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比預定的會見時間提前一分鍾到達霍弗迪宮,仍是身著大衣,圍著圍巾,戴著他一貫戴的淺頂呢帽。裏根走出大門迎接他,說了一下時間,戈巴契夫瞅瞅他的手錶,聳聳肩膀。
雙方都有意不讓人們對雷克雅未克最高級會晤抱過高期望。這是一次非正式會晤,裏根說這是一次“私人會晤”。可是雷克雅未克的人們卻把這當做一次歷史性事件。街道兩邊商店都在出售印有美蘇兩國領導人頭像的毛衣,一頭織有星條圖案、另一頭織有錘子鐮刀圖案的圍巾,甚至還有紀念這一事件的金質菸灰盤。一座中學的體育館被改裝成一個可容納兩千名記者的新聞中心,裏麵有當地的一些美味食品,包括鯡魚、熏羊肉和蜜香酸奶等等。對於雷克雅未克的人來說,這樣的大事一輩子隻會遇到一次。世界上兩個彼此競爭的超級大國的領導人將在這中立的地方談判我們星球的未來。
第十一章 零選擇方案(2)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就一直未曾有過真正的和平。約瑟夫·史達林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戰時結成的聯盟一到戰後就分道揚鑣了,美蘇展開了世界範圍的較量。從1948年的柏林危機開始,雙方較量的場所包括了匈牙利、義大利、中國、希臘、越南、古巴、安哥拉、格瑞那達和阿富汗。兩國爭奪意識形態和戰略上的優勢,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力量。
核武器的存在加大了戰後世界的安危籌碼。雙方都擔心對方的第一次打擊和反擊的核能力,安排國防計劃時考慮的死傷數字均以億萬計。雙方都明白核戰爭一旦爆發,是不會有贏家的。
盡管如此,核武庫仍在不斷擴大,憂慮日益加深。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理察·尼克森和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經過談判,開創了緩和時期,爭取緩和緊張局勢,加強合作,希望擴大貿易,控製軍備和降低彼此之間的敵意。盡管慢慢有些成果,但人們期望的“大突破”並未實現,根本的緊張局勢似乎不可改變。
到羅納德·裏根1980年大選獲勝時,美蘇之間的緩和仍無大進展。武器並未大量削減,蘇聯還在阿富汗、非洲和中美洲積極擴大其勢力。緩和期間達成的美蘇貿易協議被美國一些顧問形容為“糧食大盜竊”,因為廉價提供給蘇聯的糧食被用於支撐俄國搖搖晃晃的經濟。美蘇之間的貿易讓蘇聯人得以繼續將大量的錢投入擴充核武器。
裏根就任總統後,決心改弦更張。他不同於他的幾位前任,他不想延長蘇聯帝國的生命,相反,他認為美國應當盡一切可能促使它崩潰。他說:“如果蘇聯無法一麵繼續生產它的武器一麵又滿足它的民眾日常生活需要,那就會最清楚不過地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失敗。要停止跟他們做生意。要讓他們的製度垮台。”
這種強硬的言辭顯然是脫離了美國已奉行多年的方針。過去幾任總統都是設法通過核僵持來維持暫時的和平。裏根卻是想要把鐵幕永遠掀翻。他想要結束冷戰,不是謀求暫時的和平,而是要按照他的條件謀求持久的和平。這並不令人奇怪,因為他一貫反共已將近40年,盡管他以壓倒性勝利入主白宮時,有人曾嘲笑他“不過是一個演員”。但有些人也說,最有資格致力於鬥垮蘇聯的美國總統,就數他了。他反共,的確是起始於拍電影的場景。
1946年9月27日,羅納德·裏根還是一個英俊的35歲的乙級電影演員,到華納兄弟製片廠參加拍攝一部新影片《夜復一夜》。在前往攝影棚的路上,他遇到上千人的罷工糾察線。製片廠工會頭目、共產黨人赫布·索雷爾發動了罷工,想讓好萊塢變成為共黨效勞。
華納兄弟製片廠保安負責人建議演員們和工作人員通過下水道悄悄鑽進攝影棚。但裏根拒絕這種膽怯的行為,於是製片廠派了一輛大巴士車運送他們,要硬衝過罷工糾察線,但勸他們趴在車廂底板上,避免被石頭和汽水瓶砸傷。日復一日,汽車都是早上衝進去晚上衝出來,大家都趴下,隻有裏根一個人堅持直直坐著,讓外麵的人瞅見他的頭和肩膀。他無所畏懼。
罷工還在繼續,一些共黨分子開始威脅裏根。在《夜復一夜》拍片現場,裏根接到一個電話,說如果他繼續反對罷工,就要往他臉上潑酸水,讓他毀容。裏根在這之前不大關心政治,他生長於一個自由派民主黨家庭,全家人一向投富蘭克┝幀ぢ蕺斯福的票。可是共黨分子的做法燃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成了一名強烈反共分子。1947年,他當選為電影演員工會主席,並以此身份向聯邦調查局提供了好萊塢的共黨活動情況。
此後,到1962年為止,裏根有10年之久充當通用電氣公司的每周電視連續劇節目主持人。他的一部分任務是充當通用電氣公司“大使”週遊全國各地,向工人們發表演說。他的演說帶有越來越濃的政治氣味,練出了一套反共辭令,用以打動聽眾的心弦。
在1964年大選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巴裏·戈德華特聽過裏根一次演講,留下深刻印象。他請裏根錄製一個電視演講節目,幫他用於全國各地的競選。裏根為此傾注了他強烈的反共激情。他在演講中說:“你們和我麵臨著一個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我們要麽將人類這個最後的美好希望留給我們的孩子,要麽就會判定他們踏出最後一步而陷入千年的黑暗。”
雙方都有意不讓人們對雷克雅未克最高級會晤抱過高期望。這是一次非正式會晤,裏根說這是一次“私人會晤”。可是雷克雅未克的人們卻把這當做一次歷史性事件。街道兩邊商店都在出售印有美蘇兩國領導人頭像的毛衣,一頭織有星條圖案、另一頭織有錘子鐮刀圖案的圍巾,甚至還有紀念這一事件的金質菸灰盤。一座中學的體育館被改裝成一個可容納兩千名記者的新聞中心,裏麵有當地的一些美味食品,包括鯡魚、熏羊肉和蜜香酸奶等等。對於雷克雅未克的人來說,這樣的大事一輩子隻會遇到一次。世界上兩個彼此競爭的超級大國的領導人將在這中立的地方談判我們星球的未來。
第十一章 零選擇方案(2)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就一直未曾有過真正的和平。約瑟夫·史達林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戰時結成的聯盟一到戰後就分道揚鑣了,美蘇展開了世界範圍的較量。從1948年的柏林危機開始,雙方較量的場所包括了匈牙利、義大利、中國、希臘、越南、古巴、安哥拉、格瑞那達和阿富汗。兩國爭奪意識形態和戰略上的優勢,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力量。
核武器的存在加大了戰後世界的安危籌碼。雙方都擔心對方的第一次打擊和反擊的核能力,安排國防計劃時考慮的死傷數字均以億萬計。雙方都明白核戰爭一旦爆發,是不會有贏家的。
盡管如此,核武庫仍在不斷擴大,憂慮日益加深。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理察·尼克森和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經過談判,開創了緩和時期,爭取緩和緊張局勢,加強合作,希望擴大貿易,控製軍備和降低彼此之間的敵意。盡管慢慢有些成果,但人們期望的“大突破”並未實現,根本的緊張局勢似乎不可改變。
到羅納德·裏根1980年大選獲勝時,美蘇之間的緩和仍無大進展。武器並未大量削減,蘇聯還在阿富汗、非洲和中美洲積極擴大其勢力。緩和期間達成的美蘇貿易協議被美國一些顧問形容為“糧食大盜竊”,因為廉價提供給蘇聯的糧食被用於支撐俄國搖搖晃晃的經濟。美蘇之間的貿易讓蘇聯人得以繼續將大量的錢投入擴充核武器。
裏根就任總統後,決心改弦更張。他不同於他的幾位前任,他不想延長蘇聯帝國的生命,相反,他認為美國應當盡一切可能促使它崩潰。他說:“如果蘇聯無法一麵繼續生產它的武器一麵又滿足它的民眾日常生活需要,那就會最清楚不過地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失敗。要停止跟他們做生意。要讓他們的製度垮台。”
這種強硬的言辭顯然是脫離了美國已奉行多年的方針。過去幾任總統都是設法通過核僵持來維持暫時的和平。裏根卻是想要把鐵幕永遠掀翻。他想要結束冷戰,不是謀求暫時的和平,而是要按照他的條件謀求持久的和平。這並不令人奇怪,因為他一貫反共已將近40年,盡管他以壓倒性勝利入主白宮時,有人曾嘲笑他“不過是一個演員”。但有些人也說,最有資格致力於鬥垮蘇聯的美國總統,就數他了。他反共,的確是起始於拍電影的場景。
1946年9月27日,羅納德·裏根還是一個英俊的35歲的乙級電影演員,到華納兄弟製片廠參加拍攝一部新影片《夜復一夜》。在前往攝影棚的路上,他遇到上千人的罷工糾察線。製片廠工會頭目、共產黨人赫布·索雷爾發動了罷工,想讓好萊塢變成為共黨效勞。
華納兄弟製片廠保安負責人建議演員們和工作人員通過下水道悄悄鑽進攝影棚。但裏根拒絕這種膽怯的行為,於是製片廠派了一輛大巴士車運送他們,要硬衝過罷工糾察線,但勸他們趴在車廂底板上,避免被石頭和汽水瓶砸傷。日復一日,汽車都是早上衝進去晚上衝出來,大家都趴下,隻有裏根一個人堅持直直坐著,讓外麵的人瞅見他的頭和肩膀。他無所畏懼。
罷工還在繼續,一些共黨分子開始威脅裏根。在《夜復一夜》拍片現場,裏根接到一個電話,說如果他繼續反對罷工,就要往他臉上潑酸水,讓他毀容。裏根在這之前不大關心政治,他生長於一個自由派民主黨家庭,全家人一向投富蘭克┝幀ぢ蕺斯福的票。可是共黨分子的做法燃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成了一名強烈反共分子。1947年,他當選為電影演員工會主席,並以此身份向聯邦調查局提供了好萊塢的共黨活動情況。
此後,到1962年為止,裏根有10年之久充當通用電氣公司的每周電視連續劇節目主持人。他的一部分任務是充當通用電氣公司“大使”週遊全國各地,向工人們發表演說。他的演說帶有越來越濃的政治氣味,練出了一套反共辭令,用以打動聽眾的心弦。
在1964年大選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巴裏·戈德華特聽過裏根一次演講,留下深刻印象。他請裏根錄製一個電視演講節目,幫他用於全國各地的競選。裏根為此傾注了他強烈的反共激情。他在演講中說:“你們和我麵臨著一個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我們要麽將人類這個最後的美好希望留給我們的孩子,要麽就會判定他們踏出最後一步而陷入千年的黑暗。”