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號編輯薰衣草聯繫我與逐浪網簽約,我本來是寫著玩的,和幾個朋友閑聊,說起老家獻縣的古人,突然興起這個寫小說的念頭,從沒想過靠著掙錢,但是經薰衣草一說,心裏就有些患得患失,我周圍沒有在逐浪簽約的作者,我也是第一次寫小說,所以思前想後,覺得假如簽約的話,就要把這小說寫得雅俗共賞,一桌子菜也要葷素搭配,滿足各類讀者的胃口,所以寫下這一章,第一次寫,寫不好請大家多包涵。)
大明孽子 第八章血書抗戰
第八章,血書抗戰
長平從外麵出來,氣呼呼帶著寶劍就上山了,她感覺自己真的什麽都不行,功夫沒有慈悲好,少一隻胳膊,長得瘦,一點也不豐滿,沒有閻氏那呼之欲出的*和顫抖的屁股,真是活著沒有一點意思,她拚命地練武功,可是報仇的日子遙遙無期,有血性的英雄好漢現在是稀有動物了,她深深理解了王餘佑的看法,一個民族的興旺和強大不是靠一個人,幾個人,要靠一大群有血性有抱負的熱血青年為之奮鬥犧牲,團結在一起,才能所向無敵,可是現在放眼望周圍,自己建娘子軍的希望真的太渺茫了,周圍沒有合適自己的事做,師傅和閻氏生孩子也不和自己生,想到這裏,長平羞紅了臉,她今年十九歲了,在這個時代算是大齡了,可是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還是沒有出現,自己暗中喜歡師傅,可是師傅卻喜歡豐滿的閻氏,這給她打擊太大了,弟弟跟師傅找了幾本醫書學了點醫術,說她心理有些受刺激後神經衰弱,,她是有睡不著覺的毛病,難道睡不著是她太瘦的原因?怎麽睡覺呀,她一閉眼就是母後們血淋淋的樣子,是父親絕望悽厲地嚎叫和瘋狂,她還記得,她在意識恍惚中,一個堅實的肩膀,在馬的顛簸中顯得那樣的挺拔有力,有一條布帶捆在她腋下,在隱約中,她還感受到這人的細心,隻要有空閑休息的時候,這個人就先檢查他胳膊的傷口情況,清洗,上藥,自己休息了,然後他才自己去休息,不,自己一定要睡覺,要長肉,也要有師傅喜歡的那樣的前突後撅的身材,……。想到這裏,長平心裏好受了一些,她還是細心地找了一些細藤條剝去皮纏起來,纏成很大一團估摸能足夠做一個涼蓆了,她也要做一個舒爽的涼蓆,等待她的英雄。
可是當她回到家裏的時候,王餘佑已經走了,這次走的還很遠,是去江蘇江陰,一位抗清英雄正在那裏堅決與清軍做你死我活的抗爭:閻應元生平初露鋒芒崇禎辛巳年(1641年),赴任江陰典史(相當於正科級公安局長)。上任之初,海寇顧三麻子率數百艘戰船進犯黃田港,閻應元領兵拒守,在陣前連發三箭,皆有人應弦而倒。海寇心驚膽戰,不敢再犯。他任內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突出,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南明朝廷本想調他轉任廣東韶州英德縣主簿。因母親病重,且道路堵塞,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散居。
抗清八十一日順治二年(1645年),江陰降清,明朝知縣林之驥解印去職,清知縣方亨繼任,循例頒布剃髮令。陰曆六月二十八日鄉耆何茂、邢觳、周順、邢季、楊芳、薛永、楊起、季茂、辛榮等人議請留髮。方亨破口大罵。眾人大怒,也罵道:“你身為中國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來做韃靼知縣,不知道羞恥嗎?”方亨羞愧不已,暫停所議。閏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為名,召集地方諸生百餘人及鄉紳、百姓會於文廟。眾人問道:“現在江陰已盡歸順,應該沒有什麽事了吧?”方亨道:“隻剩下剃髮了。剛才所差四兵,便為押人剃髮之故。”眾人道:“發可以不剃嗎?”方亨道:“這是大清律法,不可違背。”說罷就回衙了。諸生許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倫堂共同立誓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正在這時,常州府發來嚴令剃髮的文書,其中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話。方亨叫書吏把府文寫成布告張貼,書吏寫到這句話時,義憤填膺,把筆扔到地上說:“就死也罷!”消息很快傳遍全城,立刻鼎沸起來。方亨見士民不從,秘密報告常州府請上司派兵“多殺樹威”。這封密信被義民搜獲,於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斬殺清差,推典史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江陰百姓抗清的消息傳開以後,清常州知府宗灝派兵丁三百人趕來鎮壓,閏六月初五日被江陰義民殲滅於秦望山下。其後江陰軍民在陳明遇的帶領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軍的進攻。同時嚴查城中奸細,宣布有能檢舉、抓獲奸細的人,賞銀五十兩。處決了私通清朝的原縣令方亨以及眾多出賣情報、有投敵企圖的奸細,有效的遏製了江陰內部的崩潰。閏六月二十一,清貝勒、大將博洛命降將劉良佐統重兵包圍江陰城,二十四日,劉良佐作招降書一紙,從東城外射進。江陰軍民公議後,回書拒絕。劉良佐見勸降無效,便四處捕殺城外義兵,企圖斷絕城內軍民外援。七月初一日,開始攻城。城中嚴密防禦,清兵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鍋蓋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百枝(一作三四十萬)。江陰形勢的日益嚴峻,陳明遇雖忠肝義膽,卻自感缺乏軍事組織才能,於是想起了智勇雙全的前典吏閻應元,想推薦賦閑在家的他代替自己領導守城,因遭到守備顧元泌堅決發對,而不了了之。七月五日的守城戰鬥中,元泌登城射敵,放出的箭每每射不到敵人就墜落在地,眾人有所懷疑。其後,他又命令馬矮子偷竊火藥從城上投給敵人,眾人便把顧元泌捉住,同往他住所搜查,果然找到一道清兵文書。於是處死了顧元泌及同犯四十人,從而斷絕了清兵的內應。陳明遇原想請閻應元主持擔負守城重任,如今顧元泌被誅,他舊事重提,眾人一致贊同。陳明遇專門委派十六人連夜出城,到閻應元住所請他出山,應元道:“你們能從我則可。不然,不為你們主持。”眾人道:“敢不惟命是聽?”閻應元九日,閻應元帶領江陰城祝塘少年六百人,執械入城,途經七裏廟時,在牆壁上題詩,表達了自己誓死抗爭的決心。入城後,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會合鄉兵二十餘萬人分班上城,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北門。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紳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徵集,統一分配使用。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麵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十一日,清兵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命令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之,上將五死四傷,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頭顱,有的墮下摔成齏紛,有的被火箭燒死。主帥更怒,傳令十營內選猛將幾員,步軍三萬,紮雲梯十張,來日分十處上城,如有退者立斬。次日,清兵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城。閻應元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某滿人大將自恃勇猛,穿著三層甲,腰懸兩把刀,背背兩把刀,手執雙把刀,親登雲梯,跨上城垛,執刀亂砍。城上守軍用棺木抵擋,以槍刺其身,竟不能入。有人喊道:“刺他的臉。”於是眾人紛紛刺其麵,一湯姓童子,持鐵鉤鐮,用力鉤斷其喉管,竹匠姚邇割下他的頭,滿將身子墮落城下。清兵齊來搶屍,城上梆鼓齊鳴,磚石小箭如雨點,清兵又傷亡千餘人。劉良佐命令軍士索那滿將的頭,閻應元不允。劉良佐願意用銀贖買,命人將銀當麵裝入銀鞘吊入城。又命軍士於城下哀號:“還我將軍的頭!”閻應元讓人以蒲包裹一黃狗頭,擲還之,將滿將的頭懸在城上。劉良佐親自帶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頭扔下。清兵拿了頭回去,與身縫合,掛孝三日。閻應元擊退了北城的攻擊,但知道不日清兵必有更大規模的攻擊。於是積極鑄造守城工具,招青陽弩王黃鳴崗等千餘人,入城造小弩千張、小箭數萬枝,分派給守城軍士。又用季從孝所合火藥敷在箭頭上射人,見血立死。弩長尺餘,箭長五寸,百步之外,皆可命中目標。又從獄中放出陳瑞之子,令他製造火磚、木銃。火磚廣三四寸許,著人即燒,木銃類銀鞘,長三尺五寸、廣二三寸,木製,中間藏有火藥,敵人到來時,投下,機關暴發木殼崩裂,鐵菱角飛出,觸人即死。閻應元還親自製造撾弩,用一塊鐵,邊上造幾個鉤子,後麵栓著棉繩,拋出勾住敵人,近前斬之。又模仿舊製,製造火球、火箭之類,無不精巧絕妙。所以清兵雖多,每每望城興嘆,戰慄無人色。即使是滿洲兵將也聞之膽落,每次攻城下來都要為倖免不死而大肆慶祝。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從。於是清兵在城下搭建牛皮帳篷,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十五日,清兵攻東北城,劉良佐命西南放炮,東北掘城,皆用山爬攻城,城內以火球、火箭抵抗。清兵不敵欲退,良佐嚴令方止。閻應元繼續命城內投下磚石,清兵不及閃避,數百人死於城下。良佐慚愧、惶恐。於是搭設三層牛皮帳,守而不攻。帳內有九梁八柱,矢石投在上麵,都被反彈起來,不能進入。閻應元下令用人糞,摻上桐油,煎滾澆下,牛皮燙穿,澆在清兵身上,肉爛而死。沒被燒著的清兵驚惶散去,城內用撾弩射向逃散的清兵,鉤中者,即入城中裊首。清兵手足無措,紛紛逃散。敵營以為守城者殺下,命令發射木銃以禦,反傷自己的馬步卒無數。無奈之下,劉良佐命令移營至鄧墓。在堅守的同時,江陰向四方請求援助,黃蜚、吳之葵領兵至太湖,與清貝勒博洛大軍相遇,二人兵敗被俘後,投降清朝。海寇顧三麻子因敬慕閻應元的為人,率舟師來援,苦戰三日後失敗,揚帆遠去。此外,義陽王來援,敗於砂山;秀才金礦會集精勇四百餘人來援,被劉良佐以鐵騎三千截在周莊左右,全軍俱沒。外兵屢敗,江陰淪為孤城。即便如此,劉良佐心有餘悸,不敢再攻城,隻用火炮攻擊北城,徹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轟擊下塌陷數丈。閻應元命石匠砌牆,匠危懼不前,閻應元言辭懇切,動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動,於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十四日,閻應元利用清軍勸降之機,派出百餘名壯士,以奉送“降禮”為名,暗攜火器進入清軍營帳,炸死清軍官兵兩千餘人。十七日夜,閻應元挑選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板斧,或執短刀,或用扁擔,突入敵營,傷千餘人。及他營來救,應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後,劉良佐再次後撤,紮營在十方庵。十八日,劉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侶向城跪泣,陳說利害,勸江陰軍民早降。城中皆願以死報國,要他速去。當晚,僧人又來勸降,再次被眾人遣走。十九日,劉良佐策馬來到城下,勸應元道:“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轉禍為福,爵位豈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閻應元從容道:“江陰士民,三百年來食毛踐土,深戴國恩,不忍望風降附。應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義所在,絕不服事二君。將軍位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麵目見我江東忠義士民乎?”良佐慚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諭相示,勸江陰士民接受招安。應元怒道:“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一聲梆響,火箭齊發,良佐連跨三四馬逸去,嘆息道:“江陰人沒救了!”清朝親王多鐸聞知江陰久攻不下,極為震怒,他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攻城。貝勒博洛平定鬆江後,統率所部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他認為劉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卻連一個江陰縣城也攻不下來,無能至極,於是打了他一頓板子。他登山而望,巡視江陰城防後,對手下講:“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則破矣。”他命人綁縛降將黃蜚、吳之葵到城下,命令他們做書勸降,黃蜚道:“我在城中沒有相識,寫了勸降書又有何用?”吳之葵涕淚交橫,仰頭勸閻應元投降,情詞悲楚,應元叱道:“大臣被縛,當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之葵再拜泣下,蜚默默無語。博洛見閻應元義不可動,發起總攻,分兵先抄斷各鎮救兵,以竹籠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紅掛彩,限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輪番攻城不息,閻應元指揮防禦,浴血奮戰,終保江陰城池不失。八月初,江陰民兵晝夜守禦,甚感疲憊。開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民不聊生,為江陰百姓不齒,那些剃髮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見,必然痛罵,即使是至親也像仇敵一般。閻應元見城防吃緊,遍取民間亂發,投城下誘敵。清兵驚喜,報告劉良佐。良佐道:“還不能相信,去觀察一下守城的人剃髮了嗎?”清兵察探後,方知是詐降。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於是重新勸降,稱隻要拔去大明中興的旗號,四門懸掛大清旗號四麵,隻殺斬首事者數人,其餘一概不論,即使不剃髮,也會撤兵。閻應元看出博洛的緩兵之計,遂道:“隻斬我一人?我沒有罪,憑什麽殺我!”議不決而止。博洛又稱隻要在四城豎起大清旗四麵,也會立刻退兵。閻應元情知有詐,仍不應。前吳軍門督軍王海防至江上,宰牛殺羊與諸將起誓,稱江陰歸順後絕對不許殺掠。他自恃在江陰素有恩信,請纓來勸降,但臨城招撫,卻無人應和。此後攝政王多爾袞曉諭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閻應元命人在書後補上:“願受炮打,寧死不降!”射還給清兵。清廷多次勸降,三城已經開始有人猶豫,但因閻應元鎮守的北門誓死固守,眾意遂絕。被困既久,江陰城內傷亡慘重,戰鬥力日減,城中石灰斷缺,不能乘夜修城。飯米越來越少,隻能靠徵集民間的米以備缺乏,閻應元下令兩日領一次米,不得預先領取。中秋前後,百姓攜壺提觴登上城樓,舉杯痛飲,諸生許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轉曲》,讓善歌的人登高傳唱,以笙笛簫鼓相和。當時天無纖翳,皓月當空,清露薄野,劍戟無聲,黃弩、師鼓、胡琴於西城之敵樓,歌聲悲壯,響徹雲霄。清兵爭著靠前傾聽。或怒罵,或悲嘆,甚有泣下者。歌中唱道:“宜興人,一把槍。無錫人,團團一股香。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還有許多歌曲,但意思大致如此。劉良佐針鋒相對,命人作勸降詞,讓士卒相倚而歌,自己與幕僚在帳中飲酒,不一會兒,城上炮、箭齊發,遂散去。二十一日,博洛令數百人,把二百餘座大炮全部搬到花家壩,專打東北城。鐵子入城,穿透洞門十三重,樹亦穿過數重,落地深數尺。當日雨勢甚急,外用牛皮帳護炮裝藥,城頭危如累卵。城上因敵炮猛烈,見燃火,即躲到圍牆後麵。炮聲過後,再登上城樓。清兵看到這種情況,故意放空炮,並讓炮中隻放狼煙,煙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隻聽炮聲霹靂,認為清兵不能很快進入,而不知清兵已潛渡城河,從煙霧中蜂擁突上,眾人來不及防禦而崩潰。江陰終於被攻陷了。當清兵上城時,一隊民兵對城列陣。清兵怕有埋伏,僵持半日不敢進攻。到黃昏時,城中鼎沸,民兵陣腳散亂,清兵才敢下城。城破之時,閻應元端坐於東城敵樓之上,要了一支筆,在城門上提到:“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題訖,帶著千人上馬格鬥,殺死清兵無數,欲從西門突圍而不得。他環顧從者道:“為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義民陸正先想把他從水中扯起,正趕上劉良佐遣兵來擒,良佐自稱與閻應元有舊,要生擒他,於是清兵把他撈起綁住,沒有殺他。良佐踞坐在明佛殿,見應元來了,躍起,兩手拍應元背而哭。應元道:“有什麽好哭的,事已至此,隻有一死。速殺我!”博洛坐在縣署,急索應元至堂上。閻應元挺立不屈,背向貝勒,罵不絕口。一卒以槍刺他的小腿,閻應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博洛命人把他關到棲霞庵。當夜,寺中僧人不停聽到“速殺我”的聲音,天明時,終遇害。一月後,其子開啟草斂的棺木,換貴重棺槨遷葬通州,見其屍體麵如生。十五年(1642),朝廷追贈其為國子監學錄(執行學規、協助博士教學),並賜予祭祀。
大明孽子 第八章血書抗戰
第八章,血書抗戰
長平從外麵出來,氣呼呼帶著寶劍就上山了,她感覺自己真的什麽都不行,功夫沒有慈悲好,少一隻胳膊,長得瘦,一點也不豐滿,沒有閻氏那呼之欲出的*和顫抖的屁股,真是活著沒有一點意思,她拚命地練武功,可是報仇的日子遙遙無期,有血性的英雄好漢現在是稀有動物了,她深深理解了王餘佑的看法,一個民族的興旺和強大不是靠一個人,幾個人,要靠一大群有血性有抱負的熱血青年為之奮鬥犧牲,團結在一起,才能所向無敵,可是現在放眼望周圍,自己建娘子軍的希望真的太渺茫了,周圍沒有合適自己的事做,師傅和閻氏生孩子也不和自己生,想到這裏,長平羞紅了臉,她今年十九歲了,在這個時代算是大齡了,可是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還是沒有出現,自己暗中喜歡師傅,可是師傅卻喜歡豐滿的閻氏,這給她打擊太大了,弟弟跟師傅找了幾本醫書學了點醫術,說她心理有些受刺激後神經衰弱,,她是有睡不著覺的毛病,難道睡不著是她太瘦的原因?怎麽睡覺呀,她一閉眼就是母後們血淋淋的樣子,是父親絕望悽厲地嚎叫和瘋狂,她還記得,她在意識恍惚中,一個堅實的肩膀,在馬的顛簸中顯得那樣的挺拔有力,有一條布帶捆在她腋下,在隱約中,她還感受到這人的細心,隻要有空閑休息的時候,這個人就先檢查他胳膊的傷口情況,清洗,上藥,自己休息了,然後他才自己去休息,不,自己一定要睡覺,要長肉,也要有師傅喜歡的那樣的前突後撅的身材,……。想到這裏,長平心裏好受了一些,她還是細心地找了一些細藤條剝去皮纏起來,纏成很大一團估摸能足夠做一個涼蓆了,她也要做一個舒爽的涼蓆,等待她的英雄。
可是當她回到家裏的時候,王餘佑已經走了,這次走的還很遠,是去江蘇江陰,一位抗清英雄正在那裏堅決與清軍做你死我活的抗爭:閻應元生平初露鋒芒崇禎辛巳年(1641年),赴任江陰典史(相當於正科級公安局長)。上任之初,海寇顧三麻子率數百艘戰船進犯黃田港,閻應元領兵拒守,在陣前連發三箭,皆有人應弦而倒。海寇心驚膽戰,不敢再犯。他任內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突出,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南明朝廷本想調他轉任廣東韶州英德縣主簿。因母親病重,且道路堵塞,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散居。
抗清八十一日順治二年(1645年),江陰降清,明朝知縣林之驥解印去職,清知縣方亨繼任,循例頒布剃髮令。陰曆六月二十八日鄉耆何茂、邢觳、周順、邢季、楊芳、薛永、楊起、季茂、辛榮等人議請留髮。方亨破口大罵。眾人大怒,也罵道:“你身為中國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來做韃靼知縣,不知道羞恥嗎?”方亨羞愧不已,暫停所議。閏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為名,召集地方諸生百餘人及鄉紳、百姓會於文廟。眾人問道:“現在江陰已盡歸順,應該沒有什麽事了吧?”方亨道:“隻剩下剃髮了。剛才所差四兵,便為押人剃髮之故。”眾人道:“發可以不剃嗎?”方亨道:“這是大清律法,不可違背。”說罷就回衙了。諸生許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倫堂共同立誓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正在這時,常州府發來嚴令剃髮的文書,其中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話。方亨叫書吏把府文寫成布告張貼,書吏寫到這句話時,義憤填膺,把筆扔到地上說:“就死也罷!”消息很快傳遍全城,立刻鼎沸起來。方亨見士民不從,秘密報告常州府請上司派兵“多殺樹威”。這封密信被義民搜獲,於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斬殺清差,推典史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江陰百姓抗清的消息傳開以後,清常州知府宗灝派兵丁三百人趕來鎮壓,閏六月初五日被江陰義民殲滅於秦望山下。其後江陰軍民在陳明遇的帶領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軍的進攻。同時嚴查城中奸細,宣布有能檢舉、抓獲奸細的人,賞銀五十兩。處決了私通清朝的原縣令方亨以及眾多出賣情報、有投敵企圖的奸細,有效的遏製了江陰內部的崩潰。閏六月二十一,清貝勒、大將博洛命降將劉良佐統重兵包圍江陰城,二十四日,劉良佐作招降書一紙,從東城外射進。江陰軍民公議後,回書拒絕。劉良佐見勸降無效,便四處捕殺城外義兵,企圖斷絕城內軍民外援。七月初一日,開始攻城。城中嚴密防禦,清兵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鍋蓋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百枝(一作三四十萬)。江陰形勢的日益嚴峻,陳明遇雖忠肝義膽,卻自感缺乏軍事組織才能,於是想起了智勇雙全的前典吏閻應元,想推薦賦閑在家的他代替自己領導守城,因遭到守備顧元泌堅決發對,而不了了之。七月五日的守城戰鬥中,元泌登城射敵,放出的箭每每射不到敵人就墜落在地,眾人有所懷疑。其後,他又命令馬矮子偷竊火藥從城上投給敵人,眾人便把顧元泌捉住,同往他住所搜查,果然找到一道清兵文書。於是處死了顧元泌及同犯四十人,從而斷絕了清兵的內應。陳明遇原想請閻應元主持擔負守城重任,如今顧元泌被誅,他舊事重提,眾人一致贊同。陳明遇專門委派十六人連夜出城,到閻應元住所請他出山,應元道:“你們能從我則可。不然,不為你們主持。”眾人道:“敢不惟命是聽?”閻應元九日,閻應元帶領江陰城祝塘少年六百人,執械入城,途經七裏廟時,在牆壁上題詩,表達了自己誓死抗爭的決心。入城後,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會合鄉兵二十餘萬人分班上城,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北門。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紳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徵集,統一分配使用。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麵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十一日,清兵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命令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之,上將五死四傷,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頭顱,有的墮下摔成齏紛,有的被火箭燒死。主帥更怒,傳令十營內選猛將幾員,步軍三萬,紮雲梯十張,來日分十處上城,如有退者立斬。次日,清兵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城。閻應元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某滿人大將自恃勇猛,穿著三層甲,腰懸兩把刀,背背兩把刀,手執雙把刀,親登雲梯,跨上城垛,執刀亂砍。城上守軍用棺木抵擋,以槍刺其身,竟不能入。有人喊道:“刺他的臉。”於是眾人紛紛刺其麵,一湯姓童子,持鐵鉤鐮,用力鉤斷其喉管,竹匠姚邇割下他的頭,滿將身子墮落城下。清兵齊來搶屍,城上梆鼓齊鳴,磚石小箭如雨點,清兵又傷亡千餘人。劉良佐命令軍士索那滿將的頭,閻應元不允。劉良佐願意用銀贖買,命人將銀當麵裝入銀鞘吊入城。又命軍士於城下哀號:“還我將軍的頭!”閻應元讓人以蒲包裹一黃狗頭,擲還之,將滿將的頭懸在城上。劉良佐親自帶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頭扔下。清兵拿了頭回去,與身縫合,掛孝三日。閻應元擊退了北城的攻擊,但知道不日清兵必有更大規模的攻擊。於是積極鑄造守城工具,招青陽弩王黃鳴崗等千餘人,入城造小弩千張、小箭數萬枝,分派給守城軍士。又用季從孝所合火藥敷在箭頭上射人,見血立死。弩長尺餘,箭長五寸,百步之外,皆可命中目標。又從獄中放出陳瑞之子,令他製造火磚、木銃。火磚廣三四寸許,著人即燒,木銃類銀鞘,長三尺五寸、廣二三寸,木製,中間藏有火藥,敵人到來時,投下,機關暴發木殼崩裂,鐵菱角飛出,觸人即死。閻應元還親自製造撾弩,用一塊鐵,邊上造幾個鉤子,後麵栓著棉繩,拋出勾住敵人,近前斬之。又模仿舊製,製造火球、火箭之類,無不精巧絕妙。所以清兵雖多,每每望城興嘆,戰慄無人色。即使是滿洲兵將也聞之膽落,每次攻城下來都要為倖免不死而大肆慶祝。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從。於是清兵在城下搭建牛皮帳篷,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十五日,清兵攻東北城,劉良佐命西南放炮,東北掘城,皆用山爬攻城,城內以火球、火箭抵抗。清兵不敵欲退,良佐嚴令方止。閻應元繼續命城內投下磚石,清兵不及閃避,數百人死於城下。良佐慚愧、惶恐。於是搭設三層牛皮帳,守而不攻。帳內有九梁八柱,矢石投在上麵,都被反彈起來,不能進入。閻應元下令用人糞,摻上桐油,煎滾澆下,牛皮燙穿,澆在清兵身上,肉爛而死。沒被燒著的清兵驚惶散去,城內用撾弩射向逃散的清兵,鉤中者,即入城中裊首。清兵手足無措,紛紛逃散。敵營以為守城者殺下,命令發射木銃以禦,反傷自己的馬步卒無數。無奈之下,劉良佐命令移營至鄧墓。在堅守的同時,江陰向四方請求援助,黃蜚、吳之葵領兵至太湖,與清貝勒博洛大軍相遇,二人兵敗被俘後,投降清朝。海寇顧三麻子因敬慕閻應元的為人,率舟師來援,苦戰三日後失敗,揚帆遠去。此外,義陽王來援,敗於砂山;秀才金礦會集精勇四百餘人來援,被劉良佐以鐵騎三千截在周莊左右,全軍俱沒。外兵屢敗,江陰淪為孤城。即便如此,劉良佐心有餘悸,不敢再攻城,隻用火炮攻擊北城,徹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轟擊下塌陷數丈。閻應元命石匠砌牆,匠危懼不前,閻應元言辭懇切,動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動,於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十四日,閻應元利用清軍勸降之機,派出百餘名壯士,以奉送“降禮”為名,暗攜火器進入清軍營帳,炸死清軍官兵兩千餘人。十七日夜,閻應元挑選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板斧,或執短刀,或用扁擔,突入敵營,傷千餘人。及他營來救,應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後,劉良佐再次後撤,紮營在十方庵。十八日,劉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侶向城跪泣,陳說利害,勸江陰軍民早降。城中皆願以死報國,要他速去。當晚,僧人又來勸降,再次被眾人遣走。十九日,劉良佐策馬來到城下,勸應元道:“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轉禍為福,爵位豈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閻應元從容道:“江陰士民,三百年來食毛踐土,深戴國恩,不忍望風降附。應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義所在,絕不服事二君。將軍位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麵目見我江東忠義士民乎?”良佐慚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諭相示,勸江陰士民接受招安。應元怒道:“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一聲梆響,火箭齊發,良佐連跨三四馬逸去,嘆息道:“江陰人沒救了!”清朝親王多鐸聞知江陰久攻不下,極為震怒,他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攻城。貝勒博洛平定鬆江後,統率所部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他認為劉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卻連一個江陰縣城也攻不下來,無能至極,於是打了他一頓板子。他登山而望,巡視江陰城防後,對手下講:“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則破矣。”他命人綁縛降將黃蜚、吳之葵到城下,命令他們做書勸降,黃蜚道:“我在城中沒有相識,寫了勸降書又有何用?”吳之葵涕淚交橫,仰頭勸閻應元投降,情詞悲楚,應元叱道:“大臣被縛,當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之葵再拜泣下,蜚默默無語。博洛見閻應元義不可動,發起總攻,分兵先抄斷各鎮救兵,以竹籠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紅掛彩,限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輪番攻城不息,閻應元指揮防禦,浴血奮戰,終保江陰城池不失。八月初,江陰民兵晝夜守禦,甚感疲憊。開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民不聊生,為江陰百姓不齒,那些剃髮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見,必然痛罵,即使是至親也像仇敵一般。閻應元見城防吃緊,遍取民間亂發,投城下誘敵。清兵驚喜,報告劉良佐。良佐道:“還不能相信,去觀察一下守城的人剃髮了嗎?”清兵察探後,方知是詐降。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於是重新勸降,稱隻要拔去大明中興的旗號,四門懸掛大清旗號四麵,隻殺斬首事者數人,其餘一概不論,即使不剃髮,也會撤兵。閻應元看出博洛的緩兵之計,遂道:“隻斬我一人?我沒有罪,憑什麽殺我!”議不決而止。博洛又稱隻要在四城豎起大清旗四麵,也會立刻退兵。閻應元情知有詐,仍不應。前吳軍門督軍王海防至江上,宰牛殺羊與諸將起誓,稱江陰歸順後絕對不許殺掠。他自恃在江陰素有恩信,請纓來勸降,但臨城招撫,卻無人應和。此後攝政王多爾袞曉諭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閻應元命人在書後補上:“願受炮打,寧死不降!”射還給清兵。清廷多次勸降,三城已經開始有人猶豫,但因閻應元鎮守的北門誓死固守,眾意遂絕。被困既久,江陰城內傷亡慘重,戰鬥力日減,城中石灰斷缺,不能乘夜修城。飯米越來越少,隻能靠徵集民間的米以備缺乏,閻應元下令兩日領一次米,不得預先領取。中秋前後,百姓攜壺提觴登上城樓,舉杯痛飲,諸生許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轉曲》,讓善歌的人登高傳唱,以笙笛簫鼓相和。當時天無纖翳,皓月當空,清露薄野,劍戟無聲,黃弩、師鼓、胡琴於西城之敵樓,歌聲悲壯,響徹雲霄。清兵爭著靠前傾聽。或怒罵,或悲嘆,甚有泣下者。歌中唱道:“宜興人,一把槍。無錫人,團團一股香。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還有許多歌曲,但意思大致如此。劉良佐針鋒相對,命人作勸降詞,讓士卒相倚而歌,自己與幕僚在帳中飲酒,不一會兒,城上炮、箭齊發,遂散去。二十一日,博洛令數百人,把二百餘座大炮全部搬到花家壩,專打東北城。鐵子入城,穿透洞門十三重,樹亦穿過數重,落地深數尺。當日雨勢甚急,外用牛皮帳護炮裝藥,城頭危如累卵。城上因敵炮猛烈,見燃火,即躲到圍牆後麵。炮聲過後,再登上城樓。清兵看到這種情況,故意放空炮,並讓炮中隻放狼煙,煙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隻聽炮聲霹靂,認為清兵不能很快進入,而不知清兵已潛渡城河,從煙霧中蜂擁突上,眾人來不及防禦而崩潰。江陰終於被攻陷了。當清兵上城時,一隊民兵對城列陣。清兵怕有埋伏,僵持半日不敢進攻。到黃昏時,城中鼎沸,民兵陣腳散亂,清兵才敢下城。城破之時,閻應元端坐於東城敵樓之上,要了一支筆,在城門上提到:“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題訖,帶著千人上馬格鬥,殺死清兵無數,欲從西門突圍而不得。他環顧從者道:“為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義民陸正先想把他從水中扯起,正趕上劉良佐遣兵來擒,良佐自稱與閻應元有舊,要生擒他,於是清兵把他撈起綁住,沒有殺他。良佐踞坐在明佛殿,見應元來了,躍起,兩手拍應元背而哭。應元道:“有什麽好哭的,事已至此,隻有一死。速殺我!”博洛坐在縣署,急索應元至堂上。閻應元挺立不屈,背向貝勒,罵不絕口。一卒以槍刺他的小腿,閻應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博洛命人把他關到棲霞庵。當夜,寺中僧人不停聽到“速殺我”的聲音,天明時,終遇害。一月後,其子開啟草斂的棺木,換貴重棺槨遷葬通州,見其屍體麵如生。十五年(1642),朝廷追贈其為國子監學錄(執行學規、協助博士教學),並賜予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