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行,字紀曼,四川人,他自稱是中央軍校六期,此刻,又在北平讀“藝專”、學繪畫。這位仁兄,可真稱得上是傳奇性的人物了。
我們的相遇也非常偶然,有一天,我去看一個同連入伍的同學江田(立生),他剛從家鄉冀東玉田縣到北平來,暫時住在他叔伯大姐江韻清的家裏。江韻清的父親名江灝,是和李大釗、陳獨秀等齊名的老牌共產黨員,早年死在海參崴。江韻清還有兩個妹妹,二妹宜清,三妹汰清,都有點思想“左”傾。範行就是三妹江汰清的男朋友。
江家房子不大,我們都擠在一塊聊天。範行不僅能言善道,而且說來無不是頭頭是道,我們都被他的聲容吸引住了。我想,這倒是一把好手,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拉進來。此念一生,來往了幾次,就這樣成了我們的情報員。
一開頭不怎麽樣,往後,越來越有進境,他所提供的情報也越來越重要,類如:日本在華的軍事部署以及日本軍方的政治陰謀,國際間對日本侵略中國的交換了解等高級情報。來源據範所報,是某國駐華大使館武官處的一名譯員,可是我們始終沒有見過這個人。當時我個人還不具備分析此類情報的能力,所以都是來件照轉,而上級的反應,也認為是“頗具參考價值”。
這是我們搜集重要情報的開端,也可以說是情報活動中的一次奇遇,不過,事態的發展並不如此單純,其中還有許多不能突破的疑點。
此外,上級交聯(隻負責聯繫,無權指揮)的還有廖化平、鬱某(名字遺忘)二人。
廖化平先生在軍校時,當過我們的政治教官,還記得他教的是“社會進化史”,怎麽也想不到我們竟會在這種情況下又遇見了。廖先生是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資格很老。民國十六年(1927)清黨,廖化平自廣州逃亡,潛至北平活動,被北平憲兵司令部所逮捕。因悔悟前非,願為我工作,所以才交給戴先生派駐北平的單位聯絡。廖先生後來擔任過“保密局”督察室主任等職,1952年在台灣去世。
鬱某的來歷和廖化平先生差不多,資歷也相當深。到了二十四年(1935)至二十五年(1936)間,這個姓鬱的在“豫鄂皖三省剿匪總部”任職時,因竊取機密文件被發覺,再度被捕而處決了。
二十二年(1933)三月,上級令我們編預算,其中有生活費、活動費、事務費以及特別費等項目。核準的數目,大約是三千餘元。我個人的“生活活動費”合共三百餘元,沒有分開計算,另有“特別費”一百元,加起來有四百餘元,實在不少了。我還能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候的上等洋白麵,每袋隻賣兩塊八毛,如以在台灣的行情折算,二十二年(1933)的四百多元,約等於1981年的五萬餘元,就是有出入,相差也不會太遠。
“北平站”這個名義,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命定的。不過,既沒有委,也沒有派,更不見明令通告,但卻當真。
“北平站”的工作任務,並無具體規定,在當時,除了搜集情報之外,也做不出什麽別的來。
時局的不安,政情的變動,對我們也會發生影響。二十二年(1933)三月十一日,北平的頂尖人物張學良通電下野。十二日,何應欽將軍出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華北局勢受日本逼迫,更趨緊張。
鄭介民先生也在這個時候,奉派抵達北平。
鄭先生此來,負有重大使命,也具有多重身份。在特務工作這方麵,他是我們“北平站”的頂頭上司,因為他是軍委會“調查統計局”派駐華北地區的“特派員”,管轄的區域包括察綏東北在內,同時也是“力行社”所屬“特務處”的助理,地位僅次於戴雨農先生。
除此雙重身份之外,鄭先生在參謀本部第三廳還另有職務,那才是穿武裝製服,佩戴軍階的正式軍職。
據了解,在秘密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方麵,鄭先生也是駐在華北的最高負責人。用的是什麽名義,我可說不上來,不過我和“力行社北平分社”書記賈毅同學有私人來往,鄭先生的地位必然駕乎分社書記之上,就此推斷,也可能是“特派員”或“華北分社”書記。在鄭介民先生主持之下,有兩位助理書記,一位是王任遠,一位是齊慶斌。齊慶斌在這部書中將多次出現,最後,他也成為我們的“無名英雄”。
我雖是“力行社”領導下二級組織“革命軍人同誌會”的會員,可是一直都沒有參加過組織活動。我並不知道“革命軍人同誌會”已經撤銷改組而併入“革命青年同誌會”,我也沒有接到把“軍會”的會籍轉移到“青會”的通知。
鄭介民先生分在兩個地方辦公,一處在中南海附近的府右街,這就是軍統局第二處“特派員辦事處”,與我們的工作有直接關係,協助鄭先生處理日常事務的,還有一位邢山(森洲)同誌。另一處是“力行社”組織上的,我也去過。
自從鄭先生來了之後,“北平站”與南京局本部之間的聯絡,顯著地減少了,除了人事經費之外,有關工作指導以及情報處理等事項,都直接聽命於鄭先生,也就是說,在工作係統上,“北平站”的上麵又多加了一個層次。
我們的相遇也非常偶然,有一天,我去看一個同連入伍的同學江田(立生),他剛從家鄉冀東玉田縣到北平來,暫時住在他叔伯大姐江韻清的家裏。江韻清的父親名江灝,是和李大釗、陳獨秀等齊名的老牌共產黨員,早年死在海參崴。江韻清還有兩個妹妹,二妹宜清,三妹汰清,都有點思想“左”傾。範行就是三妹江汰清的男朋友。
江家房子不大,我們都擠在一塊聊天。範行不僅能言善道,而且說來無不是頭頭是道,我們都被他的聲容吸引住了。我想,這倒是一把好手,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拉進來。此念一生,來往了幾次,就這樣成了我們的情報員。
一開頭不怎麽樣,往後,越來越有進境,他所提供的情報也越來越重要,類如:日本在華的軍事部署以及日本軍方的政治陰謀,國際間對日本侵略中國的交換了解等高級情報。來源據範所報,是某國駐華大使館武官處的一名譯員,可是我們始終沒有見過這個人。當時我個人還不具備分析此類情報的能力,所以都是來件照轉,而上級的反應,也認為是“頗具參考價值”。
這是我們搜集重要情報的開端,也可以說是情報活動中的一次奇遇,不過,事態的發展並不如此單純,其中還有許多不能突破的疑點。
此外,上級交聯(隻負責聯繫,無權指揮)的還有廖化平、鬱某(名字遺忘)二人。
廖化平先生在軍校時,當過我們的政治教官,還記得他教的是“社會進化史”,怎麽也想不到我們竟會在這種情況下又遇見了。廖先生是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資格很老。民國十六年(1927)清黨,廖化平自廣州逃亡,潛至北平活動,被北平憲兵司令部所逮捕。因悔悟前非,願為我工作,所以才交給戴先生派駐北平的單位聯絡。廖先生後來擔任過“保密局”督察室主任等職,1952年在台灣去世。
鬱某的來歷和廖化平先生差不多,資歷也相當深。到了二十四年(1935)至二十五年(1936)間,這個姓鬱的在“豫鄂皖三省剿匪總部”任職時,因竊取機密文件被發覺,再度被捕而處決了。
二十二年(1933)三月,上級令我們編預算,其中有生活費、活動費、事務費以及特別費等項目。核準的數目,大約是三千餘元。我個人的“生活活動費”合共三百餘元,沒有分開計算,另有“特別費”一百元,加起來有四百餘元,實在不少了。我還能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候的上等洋白麵,每袋隻賣兩塊八毛,如以在台灣的行情折算,二十二年(1933)的四百多元,約等於1981年的五萬餘元,就是有出入,相差也不會太遠。
“北平站”這個名義,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命定的。不過,既沒有委,也沒有派,更不見明令通告,但卻當真。
“北平站”的工作任務,並無具體規定,在當時,除了搜集情報之外,也做不出什麽別的來。
時局的不安,政情的變動,對我們也會發生影響。二十二年(1933)三月十一日,北平的頂尖人物張學良通電下野。十二日,何應欽將軍出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華北局勢受日本逼迫,更趨緊張。
鄭介民先生也在這個時候,奉派抵達北平。
鄭先生此來,負有重大使命,也具有多重身份。在特務工作這方麵,他是我們“北平站”的頂頭上司,因為他是軍委會“調查統計局”派駐華北地區的“特派員”,管轄的區域包括察綏東北在內,同時也是“力行社”所屬“特務處”的助理,地位僅次於戴雨農先生。
除此雙重身份之外,鄭先生在參謀本部第三廳還另有職務,那才是穿武裝製服,佩戴軍階的正式軍職。
據了解,在秘密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方麵,鄭先生也是駐在華北的最高負責人。用的是什麽名義,我可說不上來,不過我和“力行社北平分社”書記賈毅同學有私人來往,鄭先生的地位必然駕乎分社書記之上,就此推斷,也可能是“特派員”或“華北分社”書記。在鄭介民先生主持之下,有兩位助理書記,一位是王任遠,一位是齊慶斌。齊慶斌在這部書中將多次出現,最後,他也成為我們的“無名英雄”。
我雖是“力行社”領導下二級組織“革命軍人同誌會”的會員,可是一直都沒有參加過組織活動。我並不知道“革命軍人同誌會”已經撤銷改組而併入“革命青年同誌會”,我也沒有接到把“軍會”的會籍轉移到“青會”的通知。
鄭介民先生分在兩個地方辦公,一處在中南海附近的府右街,這就是軍統局第二處“特派員辦事處”,與我們的工作有直接關係,協助鄭先生處理日常事務的,還有一位邢山(森洲)同誌。另一處是“力行社”組織上的,我也去過。
自從鄭先生來了之後,“北平站”與南京局本部之間的聯絡,顯著地減少了,除了人事經費之外,有關工作指導以及情報處理等事項,都直接聽命於鄭先生,也就是說,在工作係統上,“北平站”的上麵又多加了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