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以後,掛著“五峰”旗的船通行大海,縱橫無阻,“海上之寇非受王直節製者,不得自存,而直之名始振聾海舶矣”。
黑白兩道通吃的王直終於成了最大的那條魚。
有資料顯示,王直所在的家鄉人窮地薄無以聊生,經商遂為一條主要生計。王直先做鹽商,跟同伴說:“中國法度森嚴,動輒觸禁。科第隻收酸腐兒無壯夫,吾儕孰與海外倘佯乎,何沾沾一撮土也。”遂於嘉靖十九年(1540)南下廣東出海貿易,貿易對象是西班牙葡萄牙琉球日本。站在現代的角度這叫國際貿易;站在明朝的角度這叫非法走私,奸商倭寇。有人說為啥到廣東出海貿易呢?因為在沒有蒸汽機發明的時代,海船的動力主要是風力和洋流,我們中國近海,有一條世界第一大暖流-黑潮,中國人民在歷史上是中國周邊海洋的主宰者,漁民們靠口傳心授,熟知如何順應適應海洋的規律,利用海洋的寶藏和力量,在長江口附近的洋流是加利福尼亞寒流,順大陸南下順洋流是順風順水,到了南海後,就很容易加入黑潮,從台灣東部直達琉球日本,據稱乘上黑潮後勢若奔馬,萬裏之外,旬日可至。
在嚴禁民間海外貿易的同時,中日官方之間實行著朝貢貿易,眾所周知,朝貢貿易從來都是我們中國吃虧的,朝廷對來朝貢的國家一般都有相當豐厚的回賜。這種"貢"和"賜"的關係實際是不等價的,對朝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朝廷之所以明知虧本而樂此不疲,是因為對這種交易懷有一種政治目的,是一個政績工程。正因為如此,朝貢貿易的存在完全取決於朝廷。禮部給前來朝貢的藩屬國發放“勘合憑證”,史稱“勘合貿易”。這種貿易缺陷很多。一是隻能在浙江市舶司所在地寧波港展開;二是政府對於朝貢貿易的次數、船數、人數限製較多,雙方衝突不斷;三是日本時有內亂,勘合貿易經常中斷;四是嘉靖二年(1523)發生惡性爭貢事件,兩個日本朝貢使團血拚,寧波幾被屠城,政府一氣之下於嘉靖六年(1527)關閉了寧波市舶司。這一切導致民間走私貿易越來越紅火。
在這種情況下,王直也下海開始了他走私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直偕同徐惟學、葉宗滿等在廣東打造海船,“置硝黃絲棉等違禁貨物,抵日本暹羅西洋諸國往來貿易”,牟取暴利。由於海外貿易在當時為非法活動,一開始汪直加入徽州府歙縣同鄉的許棟集團,召“誘佛郎機夷,往來浙海,泊雙嶼港,私通貿易。”許棟和李光頭相繼被明軍朱紈剿滅,王直遂另起爐灶,自立為船主。“遂起邪謀,招聚亡命,勾引倭奴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造巨艦,聯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馳馬。”
到嘉靖三十年(1551),汪直的私人貿易武裝已成為中國沿海勢力最強的海商集團,擁有兵眾20餘萬人及載重120噸以上巨艦百餘艘。這規模,堪與後世的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倆的海上鄭氏王國相媲美。這期間,汪直不斷地向政府提出開放海禁的要求,期求做一個合法的商人。朝廷不僅未答應,反而派總兵俞大猷圍殲,汪直退至日本。此後,汪直開始報復明王朝,沿海搶掠,明政府竟抵擋不住。後來,汪直再次提出開放海禁、通商互市的要求。明政府難以在軍事上戰勝汪直,就採取了誘降策略。浙江總督胡宗憲將汪直的母親及妻兒作為人質,汪直引頸受降。政府翻臉不認人,對其先囚後斬。
明人朱九德在《倭變事略》裏對汪直評價曰:“王直始以射利之心,違明禁而下海,繼忘中華之義,入番國以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動,東南繹騷。上有幹乎國策,下遺毒於生靈。惡貫滔天,神人共怒。”直到今天,主流輿論還是這麽一個口徑。清人張廷玉修《明史》卻說汪直“少落魄,有任俠氣,及壯多智略,善施與,以故人宗信之”。《明書?王直傳》說汪直在民間“威望大著,人共奔走之。或饋時鮮,或饋酒米,或獻子女”。明朝平倭將領朱紈發現“三尺童子,亦視海盜如衣食父母,視軍門如世代仇讎”。至於“杭州歇客之家,明知海賊,貪其厚利,任其堆貨,且為之打點護送”。總之,官方與民間、正史與野史對汪直的評價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仔細探究起來,不外有二,一是明朝的海禁政策,給沿海民眾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甚至是引發他們生活苦難的主要因素所在,故一些民眾為了生計,心底裏反而歡迎王直等在海上進行貿易或走私的行為;二是海禁作為國家法令,政府自然需要執行和維護,無論出現什麽情況,都是堅守原則不放,故官方對王直的海盜行徑是打擊再打擊。
王餘佑認為就是胡宗憲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仕途功勞,而扼殺了中國的海洋權益
大明孽子 第十章海上英雄
王餘佑不喜歡尋章摘句,喜歡實實在在的學問,他不僅在學問史論上下了苦功,在刀劍槍棒,弓馬軍陣上也是付出了辛勤汗水,雖然今年僅僅三十二歲,可是已經罕遇敵手,這次到崇明,他找了一個江陰運糧船家搭船,想順風順水,到崇明估計就有海盜上船收過路錢,找到海盜就能找到顧三麻子,或赤腳張三了。
可是到了船上,王餘佑就發現不對,船家當然是應當一個個強健有力,可是王餘佑感覺這些船家都在平淡中透出一股睨視,王餘佑和船老闆攀談起來,老闆是一個四十多歲的黑臉漢子,稀疏的短黃鬍鬚,身材不是很壯碩,眼神很有力量,王餘佑自報姓名,老闆也報了名字叫劉漢,安徽永城人,十幾歲就跟著船幫跑船,開始跑運河,運河總是戰亂土匪或者水旱不均,總是不順利,從三十來歲開始跑海路,船越來越大,原來的船老大年紀大了,就叫他當了老大。
黑白兩道通吃的王直終於成了最大的那條魚。
有資料顯示,王直所在的家鄉人窮地薄無以聊生,經商遂為一條主要生計。王直先做鹽商,跟同伴說:“中國法度森嚴,動輒觸禁。科第隻收酸腐兒無壯夫,吾儕孰與海外倘佯乎,何沾沾一撮土也。”遂於嘉靖十九年(1540)南下廣東出海貿易,貿易對象是西班牙葡萄牙琉球日本。站在現代的角度這叫國際貿易;站在明朝的角度這叫非法走私,奸商倭寇。有人說為啥到廣東出海貿易呢?因為在沒有蒸汽機發明的時代,海船的動力主要是風力和洋流,我們中國近海,有一條世界第一大暖流-黑潮,中國人民在歷史上是中國周邊海洋的主宰者,漁民們靠口傳心授,熟知如何順應適應海洋的規律,利用海洋的寶藏和力量,在長江口附近的洋流是加利福尼亞寒流,順大陸南下順洋流是順風順水,到了南海後,就很容易加入黑潮,從台灣東部直達琉球日本,據稱乘上黑潮後勢若奔馬,萬裏之外,旬日可至。
在嚴禁民間海外貿易的同時,中日官方之間實行著朝貢貿易,眾所周知,朝貢貿易從來都是我們中國吃虧的,朝廷對來朝貢的國家一般都有相當豐厚的回賜。這種"貢"和"賜"的關係實際是不等價的,對朝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朝廷之所以明知虧本而樂此不疲,是因為對這種交易懷有一種政治目的,是一個政績工程。正因為如此,朝貢貿易的存在完全取決於朝廷。禮部給前來朝貢的藩屬國發放“勘合憑證”,史稱“勘合貿易”。這種貿易缺陷很多。一是隻能在浙江市舶司所在地寧波港展開;二是政府對於朝貢貿易的次數、船數、人數限製較多,雙方衝突不斷;三是日本時有內亂,勘合貿易經常中斷;四是嘉靖二年(1523)發生惡性爭貢事件,兩個日本朝貢使團血拚,寧波幾被屠城,政府一氣之下於嘉靖六年(1527)關閉了寧波市舶司。這一切導致民間走私貿易越來越紅火。
在這種情況下,王直也下海開始了他走私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直偕同徐惟學、葉宗滿等在廣東打造海船,“置硝黃絲棉等違禁貨物,抵日本暹羅西洋諸國往來貿易”,牟取暴利。由於海外貿易在當時為非法活動,一開始汪直加入徽州府歙縣同鄉的許棟集團,召“誘佛郎機夷,往來浙海,泊雙嶼港,私通貿易。”許棟和李光頭相繼被明軍朱紈剿滅,王直遂另起爐灶,自立為船主。“遂起邪謀,招聚亡命,勾引倭奴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造巨艦,聯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馳馬。”
到嘉靖三十年(1551),汪直的私人貿易武裝已成為中國沿海勢力最強的海商集團,擁有兵眾20餘萬人及載重120噸以上巨艦百餘艘。這規模,堪與後世的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倆的海上鄭氏王國相媲美。這期間,汪直不斷地向政府提出開放海禁的要求,期求做一個合法的商人。朝廷不僅未答應,反而派總兵俞大猷圍殲,汪直退至日本。此後,汪直開始報復明王朝,沿海搶掠,明政府竟抵擋不住。後來,汪直再次提出開放海禁、通商互市的要求。明政府難以在軍事上戰勝汪直,就採取了誘降策略。浙江總督胡宗憲將汪直的母親及妻兒作為人質,汪直引頸受降。政府翻臉不認人,對其先囚後斬。
明人朱九德在《倭變事略》裏對汪直評價曰:“王直始以射利之心,違明禁而下海,繼忘中華之義,入番國以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動,東南繹騷。上有幹乎國策,下遺毒於生靈。惡貫滔天,神人共怒。”直到今天,主流輿論還是這麽一個口徑。清人張廷玉修《明史》卻說汪直“少落魄,有任俠氣,及壯多智略,善施與,以故人宗信之”。《明書?王直傳》說汪直在民間“威望大著,人共奔走之。或饋時鮮,或饋酒米,或獻子女”。明朝平倭將領朱紈發現“三尺童子,亦視海盜如衣食父母,視軍門如世代仇讎”。至於“杭州歇客之家,明知海賊,貪其厚利,任其堆貨,且為之打點護送”。總之,官方與民間、正史與野史對汪直的評價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仔細探究起來,不外有二,一是明朝的海禁政策,給沿海民眾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甚至是引發他們生活苦難的主要因素所在,故一些民眾為了生計,心底裏反而歡迎王直等在海上進行貿易或走私的行為;二是海禁作為國家法令,政府自然需要執行和維護,無論出現什麽情況,都是堅守原則不放,故官方對王直的海盜行徑是打擊再打擊。
王餘佑認為就是胡宗憲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仕途功勞,而扼殺了中國的海洋權益
大明孽子 第十章海上英雄
王餘佑不喜歡尋章摘句,喜歡實實在在的學問,他不僅在學問史論上下了苦功,在刀劍槍棒,弓馬軍陣上也是付出了辛勤汗水,雖然今年僅僅三十二歲,可是已經罕遇敵手,這次到崇明,他找了一個江陰運糧船家搭船,想順風順水,到崇明估計就有海盜上船收過路錢,找到海盜就能找到顧三麻子,或赤腳張三了。
可是到了船上,王餘佑就發現不對,船家當然是應當一個個強健有力,可是王餘佑感覺這些船家都在平淡中透出一股睨視,王餘佑和船老闆攀談起來,老闆是一個四十多歲的黑臉漢子,稀疏的短黃鬍鬚,身材不是很壯碩,眼神很有力量,王餘佑自報姓名,老闆也報了名字叫劉漢,安徽永城人,十幾歲就跟著船幫跑船,開始跑運河,運河總是戰亂土匪或者水旱不均,總是不順利,從三十來歲開始跑海路,船越來越大,原來的船老大年紀大了,就叫他當了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