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中共政工組織(3)


    公開的方式,是指著名的共產黨人公開為黨辦事,為黨宣傳。如周恩來、蔣先雲等,曾充當校內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共產黨與蔣介石之間的溝通橋樑。他們可以隨時挺身而出,商討兩黨合作,解決糾紛。在第二次東征末期,蔣介石曾向周恩來提出“要將軍校和軍中的共產黨人的名字告訴他”,周恩來則以“此事關係兩黨,須請示中央才能決定”為理由,婉言拒絕。軍校出師北伐之後,國共兩黨裂痕日益擴大,蔣先雲也奉命從南昌前線專程回校,以求妥善處理國共兩黨和黃埔同學會的糾紛。他對軍校師生發表苦口婆心的演說,要求黃埔同學“無條件地團結起來”。還有一批黨的積極分子,一般都既積極宣傳孫中山新三民主義,也積極宣傳共產主義。他們公開散發黨機關刊物《嚮導》、團機關刊物《中國青年》等宣傳品,促進黨的思想的傳播,反共勢力對此也無可奈何。


    這種公開與秘密兩種活動的成功運用,曾有效地使中共黨員的正常政治活動暢通無阻,指導黨員在各個崗位上發揮了作用,推動了軍校的革命活動蓬勃發展。


    第二,兩重身份。軍校早在籌辦時期就有“全校員工師生加入國民黨”的決議。如黃埔一期生徐向前所說:“第一期開學第一課就填表參加國民黨。”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對各級組織也曾發出“有國民黨組織之地方,同誌們立時全體加入”的指示。這兩者都為共產黨員在軍校參加國民


    1925年1月,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合影,前左五是周逸群。


    黨鋪平道路,順利地成為國民黨黨員,在軍校裏稱為“跨黨黨員”。他們身負兩重任務:既要履行國民黨員的義務,也要履行共產黨員的義務。在這種特殊而又複雜的環境中,堅定的共產黨員就利用雙重黨籍的有利條件,積極促進國共合作,加速黨的勢力的發展。他們根據革命需要,往往一方麵以國民黨員身份為國民黨工作,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以共產黨員身份為共產黨工作,宣傳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另一方麵又採取以國民黨名義為共產黨工作,或以共產黨名義為國民黨工作,更好地擴大革命勢力,加快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和影響。


    除具有雙重黨籍身份的共產黨員為黨工作外,還有隱藏身份的秘密共產黨員,確保黨的工作的正常開展。這些秘密黨員一般是進入黃埔軍校之前入黨的,進校後,又以秘密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國民黨。也有國民黨黨員因嚮往共產主義在軍校中秘密地參加了共產黨,成為秘密共產黨員。這兩種黨員,都始終保持秘密黨員的身份,而隻以國民黨員的身份公開活動,成了“名為國民黨員,實為共產黨員”的特別黨員。他們秘密地為黨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軍人》雜誌刊載的出席聯合會代表名錄,黃埔軍校代表有李之龍、蔣先雲、賀衷寒、曾擴情。有了公開與秘密的兩類黨員分別為黨工作,就可以在左、中、右3類師生或工作部門中取得生存和活動的空間。他們分散在軍校各處,成了黨的耳目和手足。為黨通風報信、出謀獻策,幫助黨做出革命部署,進行知己知彼的戰鬥。可見跨黨黨員和秘密黨員兩重身份的成功運用,都積極輔助了黨組織開展革命鬥爭。


    第三,兩種組織。在軍校裏,國共兩黨的直屬組織或師生群眾組織曾遍布於校內各個部門進行活動,他們分別代表了左、中、右3種思想和勢力,其中主要是共產黨與國民黨右派勢力,使軍校逐步形成兩種思想、兩種勢力、兩個組織的對立鬥爭。火星社、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與孫文主義學會等敵對組織的存在和鬥爭,正是這個史實的反映。


    火星社,是共產黨在校內所領導的一個秘密革命組織,原是要求“作為黨的外圍組織,來推行黨的政策,擴大黨的影響,並為吸收黨員做準備工作”。也就是說火星社是黨的助手。火星社約於1924年底在廣州北校場內分校成立,以“sm”為代號,另有特定的手勢作為聯絡信號。火星社的創立和活動不到1年,社員有100多人,先後分散到各個戰鬥崗位中去,其中不少人成了出色的共產黨員。在它存在時期,對校內國民黨右派的鬥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校內中共政工組織(4)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簡稱“青軍會”,原是以黃埔師生為骨幹的,國共合作的社會革命軍人組織。它由校內發展到校外,經歷了校內的“青年軍人社”、校外的“青年軍人代表會”等階段發展而成。“青軍會”成立後,最先以共產黨人蔣先雲為中共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常委主任(主席),國民黨人賀衷寒為秘書。立會宗旨以“聯合革命軍人,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以求救國、救民、救自己為目的。”他們英勇無畏地表示要當“人類的犧牲者”、“革命的先鋒隊”。因為共產黨人在會裏占據領導優勢,於是國民黨右派視之為“赤色機關”,他們公然實行退會,另立山頭,自打旗幟。這樣就使“青軍會”成了以共產黨人為核心的組織,擁有兩萬多革命會員,以最富有戰鬥性、革命性而名聲大振。以黃埔軍校師生為骨幹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開辦了自己的會刊《中國軍人》雜誌,會刊主筆是共產黨員王一飛,主要領導者是蔣先雲等一批共產黨人。該刊創辦於1925年初,停刊於1926年“中山艦事件”之後。共出版發行了9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黃埔軍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宇並收藏中國黃埔軍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