腰來,用手指輕輕擦了一把法海的淚水,用指尖彈向空中,“和尚的淚是大悲之心、大懺之心、精誠之心所至,淚水落在地上,在心中卻會盛開美麗的蓮花。”


    又說道,“老衲無知又無德,自無舍利留後人。塵歸塵來土歸土,一縷青煙朝西行。老僧圓寂,乃是功德圓滿,有何悲哉!該做什麽事就做什麽事去吧!”說完示意法清與法海扶他。眾人見無德醒過來,大喜過望,齊念阿彌陀佛。


    法清與法海扶著他出得殿來,卻見無能已在殿外布置好了柴堆。因寺中早就傳說無德既將仙逝,山下村民聽得寺中鍾鼓亂響,便知了分寸,都趕上山,在大殿外觀望焚香叩頭,山門外還有男女老少不斷進來。無德放開兩人,走上柴堆之上,麵朝西跏跌而坐。


    “法海——”聽得聲喚,法海忙過去,“既已受杖缽,為何還不離去?”


    法海斂了悲意,道,“弟子想送師父一程。”


    “不必。快去吧。願你錫杖所點之處,金蓮綻放;鐵缽所化之地,蘭蕙飄香。”說著努力地向法海揮揮手。法海不敢違拗,隻好轉身而行。


    行不多遠,卻聽無德又喚,忙轉回來,卻聽無德道,“放下他。”


    又對眾僧道,“這是真的去了。”說完便是一聲長喝,聲振雲際,響震鍾鼓。喝聲已止,回聲在山中久久未絕。法海三拜而去,出至寺門,回頭望時,熊熊大火已經燃起,一縷青煙直上青天。


    [第四章]第一節


    [回目名:]思遊子應對燕巢詩,妒僚客責問空空境


    卻說許仙離了相國寺,持了薦書往南方而去,一路上遇店住宿,逢寺燒香。本是放牛娃出身,不怕辛苦,一路上風情人物對於他來說也自新鮮,早忘了離別之痛。隻是遇著雨天,行不得路,在店鋪裏住著無事,便想起與法海廝磨的日子,心上分外思念。


    不下幾月,到了杭州,送了薦書進府去。那太守姓陳名公靖,原是裴休的門生,與法海有同學之誼,又是同科進士,看了薦書,便請許仙進來。與他談典故,一一對答。又指物作詩,雖不是上好,卻也過得太守耳目,比那府中的清客幕僚不差絲毫。問及法海修行得怎麽樣了,許仙又實話說了,且不免打些機鋒,說些禪意。那太守自是喜歡得不得了,便收在府中做了幕僚,準備有合適職位時好好任用。


    一旦閑下來,許仙不免想起法海來。最是那春夜難熬,又正青春年少,免不得一夜間自己耍弄幾回才得安眠。日子倒是安穩,卻是極想那山間的日子,少不得托著回京的客人與法海捎書傳紙。也有那不曾傳到的,也有法海接到的,一例地搞得法海心煩意亂,哪裏還敢再雁字回傳。越是不得法海音信,許仙便越是想得難受。不下一年,那捎書帶信的便連他那書信也傳不去了,說是相國寺住持圓寂,法海已不在寺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法海與許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楚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楚駿並收藏法海與許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