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麵前,中國萬裏海疆門戶大開,中國航運業也在西方快速帆船和輪船競爭下紛紛破產。直至今日,盡管中國剛剛奪得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桂冠,但中國航運業、中國海軍仍然在艱難的趕超進程中。


    而中國海運技術之所以從世界最高峰跌落下來,高揚“愛惜民力”、“珍視生命”之類崇高旗號的明朝文官們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他們這樣做未必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出於真誠的高尚信仰,為此甚至不惜冒捨生取義之險。


    為了阻止自己心目中耗費民脂民膏無數卻無益於國計民生的下西洋工程,以廉能而名垂青史、當時還是兵部司局級幹部的名臣劉大夏竟然甘冒“欺君”的殺頭大罪,私自銷毀了鄭和下西洋時積累的海圖、天象、地理等全部資料,以至於明憲宗成化帝計劃重新啟動下西洋時因資料全部被毀而無奈放棄。


    時人和明清史官們盛讚劉大夏此舉是忠君愛民,“陰德不細”(當時劉大夏頂頭上司、兵部尚書項忠語);待到後人明白中國歷史為此付出了何等慘痛的代價時,我們已經噬臍莫及。


    因為滿清海禁的瘋狂,連造船術和海路針經全部禁絕,水手的招募和培養都成了大問題,日照人口稀少,本來就物力維艱,現在滿清海路又壓倒鄭成功艦隊,朱慈悲為了充分利用這支來之不易的艦隊,毅然決然把艦隊交由武大水和孟家成指揮,下南洋無私支援鄭成功和張煌言。


    屢敗屢戰 八十三孤掌難鳴


    二冬跟著方靖跑了幾趟義軍聯絡,他太喜歡這個活兒了,遇到官兵,裝瘋賣傻,遇到百姓,行俠仗義,碰到有錢的,他是強盜,碰到當官的,他是反賊,太爽了,這簡直是給他量身定做的角色。


    方靖因為在六年前朱慈悲劫南京時獨領一軍,雖然他帶領的人少,可是聲勢不小,他手下各種會道門沒有十萬也有六七萬人,不用造反,大家聚集起來正常找當官的去要點飯吃,當官的就嚇死了。所以有了這些幫手,幾百人的方靖部隊成功的完成了朱慈悲交給他的任務,很好地掩護了突襲南京的行動。


    這次行動之後,江北的會道門更加彭勃發展,成為了榆園軍的可靠耳目。


    其實造反殺人是迫不得已,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劉邦斬白蛇起義,隻要有一個人幾句話,可能這造反就造不起來,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非常容易被招安,因為其實沒啥大矛盾,關鍵在開始的一股氣。


    這股氣有形又無形,也是一個場,有人非常善於*縱這種氣場。在和平年代,這些人叫不穩定因素,在動亂年代,這些人就是英雄。


    二冬從上次大鬧縣衙開始,就喜歡做這樣刺激的事,論學問,他非常崇拜師祖,論智慧他非常崇拜師傅,可是他也知道論動手,師祖雖然武功卓絕,但身體條件有限,師傅的武功也是非常高超,但是他們做山大王就不如自己了,比如這金鍾罩功夫吧,隻有被大炮轟,火槍射才能對自己有所威脅,所以他準備用自己身體的優勢,去幫師祖師傅們去做一些師祖師傅不願做沒時間做的事情。


    方靖大哥最近出門去江西聯絡天地會了,二冬在榆園軍駐地巡視一圈後,會營地看各地情報:首先是北京的,滿清為崇禎皇帝立了碑,為了緩和統治矛盾,滿清拚命粉飾太平,把自己樹為正統。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南人大學士陳之遴被放逐,遼東舊臣寧完我也死了。兩位對明末清初的政治、社會局勢具有深遠影響的政府高級官員,告別了歷史舞台。從此後,清朝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真正屬於自己的一頁。


    陳寧二人雖然對清朝的作用迥異,最終的境遇也大不相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貳臣。陳之遴是南方文人的代表,寧完我是在明亡之前就加入到清軍陣營的漢軍旗人的代表。


    明清之際文人的搖擺,一部分來源於明末的破爛攤子,另一部分也來源於顯而易見的,清朝統治者可以支持他們完成他們多年以來都沒有成功的改革。晚明的朝臣,甚至是高級官員都很難見到皇帝。明末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維持既不能稱之為墮落,也不能名之為進步的社會現狀”。


    這種被士大夫們稱之為“秩序井然和社會安寧的睏倦的管理狀態”,雖然“長於防範”,但絕非“有所作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清初皇帝的親切感,從皇太極到多爾袞到順治,甚至一直影響到康熙、幹隆,都很親切。跟大臣們的直接接觸,是他們有效拉攏人心並且避免大臣結黨的辦法。


    清廷很清楚,沒有這些漢臣是不足以立國的。但對這些貳臣的態度,清廷自始至終都是矛盾的,既依靠又看不起。這種態度本身同時也是使文人搖擺不定的原因,以及結果。


    士紳們想要忠於明朝,又沒有那個勇氣。自殺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其餘的人大多數終其一生內心都充滿了矛盾與內疚,隻能靠寫詩作賦來抒發,或者隱居田園,或者遁入空門。亡國的憂傷增添了他們的詩趣,產生一種在中國文人中常見的病態的美感。文筆不行的就寫史,明亡以後,很多文人都改了自己的名字,大概是要表達自己“已經不是從前那個人”的概念。


    這些自願為之或不得已而為之的“忠臣”們,對“貳臣”的態度也很矛盾,既瞧不起又羨慕。瞧不起的原因當然很明顯,羨慕則是因為貳臣們能夠完成改革。經歷了兩個朝代更替的文人們對於究竟應該看“大歷史”還是忠於“道德”產生了很多的疑問,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產生更多的思想家和哲學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孤臣孽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風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風中並收藏孤臣孽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