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發百萬民工,開挖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通濟渠,這是大業元年的事。


    在那一年稍晚一些的時候,發淮南民工十餘萬開邗溝,連接淮河與長江。


    到大業四年,開挖北至涿郡(今北京)的永濟渠,連接黃河與海河。


    大業六年,又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引長江水直達餘杭(今浙江杭州)入錢塘江。


    費時六年,用工無數,南起餘杭,中途經過江都、洛陽,北至涿郡的南北大運河就這樣成形了,完工了。這條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貫穿了如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二市六省,全長近五千裏的大運河無疑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人工河。且不說它在當時的國民經濟中所發揮的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單就大分裂之後重新大統一的政治意義而言,它的政治正確也是毋庸置疑的吧?


    國家建設、國家工程,在許多情況下不能隻是小算盤算小帳,這已經是如今人們的共識了,那為什麽麵對當時的楊廣,我們不能也這樣認識呢?難道就因為他後來變成了“隋煬帝”?而且,即使是在隋煬帝時代,長江三角洲以及浙東三吳一帶已經是經濟發達地區,其作為魚米之鄉的富饒程度早已遠遠超過關中八百裏秦川的首善之區。將作為政治中心的關隴地區和財富中心的江南連接起來,其經濟意義也是顯而易見。


    由大業天子楊廣傾全力打造成功的大運河,給古老中國造成的影響和變化,實在是怎麽估量都算不得過分。


    我們曾經說過,導致楊廣成了後來的隋煬帝的,還有他發動並領導的一敗再敗的東征高麗的戰爭。這場戰爭和運河北段的永濟渠有關。永濟渠是南北大運河四段渠道中最長的一段,雖說有舊渠道可以利用,但工程量依然十分浩大,其間役使了河北百萬民眾,“男丁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者”,全部要去修河,因“丁男不供,始以婦人從役”,也就是男女老少總動員。永濟渠修成後,成了調運河北地區糧食的主要渠道,同時也加強了對北方的軍事控製。因為永濟渠的終點涿郡薊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北方軍事重鎮,楊廣徵伐高麗時,這裏就是屯兵之地,而永濟渠也就成了給糧運兵的主要通道。


    正是因為有了永濟渠,有了北運河,遠離黃河的涿郡薊城後來才有了成為元大都的可能,也才有了後來和現在的北京。


    古城杭州早就是中華版圖上一顆十分耀眼的明珠,它的光彩照人熠熠生輝也是在與運河係統連接起來之後。按《劍橋中國隋唐史》的說法,正是運河本身“大大地促進了杭州的發展,使它從一個邊境前哨地一躍而為繁榮的商業城市”。


    南有杭州,北有北京,這一南一北閃耀在南北大運河兩端的古城至今依然風情萬種。可是不要說別人了,就是生活在這兩個城市裏的人們,能知道並偶爾想起楊廣的又有幾人呢?


    開鑿南北大運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大業天子楊廣成全了大運河,但大運河卻偏偏沒有成全他。


    大業年間,一條大運河使得天下百姓“不勝其害”,卻又使得唐宋以後歷代朝廷百姓“不勝其利”,楊廣就這樣集功過於一身,讓人慾贊不能、欲罵不忍,不說不休、欲說還休!


    《隋書·食貨誌》描寫了開鑿通濟渠的大業元年,楊廣從洛陽巡幸至揚州的情景——


    又造龍舟鳳■,黃龍赤艦,樓船篾舫,募諸水工,謂之殿腳,衣錦行幐,執青絲纜挽船,以幸江都。帝禦龍舟,文武官五品已上給樓船,九品以上給黃篾舫,舳艫相接,二百餘裏。所經州縣,並令供頓。獻食豐辦者,加官爵;闕乏者,譴至死。


    這已經是極盡招搖一路雞飛狗跳了,就這猶嫌不足,還要向沿途各地開列徵用物品清單,而且是珍禽異獸催要甚急,“徵發倉促,朝命夕辦,百姓求捕,網罟遍野,水陸禽獸殆盡,猶不能給,而買於豪富蓄積之家,其價騰踴。是歲,翟雉尾一,值十縑”。


    縑者,細絹也。當年絹、縑之類布匹的計量單位大都為段,一根野雞尾巴上的長毛,就可以賣出十段縑的天價,除了皇帝,還有誰能有如此大的能量,讓全國和他一起發瘋?


    楊廣是不是就是這樣成了“隋煬帝”的?


    一個人就這樣與一座城、一條河乃至一個國家的一段歷史難解難分糾纏一處,這能不能說成是“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呢?


    《劍橋中國隋唐史》的作者在書中也引用了上述文字,同時又對此表示懷疑,認為這不是真的,之所以會有那麽誇張的敘述,是因為——


    撰實錄和修史的儒家官員一般不贊成中央權力過度擴大和統治的君主無節製地使用這種權力;他們的重農經濟觀看不到經濟發展的好處;他們的政見和他們的歷史記載強調對外軍事冒險的勞民傷財和害處。歷來皇帝既是所有官員必不可少的盟友,又是自然的對手(不論多麽隱蔽)。就不得善終的煬帝而言,這種潛在的敵意就表現在以上所引的文字中。


    究竟是西方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國國情呢,還是他們真的是旁觀者清?


    我寧願相信他們是後者。


    哪怕是貴為天子身為皇帝,在歷史中他其實也是不自由的。信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亡唐興七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蔡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蔡磊並收藏隋亡唐興七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