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同樣捕風捉影的事情並不是隻有荒淫暴虐的隋煬帝才幹得出來,被後人認為是英明偉大的唐太宗李世民麵對類似的難題,也曾殺氣騰騰磨刀霍霍——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中,白晝屢屢可見太白星,太史令李淳風占卜後得出的結論是:“女主昌。”民間也同時有了“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謠傳。李世民知道後的反應也很有意思,他將所有在京師的武將招來宮中,招待他們喝酒吃肉猜拳行令,酒令就是讓各人報出自己的小名。當時負責玄武門警衛事宜的是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他說自己的小名是“五娘”。“五”、“武”同音,李世民能不愕然?但皇上就是皇上,當場隻是笑著說了一句:“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就因為李君羨不管是官銜還是封邑都有個“武”字,為求保險,李世民將其改為華州刺史。後來,又有禦史揭發李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結果是“君羨坐誅,籍沒其家”。


    即使如此,李世民也依然是放心不下,秘密召來太史令李淳風問說:“秘記所雲,信有之乎?”回答是:“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


    這顯然是個超級難題,你總不能為了李唐江山,將李唐子孫誅殺殆盡吧?但不殺,那個隻有天知道的傢夥不就漏網了嗎?李世民咬起牙,再問:“疑似者盡殺之,何如?”這就是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的意思。最後還是李淳風以“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為由勸住了皇帝。皇帝是在為自己的家天下考慮,李淳風勸阻的理由也是從皇帝的家天下考慮,除了天命難違之外,他用來說服皇帝的說辭是:“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借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孫,無遺類矣!”


    後來的事情後來的人都知道了,那個僥倖逃過一劫的是當時還在宮中藉藉無聞的才人武媚娘。正因為藉藉無聞,她甚至連藏都不用藏——硬要說藏,那也是天藏。對吧?


    早就嶄露頭角的李淵就沒有這麽幸運了。但他還是成功地將自己藏了起來,果然是深水裏才能藏大魚,也果然是渾水才能摸大魚。


    李淵果然好功夫。果然。


    審時度勢,舉兵晉陽


    經過半年多的策劃部署,李淵於大業十三年(617)七月正式舉兵,匯入了當時已是波瀾壯闊反軍四起的反隋洪流。


    當時的形勢是,翟讓與李密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義軍、杜伏威等人的江淮軍已經成為反隋的三大主力軍團,龜縮江都(今揚州一帶)的大業天子實際上早已無力掌控全國的局勢了。李淵所在的河東之地更是群雄並起,光依附北方突厥始畢可汗自立為王進而以天子自命的就有定楊天子劉武周、解事天子梁師都、平楊天子郭子和(後更號“屋利設”)以及自號“劉王”的胡人劉龍兒。


    那些人官卑位低,當然與李淵皇親國戚朝中重臣的身份地位不一樣,其影響也不可同日而語。早在幾年前楊玄感舉起反旗時李淵就不無想法,隻是因為時機不成熟而沒敢輕動,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幾乎人人都赤膊上陣了,那他還等什麽?還何況李密的瓦崗軍圍攻東都,牽製了隋軍主力,無疑給他提供了極為廣闊的閃轉騰挪的空間。那時李淵身旁已經有一個可以無話不談的小圈子,除了血濃於水的幾個兒子暗中“潛結英俊”、“密招豪友”廣蓄人才之外,時任晉陽令的姻親劉文靜、馬邑郡丞李靖,還有文水縣的木材商人武士彠以及夏侯端、許世緒等人都不止一次地向他進言帝業之事。姓武的木頭商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武則天的父親,他甚至還給李淵進上了“兵書符瑞”,一副早投資、早收益的迫不及待模樣。因為身邊有皇帝安插的耳目,表麵上,李淵依然是小心翼翼,但他明白,主庸國亂,哪怕就是為了自保,也不能不有所動作了。


    既然民心可用,那就先用民心。為了激發民眾的反隋情緒以便起兵,李淵首先指使劉文靜偽造大業天子的詔令——“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人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悉為兵,期以歲暮集涿郡,將伐遼東。”


    李淵果然聰明,一下就點中了當今天子的死穴,矯詔一出,立即“人情大擾,思亂者益眾”,這就叫用別人的石頭砸別人的腳。當初大業天子在命令李淵留守太原的時候,同時又派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為其副手負責監視。兩人此時盡管心存疑惑,但一時難辨真偽,隻能隱忍不發,暗中加緊調查。


    又是一次天公作美。仗著背後有突厥可汗撐腰,自稱定楊天子的原大隋鷹揚府校尉劉武周引突厥兵進逼太原,李淵立即以討伐劉武周為名,迅速募得私兵萬餘人。同時派人火速召回滯留在河北的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圖舉事。


    劉武周兵犯太原固然給李淵提供了公開募兵的藉口,但同時也造成太原城防不穩、無法遠征,負有監視和牽製李淵之責的王威、高君雅也發現了李淵矯詔聚兵的真相,暗中謀劃利用馬上就要進行的晉祠祈雨大會,誘殺李淵。可惜王、高兩人做事不密,此事被他人告發,李淵先發製人,立刻殺了二人,牢牢控製了太原。隨後不久,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也趕回太原,李氏父子開始同僚屬商討行動方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亡唐興七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蔡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蔡磊並收藏隋亡唐興七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