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又托人到尚書府去問,隻是得了裴夫人幾件衣物並一些銅錢及囑託——無非是寒暖自重,努力學習的話。卻也得了些消息,說的是無德圓寂次日清晨,門上一個僕役來報,有個和尚極像是公子,在當街望府上拜了三拜,便走了。他叫時,那和尚也不曾回頭,柱著杖,托著缽出城去了。裴夫人聽得,垢麵跣足追去,已尋不著蹤影了。打聽到寺中,說是法海受了杖缽往江南雲遊去了。裴夫人便大念阿彌陀佛。
許仙聽得這些,心中又是喜,又是悲。喜的是法海也往南方來了,說不定哪時會尋到這裏來的——許仙心想自己如此思念法海,法海也必是難捨得他的。悲的是往日到還有個掛念的方向,現在也不知法海在何處,便是想他了,也不知往那裏想去。
隻說這日太守大宴賓客,請的是杭州地麵上的權貴富商。清客幕僚們便一例兒坐陪,各以已長助興。
為中一個清客名喚作李賢的,是極喜於人前顯擺的。酒過三巡,便對太守說,莫若以詩助酒興,且指一題,會詩的會文的或是會唱的會寫的便都各自圍繞此題獻技。大家聽了都稱好。
便叫太守指題。如此設題不能太難,太難了易冷場,也不能太易,太容易了也無甚樂趣。太守正思考間,滿場一片靜寂,卻聽得堂簷上傳來燕兒叫聲——那簷下原築著個燕巢。太守一指,“有了,就是它了,大家便以燕兒為題如何?”
李賢便道,且聽太守道來。
太守道,“不比以前了,方才又多吃了幾杯,一發不能作了。我且吟白樂天的一首《錢塘湖春行》吧。”說著便吟起來,為中有一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吟完眾人便喝起彩來。都道是風貌氣宇不減白公風采。太守便與右座把盞,右座也說了一句舊詩,又與鄰座碰杯。鄰座是個姓方的商人,不通詩文,便道,“竇燕山,有義方。”
眾人見他把蒙學中的句子搬來,不由得大笑起來,他也不惱,道,“酒席之中必要有個逗樂之人方才有氣氛的。”
又傳到一個清客那,便唱了一首高適的《燕歌行》。又傳與一畫客,便叫小廝們抬了幾案,拿了筆墨作畫。
那李賢也不等他作完,便舉杯出來道,“唐兄作畫需些時間,我且圓一圓場,作一首新詩與各位助酒。”便學了曹子建七步成詩的模樣兒,於那堂上抖開了方步。待走到第七步,停下道,“雙雙堂前燕,往返不得閑。緣為子孫計,天下父母心。”
有幾個會意的便說,“太守本是地麵上的父母官,如這燕兒般不知疲倦,卻都是為了杭州地麵上的老百姓呀!”眾人也早知李賢是好出風頭的,便都稱好。他卻一臉得意,便與一姓白的藥商碰杯,這藥商原是四川峨嵋人,到江南販賣藥材,便定居於此。家境頗為盈實,膝下有一女,喚作三娘。
白公見狀,隻捂了酒杯不與他碰,“老漢不通詩文,隻好看你們玩兒。”
那李賢更來勁了,“不如你與方老爺一樣也做個逗樂的吧!”說著大笑起來。那白公原沒有方老爺豁達,見說自己隻配逗樂,被窘得無地自容。益發惱了,也不去碰他的杯。
正為難間,卻見鄰座一個青年提杯來,輕輕碰了李賢的酒杯,率性而飲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許仙。那李賢也隻好飲了,打拱請他作詩。
許仙心中隻思忖著法海,哪有心思與這些人對酒作詩,不過看白公堪是窘迫,又加多飲了幾杯,便有意接過酒令以抒塊壘。
卻見他站到堂中,往那燕巢望了一望,眾人正要數他步數,卻見他吟道,“堂上遊子堂前燕,北往南來總相同。鹿台有歡冬雪落,祗園無福秋花紅。一巢才成春已盡,半生未過心成空。人間誰解此中意,分飛勞燕各西東。”
眾人聽得自覺有新意,確是好詩,不由得喝采,太守在座上也大讚一聲,那白公雖不懂詩文,卻也聽得出個好壞,又加上這本是與自己解圍,心上更是喜歡。也不管李賢是否高興,舉了杯來與許仙碰著,道,“這樣的詩我便是出醜一回也是值得的。”略思想一會,說道,“我出一個對聯:燕窩防風,生地當歸。”
這“燕窩”、“防風”、“生地”、“當歸”皆是藥材名。意思也還過得去,對仗也還工整。眾人一聽,四味藥湊成一聯,又合著“燕”題,又合著他的本行,也喝起采來。太守道,“你個藥商也有此詩心雅趣,卻是不可多得。也隻合著你這樣的身份說出來才好,若是第二個人便是強拉生湊的了。”
白公便道,“是許生點醒了我的詩心呀!我想他既然‘北往南來’,又‘分飛勞燕’,不如叫他‘生地當歸’。”眾人聽得這裏更是贊他那聯好,都來與他敬酒,白公也自歡喜異常。
那李賢一發聽得心裏不是個滋味,卻又不好拿白公怎麽樣。隻把氣撒在許仙身上,冷冷對許仙道,“你小小年紀,也感春悲秋,自詡滄桑?你知的什麽空與不空?”
許仙倒鎮定,答道,“無空。”李賢倒吃了一驚。禪門講“空”頗為玄妙,既非空也不是不空,空與不空在於心。若一味想著“空”,那心上自然不是空——因為還有個“空”在。正如法海那偈中說的,心上隻一人,何處容塵埃。若不去計較空與不空,隻精誠於一事一人,反倒得了那萬念不起的“空”境。
許仙聽得這些,心中又是喜,又是悲。喜的是法海也往南方來了,說不定哪時會尋到這裏來的——許仙心想自己如此思念法海,法海也必是難捨得他的。悲的是往日到還有個掛念的方向,現在也不知法海在何處,便是想他了,也不知往那裏想去。
隻說這日太守大宴賓客,請的是杭州地麵上的權貴富商。清客幕僚們便一例兒坐陪,各以已長助興。
為中一個清客名喚作李賢的,是極喜於人前顯擺的。酒過三巡,便對太守說,莫若以詩助酒興,且指一題,會詩的會文的或是會唱的會寫的便都各自圍繞此題獻技。大家聽了都稱好。
便叫太守指題。如此設題不能太難,太難了易冷場,也不能太易,太容易了也無甚樂趣。太守正思考間,滿場一片靜寂,卻聽得堂簷上傳來燕兒叫聲——那簷下原築著個燕巢。太守一指,“有了,就是它了,大家便以燕兒為題如何?”
李賢便道,且聽太守道來。
太守道,“不比以前了,方才又多吃了幾杯,一發不能作了。我且吟白樂天的一首《錢塘湖春行》吧。”說著便吟起來,為中有一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吟完眾人便喝起彩來。都道是風貌氣宇不減白公風采。太守便與右座把盞,右座也說了一句舊詩,又與鄰座碰杯。鄰座是個姓方的商人,不通詩文,便道,“竇燕山,有義方。”
眾人見他把蒙學中的句子搬來,不由得大笑起來,他也不惱,道,“酒席之中必要有個逗樂之人方才有氣氛的。”
又傳到一個清客那,便唱了一首高適的《燕歌行》。又傳與一畫客,便叫小廝們抬了幾案,拿了筆墨作畫。
那李賢也不等他作完,便舉杯出來道,“唐兄作畫需些時間,我且圓一圓場,作一首新詩與各位助酒。”便學了曹子建七步成詩的模樣兒,於那堂上抖開了方步。待走到第七步,停下道,“雙雙堂前燕,往返不得閑。緣為子孫計,天下父母心。”
有幾個會意的便說,“太守本是地麵上的父母官,如這燕兒般不知疲倦,卻都是為了杭州地麵上的老百姓呀!”眾人也早知李賢是好出風頭的,便都稱好。他卻一臉得意,便與一姓白的藥商碰杯,這藥商原是四川峨嵋人,到江南販賣藥材,便定居於此。家境頗為盈實,膝下有一女,喚作三娘。
白公見狀,隻捂了酒杯不與他碰,“老漢不通詩文,隻好看你們玩兒。”
那李賢更來勁了,“不如你與方老爺一樣也做個逗樂的吧!”說著大笑起來。那白公原沒有方老爺豁達,見說自己隻配逗樂,被窘得無地自容。益發惱了,也不去碰他的杯。
正為難間,卻見鄰座一個青年提杯來,輕輕碰了李賢的酒杯,率性而飲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許仙。那李賢也隻好飲了,打拱請他作詩。
許仙心中隻思忖著法海,哪有心思與這些人對酒作詩,不過看白公堪是窘迫,又加多飲了幾杯,便有意接過酒令以抒塊壘。
卻見他站到堂中,往那燕巢望了一望,眾人正要數他步數,卻見他吟道,“堂上遊子堂前燕,北往南來總相同。鹿台有歡冬雪落,祗園無福秋花紅。一巢才成春已盡,半生未過心成空。人間誰解此中意,分飛勞燕各西東。”
眾人聽得自覺有新意,確是好詩,不由得喝采,太守在座上也大讚一聲,那白公雖不懂詩文,卻也聽得出個好壞,又加上這本是與自己解圍,心上更是喜歡。也不管李賢是否高興,舉了杯來與許仙碰著,道,“這樣的詩我便是出醜一回也是值得的。”略思想一會,說道,“我出一個對聯:燕窩防風,生地當歸。”
這“燕窩”、“防風”、“生地”、“當歸”皆是藥材名。意思也還過得去,對仗也還工整。眾人一聽,四味藥湊成一聯,又合著“燕”題,又合著他的本行,也喝起采來。太守道,“你個藥商也有此詩心雅趣,卻是不可多得。也隻合著你這樣的身份說出來才好,若是第二個人便是強拉生湊的了。”
白公便道,“是許生點醒了我的詩心呀!我想他既然‘北往南來’,又‘分飛勞燕’,不如叫他‘生地當歸’。”眾人聽得這裏更是贊他那聯好,都來與他敬酒,白公也自歡喜異常。
那李賢一發聽得心裏不是個滋味,卻又不好拿白公怎麽樣。隻把氣撒在許仙身上,冷冷對許仙道,“你小小年紀,也感春悲秋,自詡滄桑?你知的什麽空與不空?”
許仙倒鎮定,答道,“無空。”李賢倒吃了一驚。禪門講“空”頗為玄妙,既非空也不是不空,空與不空在於心。若一味想著“空”,那心上自然不是空——因為還有個“空”在。正如法海那偈中說的,心上隻一人,何處容塵埃。若不去計較空與不空,隻精誠於一事一人,反倒得了那萬念不起的“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