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獻計,突厥可汗之所以對各路反隋武裝都大力支持,用意無非是要坐收漁利,既然劉武周等人可以結交突厥,那咱們也可以卑詞厚禮結交突厥。


    李淵於是給始畢可汗寫了封措辭謙恭的信,表示:“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


    這是答應要重開當年隋文帝開皇和親故事,與突厥修好,同時還表示要將自己在征伐中所得的子女玉帛,盡獻於始畢可汗。


    得書大喜的始畢可汗當即覆信:“隋主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來,必害唐公而擊我無疑矣。苟唐公自為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之。”


    不知始畢可汗是真的看穿了李淵“遠迎主上”之說的虛妄,還是被曾經四處巡幸耀武揚威的大業天子嚇得不輕,反正他是明白無誤地表示了希望李淵取隋主而代之的意思,並且不惜助以兵馬。始畢可汗的如意算盤是,如果李淵能夠成功,自家所費不多就能讓其臣服於己,哪怕那其實就是個割據太原一隅的地方天子,自己不是也從大隋版圖上割下一塊肥肉來?但李淵比他還老辣,對方想假手於人從中漁利,他其實也是要狐假虎威以虎退狼。


    記載了這件事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同時還記載,劉文靜、裴寂等群僚都力勸李淵接受此議,但老謀深算的李淵不為所動,隻答覆說自己準備尊皇帝為太上皇,擁立其時正在隋都的皇孫楊侑為帝。用李淵暗中告訴自己親信的話就是這樣——


    “胡騎入中國,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劉武周引之共為邊患……聊欲借之以為聲勢耳。”


    內憂外患都解決了之後,李淵建大將軍府,以世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指揮左三統軍;二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指揮右三統軍;四子李元吉為鎮北大將軍、太原留守,委以軍政事務。同時,移檄郡縣布告天下,正式舉兵,直逼關中。


    坐困江都的大業天子接到李淵反叛的消息,又急又氣,一邊嚴敕東都、西京“嚴為備禦”,一邊深悔自己所用非人,防來防去卻把最該防的老賊給漏掉了。太原一帶既是天下精兵所居之所,又有朝廷武庫官倉,大量的糧秣武器以及甲冑轉眼之間成了攻擊自己的利器,這局麵還能挽回嗎?能嗎?!


    “觀鷸蚌之勢,以收漁人之功”


    (李)密妄自矜大,非折簡可致。吾方有事關中,若遽絕之,乃是更生一敵;不如卑詞推獎以驕其誌,使為我塞成皋之道,綴東都之兵,我得專意西征。俟關中平定,據險養威,徐觀鷸蚌之勢以收漁人之功,未為晚也。


    這話是李淵麵對自己的親信時說的,說這話的時候他忍不住笑了,為了自己的生存權謀和政治智慧。這話是針對李密的,李密明明已經被自己算計了還渾然不覺洋洋得意,李淵怎能不啞然失笑?盡管說起來李密也能與他扯上些不太牽強的親戚關係,兩人都屬隴西李氏,西魏八柱國之後,按李密的話說,就是“與兄派流雖異,根係本同”。


    李密可以算是條鐵骨錚錚的漢子。當年楊玄感扯起反旗,公然與朝廷叫板之初,李密就投入軍中,為其出謀劃策,頗見高明。隻可惜所獻之計大多不被採納,楊玄感不久兵敗。亡命江湖的李密遭人告發被俘,在押解途中用計脫逃,幾經輾轉,終於投奔瓦崗寨翟讓。山頭林立的農民軍並不是鐵板一塊,貴族出身的李密在平民群中也少不了受猜疑,曲曲折折幾分幾合,到底還是李密熟讀兵法韜略在胸,加之又有“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語,幾次勝仗之後威名遠播,被公推為各路義軍的盟主。李淵之所以起兵之後就先要主動與其聯繫,目的也與起兵前和突厥可汗暗中勾結大同小異,都是暫時示弱,讓對方別與自己為難,甚至能在自己遇到難處時伸以援手,也算是一石二鳥吧。


    李淵另有盤算,李密卻大而化之,隻以為李淵真想入夥,得信後即興致勃勃地命人回信李淵,寒暄之後說到正題:“自惟虛薄,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執子嬰於鹹陽,殪商辛於牧野,豈不盛哉?”


    就是看著李密的這封信,李淵才忍不住啞然失笑的:李密果然是拿自己當坐鎮公府、有三司六衛還有元帥府拱衛的魏公了,果真以為自己可以“除亡隋之社稷,布將軍之政令”了。李淵就這麽一邊笑一邊再次致信李密,堅稱自己依然是大隋的忠臣義士,起兵隻是為了建立秩序,“大會義兵,和親北狄,共匡天下,誌在尊隋”,“殪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執子嬰於鹹陽,未敢聞命”。他勸說李密:“天生烝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至於自己嘛,事成之後能“復封於唐,斯足榮矣”!


    一番吹捧,居然讓李密昏昏然加飄飄然,拿著李淵的回信對身邊左右親信笑道:“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也?”於是應允李淵向隋都大興城進發而不加阻擋,盡管這個決定後來讓李密懊惱不迭,但誰也沒長前後眼不是?


    以上敘述都是根據《大唐創業起居注》得來的,一千多年之後遙想當年,可不就顯得從容不迫不疼不癢。事實是當時李淵所部在進軍關中的路上遭到了官軍的強烈抵抗,並且在通向潼關要塞的汾河流域被夏季暴雨所阻,李淵不得不命令部隊暫停前進。據說,讓他暫停前進的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一路鏖戰,戰馬多有損失,突厥可汗在部隊離開太原前曾贈送軍馬一千匹,現在李淵還在等突厥可汗答應送來的另外的馬匹。戰況遠不像起兵前想像的那麽順利,再加上擔心劉武周可能會對太原進行襲擾,李淵曾一度打算放棄進軍,重回太原,隻是由於幾個兒子的勸阻才堅持了下來。後來大雨終於停了,突厥可汗送來的兩千軍馬和五百兵士也到了,李淵才得以率部繼續向南推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亡唐興七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蔡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蔡磊並收藏隋亡唐興七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