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想了想說,“我與眾師兄弟的不同,隻未知可否。”
無德道,“說來我聽。”
法海合什道,“我有一偈——菩提本是樹,明鏡不是台。心上隻一人,何處容塵埃?”
無德閉目沉默許久,眾人見師父沒有評語,都麵麵相覷,也不知可否。有幾個便來問無德,法海如此的修行如何?那意思是想知道無德有意將衣缽傳與誰,便好與他相近。
有個與法海相善的師兄說,“妙,心中隻佛陀一人,還能容下什麽邪念妄想?”
也有說不好的。
良久,無德方開口,也不睜眼,“禪門有三種境界,第一層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其心有分別,所以萬法諸相都不相同——山是山,水是水。等到第二種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其心無分別,山水皆是諸法空相,無甚分別。這種境界雖好,但還是在分別,是不分別之分別。等到第三層,仍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其知道萬法歸一,萬相空無的道理,所以無心去分別山水,山仍舊是山,水仍舊是水。”
便有弟子問,法海到了那種境界?
無德不回答,隻道,“不過在第二層上,放下這一人,便可達到第三層。”
也有問法清師兄在第幾層上的。無德喝道,“何來層?”
有個膽大的便說,適才師父說過禪門有三種境界。
無德笑笑,“方才是方才,現在是現在。修行之人若執著於境界,又是一誤。修行不過是隨心隨意,豈能隨境而動?水在江中,遇灘則靜,遇彎則洶,水還是那個水,不過處時局地方不同罷了。”
眾弟子又問了些佛法心得。無德或解或喝,一一答過。
無德終於說,“今日之會,乃我在凡世最後一會,他日升壇講法,便是我親傳衣缽之時。”
有個師兄便問,衣體傳與何人?
無德笑笑,“衣缽傳與後人。”便揮手示意大家退去。
大家都是聰明人,出去時,便分作了兩派,一邊簇擁著法清,一邊緊跟著法海。
無德接過隨身小沙彌的茶碗,淡淡地說,“禪門中若有功利,清者亦不能清,有容者也未必大。”
無德便吩咐沙彌出去,自己要為圓寂淨身,不待叫時,誰也不許進來。大凡高僧知道大限來時,便要禪定,不吃不喝。一是為了心靜如一,一是為了排空身上穢物,得一潔淨之身。
[第三章]第三節
[回目名:]法明誤吐分離事,無能智護劈柴僧
眾人見無德如此,知道寺廟將易主,便根據那法會中的言語猜度誰是未來的主持,便好與誰相近。其中不免有荒廢了修行的,也有那些好事的,未脫俗氣的,便相互暗中攻陷。
這日,法海正在劈柴,便有那法清的支持者法明過來諷道,“你心中那一人是誰?敢不是哪個相好吧!”
法海隻不理。
法明又道,“好好的公府不呆,卻跑到這來搶我們的飯碗,也是師父看你父親麵上,才收留的你。”
法海仍劈他的柴。
法明卻不罷休,“你隻做得正人君子一般,你和許仙搞的那些醜事隻當我不知道,師父也早是知道的了。你還是趁早走了得好,若法清師兄掌了寺院,是必不容你的。到時叫你好看!”
法海愣在那裏,半晌才念了個佛號。
那邊一個老頭陀本在一旁搬柴火,見法海停了手,便說,“誰做主持,不一樣要劈柴搬柴的,相國寺裏唯一不缺的倒是閑人。”卻把法明推了一把,去拾他腳下的柴。
法明罵道,“你個老東西!”
老頭陀回道,“東西總有老的時候,若是不老,就成妖精了。”
“無能。”法明叫著老頭陀的法號,“倚老賣老,你不曾記得你是個犯戒的僧人了?要不,師父會罰你在這?”
無能邊拾柴邊說,“若心上放不下功利,戒又有何用?若心上不知有罰,罰下十八層地獄又能怎樣?”
法明隻氣得“你你你”的亂叫。
這個無能因不平時政,出家在此,與無德是同門師兄弟。因好酒,當日喝醉打傷了山下的村民,被無德罰在柴房做工。一做便是四十幾年。
[第三章]第四節
[回目名:]智比丘傳達身後事,癡和尚難捨前生緣
是日,小沙彌正在方丈門前打盹,卻聽得門吱地開了。無德走了出來,一手拄著錫杖,一手拿著鐵缽,對小沙彌說,“拿我袈裟、毗盧冠到大殿來。”
不多時,寺中集會鍾聲起。眾僧都放下手中的事往大殿跑。隻有無能和幾個火工頭陀在殿外廣場上堆放柴火。
無德端坐大殿上,小沙彌捧袈裟、毗盧冠立在一旁。法清諸師兄弟站立殿中。
無德振鐸而語,“吾今即往西天朝見佛祖。留下爾等自當嚴加修行,苦練心誌。”眾僧聽得,齊齊跪倒在地,也有那伏地失聲的,也有那淚如泉湧的。
“他日到西邊來見我,我必要考問爾等功課。若是爾等怠惰,必不輕饒。”
法清等眾人應道,“謹受教誨。”
無德又道,“我有袈裟一領,毗盧冠一頂,是先時祖師所傳。法清過來——”法清忙把戒棍交與身邊的師弟法明,過去跪下。
無德道,“說來我聽。”
法海合什道,“我有一偈——菩提本是樹,明鏡不是台。心上隻一人,何處容塵埃?”
無德閉目沉默許久,眾人見師父沒有評語,都麵麵相覷,也不知可否。有幾個便來問無德,法海如此的修行如何?那意思是想知道無德有意將衣缽傳與誰,便好與他相近。
有個與法海相善的師兄說,“妙,心中隻佛陀一人,還能容下什麽邪念妄想?”
也有說不好的。
良久,無德方開口,也不睜眼,“禪門有三種境界,第一層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其心有分別,所以萬法諸相都不相同——山是山,水是水。等到第二種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其心無分別,山水皆是諸法空相,無甚分別。這種境界雖好,但還是在分別,是不分別之分別。等到第三層,仍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其知道萬法歸一,萬相空無的道理,所以無心去分別山水,山仍舊是山,水仍舊是水。”
便有弟子問,法海到了那種境界?
無德不回答,隻道,“不過在第二層上,放下這一人,便可達到第三層。”
也有問法清師兄在第幾層上的。無德喝道,“何來層?”
有個膽大的便說,適才師父說過禪門有三種境界。
無德笑笑,“方才是方才,現在是現在。修行之人若執著於境界,又是一誤。修行不過是隨心隨意,豈能隨境而動?水在江中,遇灘則靜,遇彎則洶,水還是那個水,不過處時局地方不同罷了。”
眾弟子又問了些佛法心得。無德或解或喝,一一答過。
無德終於說,“今日之會,乃我在凡世最後一會,他日升壇講法,便是我親傳衣缽之時。”
有個師兄便問,衣體傳與何人?
無德笑笑,“衣缽傳與後人。”便揮手示意大家退去。
大家都是聰明人,出去時,便分作了兩派,一邊簇擁著法清,一邊緊跟著法海。
無德接過隨身小沙彌的茶碗,淡淡地說,“禪門中若有功利,清者亦不能清,有容者也未必大。”
無德便吩咐沙彌出去,自己要為圓寂淨身,不待叫時,誰也不許進來。大凡高僧知道大限來時,便要禪定,不吃不喝。一是為了心靜如一,一是為了排空身上穢物,得一潔淨之身。
[第三章]第三節
[回目名:]法明誤吐分離事,無能智護劈柴僧
眾人見無德如此,知道寺廟將易主,便根據那法會中的言語猜度誰是未來的主持,便好與誰相近。其中不免有荒廢了修行的,也有那些好事的,未脫俗氣的,便相互暗中攻陷。
這日,法海正在劈柴,便有那法清的支持者法明過來諷道,“你心中那一人是誰?敢不是哪個相好吧!”
法海隻不理。
法明又道,“好好的公府不呆,卻跑到這來搶我們的飯碗,也是師父看你父親麵上,才收留的你。”
法海仍劈他的柴。
法明卻不罷休,“你隻做得正人君子一般,你和許仙搞的那些醜事隻當我不知道,師父也早是知道的了。你還是趁早走了得好,若法清師兄掌了寺院,是必不容你的。到時叫你好看!”
法海愣在那裏,半晌才念了個佛號。
那邊一個老頭陀本在一旁搬柴火,見法海停了手,便說,“誰做主持,不一樣要劈柴搬柴的,相國寺裏唯一不缺的倒是閑人。”卻把法明推了一把,去拾他腳下的柴。
法明罵道,“你個老東西!”
老頭陀回道,“東西總有老的時候,若是不老,就成妖精了。”
“無能。”法明叫著老頭陀的法號,“倚老賣老,你不曾記得你是個犯戒的僧人了?要不,師父會罰你在這?”
無能邊拾柴邊說,“若心上放不下功利,戒又有何用?若心上不知有罰,罰下十八層地獄又能怎樣?”
法明隻氣得“你你你”的亂叫。
這個無能因不平時政,出家在此,與無德是同門師兄弟。因好酒,當日喝醉打傷了山下的村民,被無德罰在柴房做工。一做便是四十幾年。
[第三章]第四節
[回目名:]智比丘傳達身後事,癡和尚難捨前生緣
是日,小沙彌正在方丈門前打盹,卻聽得門吱地開了。無德走了出來,一手拄著錫杖,一手拿著鐵缽,對小沙彌說,“拿我袈裟、毗盧冠到大殿來。”
不多時,寺中集會鍾聲起。眾僧都放下手中的事往大殿跑。隻有無能和幾個火工頭陀在殿外廣場上堆放柴火。
無德端坐大殿上,小沙彌捧袈裟、毗盧冠立在一旁。法清諸師兄弟站立殿中。
無德振鐸而語,“吾今即往西天朝見佛祖。留下爾等自當嚴加修行,苦練心誌。”眾僧聽得,齊齊跪倒在地,也有那伏地失聲的,也有那淚如泉湧的。
“他日到西邊來見我,我必要考問爾等功課。若是爾等怠惰,必不輕饒。”
法清等眾人應道,“謹受教誨。”
無德又道,“我有袈裟一領,毗盧冠一頂,是先時祖師所傳。法清過來——”法清忙把戒棍交與身邊的師弟法明,過去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