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與以上四大海洋文化係列之外,尚有美洲印地安人與阿拉伯人的海洋文化等。但印地安人的海洋文化基本是以"靠海吃海"的海洋採集業為主,航海工具是獨木舟,並未超過玻裏尼西亞人的水平,所以,可以忽略不計。阿拉伯人的航海曾有很大的規模,但其主要生活區域缺少大片森林,或者說,古代的森林都被後人採伐殆盡,所以,在中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的航海便居於次要地位。


    二、古代中國海洋文化的地位


    有人說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懂海洋的大陸民族,這是一個誤解。中國的海洋文化至少可以上溯到7000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從其食用海洋生物的文化遺存,可以看出:討海已是他們主要生活方式之一。當然,這隻是海洋文化的萌芽。海洋文化的成熟表現是遠航能力,中國人是從什麽時候進行遠海航行的呢?在中國文化界有"殷人遠航美洲之說",但缺少證據使之尚處於假說時代而不能成為信史。有可靠文獻記載的最早遠航是句踐從長江口越海航行至山東半島,在琅琊一帶建立與中原諸國交往的據點。從戰國的史料中我們知道,越族人對琅琊的控製至少從春秋延續到戰國中期,在這一時代,他們不斷地從長江口航行到山東半島,雖說這一航程大都是沿岸航行,但其漫長的海道已使這一航行成為古代人類最偉大的航海成就之一,中國人的航海術應形成於這一時期。由此可知:中國人的航海文化最早萌芽於古越族人中。


    戰國之後,又一次引人注目的航行是秦代徐福去尋找虛無縹渺的海上仙山。他所率的艦隊可載數千將士與3000童男童女,由此可知這一次航行是十分壯觀的,而其最終不知到達何處的神密結局,至少證明他們進入了中國人尚不知道的遠方海域。從徐福的姓氏來看,他應為東方夷人的後裔,夷人分布於山東半島與江蘇北部沿海,他們無疑是與越族並列的中國海洋文化的主要創造者之一。


    如果說華夏族是由夏、苗、夷、越四族形成的共同體,那麽,中國人的早期航行是由夷越二族實現的。在夷越二族中,越人處於非常有利於航海的南方,他們的航海術對中國人的影響更大。自古以來,水行山處是越族人的生活方式。在福建、江西的武夷山一帶,發現多處商周時代的船棺,以船棺為最後歸屬之處,充分說明了他們的文化特徵。越地納入漢政權後,有一支越人下海活動,形成後日的疍家。疍人以船為家,航海為生,他們一生住在船上,漂行於中國南方沿海各地,陸上人因為這一點而瞧不起他們,實際上從航海業而言,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因為:中國的南方沿海位於太平洋的邊緣,冬季每天都有迅烈的東北風,夏季常有颱風,航行十分危險。為了抵禦海浪,家人對船的製造十分考究,一些記載表明:疍家人名為"了鳥船"的船隻,船身狹長,上闊下尖,衝波劈浪,無所畏懼。所以,疍家人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換一句話說:是他們維繫了中國的海洋文化,並使之走向成熟。中國人日後賴以航行印度洋的大船,多為上闊下尖、體型狹長,明顯是受到了疍家了鳥船的影響。


    由於文獻記載的缺乏,我們了解的古越人的航海事業,僅為冰山的一角。在唐以前,中國的文化重心一直在北方區域,這一帶恰是中國海洋文化的盲點。冰凍、沙岸、缺乏建材,都是北方海岸難以發展海洋文化的因素。所以,夷人的航海在後代沒有明顯的成就。當時南方的航海事業如何呢?沒有較詳細的記載。但從吳國探航夷州、澶州的史跡等等故事,可知當時中國人的航海術是很高的。東晉時期以疍家人為主的孫恩、盧循的海上起義,在東南沿海堅持多年,在進入內河後,又造出巨大的戰艦,這充分展示了南方人的航海能力與船舶建造能力。


    迨至唐宋時代,中國的文化、經濟重心向南方轉移,南方是中國的木材產地,而中國的木製品技術,一直是領先於世界的。於是,中國將製造大型宮殿的技術轉移到造船業之上,加上中世紀世界最發達的中國鋼鐵鑄造術,使唐宋以後中國的造船業達到了一個無人企及的高度。如唐宋中國南方土著的船隻,尚有以藤條連接船板者,但在漢族發達的製木技術影響下,榫接技術與鐵釘使用技術,都應用到船舶製造上,於是,船舶的牢靠程度大大提高了;再如,南方諸地很流行用草作船板之間填縫的習慣,這類船隻很容易漏水,在引進漢族的製木技術後,便發明了用石灰、油漆、麻絲混合填料填縫的技術,其牢固程度甚至可比木材原質,從而徹底解決了木船的漏水問題,使木船可以放心地進入遠海。以上種種技術累積起來,便使中國船隻的製造遠勝他國。許多記載表明:唐宋以來航行於東亞與西亞之間的船隻,以中國的大型木船最好,不論哪一國的商人,都以乘坐中國帆船為最佳選擇。由於當時中國的富強,這類大船很快在民間普及,長數十米,寬十餘米,載重數百噸的龐然巨艦,成為沿海人家常備的商船。由這支舉世無匹的船隊支持的中國海洋文化走向世界顛峰,一直統治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數百年。


    中國航海術的另一重要貢獻是:發明了指南針,使人們在渺茫無際的大海上可以知道航行的方向,從而使脫離海岸的航行成為可能。比如,從日本、琉球航行到中國,隻要向西航行就一定可以達到目的地,而從中國航行到日本,便要以指南針為導向。由於這一緣故,最早的中日航線是走韓國與日本之間的北道,因為這裏的海峽狹窄,可以海島為航向定位的標誌,而日後中日間的航行便是走南線,橫穿遼闊的東海,沒有指南針是無法找到這條更為經濟的航線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孤臣孽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風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風中並收藏孤臣孽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