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蘇聯人對美國也產生同樣的想法。他們擔心裏根的言論日益強硬可能表明他真的在策劃先發製人的第一次打擊。如果結束共產主義的代價是世界毀滅,那就太不值得了。裏根後來在回顧1983年秋季的形勢時寫道:“我開始認識到,許多蘇聯官員害怕我們,認為我們不僅僅是他們的對手,而且還是有可能先下手向他們扔核武器的潛在侵略者。”裏根覺得蘇聯人對美國有這種想法,是叫人難以置信的,然而他拒絕會晤蘇聯領導人,叫蘇聯人很難不這麽想。
第十一章 零選擇方案(4)
由於考慮到這些因素,再加上選舉年的民意測驗表明很多美國人認為裏根真想冒險發動戰爭(贊成他的對外政策的人占38%,而表示不贊成的人占49%),裏根覺得他擴充美國實力的做法也許是太猛了,該轉而採取和平姿態。他急劇降低了他的調子,開始打開談判的大門。他說:“核戰爭是決無勝利可言的,永遠也不能打的。我們的夢想是希望看到有一天把核武器從地球上清除掉。”這與幾個月之前的有關“邪惡帝國”的言論已大不一樣了。
在降低調門和促進談判方麵,南希·裏根也為她丈夫幫了大忙。1984年初,裏根終於會見了蘇聯外交部長安德烈·葛羅米柯。據南希·裏根說:“葛羅米柯走到我麵前說:‘你丈夫相信和平嗎?’我說:‘當然ne021!!他說:‘那好,你願意天天晚上都對他的耳朵悄悄說這個嗎?’我說:‘是的,我願意。我也願意對你的耳朵說這個。’”
但裏根的武庫裏還有一樣武器,即“戰略防禦計劃”(sdi)“戰略防禦計劃”(sdi)在當時俗稱“星球大戰計劃”。——譯註,就是建立一道對飛彈防禦屏障,防止來襲的飛彈。裏根1979年訪問過五角大樓的北美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在那裏認識到一旦核飛彈來襲,就會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麵,隻能有兩種選擇:要麽消極忍受慘重損失,要麽立即發動反擊,最後結果幾乎是自殺。他說:“這兩種選擇都很糟糕,還必須想別的辦法。”從那時起,他一直在構想第三種選擇,這就是後來提出的“戰略防禦計劃”:在太空部署雷射器,能發現敵方升空的彈道飛彈,精確瞄準,將它們擊毀。有這樣一道屏障,就可以防止核交鋒。有些顧問認為這隻是一種討價還價的籌碼,用來促使俄國人同意削減核武器,但裏根是真的相信有此必要。
裏根迫切希望完全消滅核飛彈,但他認為“戰略防禦計劃”是安全網。一旦美國遭受到核戰爭威脅,那就隻有依靠對飛彈防禦係統來保護國家。而且裏根表示隻要蘇聯人相信他的意圖,他願意讓大家分享這一技術以保護世界。在一次對全國國民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裏根提出了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同時也建議俄國分享這一技術,從而使雙方能共享和平。他說,“我覺得確保同歸於盡的戰略不會讓大家睡得安穩”,而戰略防禦計劃則會“讓我們找到辦法使這些核武器變得無能和過時”。
俄國領導人對於裏根提出的“戰略防禦計劃”感到恐懼。他們不相信裏根的意圖,認為這是一種威脅:是要保證美國能安全地發動第一次核打擊而自身又不至於毀滅。葛羅米柯說:“讓我們不要拐彎抹角,直話直說。這一係統的用處就是要訛詐蘇聯。”俄國人擔心美國是要在最新技術的基礎上發動一場新的軍備競賽,而這種技術是經濟正在陷於困境的蘇聯所玩不起的。裏根過於簡單化的有關分享這一技術的建議隻是更加加重了俄國人的不信任。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對“戰略防禦計劃”的反應是:“做這種事不但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瘋狂……華盛頓的行動使全世界陷於險境。”僵局依舊,隻是仇意更深。
到1985年3月,安德羅波夫已死,接替他的人安德烈·契爾年科也體弱多病,瀕於死亡。裏根說過,“如果俄國領導人老是死,我在我的任期內還拿他們怎麽辦呢?”但是,契爾年科的繼任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卻顯得是一種新型的俄國領導人。跟他的前任相比,他年輕20歲。屬於新的一代,而且他是蘇聯的第一位承認自己國家需要改革的領導人。他在自己任期內實行了“公開性”政策和經濟改革,釋放了成千上萬的政治犯和持不同政見者,而且曾試圖解決食物和商品短缺的問題(這一問題當時已成為蘇聯經濟失敗的標誌)。
戈巴契夫的前任們經歷過戰爭,敬畏核武器的威力;戈巴契夫卻像裏根一樣,擔心核武器可能造成的後果。史達林、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都盡力學習與蘇聯核武庫相關的知識;戈巴契夫卻有意對核武器技術保持一定距離。在軍隊演習中,他甚至拒絕裝模作樣下達發射核飛彈的命令。他看到了過去的蘇聯領導人所未曾看到的事實:蘇聯經濟已不可能既支撐核軍備競賽又滿足蘇聯民眾的衣食住行。因此,像裏根一樣,他決心消除軍備競賽。戈巴契夫說:“和平重於一切。在核技術和空間技術時代,世界大戰將是絕對的罪惡。”
裏根抓緊時機做出了重要決策。他派副總統喬治·布希去參加契爾年科的葬禮,並邀請戈巴契夫舉行最高級會晤。裏根寫道:“你可以確信我個人的決心,要與你和蘇聯其他領導人舉行認真的談判。”就這樣,一向狂熱反共的裏根向蘇聯新領導人伸出了橄欖枝,要求會談。
第十一章 零選擇方案(4)
由於考慮到這些因素,再加上選舉年的民意測驗表明很多美國人認為裏根真想冒險發動戰爭(贊成他的對外政策的人占38%,而表示不贊成的人占49%),裏根覺得他擴充美國實力的做法也許是太猛了,該轉而採取和平姿態。他急劇降低了他的調子,開始打開談判的大門。他說:“核戰爭是決無勝利可言的,永遠也不能打的。我們的夢想是希望看到有一天把核武器從地球上清除掉。”這與幾個月之前的有關“邪惡帝國”的言論已大不一樣了。
在降低調門和促進談判方麵,南希·裏根也為她丈夫幫了大忙。1984年初,裏根終於會見了蘇聯外交部長安德烈·葛羅米柯。據南希·裏根說:“葛羅米柯走到我麵前說:‘你丈夫相信和平嗎?’我說:‘當然ne021!!他說:‘那好,你願意天天晚上都對他的耳朵悄悄說這個嗎?’我說:‘是的,我願意。我也願意對你的耳朵說這個。’”
但裏根的武庫裏還有一樣武器,即“戰略防禦計劃”(sdi)“戰略防禦計劃”(sdi)在當時俗稱“星球大戰計劃”。——譯註,就是建立一道對飛彈防禦屏障,防止來襲的飛彈。裏根1979年訪問過五角大樓的北美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在那裏認識到一旦核飛彈來襲,就會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麵,隻能有兩種選擇:要麽消極忍受慘重損失,要麽立即發動反擊,最後結果幾乎是自殺。他說:“這兩種選擇都很糟糕,還必須想別的辦法。”從那時起,他一直在構想第三種選擇,這就是後來提出的“戰略防禦計劃”:在太空部署雷射器,能發現敵方升空的彈道飛彈,精確瞄準,將它們擊毀。有這樣一道屏障,就可以防止核交鋒。有些顧問認為這隻是一種討價還價的籌碼,用來促使俄國人同意削減核武器,但裏根是真的相信有此必要。
裏根迫切希望完全消滅核飛彈,但他認為“戰略防禦計劃”是安全網。一旦美國遭受到核戰爭威脅,那就隻有依靠對飛彈防禦係統來保護國家。而且裏根表示隻要蘇聯人相信他的意圖,他願意讓大家分享這一技術以保護世界。在一次對全國國民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裏根提出了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同時也建議俄國分享這一技術,從而使雙方能共享和平。他說,“我覺得確保同歸於盡的戰略不會讓大家睡得安穩”,而戰略防禦計劃則會“讓我們找到辦法使這些核武器變得無能和過時”。
俄國領導人對於裏根提出的“戰略防禦計劃”感到恐懼。他們不相信裏根的意圖,認為這是一種威脅:是要保證美國能安全地發動第一次核打擊而自身又不至於毀滅。葛羅米柯說:“讓我們不要拐彎抹角,直話直說。這一係統的用處就是要訛詐蘇聯。”俄國人擔心美國是要在最新技術的基礎上發動一場新的軍備競賽,而這種技術是經濟正在陷於困境的蘇聯所玩不起的。裏根過於簡單化的有關分享這一技術的建議隻是更加加重了俄國人的不信任。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對“戰略防禦計劃”的反應是:“做這種事不但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瘋狂……華盛頓的行動使全世界陷於險境。”僵局依舊,隻是仇意更深。
到1985年3月,安德羅波夫已死,接替他的人安德烈·契爾年科也體弱多病,瀕於死亡。裏根說過,“如果俄國領導人老是死,我在我的任期內還拿他們怎麽辦呢?”但是,契爾年科的繼任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卻顯得是一種新型的俄國領導人。跟他的前任相比,他年輕20歲。屬於新的一代,而且他是蘇聯的第一位承認自己國家需要改革的領導人。他在自己任期內實行了“公開性”政策和經濟改革,釋放了成千上萬的政治犯和持不同政見者,而且曾試圖解決食物和商品短缺的問題(這一問題當時已成為蘇聯經濟失敗的標誌)。
戈巴契夫的前任們經歷過戰爭,敬畏核武器的威力;戈巴契夫卻像裏根一樣,擔心核武器可能造成的後果。史達林、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都盡力學習與蘇聯核武庫相關的知識;戈巴契夫卻有意對核武器技術保持一定距離。在軍隊演習中,他甚至拒絕裝模作樣下達發射核飛彈的命令。他看到了過去的蘇聯領導人所未曾看到的事實:蘇聯經濟已不可能既支撐核軍備競賽又滿足蘇聯民眾的衣食住行。因此,像裏根一樣,他決心消除軍備競賽。戈巴契夫說:“和平重於一切。在核技術和空間技術時代,世界大戰將是絕對的罪惡。”
裏根抓緊時機做出了重要決策。他派副總統喬治·布希去參加契爾年科的葬禮,並邀請戈巴契夫舉行最高級會晤。裏根寫道:“你可以確信我個人的決心,要與你和蘇聯其他領導人舉行認真的談判。”就這樣,一向狂熱反共的裏根向蘇聯新領導人伸出了橄欖枝,要求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