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23年,沛縣知縣馬光勛感古古山人孝廉名節,劃墓地300畝,為之修墓立碑,親題碑文曰:“明故孝廉閻古古先生之墓”。民國時期,沛縣長馮子固又重劃墓地81墓,種植柏樹720棵,並準備建陵園,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未遂。1957年古古山人墓群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2月1日沛縣人民政府在古古山人墓前立碑,碑陽書:“閻古古先生之墓”碑陰介紹古古山人生平事跡。另立文物保護標誌碑一塊。2002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130號文件公布閻古古墓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品相關介紹 現實主義詩人吳梅村--吳偉業


    吳偉業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武誼嘉內容提要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因屈節仕清,後人多有嘲訕。當今學者也因各種原因對其詩歌重視不夠。本文從其身世入手,聯繫作品實際進行分析,認為吳偉業的詩歌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吳偉業可稱繼杜甫、白居易之後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關鍵詞吳偉業詩歌現實主義精神


    吳偉業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在清初詩壇上他享有頂級的聲譽。幹隆皇帝作寶親王時作詩讚曰:“梅村一卷足風流,往復披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崑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愧,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錢謙益《與吳梅村隻牘》亦雲:“清詞麗句,富有日新。”《四庫提要》說其詩“才華艷發,吐納風流,有澡思綺合、清麗芊眠之致”。可是後人乃至當今學者對吳偉業詩歌卻重視不夠,研究不多。究其原因,固然頗多,而一個重要因素,大概是由於他的屈節仕清。鑑於此,有必要談談他屈節仕清的問題。


    史學界普遍認為,對於明清之際的人物,如果是反覆無常、無一定信念,或是為求一身高官厚祿而降清者不應給予肯定。而吳偉業的遭遇和思想狀況,都說明他不屬於以上兩類人物。隻要對吳偉業稍有研究的都知道他的仕清是被強迫的。順治初,他本與好友著名散文家魏禧約定,決不仕清。但因文名太大,清世祖“用兩江總督馬國柱薦,詔至京”(程穆衡《婁東耆舊傳》)。吳偉業以病為由推辭,相持了一年之久。而“當路多疑其獨高節全名者,強薦起之。兩親懼禍及門戶,嚴裝促應徵”(《婁東耆舊傳》)。加之吳偉業“性至孝”,“生際鼎革,有親在,不能不依違顧戀”(《清史稿?吳偉業傳》),而且“*迫萬狀,老親懼禍,流涕催裝”(吳偉業《與子暻流》),“但若盤桓便見收,詔書催發敢淹留”(吳偉業《寄房師周芮公先生》)。最後在重重矛盾與萬般痛苦之中,在無君可忠,有親得孝的情況下,他違背初衷,應詔入京了。這與顧炎武等人相比,吳偉業是顯得骨頭軟了點。但與錢謙益、龔鼎孳、侯方域之流相比,畢竟是有質的不同。姚雪垠先生曾說吳偉業“是一個有忠君愛國思想的士大夫文人”[1],此話是中肯的。正因如此,仕清以後的吳偉業心情十分沉痛,“鬱鬱慘沮,觸事傷懷,蓋乞活草間所虧一死之語,不啻數見也”(《婁東耆舊傳》)。悔恨和自責幾乎成了吳偉業後期詩歌創作的主旋律,他多次沉痛地說:


    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


    ———《自嘆》


    浮生所欠隻一死,塵世無由識九還。


    ———《過淮陰有感》


    憔悴而今困於此,欲往從之愧青史。


    ———《遣悶》


    直到臨終前他還自責說:


    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


    草間偷活……便一錢不值何須說!


    ———《賀新涼?病中有感》)


    忍死偷生廿載餘,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負債應填補,縱比鴻毛也不如!


    ———(《臨終詩》)


    這些詩句細細讀來,實感一字一淚,情感真切,絕無矯飾之嫌。他臨死前還說過:“吾一身遭際,萬事憂危,無一時一境不歷艱苦。死後斂以僧裝,葬我鄧尉、靈岩之側。墳前立一圓石,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銘”(《清史稿?吳偉業傳》)。此話使當時“聞者皆悲之”,正所謂“苦被人稱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因此清代陳廷焯在評論吳偉業絕筆《賀新涼?病中有感》時說:“悲感萬端,自怨自艾。思其人,悲其遇,固與牧齋不同,亦與芝麓有別”(《白雨齋詞話》)。《四庫提要》則說吳偉業“暮年蕭瑟,論者以庾信方之”。的確,吳偉業身世與梁朝瘐信頗有相似之處。庾信當年也是被迫屈仕西魏,但他身在西魏,心係梁朝,時時自傷,懷念故國。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人們論及庾信時,恐怕不會有人因他的遭遇而否定他的愛國思想吧?同樣,對吳偉業我們也不能因為他曾被迫仕清就否定他的人格和思想。更何況,在封建時代,人們嘲訕他的“屈節”,情有可原;在當今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如果還要說這是他的人生汙點(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即持此觀點),那就不可思議了。


    吳偉業處在明清鼎革之際,瞬息萬變的時代風雲和自身多舛的命運,使他對現實有超過常人的關注與思考,他以敏捷的才思和深厚的學識為後人寫下了為數不少的可資證史的詩作,因而他被人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歌像一麵時代的鏡子,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有很強的現實性,不少詩作稱得上是明清之際的“政治詩”。靳榮藩《吳詩集覽?序》說:“梅村當本朝定鼎之初,親見中原之兵火,南渡之荒*,其詩如高山大河,驚風驟雨。”縱觀吳偉業留下的一千多首詩歌,不能不感到他的詩無愧於這一評價。而筆者更以為吳偉業詩歌最大的特色莫過於現實主義精神,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孤臣孽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風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風中並收藏孤臣孽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