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抗清後記閻應元死後,家丁猶存十餘人,皆因不降而被殺,陸正先也一同殉難。江陰縣衙,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舉火自焚,典吏陳明遇自己持刀與清兵血戰,身負重創,握刀僵立,死時,身子倚在牆邊,屹立不倒。訓導馮厚敦自縊於明倫堂,妻與姊投井死。中書戚勛、諸生許用舉家自焚而死。諸生許王家,被清軍拘押時,“或勸曰:‘君故明一諸生,未食天碌,何以身殉?’王家曰:‘君臣之義,豈論仕與不仕?公等復言。’”書生笪某,被清軍抓獲之後,“刑前嘆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為忠義而死,死之猶生也。’臨刑神色不變。”八月二十二日,清寇開始屠城,百姓或力戰到底,或坦然就義,都以先死為幸,婦女多忠義之邦貞烈,投河而死。七歲孩童毅然就義,無一人順從。清軍屠城兩日後“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麵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此言甚當,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江南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以微末下吏憑藉江陰百姓的支持,麵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擊殺清寇數萬人,重挫了清寇銳氣,鉗製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動了各地的抗清鬥爭。在城破以後,仍拚死巷戰,“竟無一人降者”。閻典史犧牲之後,清軍在江陰城進行了大屠殺。從此以後,整個江陰地區的人們都採取了對清廷不合作的態度:不當清朝的官,不應清朝的舉。直到幹隆年間,幹隆給閻典史在江陰修祠,主動向江陰示好,局麵才有了改觀。


    在清人筆記中有一則這樣的記載“本朝開國時,江陰城最後降,……時城中積屍滿岸,穢不可聞,女子齧指血題詩:腐胬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大明孽子 再發第九章


    第九章被刪,悲哀,重發第九章,盜亦有道王餘佑趕到江陰,江陰已是一片焦土,到處是吃人肉紅了眼的野狗野貓,沒有人跡,八十一天的血戰,王餘佑恨自己沒能和閻應元一起死在與韃子血戰的戰場上,看來自己太過保守,總想生存繁衍的事,而沒有能在抗清一線戰鬥的機會,他也深深感到英雄出草莽的道理,北京守了幾天?一個江陰小城就守了八十一天,明朝的高官們有何麵目去見閻應元於地下?明朝沒有能重用這樣的英雄,也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隻用奴才,埋沒英雄,焉能不亡?江陰,與揚州、嘉定這些重鎮比,不過是一座小小的要塞,全城僅九萬多人。被百姓們推舉為守城統帥的閻應元既無一品大學士史可法的十萬大軍,又無三品通政使侯峒曾的地位顯赫,但他居然應全城百姓重託,於二十四萬清寇的大炮、強弩之下,擔當起了九萬平民百姓的指揮官。在八十一天的血戰中,閻應元與全城百姓同仇敵愾,擊斃韃靼七萬五千餘人,其中三位王爺、十八位大將。閻典史幾乎使用了三十六計中的所有計謀,詐降、設伏、火攻、草人借箭、裝神弄鬼、聲東擊西、夜襲敵營、城頭楚歌,居然連人體炸彈也用上了。閻應元招募自願老者出城詐降,將炸藥放在裝銀兩的木桶夾層中,獻納時引燃導火索,幾位鬚髮皆白的老者與清寇王爺一、上將三及三千賊寇玉石俱焚,清寇不得不三軍掛孝。假如天下漢子都如此英雄,消滅韃子有何道哉?王餘佑於是下定決心去江南尋找英雄,他在江陰戰場附近打聽到海盜顧三麻子的消息,直接去,就向直接向崇明而去。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外淺海上,長江奔瀉東下,流入河口流變緩,所挾大量泥沙於此逐漸沉積,逐漸形成一個的河口沙島,從露出水麵到最後形成大島,經歷了千餘年的漲坍變化。形似春蠶,頭西尾東,臥伏於長江入海口的金濤碧波之上。全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林木茂盛,岸線綿長,物產富饒。明太祖朱元璋曾稱之為"東海瀛洲"。崇明歷來為軍事重地,被稱為"大江門戶,十郡屏藩"。在明朝反擊倭寇侵擾中,作為江防重鎮,設有水師,而且崇明沙兵就以英勇善戰著稱,這應該也是個英雄的島嶼了。


    自嘉靖以來,大明海禁政策形同虛設,沿海水手上岸為商,下海為盜,顧三麻子也並非全靠打劫為生,有時也客串商人,而嘉靖年間的海盜王直則不同,他本是一科舉不第的官場失意青年,(有沒有官二代富二代的貓膩已不可考,但在明朝朋黨勾連,宦官專權,廠衛橫行的現實中,一個沒有好老師,沒有背景,又不甘心做奴才的人是沒有仕途出路的)為生活所迫出海經商,他們徽商也是因為人丁興旺土地短缺才足跡遍四海,到處都是老鄉,本來生意很好做,可是朝廷以禁海的名義,官商壟斷,不許私商出海貿易,所以不得不轉向走私,走私規模擴大後,就變為武裝走私,於是在官府眼裏就成為海盜,被蔑稱為倭寇,他講義氣,重信用,慷慨好施,對下屬有嚴格的紀律,因而廣泛博得部下的信任和推崇,海裏的法則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海上的法則同樣如此。


    王直一開始隻是魚群中的一條,但他知道怎樣利用明朝這條巨鯊的威力。比起許棟和其他海商集團,王直更具備政治眼光,總設法和明朝的海道、衛所拉近乎,換取他們的好感和支持。在浙江海道的授命和協助下,王直剿滅了盧七、沈九幾夥小海盜,打敗併吞並了另一支勢力較大的陳思盼集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孤臣孽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風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風中並收藏孤臣孽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